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个现基,才会有迷乱的众生与证悟的圣者,以及轮回与涅槃。反之,若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现基,则这一切都无从区别及建立,故不应理。
此也可由演员演戏来说明。一个演员,可在舞台上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有一天他上午演了一位天女,令观众如痴如醉,下午演了一位魔王,令观众惊慌恐惧。如果没有这位演员,则上午的欣悦与下午的恐惧都不会发生。这下午的恐惧,可以比喻为未见法界本性的恶趣众生,上午的欣悦,可以比喻为未见法界本性的善趣众生。及至在后台见到卸了妆的演员本人时,才知这一切都是他的变化所作,就象见到了法界的现基后,才知一切万法都是现基的变现。
如果因凡夫不见圣者所见之境,圣者前也不存在凡夫所见之境,所以认为两者所见之境恰恰相反,则也不正确,此仍以演戏为喻来说明:演员上午扮演了天女,下午扮演了魔王,在观众看来,飘曳的天女与狰狞的魔王给人以完全相反的观感,却仍是由同一人扮演。同样,众生在现量证悟法界本性前,以各自的业力而未如理认识现基,反以非理作意而见为各种所见境。
在显宗大乘的了义经典中,这个现基被称为如来藏,正是基于这个如来藏,才分出了众生与如来:本身虽具有如来藏,但未证悟的是众生;本身具有如来藏,并已证悟、安住于其中的则是如来。仍可借用比喻说明,昏暗的傍晚,路上横着一根黑绳,这时有甲、乙两个人走来,甲不知是绳,错看成了蛇,因此心中大生恐惧痛苦,一步步后退。而乙知道这是根黑绳,因此并未有丝毫的恐惧,也不会产生痛苦。甲待乙指明了真相,凑近瞧清楚后,也现量见到了绳子,恐惧心随之消失。众生就如甲,如来就如乙,众生与如来的共同所见境如来藏光明,就象甲与乙的共同所见境是黑绳一样。众生将如来藏的大光明执为实有的万法,就象甲的恐惧痛苦缘于错将黑绳看成了蛇一样。
若认为既然圣者与众生有一共同所见境,则圣者应如众生一样感受痛苦,或众生应如圣者一样没有痛苦的话,则也不正确。犹如甲与乙有一共同的所见境黑绳,但甲未了知真相,而产生畏惧,而乙明了真相,不产生恐惧一样,同样,众生与圣者,虽有一共同之所见境,但众生未如理认识而感受痛苦,圣者如理认识而感受大安乐,二者在认识与否上有很大的不同,而非是所见境的不同。否则若所见境不同,则众生如何成就佛果呢?
比如来藏更深一层的共同所见境的见解,再无超过其上的是大圆满窍诀部见解,即本基之见。上述轮回中的众生与证悟的佛是基现的各种变现,基现则是从本基中产生出的属于第二刹那的法。在这个产生基现的本基中,没有众生、如来、轮回、涅槃等等,这个第一刹那的本基,就是大圆满无上密法中的究竟心性,也就是圣凡的共同所见境。在第二刹那的基现中,认识并安住于本基实相的是如来,未安住而迷失的即是众生,这时才产生了佛与众生的差别。这个观点在各种《定解宝灯论》注释中都未提到,而是法王如意宝在以大圆满窍诀部的观点广讲《定解宝灯论》时所传讲的,无垢光尊者在《句义宝藏论》中也广述了这个观点。
总之,在显宗的了义经典中,圣凡的共同所见境宣说为如来藏光明;在无上的大圆满密法中,则更深广明细地阐述了无佛无众生时的本基状态。
宣说共同所见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众生对无生大空性的偏执,通达了这究竟的共同所见境,则自然了知一切世俗显现均为假立的妄相,而刹那间消除对世俗显现的执著。
下面阐述若无现基,则万法无从安立:
除此已有现分外,余处不可得有者,
是故若无此现分,则成诸境如虚空。
除此不偏于现空任何一边的共同所见——现基或现分之外,再也不存在另外的一个共同所见境,是故若没有此现分,则清净法与染污法,同见与异见都不可能显现,阿弥陀佛等的清净刹土及不清净刹土也不可能产生,从小乘直到大乘应成派的各类空性也不能安立……一切应成犹如虚空什么也没有。此乃堕于断边的邪见,有无量的过失。
第二转般若法轮着重广大宣说的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无生大空性,没有象第三转法轮那样更进一步地直接宣说这无生的大空性即是清净如来藏的大光明。这样仅以般若法轮难以回答为何法界在暂时上有佛、众生、涅槃、轮回等等的差别法这一难题。故闻思未究竟的人很容易导致这一颂所言之“则成诸境如虚空”的过失。
或有人有疑问:既然大圆满中也宣说了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假立的、无有一法成立,那么是否也会导致类似的过失呢?对此回答:不会,大圆满中并非仅仅宣说了大空性,而是将大空性与大光明一同宣说,故无此过失。如果了悟了这大光明的则是觉悟的佛;虽然是大光明,但未了悟此实相的则是有分别的众生。
对众生来说,首先应通过闻思而相似地抉择出法界的总相,然后开始相似地安住修行,逐渐增上至见道时,便以瑜伽现量见到法界的本面,最后成佛时圆满证得法界本面。如果没有现基的光明,则不可能有这一切的显现。或有者认为:这一切的显现并不存在,故现基无必要。此观点不正确,因为所谓的不存在,是四边不存在,还是远离四边后的不存在?若是前者,则正在显现时,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存在。若是后者,则也不正确,因为远离四边的空性本体永远不会断灭。又有人认为:若此现基存在不灭,则数论外道的神我也同样宣说为存在不灭,二者有何差别?数论外道虽然抉择出了凡夫分别心所理解的法都是假立的法,但这未能圆满解释世俗万法的起源,因此推测在这世俗法之外,有一分别心不可思议的神我存在,由此而产生万法。但若详细加以观察,所谓的不可思议是指第六分别心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的神我若真实存在,是否可以现量证知?若不能现量证知,则它仅是遍计执著的结果,就连世俗的实相也算不上,是一种在胜义与世俗中俱不存在的遍计执。就象一位盲人,见不到眼前的宝瓶,反而说是柱子一样。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下根人学习中观时,因不了知其真实义而导致断见转生恶趣,上根人则了知一切都是大空性之实义,而与大光明相一致。
或问:既然如来藏之光明本来远离了垢染,则从中如何生起刹那的世俗法?答:如来藏光明远离垢染是就实相而言,此需圣者的瑜珈现量才能证知。而众生因无明垢障,把如来藏光明错认为或妄执成了刹那的世俗法,这便是世俗之现相。如一只白色的海螺(喻实相的如来藏光明),在无眼病之人(喻圣者)看来其是白色的,而有眼病的人(喻众生)则把其看成了黄色的(喻刹那的世俗法)。因此,无有实有的黄色存在,也不是黄色从白色中生起,黄色只是未认识白色的一种错觉。同样,刹那的世俗法并非实有存在,也并非是从如来藏中产生世俗法,其只是众生对如来藏的一种错误认识。
又问:刹那的世俗法如宝瓶等在众生面前是以四边的方式真实地存在着,与这离四边的如来藏直接相违,故怎么可能从远离四边的如来藏中妄执而产生出四边的世俗法呢?答:如来藏的实相远离了四边八戏,但众生以非理作意而妄执,故从中显现出世俗万法。此可借梦境的比喻加以说明,梦境中虽然有各类实有的事物,但一经观察,四边都不存在。所以醒时虽然梦中之法远离四边,但在梦中以习气之力可以产生出四边显现。同样,如来藏虽然远离了四边,但众生以无明而产生出四边显现。又如夏季的水,到冬季时结成了冰。冰是坚硬的固体,而水是柔软的液体,二者似乎相差甚远,但不可否定的是,冰是水的一种变化,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水本身在因缘聚合时可以变成冰。
总之,第二转法轮宣说了法界远离四边的自空;第三转法轮进而宣说了这远离四边空性的本性是如来藏的大光明,世俗不清净法都已远离,故是他空。但自空与他空实乃双运一味,自空与他空都是法界的一个侧面。
下面阐述众生为何没有认识此现基的共同所见境:
内外诸缘所障故,如是真义不得见,
如同幻咒损眼时,木筷亦见象马等,
是故共同所见者,不可决定而安立。
以内外的种种迷乱因缘,众生未能如如地见到诸法的实相,犹如以幻咒之力损害眼后,将木筷等显现见为象马的显现相同。是故,共同的所见境,不能决定安立为偏于如水等一边之显现。
众生没有见到共同所见境的真实之义,是因内外的迷乱诸缘障蔽之故。如地狱众生,因深重的业力,便见到有炽热烧铁的外境,与因极深的无明所感的强烈痛苦。又如饿鬼,见到远方有水,待长途跋涉到水边后,却发现是一滩脓血,此为其外缘。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水,喝进体内后,水变成了火,焚烧身体而更痛苦,这是内缘。善趣中的人与天以山、水、宝瓶等为外缘,分别执著与烦恼等为内缘,正是这些无明习气所感的内外诸缘,障蔽了六道众生的慧眼,迷失了本来实相的大光明。
前面我们曾举了海螺、绳等的比喻,此处全知麦彭仁波切则举了幻咒的比喻来说明。
某些幻咒能损坏人的正常眼根(喻内缘),使木筷(喻真义)看上去变成了象、马(喻外缘)等其余物体。因此共同所见境不能决定安立为具无明习气的众生所见到的水等。
前面抉择了观待众生可安立有暂时的共同所见境,如人前的水,饿鬼前的脓血等,经抉择实相的理论观察后,都堕在了四边之中,属虚妄假立之法,而非究竟的共同所见境。也可从这个比喻来推理:观待于幻咒所损之眼根而言,所见为象、马等;观待于无病眼根而言为木筷;后者观待前者,更为正量;故只有佛之所见,才是究竟之共同所见。
能究竟圆满见到这共同所见境真义的只有佛的智慧,菩萨智慧的所见则未究竟。众生闻思了佛菩萨的宣说后,也可产生相似见到究竟所见境的妙慧,此妙慧即是智慧之因,其中关系在第四节中有详述,故此不再重复。
现基的光明为圣凡共同所见之境,如来藏为圣凡共同拥有之如意宝,但圣者因证得了这本具的如来藏,见到共同所见之真义而为佛;众生虽有与圣者同等之如来藏只因尚未证得而徒遭无量痛苦,如此了知后,便会真正感到圣者的高贵,凡夫众生的可怜,同时也会对自己终将与圣者同流充满信心而精进修学。
不同论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观点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在这以上都在分析他宗,以下方才讲述自宗观点;也有的认为这以上已讲了自宗,但从“无论同见或异见,共同所见为现分”开始到此颂仍是抉择暂时的共同所见,如把“共同所见为现分”解释为暂时共同所见境如水、脓血等的现分。这些观点暂时在观待不同根机的弟子有其必要。我们则按照法王如意宝的讲法,即从“是由观待假立外,若许观察堪忍法”起至“心现亦是不成故”抉择了暂时的共同所见境。从“无论同见或异见,共同所见为现分”起开始抉择自宗究竟的共同所见境。相同的解说还有楚西降央多吉仁波切所著的注释。
如果将“共同所见为现分”解释为暂时的共同所见境,则此现分无论是水、甘露等法,都会导致上面分析的“若谓共同所见水”的过失,若此现分许为第六意识的总相,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有谓共境为潮湿”的过失。若说这现分只是第六意识前假立的现分,则此现分也只能是第六分别识前的总相,因具体的水、甘露等在无分别识前有实在的个体,并非假立。
丁二、成立无垢的自宗
分三:一、共同总说;二、分说净等大无别之双运法性;三、以不可思议之方式归纳其义
戊一、共同总说
分二:一、现空双运的平等法性;二、破除无法建立正确的量与非量的妨难
己一、现空双运的平等法性
自宗现空不偏堕,本基何者亦不成,
诸现皆为相等故,一者亦可现种种。
自宗认为,不偏堕于现空任何一边的现空无别的大等性之本基,其不成空与不空等之戏论。本基的一切显现皆是等性之故,一者可以显现种种不同的显现。
此颂以上是在破析他宗观点的同时建立自宗,以下则是直接建立自宗。自宗关于共同所见境的究竟观点不偏堕于现或空的任何一边,因为若偏堕于空性,成为了单空,则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