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说法真难懂,但是我们今天不能不感谢近代这些科学家,特别是量子力学,对我们的帮助很大。量子科学里面所说的跟十玄门非常相似,所差的他没有讲到性,没讲到自性。除这个之外,我们讲大乘教里面的法相唯识宗,唯识的这些大师,你看看他的口气,唯是唯独,宇宙之间有什么?只有识,除识之外什么都没有,叫唯识。识是什么?识是能变,一切万法,万法是所变。能所不二,能所是一,所变是假的,能变是真的,所以他讲唯识。唯识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科学家发现了。业相,业相是什么?业相就是波动的现象,能量;转相,转相就是信息,八个识、五十一个心所统统都有信息;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心物一源,不能分离,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之间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那就是能量,“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今天量子力学证明了,它不是假的。而法相宗比他讲得更清楚、讲得更明白。得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就是见性,转八识成四智;如果量子力学家要懂得转八识成四智,那他就成佛了,这些人聪明,这些人一接触佛法那可了不起了。可是转,转就得放下,放下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才能见性,也就是说才能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你就能现妙色身。不是你有心有意现的,也不是你无心无意现的,给你说,有心有意、无心无意都不行,都现不出来。为什么?有无是对立的,你还在六道,有无是染法,不是净法。一定要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真的,真心、自性圆满的显露。那个时候你所现的妙色身,怎么现的?应众生之所感,众生有感你就能现。
如果我们真的懂得这个原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给诸位说,我们的心就定了。这妄心不再浮动,一般人常讲心浮气躁,你的心定,你的气就和。你跟一切诸法,就《华严经》里面所说的,你已经处在无障碍的法界里面,得大自在!现在证了,现证,身体还在这个世间,能不能得自在?能,确实得自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这是示现的,三十岁证得,他证得那一天之后,十玄是他的境界,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凡夫一生成佛。他做出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懂了、看明白了,学他那个方法,我们也能成就。有例子吗?有,很多,你在《大藏经》里面看看《高僧传》,出家人成就的,参禅的大彻大悟,学教的大开圆解,念佛的理一心不乱,跟释迦牟尼佛真的没有两样。凡夫看不出来,《华严经》当机十种,末后一种叫大心凡夫,这种人能看出来。什么是大心凡夫?真正发菩提心的凡夫。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他都做到,他能看得出来。中国谚语所谓“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一般凡夫是看热闹,他不能成就;内行人看门道,学会了。所以在家的,你看成就的多少人!出家的、在家的。
圆满成就不容易,成就有三等,放下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执着,真放下了,成正觉,这是最下的一等;再放下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觉,我们这个经题上的“平等性智”他证得了,菩萨;最后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这是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中国大乘八个宗,无论修学哪个宗、哪个派,方法不一样,方向、目标完全相同,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总在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你就证得了。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自己,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我们就死心塌地跟定阿弥陀佛。
净宗简单,总共只有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大,五经一论经文合订起来小小本一册,净宗的典籍全部在其中。如果觉得五经一论太多,行,这六样东西里头你只要用一样,你就成就了。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它要不通,那十玄怎么玄法?玄不起来了。一样通,样样都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部《无量寿经》是一,一切经是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容相即。为什么?这部经是世尊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一切经也是自性里流露出来的,那怎么会不通?再告诉诸位,不同的宗教,你说《新旧约》是不是自性流出来的?《古兰经》是不是自性流出来的?没有一法离开自性。你要是这一经通了,所有宗教经典通不通?通了,全通了,世出世间法都通了。再把范围扩大,天上人间,下面到三途,没有一样不通,全通了,不离自性。大乘经里面佛说了这么两句话,“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一切法,所现所生的;心是一个心,能生能现。所以一切法就是自性,自性哪有不容的道理,自性哪有不通的道理?所以我们团结宗教,你说有没有必要叫他们改信佛教?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要教他什么?要教他看破放下,他那个经就通了。宗教里面都讲有个真神,创造宇宙的真神,你什么时候能见到这个真神?你看破放下就见到了。现在他们讲真神,真神没有形相,真神没有身体,真神遍法界遍虚空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讲这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没错,你见到没有?放下就见到。为什么见不到?因为你没有放下,你没有看破、你没有放下,看破放下就见到了。宗教里面讲的真神,唯一的真神,佛法里面讲的自性,是一桩事情。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但宗教如此,世间所有的学派哪个不如是!
也许有人问,宗教学派里头有邪有正。对,邪正都不离自性。什么是正法?与自性相应的是正法,与自性相悖的是邪法;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来说,觉悟的是正法,迷惑的就是邪法。法有没有邪正?没有。邪正是从哪里分?邪正从迷悟,你要是悟了,邪法也是正法;要是迷了,正法也是邪法,《华严经》也是邪法,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说法法都是正法?性现的,心现识变,不离自性,离自性没有一法可得。那我们要问,如果真正觉悟了,妖魔鬼怪也是正法吗?是,畜生、饿鬼、地狱都是。众生造业堕到地狱去了,地狱是正法,为什么?他在那里消业障,业障消尽就能成佛,业障不消掉怎么行?地狱跟天堂平等的,没有差别,地狱里头消罪业,这个罪障,天堂里面要消福报,你修这些福,也得要把它消掉,天堂去享福,一个道理!你就再不会有分别,再不会有执着。
所以佛教给我们,真正教弟子是善恶业都不能造,佛教弟子修净业。净业是什么?善恶二边都放下。你要放不下,放不下你就出不了六道,不是去受罪就是去享福,你把你所造的一定有个地方去消,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出六道轮回得修净业。净业是什么?断恶修善是净业,造作恶业不着相也是净业,无论你是善是恶,只要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净业。你信不信?你要不信,你看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的愚痴,甘露火王的杀业,善业,那是净业。专干贪瞋痴的,谁?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善财去参访明白、觉悟了,把自己境界提升了。在这个境界里头叫炼心,炼什么心?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你要没有经历这些事相,你怎么晓得你不起心、不动念?你怎么知道你不分别、不执着?一定要经历,历事炼心。到什么时候开始?见性之后。没有见性之前你不能修这个法门,你修这个法门,你心被境界转,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一定要明心见性,真看破、放下,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才来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叫最后的考试,你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考试通过了,你成就了。善财给我们表演的,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这五十三大类的境界摆在面前,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没有,这真的不是假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叫真智慧、真学问、真德行,通过考验的,这不是假的。通过历事炼心才成就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根本智是在老师那里成就的,后得智在生活当中成就的,生活就是历事炼心。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菩萨修什么?修不起心、不动念。凡夫在境界里面修不执着,这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不要执着;真的执着的念头都没有了,你成正觉,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七信以上的菩萨,十信位里的七信以上;然后再修不分别,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修不分别;最后在境界里面修不起心、不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超越十法界,你真的成佛了。那时候你所现出来的境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再去把起心动念的习气彻底放下,常寂光就现前。常寂光是什么?自性,你就圆满成就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总的来说,一是性,多是相,性相是一不是多,所以它相即。
我们再看下面,黄老居士又引用第二十七品“歌叹佛德品”,这里面有一段经文,“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多花成一花,故多即是一,一花中含多花”,这一个大花盖里面许许多多的花,“一即是多也”。这个例子跟我们前面所举的,我们一个人跟一个团体,意思完全相同。一朵花是一,在整个花盖里面,花盖是个大花,许许多多的花做成一个花盖,吊在空中,花都向下,美不胜收,这也是显示出诸法相即自在。这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我们要细心去学习,要能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看到这个现象。十门门门如是,都在眼前,我们能看到、能明白了,虽然没有契入,也到门口了,也真的看到了。为什么不能契入?不能契入是没放下,能放下一分你就入一分,放下两分你就入两分,妙不可言!
看破了,还不能契入,这什么原因?以前李老师给我们讲过,叫“看得破,忍不过”,自私自利的习气、名闻利养的习气、贡高我慢的习气、贪图享受五欲六尘的习气,忍不过。这一点完全是修行的功夫问题,行门的功夫,解门没有问题,解门看破了,行门放不下,所以佛法的真实利益你享不到。古人说了一句话说得好,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人间天上这种福报的享受,这世味,要跟法味比简直不能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问题呢?问题是法味你没有尝到,解悟,解悟没尝到。好像在筵席里面给你念菜单,一样一样念,你听到了没吃到,你不知道什么滋味。怎样才尝到?放下就尝到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全放下了。每天吃什么?到外面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说他吃的是什么味道?给你说是无上的妙味。为什么?人家供养一钵饭很普通,到穷苦人家,那个饭很不好吃,供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接受,为他修福,供佛的福报很大。为什么到佛口里面,味道就变了?境随心转,所以佛尝到的味都是无上妙味,境随心转,佛的心是无上心,境界到他那里都转了。佛要是把他的给我们,我们吃的是我们自己的凡夫味,为什么?我们的心是个妄想心,把他的上味也转成没味道了,道理在此地,不一样。一切都是随着心,这个心,我们讲心态、心念,全是随这个转的。如来才真正叫平等一味,无上的妙味。六根,一根如是,其他的五根亦如是。他眼睛看的是妙色,我们同样譬如在看花,在欣赏花,同样在看,感受完全不同。他看的是妙色,他听的是妙音,他触的是妙法,没有一样不妙。为什么知道妙?看十玄就知道妙,这是我们跟他不相同的地方。
一般学教没想到这一点,只是看看文字,看看过去就算了,已经学会了;真正学习,这字字句句要来品尝品尝。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到,大致上也能够体会到一点仿佛,我们法喜就生了。法喜充满没有,法喜有,不能说没有,如果真的没有,我们对这个经教就感觉得枯燥无味。看出门道的时候,这里就有滋味了,你会欲罢不能,愈看愈想看、愈听愈想听,这就是法味。我们从自己境界上能体会到这些,我们就会想到比我们高的阿罗汉,再比我们高的辟支佛、菩萨,菩萨还有五十一个等级,最上面是佛陀,每一个阶层境界都不一样。于是我们能体会到,每一个境界里头法味不相同,愈往上去愈殊胜。这才明白古人这句话,“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人什么样的快乐,人间天上,跟佛法一比,枯燥无味。又何况六道里头,如果没有德行,享受五欲六尘没有不造罪业的。明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