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180部分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80部分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觀,依中諦理修也。若分言之,則三止名奢摩他,三觀名三摩缽提,止觀不二
名禪那。以配三性,則定從遍計,假從依他,中從圓成,大類不出三種。
辛三  結說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
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結說三種法門,隨順修習皆可直證圓覺,故云皆是圓覺親近隨順。果地之佛,
因此而成。因地修行之菩薩,所修種種方便,或同或異,亦皆不出此三法門。但此
三種法門,圓融無礙,雖云專修於止,而止中即有觀,雖云專修於觀,而觀中即有

止;不可執為定三非一,亦不可說是一非三。要因行者性欲不同,所取方便有異,
是以循性差別分為三類。若能圓融修證,即成佛道而圓滿覺行矣。
辛四  顯利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拢溃袒删桶偾f儯⒘_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
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此示圓覺法門,迥非二乘拢浪鼙取P薅寺}道者,無論於己修之外,又能
教化成就若干人證得拢K滯偏真,實遠不及聞是三觀短時修習者,轉為成佛正
因,無有迂曲也。此中無礙法門,即指三種方便。
己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
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
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

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戊二  眩ㄩT──辯音章
前章以圓攝所歸已示止、觀、禪那三種法門之名,此章緊承種種方便一切異同
皆依如是三種事業之意,而明二十五種定輪。雖兼明單、眩蘖暎髟谌ㄖ
變化離合。辯音菩薩,善能分辯法者差別,即承此意、發起本章之問。
己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彿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
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
而復始。
此諸方便,指前三種法門。有幾修習,即欲問明依於三種法門,究應各修一門

,抑具修三門,或有前後,或應同時。所謂一切異同,即變化離合之修習方式也。
實相者,一切諸法本來如是之真實相。問意專在修習之方式,餘如文可知。
庚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截!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
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
默然而聽。
庚三  正答
辛一  總標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
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此下正答。一切修習方便漸次,皆依幻未永離、障未盡斷而後有可說,非淨圓
覺心根本上須有修習之事。此經隨在點明斯意,故首先說明:一切如來圓覺清淨,

本無修習及修習者。即謂清淨圓覺,根本上并無所修之法及能修之人。此義先明,
下乃言明一切菩薩及眾生之修習,皆依於未覺時之幻功用。如果覺已圓滿,即無幻
力修習可言。爾時、指未覺時,在未覺時此等幻力修習,可有二十五種方式。言清
淨定輪者,三種法門通稱為定,變化離合,輪替修習,故稱定輪。又輪是摧碾義,
定是決定義,二十五種皆決定可摧斷二障,以趨菩提、涅槃之果,故名清淨定輪。
辛二  別說
壬一  明單修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
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自此以下二十五段,別說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即依於前章三種法門而示單眩
習之方式。
此明單修於止,修止即是取靜為行,故云唯取極靜。靜極則煩惱無由生,即是

以靜力而使煩惱永斷,故云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煩惱永斷,即得覺體圓明,故云究
竟成就。由是直趨佛果,故云不起於座便入涅槃。只是一門深入,便至究竟,此門
為然,餘二門亦然。然以眾生根性、樂欲有別,所謂未覺幻力,故仍有依三法而變
化離合之異同耳。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
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此明單修於觀。修觀以起幻為行,故云唯觀如幻。此如幻觀法,諸佛已修成就
,能將世界以自在變化,而起種種作用。如娑婆變為淨土,地獄變為天宮,苦樂、
淨穢皆如幻化。猶彼術者變化人物,菩薩修如幻觀,在觀之時,用心同佛,亦能依
於佛力起此作用,故云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但菩薩雖觀一切世界咸同幻
化,了無實性,而常作如幻佛事,度諸如幻眾生,故云備行菩薩清淨妙行。陀羅尼
者,本經專說圓覺,文殊章所謂有大陀羅尼名為圓覺是也。本章問於圓覺門有幾修

習,故佛答二十五輪,皆是於圓覺門之修習。今之於陀羅尼,即是於圓覺門,辭異                    
義同耳。寂念、是修禪那工夫,靜慧、是修止工夫。菩薩雖觀如幻,備行妙行,而
於圓覺門不失前後二法之工夫;可見一門深入,仍是三法圓具也。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
名單修禪那。
此明單修止觀不二之禪那。修禪那者,以不取為工夫。靜相、幻化二俱不取,
即無所依;無所依乃依無相真如耳。修是法者,既依無相真如,是以唯在滅除一切
無明幻法,故云唯滅諸幻。而一方面亦不取種種變化作用,故云不取作用。如是但
以寂滅之性而自斷煩惱,故去獨斷煩惱。及至煩惱斷盡,即與圓覺真心契合,故云
煩惱斷盡,便證實相。
壬二  明眩
癸一  以止為首之眩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
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先取至靜即修止,靜之至用慧生;由此靜慧再起如幻觀行,照諸世界及以眾生
悉皆如幻,故云照諸幻者。從此而起上求下化之菩薩行,此種修習,名先止後觀。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
他,後修禪那。
靜慧、即取靜修止所發之慧,以此靜慧之力,直證於至靜之性,即是由取覺心
上之靜相發生靜慧之力,以證至於圓覺心上之靜性也。煩惱是生死之因,煩惱斷即
生死可出。此菩薩證覺性已,即從此斷煩惱以永出生死,以契寂滅無生之性。此種
修習,名先止、後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
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靜慧是修止工夫,幻力是修觀工夫,寂滅是禪那工夫。以寂靜慧復現幻力,是
從修止之力進而修觀,現起加幻觀力,故能起變化度生之作用,終則斷煩惱而入寂
滅。此種修習,名先止、次觀,後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
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以止上之至靜力,進修禪那而斷煩惱。煩惱既斷,則入塵垂手,不懀局
在無礙,是以後起妙行度諸眾生。此種修習,名先止、次禪那、後觀。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
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至靜力是修止所得,心斷煩惱是有志於斷,亦正在漸斷而未盡斷之時,即於此
時復化度眾生,建立世界,行菩薩道。此菩薩乃以修止所成就之至靜力,同時進修
於觀及禪那,故名先修止,齊修觀及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
提,後修禪那。
此隨其修止所得之至靜力,隨即資以發起修觀之變化作用;然後進修禪那以斷
煩惱,故名齊修止觀,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
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所得之靜力,隨即資以斷煩惱而取寂滅,乃止與禪那并修,故云以至靜力,用
資寂滅。後乃進修於觀,起菩薩妙行,故云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是以齊修止及禪
那,後修觀。以上七種眩蓿砸孕拗篂槭祝砹腥缦拢

    止、觀。
    止、禪。
    止、觀、禪。
    止、禪、觀。
    止、觀
        禪。
    止、禪。
    觀
    止、觀。
    禪、


癸二  以觀為首之眩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
摩他。
變化力是修觀之所成就,能起種種妙行;今即隨順種種妙行而進取修止之至靜
,是以終日度生而無度生之相。此種修習,名先觀、後止。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
那。

以修觀所成就之變化力,而起種種如幻境界,以行化度;進而自斷煩惱,以取
禪那之寂滅。此為先修觀,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
,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以變化力而作佛事,修觀成就也。安住寂靜是修止,斷煩惱是修禪那,即從變
化力上安住於寂靜,進而斷除煩惱。此種修習,名先觀、次止、後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
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以修觀成就之變化力,起無礙作用之後,進修禪那而斷煩惱,再修止而安住至
靜。此種修習,名先觀、次禪那、後止。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
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修觀成就,故能以變化力方便作用。又同時隨順修習於止之至靜,及禪那之寂
滅,故云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種修習,名先修觀,齊修止及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
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以修觀成就之變化力,所起種種作用,而資助於修止之至靜,是觀與止同時兼
修,後乃修禪那而斷煩惱。故名齊修觀、止,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于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懀А4似兴_者,名齊修三摩缽提
、禪那,後修奢摩他。
修觀而同時兼修於禪那,故以變化力資於寂滅。無作者,不假功用也。觀於禪
那成就,後乃住於無功用之止,故云後住清淨無作靜懀А4嗣R修觀及禪那,後修
止。
癸三  以禪那為首之眩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寂滅力是修禪那成就,進修於止,故云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名先修禪那,
後修止。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
修三摩缽提。
以禪那所成就之寂滅力而起度生之作用,即進修於觀也。度生作用,既依寂滅
力而起,故一切化度境上,皆有寂滅功用隨順之,故云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名先
修禪那,後修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懀Ф鹱兓4似兴_者,名先修禪那,中
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禪那成就寂減力已,不滯於寂而觀眾生種種自性,欲行化度,但先修止安於靜

懀В崞鹬T變化作用,入塵不染,而能隨順種種自性以行化度。此名先修禪、次
修止、後修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懀А4似兴_者,名
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中無作自性及清淨境界,乃禪那寂滅力所證之體。無作者,不假造作也。依
此無作自性進修於觀而起種種神通作用,後乃依此清淨境界進修於止,故云歸於靜
懀А4朔N修習,名先禪那、次觀、後止。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懀痨蹲兓4似兴_者,名先修禪那,齊
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禪那不著空有,永離礙無礙境,故得種種清淨。以此寂滅力之種種清淨,融於
止、觀,故同時住靜懀Ф拗梗制鹱兓抻^也。故名先修禪那,齊修止、觀。
『若諸菩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