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法),非要有數量所依之法也。試作一流變三疊一十百千圖明之:
┌─┬─────┬─────┬────────────────┐
│ │ │ 一一│依四 零數 二 一位│
│流│ │一疊 疊之│方三 ─────────────┤
│ │ │ 流變│世數 │
│ │ │ 成十│乘之 成數 十 │
│ ├──┬──┴──┬──┴─────────── 十位│
│變│ │ 十十│依十 零數 二十 │
│ │ │二疊 疊之│二數 ────────────────┤
│ │ │ 流變│進位 │
│ │ │ 成百│加之 成數 百 │
│三├──┴──┬──┴──────────── 百位│
│ │ 百百 │依百 零數 二百 │
│ │三疊 疊之 │二數 ───────────────────┤
│ │ 流變 │進位 │
│疊│ 成千 │加之 成數 千 千位│
└─┴─────┴──────────────────────┘
丁 綰結解結
六結不同,一巾所造。第一第六,不成雜亂。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
中生畢竟異。
諸結若存,是非蜂起,此結非彼,彼結非此。若結解除,則無彼此,尚不名
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解結時云何同除?綰由次第,解亦次第。佛言:六
根解除,亦復如是。
由一巾綰六結,解六結時即有此之四喻:一、取巾上六結數位,第二結位非第六
結。喻六根雖由一心成,一心體既妄織成六結根,見不超色,聽不出聲,眼根非餘五
根,乃至意根非餘五根,故畢竟同成畢竟異。此是立法喻之依者,正明在六解一亡也
。二、取巾之一數、結之六數對勘,結之數位若存,不獨六結各住自之數位,彼此相
非;亦復結住於六數位,非彼巾住於一數位(巾一數位非前第一第六數位,彼六結數
從次第生,故曰第一乃至第六,此一巾數非次第生,故但六結對巾名一,非彼六結第
一之一)。若將巾上六結一切解除,尚無結之六數位對巾名巾一數,況有六結各自住
位數,而第一數非第餘數乎?喻對用中相背,六根畢竟六異。故名性中相知,心體畢
竟一同。令悟六根織妄生起,知是妄結可解除耳。若六根既解除,則無復各各相異
之六數;更對誰而名心體為一乎?此釋頌中六解一亦亡者。蓋心真如體,如實非一非
異,一異自在也。若定一者,應不具足無量功德;亦應不能寄根明發,六根互用。若
定異者,六和合根應非是結,不可離礙而成互用;且體相用應不圓融。故滅異而守一
,是小乘所取涅槃耳。若復不從三無漏道修證,則無想天諸舜若多、及無色界諸空定
天而已。故六位除,而先明一亦不立也。然此中正取六結喻六根,兼■取第一乃至第
六數位上,不能彼此雜亂之義。以喻異生業繫受身,眼根在處,非餘五根在處;乃至
意根亦然。眼根功用,不能作餘五根功用;乃至意根亦然。而無取乎次第綰生,次第
解
除,前後重疊義也。然本經自審觀煩惱根本,以旋銷六根,喻解六結者,已非一詞;
而六解一亡,又正從唯汝六根言來。確是對解六根妄則亡一心真說者,則六結非喻六
根而何哉!若非以六結數不可雜亂,喻六妄根六畢竟異,而結不定須六數者;復何為
結不成七,亦不停五乎?故謂巾結非橫喻六根、及不拘定六數者,非也。三、取結之
左右交綰相,喻塵所發識,根所取塵。而以結心(心訓當中)喻根、為識、塵媒,而
居識、塵之間。明根、塵、識生死妄結,當從根以解也。此則不取六數,而兼為解結
次第立依者。四、取巾上之結,次第綰生,是故解結亦須次第。兼■取第一乃至第若
干之數位上,不能先後雜亂之義。喻六根中隨一深入,旋滅妄業,漸證真性之增進次
位,不能躐等也。此釋頌中解結因次第者。而無取乎六數、與第一結第六結,及巾一
結六、彼此是非義也。故謂六根非一解全解,須別別次第而解;及謂六結是豎喻一根
中定有六重、所當漸次而解除之妄結。由是強配之為動結、靜結等,亦非也。案此章
中,佛言六根解除(是總舉六根隨一深入而漸次一解全解,非謂先解一根而漸次再解
一根,一根至六根盡也),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
解脫法已,俱空不生。則但三重層次,而無六數。且得人空,根結已解,不應仍名為
結;而法解脫正是一亦亡耳。又案十卷,明五妄想成五陰元,重疊生起,因界溕睿
生因識有,滅從色除。亦但五重層次而無六數。且識邊際湛入合湛,亦復非有六異結
相。故知解結次第喻中,定不取六數,及以漸進一重為解一結也。說本經者,於此多
不明了。蓋由未悟能喻之物雖一,取以為喻之事及所喻法,可不同耳。比若有一愚夫
,喻之其蠢如牛;同時有一勇士,喻之其力如牛。能喻之牛雖一,取以為喻之事,一
則在蠢,一則在力;所喻之人,一是愚夫,一是勇士。不應以能喻物同一牛故,責愚
夫有勇士之力,執勇士同愚夫之蠢。明此,則可無疑乎此章一結巾而異喻矣。為佛綰
為巾結,非第一綰成時立第一結標記,乃至第六綰時立第六結標記。縱立標記,去除
標記,則失第一第六、彼此先後之異。結成不滅,何以結未總除,而彼此先後不能雜
亂乎?若不發明此意,則六解一亡中,六結雖存,第一結可名第餘結。不應第六終非
第一。則異生六根雖未解,亦應眼根能聽或嘗,而不成橫中彼此之異矣。在解結中
亦可生從色有,滅從識除,而不成豎中前後之異矣。欲明斯義,今再圖以明之:
解結次第
然理則頓悟,乘悟併銷者,知本非結,知結可解,知今是結,知結須解。知解方法,
知解層次,則結雖現存、而謂之結已解盡,可也。但結相實非因明了此理、而即滅除
,故事非頓除也。是以佛告阿難,我已示汝劫波羅巾,何所不明!
偈曰:屑莫置眼,火不燒口,不濟而濟,懸磬待叩!(覺社單行本)
(裕б唬┘滓弧⒓锥瓤颇浚卵a,以便與楞嚴經研究比觀。
(裕Ф┐颂幙颇浚耘c楞嚴經研究出入。今缺『己』科,俾與研究相合。
楞嚴大意
──二十四年七月在嘉興楞嚴寺講──
一 佛法與人生意欲
二 佛法與宇宙變現
三 楞嚴之行門與禪密問睿
四 楞嚴之果位與頓漸問睿
五 楞嚴之除障
六 楞嚴之辨惑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初出家時,讀誦楞嚴
經,頗有啟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
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一 佛法與人生意欲
非縱欲 非節欲 非絕欲
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
由此有楞嚴之緣起
『法』之字義最寬廣,今人稱宇宙萬『物』、宇宙萬『有』,還不及法字之寬廣
。法界之法,通括一切法為名。近之如各人本身,遠之如十方法界;小之如一微塵,
大之如全地球。法雖普遍於一切,但法之真實相,一切眾生迷而不知,不能認清法之
實相,因此心起顛倒執著。能如實覺知者為佛,或稱佛陀、浮屠,即覺者。覺即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云無上遍正覺。覺者、謂於諸法實相如如相應者,因此法是如實
覺知之法,故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一切眾生,無始迷惑顛倒,今以佛之覺法開示,使眾生聞而悟入。在此世界應化
現身,為開示眾生故,方便說三藏十二部法,謂之佛法。楞嚴經,亦是佛隨順眾生應機
說法所開示的一部經典。佛即現身人間說法,人類為眾生之一,今即以人類來代表一
切眾生。
眾生的根本動力,即是意欲。意欲是一種傾向和願望的精神作用。人類或其他一
切眾生相續不斷生長發展的原因,即由意欲所發動。法華經云:『三界所生,貪欲為
根』。阿含經云:『三界有情,皆依食住』。住字有相續生存義。食分段食、樱场
思食、識食四種。段食、樱常I受六塵,資養身命。段食如每天領受飲食是。樱
指所穿衣服、所住房屋、所見所聞等等而言。故衣食住均包括在食字內。思食即前途有
希望,向前進取,如希望斷絕而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延續生命之義。識食指第八識
,受前七識熏成諸業種子,持身命相續不斷義。欲界眾生,不離段食;無色界甚深禪
定非非想天,壽命相續,不離識食。故三界眾生,皆依食住。圓覺經云:『欲界眾生
,皆以婬欲而正性命』。欲,包括五欲。由色、聲、香、味、樱蜇敗⑸⒚⑹
、睡起欲。欲界中之有情眾生及無情器界,均由陰陽二性所結合而生存。據科學談物
伲娮佑申庪娎@陽核而成原子。有情眾生更為顯著,由父母和合而成身命,生命相
續。須由二性和合而成或陰或陽之性,再求和合,由矛盾而統合,由統合而矛盾。
故欲界特性,即依婬欲。婬欲亦是意欲之一,為人類欲之一種。人類在天性上即有男
女、飲食之意欲。欲界眾生,賴食與色生命相續,不斷地造作和享受。
對於欲界人類意欲的發展或制止,中外拢齻苜t豪,主張不同。一、縱欲說:西洋
的近代文化,對於意欲,縱任其流行,不加阻止。儘量的發展意欲,滿足意欲。所以
征服自然,創造出物伲拿鳌6⒐澯f:中國儒家及各國賢哲,多有不主縱欲者。
要在相當的限度內,施以節制,不令泛濫。三、絕欲說:中國道家及一部分宗教家與
印度數論派等,修禪定求解脫,認定人生意欲是根本使人不安寧的枺鳎粚兑庥
主張斷絕超脫。根本否認食、色五欲,超出欲界,修色、無色定、到無想定或非非想
定。而佛教之聲聞、獨覺二乘法,超出三界,斷絕意欲,證無生,入涅槃,亦屬絕欲
說。
大乘佛法,對於有染性的劣欲,要降伏斷除;縱劣欲則為患不湥食龕簞毡M。
無漏的清淨勝欲,同是意欲,如節勝欲又妨礙向上發展,故應導引擴充。惟大乘佛法,
伏斷劣欲,發達勝欲,故法身般若大悲大願。
修行者,發何種信,是何趣向,所行所趣,在何地位漸次伏斷劣欲,發達勝欲。
由菩薩行以至成佛,有斷德、智德、恩德。斷德即伏斷劣欲而致;智德、恩德,即發
達勝欲所成。由此有楞嚴之緣起。楞嚴經的當機人,即阿難陀尊者,為佛弟子,多聞
第一。發心出家,持比丘戒,求阿羅漢四沙門果。所處行位,尚未發大乘菩提心大悲
願。經云:『塗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撸С牵蔚谘颉弧r
因阿難未證拢蚴迟Y生,因有宿緣,遇摩登伽。經云:『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
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摩登伽女之母有咒
術,迷惑人性。其時阿難遭遇苦難,不能自救。仗佛力說咒,由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脫
,並引摩登伽出家修行。
眾生生死輪迴,緣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墮其難;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議力之
所救護,故楞嚴經之緣起,即在如此。蓋明小乘無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
之不可。為降伏食、色劣欲之障難,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願大欲。故阿難既脫
苦難,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禪定功德法、及聞法開悟。即云:『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
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
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依欲界生死相續之法,身心均不清潔。一念大乘
智慧相應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伏,真如法身現前,遂發為大乘勝欲。
以上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為全經緣起,乃有以後七卷經文之演述。
二 佛法與宇宙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