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56部分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56部分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證二利果  普賢一品,證二利果。果前普賢修因行圓滿而證佛果,是證
自利果;果後普賢起行教化眾生,屬證利他果;故以果前果後之普賢,為證自利利牠
之妙果也。
法華全經二十八品,由前所說四分,有總有別:序品是總持開示悟入教理行果分
;餘二十七品是別顯開示悟入教理行果分。每分之中,各別有流通分,而以普賢品末
二行為全經之總流通分。照通常講經分科之通規,則必以序、正、流通之三分判釋此
經。但流通分須居經後,而經中間時有流通之文,似覺參差不齊,有流通不能攝盡之
慨!若依今所列四分判此全經,即可免去參差不整之慨。至以此四分為全經之綱宗,
示妙法之至理,昭然若揭,猶其餘事矣。

三  考經
考經、是考佛經中此經之歷史。凡佛所說之經典,有事實可證,歷史可稽,方可
正信;否則、魚目混珠,真偽莫決,殊難置信。同時、經為佛說,通於諸經,考一經
之源流,諸經亦由此顯焉。
甲  佛經起源
佛、通三世諸佛,經、乃諸佛所說之經。若此土,若他土,諸佛無量,故其所說
經典亦復無量;諸佛無始無終,起相不可得故,經教之始起相亦不可得。但雖無量,
且舉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四天下之一的吾人所居之南瞻部洲言之,在此賢劫之中,過去
已有拘那含牟尼等三佛,而此三佛所說經教,皆已過去不傳。蓋每一佛法,必經歷正
、像、末法之三時期,末法既盡,經教亦洠А9式袼餍兄浀洌詾橘t劫中降誕于
南閻浮提之第四釋迦佛所說,或佛所印定之說,始結集成經,流通于世。是知今所流
傳之經典,皆起源於釋迦之金口宣揚,故今娑婆世界佛教以釋迦為本師也。雖然,今

法華經中,通說三世諸佛教法,但因釋迦說之,吾人方知,故猶以釋迦為起源;而十
方三世諸佛所說教法,亦因釋迦說教而顯示,故今必以釋迦為經教之起源也。由釋迦
所說一切法中,深密、華嚴等大乘經,阿今、樓炭等小乘經,大小、偏圓、權實之理
,皆已發摚o遺,均在佛世流傳。作如是解,可破執小乘法者,言佛唯說阿含等經,
大乘經典為後世龍樹菩薩等闡演而出;而對密宗陀羅尼等密典,更加懷疑。故從古來
有許多研究之歷史考據家,每以陀羅尼等密典,為印度後期佛徒混合婆羅門所偽造。
若正信佛一切教法皆出於佛,則此等邪疑皆宜息滅。須知諸佛智慧,無量甚深,隨眾
生種種性欲好樂,大小、偏圓,陀羅尼等無量差別教法,無不施設;蓋佛為大事因緣
故出現於世,欲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有一法不說,即攝機不盡。故知一
切佛教,皆起源於佛,依此決定勝解則知現存一切經典,皆因釋迦佛轉法輪而有也。
乙  佛經結集
佛世說法,唯金口宣揚,而無文字記載。如法華會上為無量若干眾生而說法華,

佛為教主,依佛音聲中名句文身為能詮教體,詮所詮之義理。但當時說法唯有言音、
而無文字,云何有後世流傳經教?即因佛弟子結集經典故,使經典輾轉流傳於後世也
。梵語結集,此言會誦,就是結集一經,須召大眾會集,推一人於中朗誦而出,經眾
磋商考懀Q定,認為所誦之言教與佛說相符,曾經佛印定者,始一致贊成,全體通過
,然後寫為定本,讀誦流通。相傳佛初滅度,迦葉、阿難、優波離等便在畢波羅窟中
結集經律;同時窟外大眾意見不一,在畢波羅窟外,復有富樓那等結集。如是乃至第
二結集,第三結集,以致無量經典流播後世,但由文字流傳於世之經典,謂皆出於結
集,似亦不然,因結集會誦時,亦仍並無文字。反之、則在佛世時,亦或已有文字,
毗奈耶中說佛世時,就有長者深夜讀經,四天王來聽法。又有紺容夫人,夜燭讀經。
諸如此類,皆可證明佛世時代已有文字,方能讀誦。又古來傳說:佛在臁秸f法華時
,所有樹皮木葉之上,滿刻經文,其已有文字記錄流傳者可知也。在經過結集會誦時
,更可有文字記錄,經大眾考定之定本。但由文字流傳於後世之經典,亦有始終未經

會誦結集而流傳者,如印度佛教史中,弟子所誦經句,往往分別記誦,互有出入,即
其例證。平常皆知初次阿難等結集經典,此不過最顯著之若干經律之結集,為舉世所
共知共信者。其實、佛經由歷代菩薩祖師等所集錄而流通者,正復不少,亦久為世所
公認。故佛經有因佛世記錄而流傳,有於佛後結集而流傳,有始終未經會誦而由私家
流傳於世者。
丙  佛經流布
佛經之流布,以時節因緣之不同,流布不流布有別。當時結集記錄之經典。緣熟
者得人傳播,緣缺者耄'不彰,比比皆是。如中國至宋時始有大藏刻版,多有從未流
行於世之經典,皆得保存其中。但推之佛世到宋前,亦必多有未流行之經典,其時既
無刻版藏本,必有若干經典,因不傳而耄',亦顯然易知。例如今於燉煌石室,發現
若干古人所藏之經典,為今宋藏等所無,而耄'於石室中者,尤為顯然證明之事實。
佛後經典耄'不傳,亦復如是。以當時專靠記誦口傳,其講誦著者,始獲傳布;其他

為普通不常講誦者,難免耄'不彰,雖存若亡。但此類湮洠е浀洌谀骋粫r期,經
若干智慧深厚者發現講誦於世,則由耄'復成顯彰矣。如是觀察,佛世與佛後之經典
,皆為聲聞、菩薩之所記錄結集,而佛寂之初,小乘經典因聲聞眾傳誦普遍,得先流
布於世。其時大乘經典以少人講讀,耄'不彰;但時節因緣一熟,復得傳播於世。若
大乘經典佛初滅時耄Ф徽茫诜疳崃甙倌觊g,馬鳴、龍樹菩薩出世,發現若干大
乘經典乃講傳於世;及無著、天親出世,復發現若干大乘經典,遂又傳誦於世。乃至
龍智出世,復發現陀羅尼等密咒儀軌,傳持於世。故向所不傳之經典,一經少數智慧
深厚者發現講讀,仍可耄Ф鴱惋@。如中國之三論宗,隋唐之間極為弘盛,自唐以後,
其氣燄一落千丈,宋明後人皆莫知其名,向所弘盛之經疏,亦耄'失傳!迨至清季自
日本取回,今日始復弘講;中國如此,佛世亦然。佛世所有大乘經教,雖亦同時記錄
結集,而佛後五百年間所流傳之經典,唯是小乘。迨至龍樹、無著、龍智出,而大乘
次第傳布;是為大小乘佛經流布之次第。是知今日所講之法華經,是由佛初滅時聲聞

菩薩、所記錄結集;而得流行於世,則在龍樹時代。考諸印度佛史,理宜如此。道宣
律師弘傳序云:『蘊結大夏、出彼千齡』,知此經在印度一千年,始流入中國。又『
枺鼈髡鸬兖N載』,此為道師唐時所言;迄至今日,其流傳千五六百年矣。
丁  本經翻譯
本經翻譯,自西晉永康至隋代仁壽,三百載間,翻譯共有三次。今經前刊: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為本經第二次之譯本。今從道宣律師之法華弘傳序,可窺
見三次翻譯之概況。
1。『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
。西晉是簡別枺鼤x。西晉惠帝永康年間,正出初次翻譯之年代。長安是西晉之都城,
青門是城之一門,是出譯經之地點。燉煌菩薩竺法護者:燉煌是西域地名,竺法護是
燉煌人,時人尊稱燉煌菩薩。竺法護、梵音竺曇摩羅剎,亦作曇摩羅察,中國譯竺法
護,姓竺、名法護也;此出譯經之人名。其所翻者,名正法華,是出此經最初譯出之

名字。
2。『枺鼤x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
』。初次翻譯,是西晉之末年,此第二翻譯,是枺鼤x末年。枺鼤x安帝隆安年中,正是
枺鼤x之末;後秦弘始,是三秦中之姚秦;此皆出第二次翻經時代。龜茲沙門者,龜茲
、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沙門是梵語,此云勸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
癡。鳩摩羅什是梵音,此言童壽,以其童年具耆德故名,此出翻譯之人名。其所翻經
名,則為妙法蓮華,即今所講者是。
3。『隋代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後所翻者,同名妙法』。此第三
次翻譯,是在晉秦之後,經宋、齊、梁、陳數代,至隋朝仁壽年間,始翻此經。大興
善寺,在今陝西西安,為當時翻經之地。天竺、今譯印度,皆譯音之異;義譯月邦,
以其地形半島如月也。印度有五印度,此所指者是北印度。闍那笈多、此言德志,顧
名思義,可知其人。其所翻經名,亦名妙法,與什翻相同。

此三譯中,初名正法華,後二同名妙法蓮華;故蓮華皆同,而正妙稍別。但三譯
義理,亦互有出入,其所弘盛,首推什翻,故道師云:『三經重沓,文旨互陳,時所
宗尚,皆弘秦本』。道師唐時人,自秦至唐,皆弘秦本;直至今日,仍以秦本最極弘
盛。蓋羅什為七佛以來譯經第一人,其所譯經,文義舒暢,善達佛意,故不但此法華
經以什譯為最弘盛,即如金剛經等,流布於世者,亦皆以什譯為最弘盛也。綜上明法
華自印度入中國有三譯,三譯中又以什譯弘傳最盛,則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之理亦彰矣。
戊  本經品次
本經之增減與品次之次第,三經頗有出入,有言:秦譯與隋譯妙法蓮華,皆祇二
十七品,以秦譯無提婆達多品,而隋譯將提婆達多品附於寶塔品後,未曾獨立標出。
但隋譯較晉譯,又於光世音品下添入偈頌,故亦名添品法華。而秦譯之提婆達多品,
則係後賢加入。若依智者大師說,則什譯原有二十八品,不過提婆達多品是當時譯留

宮中,未編入流行而已。此為三經品文之增減不同。又囑累品,什譯在二十二品,其
他二譯皆在最後二十七、八品,此為前後次序不同。此等增減次序,古來記載,亦難
盡考。道宣弘傳序言:『自餘支品別偈,不無其流,具如序曆,故非所述』。然添品
法華序──失作者名──述頗詳晰,茲摘錄於此:『昔燉煌沙門竺法護,於晉武之世
譯正法華。後秦姚興更請羅什譯妙法蓮華。考檢二譯,定非一本;護似多羅之葉,什
似龜茲之文。余檢經藏,備檢二本,多羅則與正法符會,龜茲則共妙法允同;護葉尚
有所遺,什文寧無其漏?而護所闕者,普門品也;什所闕者,藥草喻品之半,富樓那
及法師品等二品之初,提婆達多品,普門品偈也。什又移囑累於藥王之前;二本陀羅
尼並置普門之後;其間異同,言不能極。浮娞崞胚_多品及普門品偈,先賢續出補闕
流行。余景仰遺風,憲章成範。大隋仁壽元年辛酉之歲,因普曜寺沙門上行所請,遂
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富樓那及法師品之初,
勘本猶闕;藥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達多通入塔品;陀羅尼次神力之後;囑累還結其

終,字句差殊,頗亦改正』。又近人日本境野黃洋氏所著之支那佛教史講話──上卷
第二編第一章鳩摩羅什之學統──中,對三譯品文之增減,品序之前後,品名之不同
,製有一表,今錄出以見其詳:──

『正法華』              『妙法華』                『添品法華』
光    瑞    品第  一──序            品第  一    至法師品,皆同妙法華。
善    權    品第  二──方     便     品第  二
應    時    品第  三──譬     喻     品第  三
信    樂    品第  四──信     解     品第  四
藥    草    品第  五──藥   草   喻  品第  五
授 聲 聞 決 品第  六──授     記     品第  六
往    古    品第  七──化   城   喻  品第  七
授五百弟子決品第  八──五 百 弟子授記品第  八

授阿難羅云決品第  九──授 學 無學人記品第  九
藥  王  如來品第  十──法     師     品第  十
七  寶  塔  品第十一──見   寶   塔  品第十一─┬見   寶   塔  品第十一
梵    志    品第十二──提  婆  達 多 品第十二─┘
勸    說    品第十三──持            品第十三──勸     持     品第十二
安    行    品第十四──安   樂   行  品第十四──安   樂   行  品第十三
菩薩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從  地  涌 出 品第十五──從  地  涌 出 品第十四
如 來 現 壽 品第十六──如  來  壽 量 品第十六──如  來  壽 量 品第十五
御  福  事  品第十七──分  別  功 德 品第十七──分  別  功 德 品第十六
勸    助    品第十八──隨  喜  功 德 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