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我说:他是离胎者。”
1472。 我先观法,我于众生为最第一:对应之巴利文为“aham ……eko
'va loke anuttaram sammasambodhim abhisambuddho。 Aham hi…
jettho settho lokassa”(AN。 IV。 p。176),中文译为“在世间
上,只有我一个人证悟无上正等正觉,我是世间上最年长者及最殊
293
294
胜者。”
1473。 蒿:音ㄏㄠ,草名。
1474。 头那:巴利文为“Dona”,是婆罗门的名字。他可能就是
佛陀涅槃后,在拘尸那罗(Kusinara)调停众国王之间为了争n佛陀
舍利所引起的争吵。他告诉国王们:所有与佛陀相关的事情所引起的
争吵都是不对的,因为佛陀是和平的导师。国王们便请他把佛陀舍利
分成八份给八位国王,而他自己只拿到装佛陀舍利的盒子,并为之建
塔,纪念佛陀。
1475。 谓此施设五种梵志,有梵志犹如梵,有梵志似如天,有梵志
不越界,有梵志越界,有梵志旃荼罗第五:对应之巴利文为
“tyassu 'me panca brahmane pannapenti: brahmasamam devasamam
mariyadam sambhinnamariyadam brahmanacandalam yeva pancamam”
(AN。 III。 p。224),中文译为“他们可以被归类成这五种婆罗门,
即如梵〔婆罗门〕、如天〔婆罗门〕、严守规则〔婆罗门〕、不守规则
〔婆罗门〕及第五种婆罗旃陀罗〔即贱民〕”。其中,“旃陀罗”
(camdala)是比“卑贱族”(nicakula)还要低级的贱民。
1476。 云何不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ko dhammo?”(AN。 III。 p。
224),中文译为“什么是如法呢?”
1477。 非田作、非治生、非书、非算、非数、非印、非手笔、
非文章、非经、非诗、非以刀杖、非王从事:对应之巴利文为
“Neva kaisya na vanijjaya na gorakkhena na issatthena na
rajaporisena na sippannatarena”(AN。 III。 p。225),
中文译为“不以耕作、不以经商、不以畜牧、不以弓术、不以王事、
不以任何技艺〔维生〕”。
1478。 不如是意,向梵志女,令更相爱,相摄合会:对应之巴利文为
“Neva kayena na vikkayena; brahmanim yeva udakupassattham”
(AN。 III。 p。226),中文译为“不以买卖而来的女人为妻,只以把
水倒在她的手上,再交给他的婆罗门女为妻”,意思是“不以买卖而
来的女人为妻,只以经由正当仪式娶来的女人为妻”。其中,“把水
倒在她的手上,再交给他”(udakapassattha),是婆罗门娶妻
的结婚仪式。
1479。 不产生:对应之巴利文为“na payamanam gacchati”
(AN。 III。 p。226),中文译为“不接近喂奶的女人”。
1480。 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淫:对应之巴利文为 “atimilhajo
nama so hoti manavako va manavika va”(AN。 III。 p。226),
中文译为“男孩或女孩将会是即受到污染而出生的”。
1481。 莫令彼男及以女人名不净淫:对应之巴利文为“asucipatipito
nama so hoti manavako va
295
296
manavika va”(AN。 III。 p。226),中文译为“男孩或女孩
将会是不净的乳儿”。
1482。 不为财物,不为憍傲,不为庄严,不为校饰:对应之巴利文
为“neva kamattha na davattha naratattha”(AN。 III。
p。226),中文译为“不是为了爱欲,不是为了嬉戏,不是为
了欢乐”。
1483。 若有故梵志要誓,处所界障,住彼持彼,不越于彼:对应之
巴利文为“kutumbim ajjhavasati; na agarasma anagariyam
pabbajati。 Yava porananam brahmananam mariyada; tattha
titthati tam na vitikkamati。”(AN。 III。 p。227),
中文译为“他住在家中,不会从家离开而成为无家者。他会遵
守古代婆罗门的规则,不会违犯。”
1484。 如法,非不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ena pi adhammena pi”
(AN。 III。 p。228),中文译为“如法或不如法”。从上下文来看,
在此段落中的经文应该与段落编号10 的经文不一样,因此本书并未
按原经文翻译,而是按应有之意而译。
1485。 如法,非不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ena pi adhammena
pi”(AN。 III。 p。229),中文译为“如法或不如法”。从上下文来
看,在此段落中的经文应该与段落编号10 的经文不一样,因此本书
并未按原经文翻译,而是按应有之意而译。
1486。 作王相应事、贼相应事、邪道相应事,作如是说:梵志应作一
切事,梵志不以此染着,亦不秽污,犹必若如火,净亦烧,不净亦烧。
梵志不应作一切事,梵志不以此染着,亦不秽污:对应之巴利文为“So
sabbakammehi jivitam kappeti。 Tam enam brahmana evam ahamsu
'kasma bhavam brahmano patijanamano sabbakammehi jivitam
kappeti' ti? So evam aha 'seyyatha pi bho aggi sucim pi dahati
asucim pi dahati; na ca tena aggi upalippati; evam eva kho bho
sabbakammehi ce pi brahmano jivitam kappeti; na ca tena brahmano
upalippati' ti。”(AN。 III。 p。229),中文译为“他的生活具足这
一切〔不如法的〕事情。有许多婆罗门对他说:‘尊贵婆罗门的生活,
怎么可以!具足这一切〔不如法的〕事情呢?’ 他回答说:‘譬如
火烧清净的束西,也烧不清净的东西,但是火不会因此而受到污染。
同理,婆罗门的生活具足这一切〔不如法的〕事情,但是婆罗门不
会因此而受到污染。’”
1487。 忍辱温良:从上下文来看,这应该是介于大梵天与涅槃之间的
状态。印度旧有的传说认为六欲界天,即四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
兜率天、化乐天、他化乐天,是不离欲的,尚未超越生死,仍是魔的
297
298
范围。梵天界才是超越魔界,到达不死的境界。但是,在佛教中,梵
天界是修习四无量心所得的成就,是属于色界天的范围,尚未解脱生
死。所以,在此处《中阿含第一五九经阿伽罗诃那经》,“忍辱温
良”可能是指某种程度的清净安隐状态。
1488。 甚奇!甚奇!人命极少,要至后世,应作善事,应行梵行,生
无不死,然今世人于法行、于义行、于善行、于妙行,无为无求:对
应之巴利文为“Appakam … jivitam manussanam parittam lahukam
bahudukkham bahupayasam。 Mantaya bodhabbam; kattabbam kusalam;
caritabbam brahmacariyam; natthi jatassa amaranam。”(AN。 IV。
p。136…137),中文译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很快就过去的,
〔充满〕许多的苦、许多的烦恼。我们必须藉由智慧来学习,应该做善事,
修习梵行,〔因为〕有生必有死。”
1489。 阿兰那:巴利文为“Araka”,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1490。 摩纳磨:巴利文为“manava”,又译“摩纳”,意思是“青
年、童子”。
1491。 駃:音ㄎㄨㄞˋ,快。
1492。 三百时:对应之巴利文为“tini … utusatani”(AN。 IV。 p。
138),中文译为“三百个季节”。印度人把一年分成三个季节,即
冬季(hemanta)、夏季(gimha)、雨季(vassa)。
1493。 及障碍及母乳:对应之巴利文为“saddhim matuthannaya saddhim
bhattantarayena”(AN。 IV。 p。139),中文译为“以及母乳,
以及饮食的障碍”,意思是“包括母乳及无法饮食的时候”。
1494。 梵摩:巴利文为“Brahmayu”,又译“梵摩渝、梵摩喻、梵寿”,
是弥萨罗城有名的婆罗门。
1495。 梵封:巴利文为“brahma…deyya”,意思是“国王的赐与”。
1496。 优多罗:巴利文为“Uttara”,又译“郁多罗、乌多罗、善胜”,
是梵摩婆罗门的弟子。
1497。 汝受持诸经:对应之巴利文为“amhakam mantesu”
(MN。 II。 p。134),中文译为“在我们的圣典之中”。
1498。 优多罗摩纳见世尊身阴马藏及广长舌。广长舌者,从口出舌,
尽覆其面:对应之巴利文为“addasa Uttaro manavo Bhagavato
kosohitam vatthaguyham。 Atha kho Bhagava jivham ninnametva
ubho pi kannasotani anumasi patimasi; ubho pi nasikasotani
anumasi patimasi; kevalakam p nalatamandalam jivhaya
pacchadesi。”(MN。 II。 p。135),中文译为“优多罗青年便看到
佛陀的阴马藏,然后佛陀伸舌头,来回地摩触二边的耳孔及二边
的鼻孔,以舌头覆盖整个
299
300
额面。”
1499。 掁:音ㄔㄥˊ,触动。
1500。 回身右旋,正床而坐。彼于床上不极身力坐,亦不以手案坒
坐床:对应之巴利文为“natidure naccasanne asanassa
parivattati; na ca panina alambitva asane nisidati;
na ca asanasmim kayam pakkhipati”(MN。 II。 p。138),
中文译为“转身离床座不太远不太近〔而坐〕,不以手支撑
而坐,也不会用力将身体顿坐在床座上”。坒,音ㄅㄧˋ。
1501。 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对应之巴利文为“na pattam unnameti;
na pattam onameti; na pattam sannameti; na pattam
vinameti ……natithokam natibahum”(MN。 II。 p。138),
中文译为“钵不上举、钵不下放、钵不前倾、钵不后倾,
〔接受的水〕不太少也不太多”。
1502。 不为财物,不为贡高,不为自饰,不为庄严,但欲存身,久
住无患,用止故疹,不起新病,存命无患,有力快乐:对应之
巴利文为“n'eva davayan na madaya na mandanaya na
vibhusanaya; yavadeva imassa kayassa thitiya yapanaya
vihimsuparatiya brahmacariyanuggahaya”(MN。 II。 p。138),
中文译为“不是为了嬉乐、傲慢、庄饰、庄严,只是为了这个
身体的生存、存续、恼害的止息、梵行的增长”。
1503。 一曰甚深,二曰毗摩楼簸,三曰入心,四曰可爱,五曰极满,
六曰活瞿,七曰分了,八曰智也:对应之巴利文为“vissattho
ca vinneyyo ca manju ca savaniyo ca bindu ca avisari ca
gambhiro ca ninnadi ca”(MN。 II。 p。140),中文译为“清楚的、
明了的、美妙的、和雅的、简洁的、不乱的、甚深的、广博的”。
1504。 云何为人最尊?不现视微妙舌:对应之巴利文为“Narisaha
nama savhaya? Kacci jivha narassika?”(MN。 II。 p。
143),中文译为“〔我是否应该〕以阴性的字来称呼〔舌头〕?
还是〔应该〕以阳性的字来称呼舌头?”
1505。 云何为梵志?三达有何义?以何说无着?何等正尽觉:在对
应之巴利文经典中,梵摩婆罗门问了八件江事,即“婆罗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