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77部分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77部分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佛经上的尊者。有德可尊,故曰尊者,这是有道德、有地位的。“《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这解释这两个字,他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地位、他的贡献都是有特殊的,所以在社会上被大众称之为尊者,所谓尊敬的。

  下面说他的名字,“憍陈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这个姓翻译出来是叫“了本际”,或者叫“知本际”,简单一点,是“已知”、“无知”,有这几个意思。老居士很用心,为了便利我们,他把无知加以解释,“无知之义,非无所知,是知无之义”。这个意思可能初学的人还不太懂,《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知就是根本智,知道无。他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的人,也就是《涅槃经》里面所讲的故事,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在修忍辱波罗蜜,一样一样修,一般人称他叫忍辱仙人。这一天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暴虐,是个暴君,不是一个好的王,遇到这么一个人,被他割截身体。问他,你在山上山洞里头住,你修什么?他说修忍辱。好,我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忍,割你一刀,能不能忍?能忍。再割一刀,一直把他凌迟处死。歌利王说,试试看,你还生不生气?有没有怨恨?没有怨恨。最后在死之前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尊者就是当时的歌利王,说话算数,真的第一个度了他。所以他是世尊第一弟子,成就第一之人。这代表什么?代表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第一部经,依照这部经修行就是释迦佛第一弟子,表这个意思。这个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众生第一法门,把他摆在前面。你们看看,很多经典有没有憍陈如的名字放在前面的?没有,只有《无量寿经》上把他摆在这里,这不是容易事情。

  知无,这是真正了解诸法实相,正如同《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叫根本智。真的明白了、肯定了,你说他还有什么放不下?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他就证果,证什么果?无上正等正觉,他成佛了。成佛也许习气还没断尽,这个佛的果位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他不是圆满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跟圆满佛理上有差别,烦恼习气没断完,在相上、在事上毫无差别。因为他这个习气不是见思烦恼,不是尘沙烦恼,见思、尘沙烦恼的习气有作用;无明习气,那叫起心动念,无明习气那个不碍事,对于自行化他都没有障碍,所以他能够遍法界现身。

  《净影疏》里面说,“阿”,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你看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或者翻作智,这个名号要用中文来翻不是不能翻,尊重不翻,含多义不翻,它这两个意思,还是用音译再加以注解。“若之言智”,翻成中国意思是智,合起来是无智,无智是什么意思?“证无成智”,就是无所有智,真正了解一切法无所有,“故名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所以“名为本际”,本际就是本性。本性,我们在大乘教学了这么多年,虽然不是自己的境界,听佛在经上讲,听的遍数多了,也略知ㄧ二,也能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可是不是自己的境界,为什么?起心动念没放下。大乘经教上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了本际,本际就是本性、真心。《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你要能参透,你的心定了。一切法心现的,就是自性现的,也就是本际上现的。

  本际,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它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当年见性说了五句话,形容见性的样子,让五祖忍和尚给他证明。他第三句是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两句你合起来看,自性不起作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你不能说它无,因为它样样具足,样样具足是样样都不现,它起作用的时候它能生万法。所以不现的时候,这是隐,现的时候是显出来,隐显不二。隐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相的时候,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的屏光幕,你看电视屏幕里面,你频道一打开,相就现前,现前不能说它是有;频道关起来的时候,现相没有了,不能说它无。我们用这个比喻,这个比喻很粗,容易了解,自性就像这个样子。为什么它会现?这佛经上讲得很多,大乘经上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本际就是本性里面就起了一个阿赖耶,这个阿赖耶没有理由的,你可不能问他为什么他会一念不觉?为什么会有阿赖耶?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你这个一问,你看你分别出来了,执着出来了,你愈迷愈深了。你怎么能了本际?了是明了。所以科学家跟这些大圣不能比,这些大圣能见性,科学家不能见性。为什么?他会问,发现“为什么有这个,为什么有那个”,加多少问号。你看看从起心动念变成分别,分别是从起心动念来的,执着是从分别来的,愈陷愈深。

  这桩事情佛在大乘经上说了,这是三千年前说的,他跟我们讲八识,讲每一个识的作用。阿赖耶,用我们现在来讲,记忆,我们经历的事情为什么会记得?过去生中的事情记不记得?还是记得。怎么知道你记得?你看现在外国的催眠术,能够把一个人,让他回去过去好多世。我看到一个报告,大概那是很不容易的,他回到过去八十多世,每一世的情形他都清楚。八十世,那个时候四千多年,还住在洞穴,没有房子,他能够说出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他怎么会记得?阿赖耶是个资料库,我们生生世世经历的事情、资料都保存在那里。你看催眠能够把这个资料调出来。再来就是正常的是定功,你在禅定里面能够把过去生生世世的这些记忆全部调出来。阿赖耶是记忆,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前五识只有照见的作用,没有其他作用。我们眼见、耳听就好像照相机一样,眼就像照相机,把外面的色相收进去,它的作用在此地。眼识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第六意识怎样见的?第六意识没有见到外面,见到眼识照的那个影像,第六意识缘眼识的相分,这个相分是从外面照进来的,缘这个相分,在这个相分里面起了分别。第七识又缘第六识的相分,从第六识的相分它起执着,虚妄!没有见到外面真正境界,外面境界只有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它是现量境界。

  所以,六识、七识,阿赖耶所缘的,阿赖耶有现量境界,六、七识没有现量境界,它真的是从比量上,那是虚妄。你看看它在那里起分别、起执着,还不就是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从电视的形相起了分别、起了执着,那不是现场。什么时候能到现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你就进入现场了。你没有转识成智的时候,你没有进现场,我们现在以为这是现场,错,不是!不是现场。唯识心理学高,现在大学里面心理学系跟唯识一比较,那就差太远了,它讲得真微细,讲得真有道理。所以我们天天人造业,你说造得多冤枉,它不是现场。真正见到现场,不造业了。现场是什么样境界?你就看到真相,佛经上讲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非常难得,现在量子科学家他发现了,跟大乘教愈来愈靠近,他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有四分,心所也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见分。这是佛法大小乘里基本的常识,你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就没有方法作观,那个止观你就无法修。止观这个修行方法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要了解事实真相。

  现在科学能够把世尊跟弥勒菩萨这个谈话他搞清楚了,弥勒菩萨讲,这是佛问“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个念头,心里动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多少微细念头显现出来的?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相分,有几个见分?见分就是识,相分就是形状,我们讲物质,所以相分就是境界相,见分就是转相。为什么?它能转变,唯识所变就是讲的转相,它能变。弥勒菩萨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今天我们的科学是用秒为单位,时间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弹指能弹几次?我弹的大概还不够快,我相信有比我快的,我能弹四次,我相信可以弹到五次。一弹指,我们把它算起来,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那要算一秒钟弹五次的话,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微细念头。这个念头出现什么?出现物质现象,也出现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永远分不开的,科学家发现了,他说这个物质现象无中生有,速度太快,好像一生马上就灭掉。我们现前看的物质现象是什么?就是意念的累积连续发生的幻相。这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的,跟弥勒菩萨所讲的真的是不谋而合。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说这回事情,就像我们在电视频道一打开,屏幕上现的相,就这个样子。你看我们屏幕上现相,是小光点连结起来的、组成的,不是真的。每一个小光点不就跟弥勒菩萨讲的一样,一秒钟闪光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哪里是真的?我们眼看花了,误以为是真实的,还在里面起分别、起执着,在造业,你说冤不冤枉!而不知道这些圣者他们看得很清楚,“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现相你可以欣赏,你千万不要去执着它,别要起个念头去控制它、去占有它,那你全错了。根本就没这回事。

  那我们就得学诸佛菩萨,应该怎样看这些现象?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是态度,决定不执着。用什么心态?用纯净纯善的心态来看宇宙,宇宙完全保持正常的现象。这个正常,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最健康的、最圆满的、最善的,中国人讲止于至善,纯净纯善,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宗教里面讲的天堂,佛门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其实华藏跟极乐跟我们有什么两样?给诸位说,一样的,一点差别都没有。可是世尊给我们介绍,差别很大。差别怎么来的?差别是心想不一样,差别就大了。你心里面想善,这个世界就样样都美好;你心里面想贪瞋痴慢,想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这个世界就没有一样是善的。佛在经上讲得好,相随心生,境随心转,你的念头可以转变世界。量子力学,在我想顶多三年会普遍全世界,大众都能接受到之后,我们这个居住的地球会改变,为什么?人了解了,事实真相明白了,只要我们念头善,地球上所有灾难都没有了,因为它是境界,境界是心现识变的。

  为什么从前环境那么好,科学发达之后,灾难会这么多?也就是以前人心淳厚,欲望很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几乎没有欲望,一生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他老人家一生做给我们看的。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不要,每天讲经教学,身分是什么?老师,用我们的话来说,职业教师。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一天不中断,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经上常讲,老人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讲经的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教学,他办班办了三百多次,时间有长有短,小的,几个人、几个小时;大的,有好几年,讨论一个大的专题。这样大大小小的法会很多,他给我们所示现的,丝毫没有执着,非常开放。有国王大臣有花园、有别墅,请他到那里去,住在那里讲经,他也答应,他也不是一定要,我一定要住在山上,他不是的,他随缘,非常随和。经讲完了,别的地方有人请他去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多活泼,多自在,丝毫拘束都没有。

  这些我们要深深去观察、去了解、去学习。所以他老人家真做到随缘自在,一丝毫欲望都没有。为什么?他真做到无我,所以无我才是佛教真正入门。你看须陀洹,身见破掉,不再以为身是我;边见破了,边见破了就再不会对立,边是二边,对立,对立才有矛盾、才有冲突。所以这统统没有了。成见没有了,见取见、戒取见都是属于成见,成见说二种,佛讲得比较细一点,一个是因上的成见,一个是果上的成见,二种;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