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90部分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90部分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丙二  聽眾法會
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

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由前聞時主處,已可證信。但為流傳千古,不使稍有懷疑,故此復引法會大眾
證信。如《彌陀經》等引眾證信,並列其名,如長老舍利弗等,而今唯言比丘等眾。苾
芻與比丘音同,有言苾芻指香草,從喻立名。其實、同音譯比丘。比丘譯義甚多,
而其本義,厥惟乞士。乞士者,乞食以活身命,乞法以資慧命。乞食以活身命者,
依出家法,捨棄家產撸Щ碎g,乞食活命,隨處宣教,度諸有緣,威儀端嚴,導俗
敬信,令施食者廣種福田,故乞食資身,屬利他德。乞法資慧命者,乞求佛法,慧
命相續,功德成就,乃屬自利。具此二德,方號比丘。比丘眾中,其無學者,為大
比丘;未具戒者,有沙彌眾。又依戒律,在家出家,各有男女二眾。而此專指比丘
眾者,眾、為僧伽和合之義。此大比丘眾,已證四沙門中果,為眾中上首故。此比
丘眾,數有八千。復有菩薩摩訶薩其數三萬六千者:菩薩、具云菩提薩埵。菩提、
為無上覺,薩埵、為有情。正顯菩薩初發心時,即上求正覺,下化有情。約四弘誓

願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為上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
願斷,為下化。但約廣義言,從初善心至等覺地,皆為菩薩。則此為初心耶?抑等
覺耶?故以摩訶簡別;摩訶為大,即大菩薩。自十信初心菩薩至初住位,復經十住
、十行、十迴向、至登初地即稱大地菩薩,乃證諸佛菩薩所證之真如實際理地,方
稱為大;具無量義利故為多;居三乘之首故為勝;具此大、多、勝、三義,方是菩
薩中之摩訶薩。今此會中,摩訶薩眾,三萬六千。比丘為佛近眷屬,常隨侍佛;菩
薩眾乃佛之大眷屬,能助諸佛轉法輪者。國王為一國之主,猶今共和民國之元首、
總統、或主席。大臣為國王之輔弼,左宰右丞,以及文武大官,皆輔助國事者;如
今之院長,部長等。婆羅門、此譯淨裔。釋迦佛未應世時,印度有外道言:天地萬
物未生之前,有大梵大,超然獨上,人類萬物由之而生。其生時,有自腳底而生,
有自兩膝而生,有自兩肩而生,有自其口而生,此為形成印度四姓階級之因素也。
而此婆羅門種,即由梵天口生;梵為淨義,故曰淨裔。此婆羅世掌全國文化事業

,教導人民,如中國古之文人大儒,教育民生,而居執軍政之剎帝利上;故知印度
實為教重於政之國。居士、乃素封之家,可端居樂道,為農工商界之領袖,社會之
優秀份子也。如是等眾,皆為人間聽法之眾。復有天龍八部,無量大眾。奘師譯本
,天龍之下,加有藥叉二字,今本則無,乃將藥叉攝八部中。天在人上,有欲界天,
色界天、無色界天;三界共有二十八天。龍、通常專指興雲施雨者;在佛教中,具
大神變,有大威力,護天護人,皆為龍眾。藥叉、即夜叉,譯勇健,言其威猛神
武,是大力士。又譯捷疾,言其陸空飛行,往來迅速。平常水陸道場中,發符使者
,即此藥叉神將。八部者,即天、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羅伽。此中略去藥叉以下。國王、大臣等,皆是人眾;天龍、藥叉等,為非人
眾:故曰人非人等。如是比丘等無量大眾,隨佛住樂音樹下,恭敬尊重,圍繞於佛
,求佛說法,故啟下文曼殊之問佛。既有如是等盛會勝事,故結集者,敘述流通以
證信也。


乙二  禮請許樂
丙一  敬禮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
,曲躬合掌。
此下為敘請分中第二科禮請許樂,為此經之別敘,亦名為緣起敘。此中有四:
一、敬禮,二、啟請,三、讚許,四、樂聞;今為敬禮之文。敬禮者,以表三業清
淨,恭敬歸佛。若無懇切至罩模瑒t雖曲躬合掌,徒然無益。故須意業敬之於內
;身業形之於外,頂禮膜拜;然後口業,唱讚歎詞;故知敬禮,即建立於三業之恭
敬上。又三業恭敬,則身意嚴淨,與諸佛無漏功德相應,則無明、貪、慢等皆可折
伏;尤足除憍、慢、嫉,生信、慚、愧。故平常學佛者,見佛聞法,先致敬禮,即
有此等意義。又由眾人三業恭敬,能使法壇嚴肅莊重;亦由世俗開會設宴,須先潔
淨場所,方可款待於大賓也。

爾時者,即當爾之時,當佛在樂音樹下大眾圍繞說法之時。法會摩訶薩眾中有
曼殊室利者,從座而起。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譯音稍異。其義譯為妙吉祥。妙
、即曼殊,吉祥、即室利,顯其於諸法中最為吉祥。又稱大智曼殊室利,表其智慧
最勝。以佛弟子各有一勝,此曼殊即菩薩眾中智慧最勝,不唯於釋迦佛法中智慧最
勝,即於十方諸佛法中咸皆智慧最勝。又佛果功德不可思議,須藉因地菩薩以表顯
之,故曼殊之大智,即表佛果之智德,如普賢之大行,觀音之大悲,亦皆表佛果之
一德。尤其是曼殊之大智,特表諸佛功德所由生起之般若無分別根本智,亦曰實相
智或如理智,以顯圓滿難思之智海也。曼殊室利稱法王子,亦稱童子。法王為佛之
德號,佛具如來等十號外,復有無量德號,如一切智者、最勝者、大醫王、大悲救
世等,而法王亦其一也。法王、自其字義研究之,法之一字,義無邊際,遍一切處
,無非是法。法華云:『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即解王為自在之義。但欲解王,
須先明法。法在天親菩薩解『諸法無我』句,說有五位、百法。五位者:一、心王

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法,五、無為法。百法者,即所謂:『色
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是也。但
五位百法中以心法居首者,『一切最勝故』;以一切諸法,莫不由此心法而轉變而
顯現,故諸法中以心法為最勝,而心法即為法王矣。然心法人人皆具,凡有心者皆
可為王,則不能顯法王所以為法王之殊勝。或以諸法實相之真如為法王,即維摩對
彌勒所謂:『一切法皆如也,彌勒亦如也』之如。蓋諸法因緣而生,緣生無性,當
體即空,即空所顯真性為如,故真如法性,常常時,恆恆時,安住不變動而自在,
為法王義。設如此言法王,則作法王比前更易,以草木瓦石以至一塵一芥,一色一
香,無非真如,則隨拈一法皆為法王,益不能表顯佛為法王之殊勝!故又須以無漏
智德為法王,以表特勝。蓋前明心法,乃以有為法為法王;次言真如,乃以無為法
為法王;而此無漏智,乃遍有為無為究竟真淨之法王。佛無漏智,即無上正覺智,
故佛亦號覺王。由此無漏無分別智,斷惑證真,方顯證真如為諸法之王;否則障蔽

不顯,何以為王?故須以無漏智伏滅一切煩惱,廣修六度萬行,漸轉八識而成四智
;至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方為真正法王。而大圓鏡智唯佛果方具,故唯佛為無上
正覺之法王也。曼殊獨稱法王之子,以能傳佛心印,繼承佛位,如太子之繼父王位
。然如此以稱法王子,亦宜於彌勒等,以彌勒繼釋迦之後成佛故也。因是曼殊之獨
稱法王子,又有殊勝意義;蓋曼殊表根本般若無分別智,無漏清淨不可思議,與佛
果難思之根本智體,如如不二,所有佛果功德,皆由此智而生,故曼殊之獨稱法王
子,即依根本無分別智表其獨勝也。由是觀之,此經之明佛果依正莊嚴功德,尤重
大悲利他,非法王之佛不足以說此;亦非法王子之曼殊不足以啟此。至如彌陀經由
舍利弗啟請,大彌陀經由阿難啟請,觀無量壽經由韋提希啟請,皆問往生淨土法門
,因念佛而解脫,以淨土為歸宿,偏屬自利:而此經由大智曼殊之大悲而啟發,欲
以利樂有情,則專重利他也。承佛威神,從座而起,正顯非仗如來大悲願海之威神
力,雖曼殊亦不能起於此座;亦即曼殊之智乃承法王之智而起,故曰:承佛威神而

起此座。此座者,正是自證境界之位置,自六凡眾生以及三乘拢耍饔衅渥宰【
位,而曼殊此時即從其自位之座起而上求佛道,下濟眾生也。偏袒一肩者,印度慣
習,比丘等所穿之禮服,平常兩肩遮覆,遇禮佛時,即袒一肩以致恭敬。右膝著地
者,右即左逆右順之意,表與佛意順契。又、一肩表上承佛德;一膝著地,表下濟
眾苦。又、普通以右臂右膝動作較為方便,表曼殊由智悲所起之方便用,能上同諸
佛慈力,下濟眾生悲仰也。如是儀容,端嚴恭敬,同薄伽梵,曲躬合掌。曲躬、即
低頭鞠眨险啤⒈砀V莾勺恪S帧⑹竵K豎,即表布施等十度,而前五度屬福,
後五度屬慧,故與佛之福慧兩足尊相應也。
丙二  啟請
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
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曼殊於無量眾中。啟請世尊演說如是相類之法。演如流水不絕,喻佛法音演演

相續。如是相類,即指下文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如是相類之法。又、相類
之言,亦通指他經如是之法。如下文云:『亦如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功德,等無差別
』。此顯佛已說過彌陀經等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如是相類之法。今曼殊追
憶所及,故言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即此經藥師佛等名號,及其依正莊嚴。本大願
,即本因地初發心行菩薩道時,所發通願、別願,由是而成佛果功德。故此殊勝功
德之言,通因通果:由因地殊勝之願行功德,方成佛果殊勝之福智功德。此上數句
,請佛說法,使自了知佛果功德,可稱自利;而亦為利他故,故言:令諸聞者業障
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此言障者,通惑、業、報、三障。惑障、有煩
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亦曰事障,斷之較易,所知障亦曰理障,欲除則難;此二通
名惑障。惑、即煩悶惱亂,使心神不甯,故名障。業、為作業,即是行為習慣,如
人習染不良嗜好,雖樂善事而欲作不能,故為障。報、即苦報,由惑造業招感報體
,報體陋劣,不得自在,故為障。然考苦報由來於業,業由來於惑;由貪等惑而業

而苦,使吾人長淪三有,不獲出期。所謂:『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真可慨也!雖然,業處惑、苦之間,實為諸障中心,能將業障消除,惑、苦自滅
,如截木心,兩頭自斷;故聞佛法,先令業障消除,則像法轉時之有情,乃可以利
樂矣。像法者,蓋佛之教法住世有三時:曰正法,曰像法,曰末法。正法住世,見
佛聞法,即能得果;以諸三乘賢拢缺姡詾橐咽熘畽C,一遇勝緣即得斷惑證真。
佛滅度後一千年間,亦有聲聞、菩薩住世行化,人民不生邪解,不起邪行,易以修
行得果。一千年後,即為像法,或以像為形像,佛既滅世鑄像代佛,及塔廟中皆供
佛像,故亦稱佛教為像教。其實、此義不然,如言設像,佛世優填王亦已雕佛像,
即於末法豈無佛像?故像法言,乃指像似之法,已失其真。言至其時,雖則修行者
有,證果者難,於佛法既鮮實證,故已失真。迄今末法,非唯證果者無,即真能實
行者亦寥如晨星;雖有少數,亦多盲修瞎練,可憫殊甚!故正法住世,百修百證。
及至像法,修行者百,取證者不得其一;蓋像法多魔,不易取證,即多退墮!如今

世修行未證真拢瑏硎罉I增,前功盡棄!而有勇猛有情,努力勤修,今世不證,
來世再修,黽勉求證,其志可嘉!然其事極艱難而可悲憫,故菩薩為下濟有情之大
悲心所驅策,求佛說法,獨標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者,不無深意焉。
丙三  讚許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
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
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此稱曼殊為童子;童者、獨也,表般若無分別智,獨一無二。又、此無分別智
出障圓明,最極清淨,一切無漏功德皆由此生。蓋真見道位,此智現前,捨前諸漏
,具足無漏,故稱為童子;即表根本智。善哉善哉,乃雙歎之詞;以曼殊之問,具
足上求下濟之義故。諸佛名號本願功德,此非過未諸佛,即指現在十方諸佛。說諸
佛法故,可令聞者業障消除,解脫諸纏。纏、即纏俊缛朔缸铮瑬冃导湘i被俊

身.不得自在;眾生被三障所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