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8
910。 成就欲定、精进定、心定、观定烧诸行,修习如意足:即修习四
如意足,巴利文为“chanda…amadhipadhanasahkharasamannagatam
iddhipadam bhaveti; virya…
samadhipadhanasankharasamannagatam iddhipadam bhaveti; citta…
samadhipadhanasahkharasamannagatam iddhipadam bhaveti; vimamsa…
samadhipadhanasahkharasamannagatam iddhipadam bhaveti”,
又译为“修习依欲定与精勤行所成就的神足、修习依精进定与精动行所
成就的神足、修习依意定与精勤行所成就的神足、修习依思惟定与精勤行
所成就的神足”(参考注解523)。
911。 四圣种:巴利文为“cattaro ariyavamsa”,意思是“能成
为圣人的四种条件、四种能生众圣的种子”,即衣服喜足圣种
(itaritara…cavara…santuttiya vanna…vadi)、饮食喜足圣种
(itaritara…pinda…pata…santuttiya vanna…vadi)、卧具喜足圣种
(itaritara…senasana…santuttiya vanna…vadi)、乐断乐修喜足圣种
(bhavanaramo hoti bhavanarato pahanaramo hoti pahanarato
vanna…vadi)。前三者是指衣、食、住的少欲知足,第四者是指对断烦恼、
修圣道的露欣喜悦,因而生起圣果。
912。 四沙门果:巴利文为“cattaro samannaphalaani”,意思
是“沙门道修行上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
汉果(参考注解44; 46; 49; 26)。
913。 五熟解脱想:巴利文为“panca vimuttiparipacaniya sanna”
,意思是“能成就解脱的五种想、使解脱成热的五种想”,即无常
想(anicca…sanna)、无常苦想(anicca dukkhe…sanna)、苦
无我想(dukkhe anatta…saanna)、不净恶露想(asubha…sanna)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sabbaloke anabhirata…sanna)。
914。 五出要界:巴利文为“panca nissaraniya dhatuyo”,
意思是“出离的五个要素”,即非常重视,而且仔细观察爱欲
(kama)、瞋恨(vyapada)、恼害(vihesa)、色〔即物质〕
(rupa)、己身〔即身体〕(sakkaya)。
915。 七财:巴利文为“satta dhanani”,即信(信心)、戒(戒律)、
惭(自我内心的反省)、愧(对外行为的检讨)、闻(学习)、
施(布施)、慧(智慧)。
916。 忍:巴利文为“khanti”。忍有三种:生忍,即忍受人世间的
苦迫;法忍,即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及风雨寒热等苦;无生忍,即
忍可诸法无生性。
917。 铜槃:对应之巴利文为“kamsapati”(MN。 I。 p。25),意思是
“铜钵”。
918。 无量恶不善法从欲生,谓之秽:对应之巴利为
169
170
“Papakanam kho etam … akusalanam icchavacaranam
adhivacanam yadidam anganam。”(MN。 I。 p。27),中文译为“污
秽就是邪恶不善之欲行的同义辞。”
919。 胜人……不如人:对应之巴利文为
“sappatipuggalo ……appatipuggalo”(MN。 I。 p。27),意思是
“同辈人……不同辈人”。
920。 旧车师无衣满子:巴利文为“Panduputtassa ajivikassa
puranayanakaraputta”,意思是“以前的造车师之子,
满子邪命外道”。
921。 尊者舍利子心为知彼心故,而说此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tesam ayasma Sariputto imina dhammapariyayena hadaya
hadayam manne annaya tacchati”(MN。 I。 p。32),中文译为“尊者舍利
子以心思量〔我的〕 心,所以用这个法门塑造他们”,意思是“尊
者舍利子知道我〔即尊者大目揵连〕的心,所以用这个法门塑造他
们”。尊者舍利子与尊者大目揵连都知道比丘众的心,也都认为应用
这个法门教导他们。
922。 犹饥欲得食,渴欲得饮,口及意也:对应之巴利文为“pipanti
manne ghassanti manne vacasa c'eva manasa ca”(MN。 I。 p。32),
中文译为“就像是用语言饮,用意念吃”,意思是“仔细地吟味说法
及心意”。
923。 五娑罗:巴利文为“Pancasala”,又译“娑罗”,是
摩竭陀国的一个村庄。
924。 汝等当行求法,莫行求饮食: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adayada
me bhikkhave bhavatha ma amisadayada”(MN。 I。 p。
12),中文译为“诸比丘!你让们应当成为我法的继承者,而不是食
物的继承者”。
925。 食中之下极者,谓残余食也: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adayada
me bhikkhave bhavatha ma amisadayada”(MN。 I。 p。
13),中文译为“诸比丘!你们应当成为我法的继承者,而不是食物
的继承者”。
926。 戾语:对应之巴利文为“dubbaco”(MN。 I。 p。95),意“恶说、
不易沟通、不易教诫”。反之,“善语”,对应之巴利文为
“suvaco”(MN。 I。 p。96),意思是“善说、容易沟通、容易教诫”。
927。 恶欲、念欲:对应之巴利文为“Papiccho hoti papikanam icchanam
vasamgato”(MN。 I。 p。95),中文译为“有邪恶的欲望,
为邪恶的欲望所支配”。
928。 不语结:巴利文为“makkha; palasa”,意思是“覆藏恶法,有恶
意”。
929。 诃比丘诃:对应之巴利文为“bhikkhu cudito codakena codakam
patippharati”(MN。 I。 p。95),中文译为“被诃责的比丘以诃责
反驳诃责者”。
930。 更互相避而说外事:对应之巴利文为“bhikkhu
171
172
cudito codakena annen' annam paticarati; bahiddha katham
apanameti”(MN。 I。 p。96),中文译为“被诃责的比丘,以另一个诃
责回避,转移到其他话题”。
931。 我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对应之巴利文为“janam' imam
dhammam passam' imam dhamman”(AN。 V。 p。42),中文译
为“我知此法,我见此法”。
932。 然彼贤者心生恶增伺而住:对应之巴利文为“Tan ce avuso
bhikkhum lobho abhibhuyya titthati”(AN。 V。 p。42),中文译为“
各位贤者!如果贪欲征服该比丘而住”,意思是“各位贤者!如果该比
丘被贪欲征服而生活”。
933。 彼贤者不知诸法所可知法而无增伺:对应之巴利文为“Na ayam
ayasm atatha pajanati; yatha pajanato lobho na hoti。”
(AN。 V。 p。42),中文译为“这位尊者并不知道无贪欲者所知道的。”
934。 我行渐损:对应之巴利文为“sallekhena viharamiti”(MN。 I。
p。40),中文译为“我以渐损法而生活”,意思是“我过着禁欲、
自制的生活”。
935。 周那!犹如恶道与正道对,犹如恶度与正度对:对应之巴利文
为“seyyatha pi cunda visamo maggo; tassassa anno samo maggo
parikkamanaya; seyyatha pi pana Cunda visamam tittham; tassassa
annam samam tittham parikkamanaya。”(MN。 I。 p。43),中文译为“周那!
譬如有险难的道路,为了避开它,而有其他平坦的道路。周那!又譬
如有险难的渡场,为了避开它,而有其他安全的渡场。”意思是“周
那!譬如应以其他平坦的道路避开险难的道路。周那!又譬如应以其
他安全的渡场避开险难的渡场。”
936。 或有法黑,有黑报,趣至恶处;或有法白,有白报,而得升上:
对应之巴利文为“ye keci akusala dhamma sabbe te adhobha…
vangamaniya; ye keci kusala dhamma sabbe te uparibha…
vangamaniya”(MN。 I。 p。44),中文译为“凡是不善法都会趣
向卑劣的存在,凡是善法都会趣向高贵的存在”。
937。 咸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渍:《佛说梵志计水净经》(大
一˙八四三下)作:“持衣卤土,若牛粪、若土以渍之”;《中阿
含第二○二经持斋经》(大一˙七七一下)作:“因灰、皂荚、澡豆、
汤水”;及其对应之巴利文“usan ca paticca kharan ca paticca
gomayan ca paticca udakan ca; paticca”(AN。 I。 p。209),
中文译为“藉尚盐土、灰汁(碱液)、牛粪”。综合上述三经的
经文,本经《中阿含第九三经水净梵志经》 所指的可能是“灰汁、
173
174
沐浴粉、盐土”。
938。 白净波罗奈衣:对应之巴利文为“vattham parisuddham
pariyodatam”(MN。 I。 p。36),中文译为“清净洁白的衣服”。
939。 多水河:巴利文为“Bahuka”,是河流的名字。
940。 妙好首:巴利文为“Sundaxikabharadvaja”,又译“孙陀利、
孙陀罗谛利、江侧婆罗门”,是水净婆罗门的名字。
941。 一意:对应之巴利文为“ekibhavaya”(AN。 V。 p。164); 中
文译为“一性、一趣”,意思是“独居”。
942。 不经劳诸梵行:对应之巴利文为“sabrahmacarinam na patisan…
tharako hoti”(AN。 V。 p。166),中文译为“不欢迎同梵行者”。
943。 枥:音ㄌ?ˋ,饲养马的地方。
944。 身诤:巴利文为“saraddhakaya”,意思是“身暴躁,暴躁
的行为”。
945。 明亦甚深:对应之巴利文为“gambhiravabhaso”(DN。 II。 p。
55),中文译为“有甚深之相”,意思是“看起来甚深的样子”。
946。 缘爱有求,缘求有利,缘利有分,缘分有染欲,缘染欲有着,缘
着有悭,缘悭有家,缘家有守:对应之巴利文为“tanham paticca
pariyesana; pariyesanam paticca labho; labham paticca
vinicchayo; vinicchayam paticca chanda…rago; chanda…ragam
paticca ajjhosanam; ajjhosanam paticca pariggaho; pariggaham
paticca macchariyam; macchariyam paticca arakkho”(DN。 II。
p。58…59),中文译为“因为贪爱,所以有
寻求;因为有寻求,所以有所得;因为有所得,所以有决定;因为有
决定,所以有欲贪;因为有欲贪,所以有取着;因为有取着,所以有
遍取;因为有遍取,所以有吝啬;因为有吝啬,所以有守护”。
947。 所行、所缘有名身,离此行、离此缘有有对更乐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Yehi。。。 akarehi yehi lingehi yehi nimittehi yehi uddesehi
nama…kayassa pannatti hoti; tesu akaresu tesu lingesu tesu
nimittesu tesu uddesesu asati; api nu kho rupa…kaye
adhivacana…samphasso pannayethati?”(DN。 II。 p。62),
中文译为“凡是以相貌、特征、征相、象征施设的名身,
当相貌、特征、征相、象征不存在时,在色身是否还施设增语触?”
意思是“凡是以相貌、特征、征相、象征所称呼之‘名的集合’,当
相貌、特征、征相、象征不存在时,在‘色的集合’是否还会有相对
应之语言概念?”其中,“名的集合”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
识”,而“色的集合”则是五蕴中的“色”(参考注解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