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一 釋覺義
巳一 約對覺離念釋
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
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以始覺者即同
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
;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此義云何?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
;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覺於念異,念無異相;以捨
麤分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如法身菩薩等,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麤念相
故,名隨分覺。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
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
向佛智故。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念。是故一切眾生不名為
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
、滅;以無念等故,而實無有始覺之異。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
一覺故。
此中指初地菩薩離念如如根本智現證心真如體,說為本覺。然覺性雖人人同具
,無始覺智孰證明之?無所證明,孰知其有?故曰:本覺義者,對始覺說。然始覺
證於本覺時,證無證相,不二如如,故始覺者即同本覺。大佛頂經所謂『入流成正
覺』也。然本覺待始覺證明其有而說,始覺又從何說有乎?蓋依本覺說有不覺,不
覺者即不覺於本覺耳;然依不覺故有妄念所取之妄名相,因之得聞本覺之名及觀本
覺之相,心求證得,遂起始覺之智,故又依不覺說有始覺也。然始覺依不覺而轉,
未究竟成圓滿覺時,猶有不覺與之俱轉。是以初發大乘心之凡夫,雖能觀心性無念
而向於佛智,然僅能以後念而覺前念滅相,一一念當念之念相,不自覺也。久之、
則能如二乘拢撸莒懂斈钣X其異相。初證法身,始覺念住;以前此皆緣觀之覺,
至此始是真覺,然未能圓滿也。菩薩地盡,進入佛地,乃成究竟真覺,能覺念念初
起之相。然念念本無初起相,言覺念念初起相者,以覺心體本來未嘗有念故耳。是
以能覺心體本無念者,即為證得如來智慧。蓋心體本無念,故一覺心體即離念。一
切眾生從未離念,念念相續,名為眾生。故諸眾生不名為覺,唯名本來不覺。然念
念上之生、住、異、滅相,皆依妄念上所現之分位假相而立,時分亦從念念相續之
分位而假立;如覺心體實無有念,且無妄念,況有依附妄念而現之妄相哉!妄念本
無,則無不覺,無不覺故亦無始覺,無始覺故亦無本覺,唯一圓滿平等真覺。
巳二 約隨染生淨說
復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捨離。云何為二?一者、智淨相
,二者,不思議業相。智淨相者:謂依法力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故,破和合識
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淨故。此義云何?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
相不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
動性;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
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不思議業
相者:以依智淨相能作一切勝妙境界,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
然相應種種而現得利益故。
本覺隨染分別所生二相,即是由始覺證本覺至究竟覺所成之根本真智與後得智
,所謂智淨相、不思議業相是也。風相滅、本相不滅者,喻果上轉識成智時,盡捨
一切根本無明相應之雜染心心法,而一切智相應品之善淨心、心法,則湛存而圓顯
也。
巳三 約覺體相用釋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云何為四?一者、如實空
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故。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
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又一
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生故。三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
惱礙、智礙,離和合相,淳淨明故。四者、緣熏者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
,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
此以虛空、淨鏡,合喻四種大義,以顯覺體相用。如實空虛淨鏡,初地真智始
證得真如之不二如如體也。體即真覺,不以別有能覺、所覺乃名為覺。如別有能覺
、所覺,即摺嬗X。如虛空淨鏡照於色像時,虛空淨鏡相轉為色像相,則不見空鏡
之自體相也。第二、因熏習虛淨鏡,即如實不空義。所謂大乘體相之如來藏,能令
眾生自發大乘心之佛性本因是也。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故隨緣而不變。一切法即真
常實性悉現於中,故天台立性善惡義,謂一念具足百界千如、理事性相也;此八地
始能顯證耳。三者、法出離虛淨鏡,佛地始證。即轉異熟識成大圓鏡智,乃如來藏
出障圓明而轉為佛法智身也。四者、緣熏習鏡,即佛果後妙用。示即大乘別相佛法
僧寶,能令眾生發大乘心之增上緣是也。
辰二 釋不覺義
巳一 約互依無性釋
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自相,不離本
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無有迷。眾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
則無不覺。以有不覺妄想心故,能知名義,為說真覺;若離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
可說。
不覺者,即不覺真覺而生妄念。然妄念空無自體而體即真覺,故不覺不離覺,
而不覺無自性。然一真覺離諸名相,今有真覺之名可言及真覺之相可觀者,又依不
覺之妄想心而有。故覺不離不覺而覺亦無自性。
巳二 約緣起生相釋
復次、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云何為三?一者、無明業相:以
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者、能見相:以依
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離見則無境界。以有境
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云何為六?一者、智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二者、相續相: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三者、執取相:依於相
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四者、計名字相: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
。五者、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六者、業繫苦相:以依業受果
不自在故。
此說藏識、思量識行相相應心法,及思量識、了別境識行相相應心法,由十二
緣起支而眾生、世界生死成壞相似相續也。依阿陀那識不相應種子及末那識相應現
行之恆行不共本不覺無明,漫有妄動,即為第八識體,而具藏一切種異熟之自因果
三相。在相應門,即八識之作意;在十二緣起支,則由藏識中無明種緣起業行,所
謂無明緣行是也。能見相即第八見分,在相應即樱⑹苄乃诰壠鹬Ъ葱芯壸R。
境界相即第八相分,在相即想、思心所,在緣起支即識緣名色也。名色即五蘊法,
在一一自種子即為第八相分,託之以起麤色根身、世界,故下為分別事識之緣也。
由境界緣所生六相,內依末那,外起五識,皆攝就意識言。以末那深耄Ф拔褰砸
第六分別而起故也。略表於下,詳如別說。
無明業相──┬──延
└──行
第八識─────能 見 相─────識
境 界 相─────名色
智 相──┬──六入
└──樱
第七識─────相 續 相─────受
執 取 相─────愛
計名字相─────取
第六識─────起 業 相─────有
業繫苦相──┬──生
└──死
巳三 約染法不覺釋
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觀三細、六麤相,皆依不覺心動而起,可知。
卯三 俱融
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云何為二?一者、同相,二者、異相。言同相者:譬
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業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羅中依於
此真如義,故說:一切眾生本來常住,入於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
畢竟無得,亦無色相可見。而有見色相者,唯是隨染業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
以智相無可見故。言異相者:如種種幻器,各各不同;如是無漏無明,隨染幻差別,
性染幻差別故。
此正顯生滅相、真如相,皆不離一心而有。而真如又為十法界之通性,全十法
界唯一真如,全一真如唯十法界。但有真同俗異二相之殊,實無二體。就眾生之真
相覺之,故言本來菩提涅槃。然佛法界與眾生法界有殊者,眾生迷真造無明業,實
唯染幻差別;諸佛證真成無漏智,圓滿淨德,具足妙用,同平等真,普無差別,但
隨順眾生之業染幻現差別而已。故諸凡夫眾生,不可聞本來菩提涅槃之言,便自謂
即佛菩薩而不事修證也。
丑二 解釋心生滅因緣
寅一 總標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
寅二 別釋
卯一 明藏心轉識互為生滅親因緣
此義云何?以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
,故說為意。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三者、名為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猶如明
鏡現於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一切時任叨穑T谇
故。四者、名為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故。五者、名為相續識,以念相應不斷故。住持
過去無量世等善惡之業令不失故;復能成熟現在、未來苦樂等報無差摺剩荒芰瞵F在
已經之事忽然而念,未來之事不覺妄懀АJ枪嗜缣搨危ㄐ乃鳎x心則無六塵境
界。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
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
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復次、言意識者:即此相
續識。依諸凡夫取著轉深,計我我所,種種妄執,隨事攀緣,分別六塵,名為意識,
亦名分離識,又復說名分別事識。此識依見、愛煩惱增長義故。
阿陀那識為無始時來界,本具有一切法種子,具有根本無明種子;亦具有本覺
種,亦本具八識及諸心所法、色法種子。無明種子起現行時,即有阿黎耶識與末那
識互依俱有而轉。根本無明現行無始,故阿黎耶識與末那識亦現行無始。此根本無
明在阿黎耶識即為種子,即為無覆無記;在末那識即為相應心所之法我癡,即為染
污無記之本,所謂恆行不共無明是也。八、七二識既為互依俱有,就無明現行為增
上緣門,則說由末那識我癡、我見而有阿黎耶識;就無明種子因緣門,則說由阿黎
耶識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心念相續,謂之末那(末那譯意)。此
以五相釋意,即前三細及前二麤相也。一者、業識:即持識中末那識種,由無明種
為增上緣,警動而與藏識俱起現行自體。二者、轉識:即由自體而起能見。三者現
識:既有能見,同時即有一切所見境界。末那緣阿黎耶為實我體,阿黎耶緣種子、
根身、器界為執受境;能緣所緣,兩皆任咦灶愊嗬m,故無始起亦無終盡。四者、
智識:謂末那識有我見能恆審思量,執阿黎耶見分為內自我體,與顛倒慧相應,故
成染心;為一切法染淨之依,謂末那染故前六識俱染,末那淨故六識亦成淨也。五
者、相續識:以末那識念念審度執著藏識為內自我體故,乃念念與前六識所造善惡
無記業熏習藏識。藏識受熏,持諸習氣,俱末那識隨業流轉。意識依之緣念過去未
來,而有色心假實之境,皆心變現,唯虛偽相,依無明妄心故,相似相續存在。若
能了妄境空,妄心不起,順真如性,逆無明習,則無明破而真如顯;妄心滅故,一
切妄法無不寂滅。然諸凡夫,依相續意起分別識,取著轉深,於五蘊法計我我所,
種種妄執宇宙物我,隨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