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色究竟處成佛 此菩薩功德成滿寄色究竟處示現成佛,乃依十地菩薩寄報以
明佛地功德。以佛地則唯佛法性自受用身,無可明故。一念相應慧者,謂真如根本有
無明闇故,阿黎耶識向來未與慧心相應。一得相應,則如千年闇室,一燈頓破,故曰
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心真實即諸法之性,自體顯照一切妄法,名一切智;隨所應
解示種種義,名為種智,合之則名一切種智。
二七 修行信心分說
此大乘起信論,睿课礃耍x已圓。及至敘敬述意,倒篋傾囊,宣露更無遺剩
。況復因緣既顯,文彩全彰!立義一分、早成杖頭明月;解釋三章、直同海底泥牛!
神氣完足,一真心幾活躍乎字裡行間;波瀾壯闊,三藏教可總持乎單言隻句,又何須
畫蛇添足,拗節生枝,而有此修行信心分哉!雖然、因緣分中早言之矣,『為令善根
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為示方便銷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為示修習
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由是之故
,乃取信成就發心中,所謂『依不定聚眾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
,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一段文字,重
取推演之,以成此修行信心一分。雖然、今此末劫濁世中人、心高氣傲,無不洠г诎V
、慢、邪網。而又大都善根微少,惡業障深,非側著凡夫、即偏墮二乘。身若泡漚,
命懸呼吸!心底縱得一隙孤明,而塵事紛擾,業緣繫牽,未能有自由自在之分者乎!
夫然,馬鳴所廣言者雖在乎彼,而吾人所專要者則尤在乎是也。此一分中所為人根,
又有四等。就人根說,自然前前高於後後。就法門言,則又後後深於前前。何者?後
必兼前,而前不必兼後;後不兼前,則非大乘不共之無上法門故。是故修行信心,所
修之行雖可通共,而行所依起之信心及修所成就之信心,則唯大乘不共之法。然則專
念方便之一法門,上覆乎最高最高善根成熟眾生而不能過,下承乎最下最下怯弱欲退
眾生而無所遺;亦正由依真如如來功德藏──即心自性同體三寶,及大乘別相三寶之
信心為根本也。要之、莫若以明。不明,則雖一句阿彌陀佛,亦殊未易持誦;況欲盲
修瞎煉,摸索於止觀之淵哉!若得大乘通身明徹,即心自性之大乘體、大乘自體相用
頭頭圓顯念念全彰,則隨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又安得非豎常橫遍之如來法界藏身乎!
斯可知用心所當勤者之何在矣!
二八 總修施戒忍進行說
修五門行,成四信心,修在一心中修,成在一行中成,以行即心、心即行故。而
以能五門同時等修者為上,而修行中又以修習施、戒、忍、進為難。以此一一皆須相
應之以身、口、意之三業,及內外中之一切處故也。是故若能總修施、戒、忍、進之
行,當知即是止觀已得平等成熟之者,故止觀早在其中矣。
論云:『云何修行施門』乃至『自利利他速離眾苦』,此即專為上根上機之『善
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者。以其明理深切,解解圓滿,於心真如、心生滅義,自然頭
頭上現,物物上顯,遠離魔邪癡慢之惡業障及凡夫二乘人心過。止觀平等,恆自現前
,更不須得擯絕他緣專為修習;於一功時及一切處,事理圓融,解行相應,故能六度
齊修,三心等摺?贾焯▓A教六即佛位,此為觀行即佛勝進中之講說兼行六度、正
行六度之位,乃觀行即佛中之最高位,若天台智者大師之所居,斯正在乎此也。或者
不知,以為修此施、戒、忍、進者不及下之修習止觀者,殊不知下之修習止觀者,比
較此能等修六度者尚差兩階也。彼蓋猶有凡夫、二乘心過之待對治,乃在由名字即佛
、進入觀行即佛之間耳。
由是如實之義,應當信解。故修行人不可浮慕止觀為高,或復浮慕宗門參究話頭
為高,以此為高,則適成其低也。然則當如何修行之?曰:當依照此中所說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一一身、口、意三業體會力行之。最深切重要者,是唯施行。於戒
、於忍、於進,當令展轉修習純熟,自然道力堅精,在生死中大願自在。如或未能,
可加修下列之止惡精進門行。如再未能,可加修下列之止觀門行。如再未能,可加修
下列之專念方便。如再未能,則可參究話頭。蓋參究話頭者,實是真理莫明,勝解難
成;邪疑莫斷,正信難起,故必須反向心頭上求個悄然。求得個悄然時,上者能等天
台名字即佛之位,其次則尚徘徊內外凡夫、二乘之間。故真有伶俐人解翻身修行者,
但勤修施、戒、忍、進行可也。
二九 別修止惡精進說
論曰:『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以至『得免諸障善根增長故』一章,即專對其
次之善根微少眾生,為示方便銷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而令修此加行
之法門也。此則等於天台觀行即佛前:一、讀誦,二、禮拜,三、講說之法師位,乃
是恆修普賢十大願王,以消滅一切業障、成就一切功德者。按照天台所修法華三昧等
十科之行道儀法,則亦三心等摺⒘三R修,而一切善行攝無不盡也。十大願王者:
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
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十、普皆迴向。一一願皆
等法界、等虛空界、等眾生界,盡於未來際、無有窮盡。蓋即轉變凡夫眾生重罪惡業
病苦障礙、邪魔鬼神惱亂、世間事務牽纏之煩惱惡業苦報法。修習之令得大乘菩薩四
種信心,豁除惑、業、苦三障,以開顯成就也。此即謂之修精進行以成信心。得免諸
障,即是直心正念真如。善根增長,即是深心樂集善法。所修勸請、隨喜、迴向之行
,即是大悲心普度一切眾。是謂三心等撸俚萌胄懦删桶l心,捨不定聚為下定聚,
於大乘信得不退轉。
此中重罪惡業及世間事務種種牽纏或為病苦所惱等,皆業報障。當勇猛精進,晝
夜六時禮拜、讚歎、供養諸佛菩薩、招膽曰谥32恍輳U,久自解脫。邪魔諸鬼之
所惱亂,乃魔邪障及嫉妒障。以向來與諸魔外邪鬼為徒侶,今欲決定趣入大乘正信,
起諸魔鬼外邪憤懼,故來惱亂。以向來往往嫉妒破壞他人之勝事,今欲決定堅立大乘
無上勝心,故為魔邪、凡小俱所嫉妒而為種種障礙。當勇猛精進,晝夜六時禮拜、讚
歎、供養諸佛菩薩諸拢t眾及諸天人等類,勸請十方諸佛常住在世,滅魔邪障;隨喜
一切拢t功德,滅嫉妒障。若從根本總而言之,皆因我我所見未空,念念處處皆不能
免無明所起之貪著心;未能徹修施行,有所得著,故成種種諸障。此貪著障,亦須禮
拜、讚歎、供養十方大乘常住三寶,晝夜六時常不休廢,發大誓願,盡以迴向無上菩
提。迴向無上菩提者,即迴向真如、迴向佛果、迴向一切眾生是也。能如是迴向者,
則便無所貪著,無貪著故不受福報,不受報故不為業繫,不業繫故便得自在。若小有
所獲沾沾自喜者,即為墮入癡慢邪網,切須隨時覺破。
三0 修止觀行說
論中對於修止觀行,說之頗詳。先析為二:一者略明,二者廣辨。於廣辨中又析
為二:一修次第止觀,二修平等止觀。於修次第止觀又析為二:一者修止,二者修觀
。於修止中又析為五:具如略釋中之所說,今不重說。
此中別說加修止觀,是對於又次一等之善根微少眾生,理無真見,解無勝力,雖
復聞熏聞思大乘法義,有時亦得了了無疑;而復有時以分別貪著習氣深重故,昧心真
如理、起凡夫心過,昧心生滅理、起小乘心過。以之不唯不能修習施等六波羅蜜,皆
得事理圓明、行解契應;而且雖欲勤修普賢願王,以行禮拜、懺悔、勸請、隨喜、迴
向、發願之法,尤是事理反摺庑泄遭丁@怼t即偏於空寂而墮小乘過,事、則即
偏於形跡而墮凡夫過,不能成就大乘信根。是則非將一心真如、生滅之法,端意精思
,審觀諦察,得個深切著明體會心融之理解不為功。是故有此廣明修止觀之一門。
此中雖云止觀,其實二俱是觀,二俱不離一心。直以觀一心真如法為止,觀一心
生滅法為觀而己。故曰『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
,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
離,雙現前故』。
修止所以對治凡夫住著世間、及捨二乘怯弱之見。蓋一切境界皆真如,則離世間
相而無可住著;一切境界皆心真如,則眾生皆本來涅槃,無所怯弱。然以修止對治凡
夫心過,使之轉凡成拢τ脴O為殊勝。稍不得當,過患亦重,湣⒓葔欖赌胺餐
,深、復墮於二乘。故於修止人法之須揀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
等人,及夫發生勝德之須警辨諸魔外道、鬼神等輩惑亂之相,皆詳乎其言之。而復舉
修學時及成就時之利益,以為之勸也。修觀雖是兼為對治二乘不起大悲狹劣心過,及
遠離凡夫懈怠不修善根等過,而皆在使之能集修施、戒、忍、進、之行,以去除其沉
洠А⒖占拧⑸硇男傅 ⒉粯繁娚啤⑦h離大悲之過,尤重在對治二乘也。此云二乘,指
原來修大乘信者,先於止中漸耽寂靜之樂,謂之二乘心過。是故於此當觀世間眾生,
洠г跓o常、不淨、不自在等無量苦中;發大勇猛,立大誓願,確植深固大菩提心,積
一切善,救一切苦,不稍懈怠,永無厭足。此觀專以確定大乘信心,轉小成大,功速
而過亦輕,故不深言;亦以前者心生滅門言之綦詳故也。
此中修止,但以觀一切法皆心真如,直下即無一切差別生滅等相之當體即真止,
內亦稍兼用常覺遺念止。至以繫心緣中止及守心一境止,則此皆揀除不取。以此等皆
易令凡夫心著,起種種患,搖惑魔鬼邪外之定,墮入其中,不能自出。或復通為二乘
方便,不是專入大乘之不共法門故。故下專念阿彌陀佛方便,雖可是繫心緣中止之一
,而此論則但取其有『為佛攝受往生必定不退大乘正信』,不重其能繫心所緣之中以
成三昧。然按之天台之止觀,果能大開圓解,深入諸佛祕密之藏,畢竟無有凡外、邪
小能迷亂貪著者。則於當體即真止或常覺遺念止不能相應時,亦可借用繫緣守境等止
以為階進,而與此論之意微別。此中修觀即四念處,所謂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身
不淨、觀受是苦是也。此四念住於佛法中特為重要,無論大乘、小乘,離此則便非出
世之佛法。其詳切深明者,當觀天台所著之四念處。
三一 專念方便說
大乘者,大士之所乘。大士者,大勇猛之士夫也。世界眾生雖復無邊,誓救度解
脫之。眾生煩惱雖復無盡,誓對治斷除之。救度眾生、治斷煩惱之法門雖無量,誓求
學修習之。無上正遍等覺雖在遙遠,誓到達成就圓滿之。有如是勇猛之誓願,意志堅
固逾於金剛,心量深廣等於虛空,不存疑畏無有怯弱,是故名為大士。前之善根成熟
眾生,一聞千悟,信任不退,於此自無困難問睿=抵辽聘⑸俦娚c夫有重罪惡業
,癡慢邪網障及為邪魔魂神所惱眾生,在其自心以有深宏意願,不為搖奪,於此猶然
不成困難問睿*氈岭m欲志求無上菩提,而復時有凡外、權小心過,須待雙叩刃拗
觀以為對治,則於止於觀既皆屬不易成善:且遍修止,既難免沉洠傅〔粯繁娚疲瑝
落於凡夫味禪、外道邪定之極重過患。即得免此,亦有遠離大悲之二乘過,障令不得
成就大乘信心。若遍修觀,復有心識散亂流動,多生尋伺,易起疑慢,不隨順心真如
,墮於凡夫住著世間及二乘怖畏世間之過患,障令不得成就大乘信心。是以前文於施
於戒皆各列為一門,獨於止觀二法并為一門,以見此止之與觀必應在一心中同時俱修
也。故曰:『止觀不具,則無能入菩提之道』。然於一心等修止觀二門,雖復但是隨
順一心真如、生滅二法,本無何種艱難。然必修習成熟,一切時處漸漸堪能隨順真如
,深伏煩惱,勤修眾善,開發大悲,始可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古人若趙州從諗禪師
所云『四十年無雜用心』,方能殆庶。於此保無失墮凡外、前功盡棄、退趣二乘,反
成迂滯者乎?況夫業繫苦身,命懸呼吸,死到生來,安排不得,報緣現前盲動隨墮,
隔陰一迷,何時再覺?處此境況,起此思念,則於初學大乘正信欲求成就信心不退,
設非意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