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55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55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欣赏,决定不要有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那你就造业了,造业肯定有苦报在后头。人与人,人与佛菩萨,人与一切众生都是有个缘分,明白人要掌握这些缘分,把这些缘分都变成法缘,不要变成情缘,更不能变成恶缘,这就对了。变成情缘要还债,变成恶缘就冤冤相报,那是非常痛苦的。变成法缘好,大家都觉悟,能够在一起修行、一起证果,同心协力度迷惑颠倒的众生,这就对了,这跟佛菩萨走同一条道路了。

  这个世界要真正想安定和平,方法很简单,人生到这个世间,头一个是要明理、要开智慧,你就能看破、能放下。然后我们在这个世间要过几十年,生活几十年,从事一种行业,好好去经营,把这个行业做好,就这工作做好,跟不同的行业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就祥和了。各人守着各人的职业,不要干涉别人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行业做好。就像一个机器,机器很多零件组合的,每个零件都好,这个机器就好。出家人的行业是干什么?教书,教佛书。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我们继承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教科书,认真学习,讲解给有缘的同学来学习,大家一起学习,把这个行业做好。这个行业主要的是讲伦理、道德、因果,你看跟社会各行各业配合起来这多好,好事一桩。这是搞教育,宗教教育,宗教这两个字对佛家来讲非常切实,佛陀教育确实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不但对人类有贡献,对十法界的众生都有很大的贡献,它教我们证得根本智跟后得智,差别智就是后得智,根本智是了解事实真相,这是根本智。后得智是善巧方便,将根本智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差别智。通达性相,我们就学到此地。

  我们现在再看底下,第二段“供佛度生”,供养佛、普度众生,这一句也非常重要。经文: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

  就这两句,我们看“供养有二”,第一个是财供养,第二个是法供养。我们先看“财供养,供养香花饮食等财物”,这三桩事情,财物范围太广了,说三样,这三样就含很深的意思。香表信息,现在的信息,已经发展到卫星电视、网际网路。在古时候信息就靠香,诸位如果有机会到中国去观光旅游,你去看看万里长城,你就晓得烧香是什么意思。万里长城几千里路长,长城外面是匈奴,古时候的蒙古人,他们是游牧民族;中国是农,以农立国,是以耕种为主的。这些游牧民族常常来侵略、来抢劫,所以国家才建一个长城,做个防御工事。他们来攻击的时候怎么办?如何通知皇上,让皇上知道赶紧派救兵来?所以长城,你看每隔一段有个烽火台,烽火台就是香炉,烽火台。烧什么?烧狼烟,狼的粪便把它烧成烟,风不容易吹散,狼烟是这样,它不会吹散。看到烽火台点着这个狼烟,这边也点,看到就点,烽火台从玉门关那边传到长安,那个时候首都在长安,大概只要几个小时,三、四个小时就传到,皇上立刻晓得边关那边有敌人侵略。所以它是传递信息的。

  在佛法里面呢?你看香炉就像烽火台一样,我们点一支香是什么?跟佛菩萨通信,取这个意思。所以香不要烧太多,香烧太多乌烟瘴气,空气都变成污染了。好香点一支,它是表法的,表我们的心意跟佛菩萨沟通了,取这个意思的。你看叫你供养这个,我们的善心善意供养佛菩萨,它取这个意思的。现在烧香的人多,几个人懂这个意思?这意思佛菩萨喜欢。现在烧香是什么意思?巴结佛菩萨,求佛菩萨保佑我升官发财,我要是发了大财,我发一百万,我来供养你一万,谈条件,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这样烧香怎么会得福?哪有这种道理?你的算盘打得很精,保佑我得一百万,我来供养你一万,成什么话嘛!那个念头全错了,念念都在造罪业,还想求佛菩萨帮助他造罪业,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前面讲得很清楚,佛菩萨是职业教师,只管把书教好,其他啥事也不管。这真的,把自己本行做好,其他的不要去管,这就对了。所以你真正懂得,供养三宝是这么个意思,千万不要造罪业,造罪业就大错特错。香供养。

  花供养是什么?花代表因,你看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我们看到这植物花开得好,就知道果一定好;如果花开得不好,就晓得收成就有问题,果结得就不好。这个花是这么,我们修好因就是花,花代表修因;要供果,果代表结果,我们以善因善果来供养佛,是表这个意思。不是佛要看这些花,佛要吃这些果,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佛门统统是教学。佛面前供一杯水,那水是什么?水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要干净,像水一样,我们的心要平等,就是这个经上讲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用水来做代表。不是佛菩萨要喝水,错了,全是表法。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一看到这些供具,我们晓得,我应该要怎么做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能有邪念、不能有邪行,它是在教导我们。

  饮食是报恩,他吃不吃?他不吃。佛菩萨哪吃这个东西?为什么用饮食供养?佛菩萨当年在世是托钵的,我们对佛菩萨财供养,这个财供养就是一钵饭;有时候不是一钵,一调羹一点点。所以佛每一家去托,托七家才有一钵饭。不是一家就给那么多,一家他没有那么多,那个时候人生活得很清苦,自己吃省一点下来供佛,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不忘本,没有忘记老师当年的生活状况,老师来托钵,我们供养一点饭,主要是饭。如果供养菜三个菜,表示什么?三德六味,最多的是六个,代表六味,酸甜苦辣咸淡这六味,就圆满了。所以不能供太多,供太多就失礼,那显得巴结,供少了不恭敬。所以最少三个如法,代表三德,六个代表六味,这是礼节。佛对我们是法供养,我们对佛是财供养,佛又不要财,只要一钵饭,每天出去托钵就是一钵饭,所以这饮食供养。其他的财物,实在讲是帮助佛度化众生有用得着的地方,用不着的地方不需要。佛五眼圆明,在那个时候,三千年前能看到现前的社会,他那个时代可以不要钱。现代这个时代不要钱就不行,你出门乘车、乘船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这个车、船遇到出家人不要钱,他知道供养;现在不行,现在你不买票他就不让你上去。所以现在如果接受邀请,旅费是必须的,生活费用是必须的。你到一个地方,如果是寺庙庵堂那没有话说;如果没有,居士们临时租借的地方,请法师讲经,常常住旅馆,这都要费用。佛统统想到,所以后头给你加个财物。要记住,经上常说“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如果没有法供养,财供养只修一点福,人天福报,那还真正是有德行、有修持,最好是有证果的这些出家人,你才真的种福了。如果不是真修行的人,你去供养他,你就搞错了,这些现象不能不知道。

  今天佛法衰,衰到什么?衰到我们学佛的人不如法。如何拯救佛法?现在佛法有危机,得要用什么方法来拯救佛法的危机,认真学佛。认真学佛,那一定要持戒、要修定、要开智慧。修定,是不是一定修禅定?不一定。你要知道,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禅定,如果这个法门离开戒定慧就不是佛法,这个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真正佛法决定依戒定慧,第一个要持戒,不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不持戒,连福都修不到,定慧就更不必说了,头一个就要持戒。持戒从哪里做起?我今天特别提醒同学们,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戒律的根本。《弟子规》能做到了,《感应篇》就好修,《感应篇》你能做到,这两样是佛法的根基,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佛藏经》,这个《佛藏经》不是《大藏经》,佛经里有一本经,不大,分量不多,经题就叫《佛藏经》。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他说“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讲得很严肃,你学佛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好像念书一样,你应该先念小学,再念中学,再念大学,这是对的,你要是躐等,小学不要,你去念大学,佛不承认你。

  所以佛法到中国,小乘经典翻译得非常完备,大乘经典是选择来翻的,为什么?太多了。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运输到中国来很困难,所以,在大乘经典里面选择,选择最好的,适合中国人学习的,选择这些东西。可能到中国来的一半都不到,这我们不能不知道。小乘是基础,基础太重要,所以小乘经翻得非常完备。我们今天《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是小乘经,跟南传像泰国、缅甸,这些南传巴利文的《藏经》一对照,巴利文的典籍比我们中文的大概只多五十多部的样子,三千多部经只多五十多部,就不算什么了,知道中国小乘经翻得这么样的完备。所以中国有两个小乘宗派,叫俱舍宗、成实宗,唐朝时候有,都是先从小乘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学大乘的。可是中国人,实在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很深,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了。是不是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没有。因为中国这些高僧大德发现,中国的儒跟道不输给小乘。

  所以中国无论在家、出家不学小乘,学儒、学道,儒跟道是中国本土文化,代替小乘,这样成功了。所以现在这个一千七百年都是这样做的,这一千七百年,每个宗派那些高僧、祖师大德出了很多,证明有效,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有效。所以儒释道在中国就变成一家,形式上有儒释道,实质上没有一个不学。学佛的人都读四书五经、都学老庄,道教的道长也学佛经、也学儒书,儒家念书人他也学道、他也学佛,所以实际上几千年前都已经融通了。我们在少林寺发现一个碑,这个碑传说是唐肃宗时候立的,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这个碑是什么?“三教九流是一家”。现在我们讲多元文化、讲宗教大团结,唐肃宗时代碑立在那里就告诉我们,是真的,那个时候的人已经开始三教九流是一家,多元文化的思想在中国发展得早,唐朝时候已就提出来,不是现在时髦的学说。所以法供养重要。

  我们儒释道这三个根太重要,这三个根是戒律的根本。学习一定从《弟子规》学起,第二《感应篇》,第三个《十善业道》,有这个基础再来学佛就没问题了;出家还得要加一本,《沙弥律仪》,四个根。这四个根扎下去之后,无论是学儒、学道、学佛决定有成就,学儒成圣、成贤,学道成神、成仙,学佛成佛、成菩萨,真能做得到。所以你没有根不行,没有根,苦学一辈子,到后来都没有结果,你就晓得扎根多重要。有这四个根,佛教就兴旺起来;没有这四个根,佛教肯定会灭亡,这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今天供养三宝,用扎根的教育,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真供养。这个供养让佛法久住世间,续佛慧命,这真供养,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这一生到这个人世间建功立业,那真有价值。所以这个在今天不能不知道,如法修行,利益众生。世尊当年在世,一生给我们示现的,做出来给我们看的,是身行言教,佛经里这些戒律他全做到,经典上所说的,没有一句他没做到,这才是个好老师。

  所以我们要修供养,下面讲“又分三种”,这三种讲供养,供养又分三种,第一个是“利供养”,这个利就是前面讲的财供养,“奉香华饮食等也”。第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这个供养是替佛菩萨介绍学生。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师道,老师都非常谦虚,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谦虚。你向他请教,他说我什么都不懂,你要找高明人向他请教。绝对没有一个老师说,我行,你都来找我,你不懂的都来找我。这个老师没有。现在有,现在很多,古时候找不到,古时候都是谦虚。所以现在学校招生,从前哪个老师敢招生,你太狂妄、太自大了。招生不就表示什么?我是个好老师,我有能力教你们,你们都跟我来,那就这样的。以前不是的,以前老师谦虚。学生怎么办?同学介绍,我在这里学得很好,我介绍一个人,我那个老师不错,你可以跟我一起跟他学,介绍给老师,不是招生。我们要怎样去接引这些大众?大众对老师又不认识。所以学生就要表示很好的榜样,对老师恭敬赞叹,别人看到了,这是什么?这个恭敬赞叹就是替老师介绍学生,这么个意思。

  不是老师一定要我们恭敬,不是的,老师不会说这个话的。我们对老师心里恭敬好了,形式上有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