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智上求而說,然當廣發大願自熏成種,則大悲下度,自在願中,限滿對緣,即起
化用。非彼下,重眨叭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
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
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明修禪那。先取數門,乃示修禪那應如何入手。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
數,乃示修禪那應如何用心。如是周遍二句,乃示此觀初成之相。漸次增進三句,
詳明發起功用。非彼下,重眨叭 甸T者,即數息法門,乃眨拖⒅鋈攵饔
其數,詳如台宗所說六妙門。生住滅念者,念、指心中之妄念,念初生為生,既生
為住,念將滅為異,既滅為滅,心中每有一念,必有生住異滅四相可以觀察。經不
言異者,或迹愳蹲∫皂樔馈7謩┱撸玳L短久暫之分限。四威儀:即行、住、
坐,臥。此節大意謂:求道者若修禪那,先取數息法門入手,於靜坐時眨蜌庀ⅲ
從一至十數其息數,因眨⒍目蓽Q,因數息而念可知。故心中一切粗細妄念,可
以了知其生住滅之相,及其始末分劑,多少頭數。初修者靜坐時之用心如此,及此
觀初成,則周遍於尋常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換言之:即一切動止之中,分別
生念住念滅念,及其分劑頭數,無不了知。觀成之後,漸次增進,則功用所至,雖
在百千世界之遠,而有一滴之雨之微,亦且得知。非但彷彿得知,且係分明了知,
猶如目觀所受用物。
『是名三觀首初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首句結上三觀,以正答以何為首之問,故知前三節重在顯示入手方便也。若諸
下,明遍修。遍修、即前之圓修三觀。剋限期中,若能遍修三觀,勤行不捨,精進
不懈,即是圓覺之行已備。如此之人,名觀行即佛,故云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
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
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上節明遍修三觀,此節更明鈍根互修三觀以足答意。修行不得成就者,多由宿
昔業障,故當勤修懺悔。常起希望者,即發上求之願,決心欲證。憎、愛、嫉妒、
諂曲,妨道最甚,故當先斷。斷惑懺業,乃除障道因緣。勝上心者,勝進增上之心
。障道因緣既除,希求心願復切,即可於三觀之中,隨其樂欲修習一觀,故云隨學
一事。如所修此種法門不成,再改修彼種法門,故云此觀不得,復習彼觀。然隨學
有二義:一者、專修,謂於一期之中,專修一觀,期滿不成,即於次期改修另一觀
。二者、試修,謂即於一期之中試取一觀修習,經相當時日,自知此觀未合,不得
成就,即復改修另一觀。如是三觀互修,不少退墮,則時至機熟,必可成就,故云
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丁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求無上道,先
當結三期,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維。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奢摩
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
成者,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甲三 流通分──賢善首章
本經自經首五重證信,緣起斯彰;中間廣演正宗,法義已備;欲令普滋之法雨
,同被遐方,無盡之心燈,常明後世,流通靡滯,利濟無窮,別賢善首菩薩,實當
斯任。
乙一 啟請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
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
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
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開悟如是不思議事者,正說分之所開悟:若境、若行、若病患、乃至前章之方
便,皆不思議事。世尊下,正陳請辭。此大乘教,即指全經。所陳五問:一、名字
,二、奉持,三、功德,四、護持,五、布至何地。皆以總結全經為請,故冠以此
大乘教之言。
乙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
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乙三 正說
丙一 總顯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儯鼝a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
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此節係於將答所問之先,提出四大要點,使聞者決定明了,而生其歡喜信受之
心。
一者、了義經是稱性而談,不了義經是方便為說。方便為說者,或依方域,或
依時代,或依眾生根性樂欲種種之不同,故有略說、權說、密意說、隨世俗說、乃
至種種差別為說,如是等方便為說,故有此佛說而彼佛不必說者。是以不了義經,
有說有不說;此是了義經,無佛不說,故云百千萬儯鼝a河沙諸佛所說。
二者、圓覺是一切如來因地法行,如文殊章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
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菩薩求道,如果未聞圓覺,是尚未得成佛正
因,所關匪細也。諸佛守護,乃使未曾聞者悉皆得聞。華嚴經云:『我等諸佛護持
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悉皆得聞』。又法華、彌陀等經,皆稱諸佛之
所護念,亦斯意也。故云三世如來之所守護。言三世者,已成、今成、當成之佛,
皆護持故。
三者、文殊章云:『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
,及波羅密,教授菩薩』。是圓覺陀羅尼門,為一切清淨法寶之總持,故十方菩薩
無不歸依。
四者、此經義無不盡,理無不融,解此則大小乘十二部經教得以貫通,喻如清
淨眼目,明見一切,故云十二部經清淨眼目。十二部經,即十二分教:謂一、契經
,二、應頌,三、授記,四、諷誦,五、因緣,六、自說,七、本事,八、本生,
九、方廣,十、未曾有,十一、譬喻,十二、論議。蓋依教相之分部,而非卷帙之
分部也。
丙二 正答
丁一 答名字何等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
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自此以下正答。此節世尊自定五名,以答名字何等。前二名,於釋睿闹幸厌
。惟睿囊扬@攝密,故略去陀羅尼三字。陀羅尼,此云總持,釋見文殊章有大陀羅
尼門。第三祕密王三昧,即三摩地,此云等持、正定、正受、正思惟等。圓覺三昧
為一切三昧之總持,故稱之為王。又唯佛獨證之真實究竟境界,匪特眾生不知,亦
非等覺所能窺測,故稱秘密。第四如來決定境界者,此可與第三名對釋,如來極證
之境界,等覺以還之眾生望之為秘密,故唯如來為決定。第五如來藏自性差別者,
如來藏,乃約幻未永離,覺未顯發,如來果覺含藏在眾生心中之義為名,即圓覺在
纏也。雖在幻妄而不為幻妄所變,是為自性;隨緣而起諸幻化方便行位及諸功德,
是為差別。末句順答奉持。
丁二 答流布何地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
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此節先答第五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之問。流布總括十法行言:一、供養,二、寫
,三、施,四、聽,五、受,六、讀,七、誦,八、說釋,九、思,十、修。答意
謂:此經所顯唯是如來果上之境界,如此甚深祕密境界,唯佛始能徹底宣說;至若
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此經而修十法行,展轉流布,則以經顯佛境故,而依經修此
十法行者,其功德漸次增進,必至於佛地。
丁三 答云何奉持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
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此節正答奉持。蓋以切實修習悟入,乃為奉持也。第一句明是經之本身,約教
則為頓教,約乘則為大乘,故云是經名頓教大乘。經之本身如是,是以正被之機在
頓,故云頓機眾生從此開悟。旁亦攝漸,故云亦攝漸修一切群品。下以喻釋:不讓
小流,喻普攝二乘人天等法;蚊蟲、喻樂小法者;修羅、喻發大心者。飲其水者皆
得充滿,喻無論何等人依教修習,皆得隨心應量,取足無窮。
丁四 答所得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
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
偈。
此節正答眾生修習得何功德。先以財施校量,次以法施校量。夫以積滿世界七
寶以用布施,則此種財施之功德甚大;然只能資有漏之福,實不如聞此經名及一句
義者,所聞雖少,終成無漏之因。又若能教百倍恆河沙數之人皆得阿羅漢果,則此
種法施之功德甚大;但只限於小果。亦不如依此了義經分別解說半偈文句,所說雖
少,而義則直入佛乘也。
丁五 答云何護持經人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
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
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此正答云何使我護持經人之問。聞此經名,則尚未聞義可知,聞經名即能生信
心,已屬難得,況生決定不惑之信心,尤為難得!當知此人福慧俱多,不止於一佛
二佛所種諸福慧,實宿世之中,於一切佛所種諸善根。又已聞此經教使然,非偶然
也。如此難得之人,在所當護。汝善男子下,召令當護。是修行者,統指聞名生信
,乃至如實修行之人。云何當護耶?因為惡魔貪塵勞,外道看邪見,二者皆惡正法
摺都海鲇惺堑刃扌兄耍厮紣榔渖硇模股饲瑳r值末世,魔外尤盛,
故當護之,無令為魔外所惱,即所以護之也。
丙三 外護稟命護持
丁一 敘金剛護法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耍沤饎偟劝巳f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
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
,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
。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金剛以所執之金剛杵彰名,義即力士,蓋為古佛或大菩薩所現武裝護法之相。
雖現武裝,實依慈悲所起之方便功用。火首者,頭有火焰,故以為名。摧碎者,稱
其功用。尼耍牛丛敗H缡前巳f金剛及其眷屬,承前護持經人之旨,禮佛發願,
於末世護法、護人。如護眼目者,極言守護之嚴。其家乃至云云,明守護在家修行
者。財不乏少,即為豐足。
丁二 敘天王護法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
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耄В牟煌宿D』。
大梵王,即娑婆世界之主。二十八王,總指三界諸天。須彌山王,即帝釋,忉
利天主也。護國天王,即四天王。大疏云:別標三類者,以梵與釋,諸佛轉法輪時
,皆為請主。護世持國,使災害不生,故於總列之外,而更別明。
丁三 敘鬼王護法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
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
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吉槃荼、即鳩槃茶。雖居鬼趣,而與人類接近,食人精血,其形可畏,通變極
多。一由旬、合此方四十里。
乙四 總結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梵王等一切大眾,聞彿
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菩薩為當機眾,餘為護法眾。此經開始乃至正說分終,皆在淨土之事,故經首
只敘當機之菩薩眾。及至此分,乃為流通於世間起見,則八部護法等眾,均能參預
;以他受用土而通於應化土故。又此分之眾,雖所居之土各有不同,但會所實只一
處,惟聞者心境各異耳。
佛說此經已,是說者辭已終了。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