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42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42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藉由不断地调御、渐次地调御,马对于调御动作变得平静。之后,调马师再对
      马束以马具、用马勒、〔使其〕跑圆圈、竞走、疾奔、具足王德、具足王统、用最
      快的达度、用最快的驰力、〔表现出〕最温和,调御时,马会痉挛、挣扎、动转。
      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被调御过。跋陀和利!藉由不断地调御、渐次地调御,马
      对于调御动作变得平静。至此,这匹纯种良马是调御得很好、成就无上调御、堪任
      无上行、食用王粟、可以作为国王座骑的王马。”
  42。 “跋陀和利!如是若时贤良智人成就十无学法,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智(1677),彼
      于尔时调、善调,得无上调、得第一无上调,无上止、得第一止,除一切曲,除一
      切秽,除一切怖,除一切痴,除一切谄,止一切尘,净一切垢而无所著,可敬可重
      ,可奉可祠,一切天人良福田也(1857)。”
      “跋陀和利!同理,如果贤良智者成就十无学法,即无学的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他就是调御得很好、成就无上
      调御、成就无上寂静、断除一切邪曲、断除一切污秽、断除一切恐怖、断除一切愚
      痴、断除一切谄媚、断除一切尘垢者,是应请者、应供奉者、应施者、应合掌者,
      〔并且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43。 佛说如是,尊者跋陀和利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跋陀和利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六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第 六 册 目 录

(一九五) 阿湿具经…………………………………………………………………一
         《中部》七○〈枳吒山邑经 Kitagiri Sutta〉(MN。 I。 p。473)。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教说日一食,然而阿湿具比丘与弗那婆修比丘不遵守
         佛戒。佛陀知道后,诃责他们,并为他们及诸比丘教说应修与应断之乐受及
         苦受;什么样的比丘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什么样的比丘没有应以不放
         逸完成之事;究竟的解脱智慧是由渐次的学习、渐次的实行、渐次的修习,
         才能成就的。
(一九六) 周那经…………………………………………………………………二七
         《中部》一○四〈舍弥村经Samagama sutta〉(MN。 II。 p。243)、佛说息诤
         因缘经(大一.九○四中)。
         本经叙述佛陀因为听到亲子尼揵死后,他的出家弟子发生诤论,而为诸比丘
         详细说明六诤本、七止诤及六慰劳法。
(一九七) 优婆离经…………………………………………………………………五三
         《律藏》大品9。6 。1…8 (Vin。 I。 p。325)。
         本经叙述佛陀为尊者优婆离说明比丘众应当学习“作应做的羯磨,不作其他
         的羯磨”,如此才是如法如律的羯磨。
(一九八) 调御地经…………………………………………………………………六五
         《中部》一二五〈调御地经Dantabhumi Sutta〉(MN。 III。 p。128)。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沙弥阿夷那和提,王童子耆婆先那经常行欲,所以不可能
         知道、见到、体证应由出离所知、所见、所得、所证的法。此外,佛陀也举
         调御野象的例子来说明他调御比丘的方法。
(一九九) 痴慧地经…………………………………………………………………八五
         《中部》一二九〈贤愚经Ba1apandita Sutta〉(MN。 III。 p。163)、佛说泥犁
         经(大一.九○七上)。
         本经叙述佛陀举例为诸比丘详细说明愚痴法与智慧法。愚痴法有三种特征,
         即思恶念、说恶语、作恶行,现世受他人批评、受国王刑罚、不善终,后世
         受地狱、畜生之恶报;并以盲龟喻说明要受生为人是极为困难的事。智慧法
         也有三种特征,即思善念、说善语、作善行,现世受他人称誉、不受国王刑
         罚、善终,后世受天上之乐。
(二○○) 阿梨吒经…………………………………………………………………一二一
         《中部》二二〈蛇喻经 A1agaddupama sutta〉(MN。 I。 p。130)、增一阿含马
         血天子品第五经(大二.七五九下)。
         本经叙述佛陀因为阿梨吒比丘坚持“行欲者无障碍”的恶见,而为诸比丘说
         明“欲是少乐、多苦、多难,其中有许多灾患。”佛陀又举蛇喻与筏喻说明
         学法者对法应有的正确态度,并说明六见处、为何会因内外而心生恐怖、应
         于五蕴观无我及无我所、若他人瞋恨或尊重时应有的想法。
(二○一) 嗏帝经…………………………………………………………………一五一
         《中部》三八〈爱尽大经Mahatanhasankhaya sutta〉(MN。 I。 p。256)。
         本经叙述佛陀因为嗏帝比丘坚持“今此识,往生不更异”的恶见,而为诸比
         丘说明“识是缘起的,有缘则生,无缘则不生;识因不同的缘而生起,就有
         不同的名称。”此外,佛陀也说明五蕴都是缘起的,以筏喻说明学法者对法
         应有的正确态度,并说明十二因缘法、正知见缘起法者会有的成就。
(二○二) 持斋经…………………………………………………………………一九一
         《增支部》三.七○〈八斋经Uposathanga sutta〉(AN。 IV。 p。205)、《增支
         部》八.四三〈毗舍佉经 Visakha sutta)(AN。 IV。 p。255)、佛说斋经(大
         一.九一○下)、优陂夷堕舍迦经(大一.九一二上)、佛说八关斋经(大
         一.九一三上)。
         本经叙述佛陀为毗舍佉鹿母详细说明三种斋戒,即牧牛者的斋戒、尼揵的斋
         戒、圣〔八支〕斋戒。其中,只有圣〔八支〕斋戒能带来大利益、大果报、
         大功德、大名声。此外,佛陀也说明守持圣〔八支〕斋戒者,应再修习五
         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
(二○三) 晡利多经…………………………………………………………………二一五
         《中部》五四〈晡利多经 Pota1iya sutta〉(MN。 I。 p。359)。
         本经叙述佛陀为晡利多居士说明佛法中断俗事的二种八法,即离断杀生、不
         与取、邪淫、妄言、贪着、害恚、憎嫉恼、增上慢;欲如骨锁、肉脔、火
         炬、火坑、毒蛇、梦、假借、树果。晡利多居士听佛说法之后,证得初果
         ,并受持三归。
(二○四) 罗摩经…………………………………………………………………二四一
         《中部》二六〈圣求经 Ariyapariyesana sutta〉(MN。 I。 p。160)、本事经
         (大十七.六七九上)、《律藏》大品1。6 。8 ( Vin。 I。 p。7)。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说明二种遍求,即圣求、非圣求,并且以自己出家、
         修行、度五比丘为例,说明圣求者能达到无上安隐涅槃。
(二○五) 五下分结经…………………………………………………………………二六七
         《中部》六四〈摩罗伽大经 Mahama1unkya sutta〉(MN。 I。 p。432)。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什么样的人会有五下分结,什么样的人不会有五
         下分结,并且说明断除五下分结的方法,即在禅定中正观五蕴无常、苦、无
         我等,如此便可断尽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即使未断尽一切烦恼,至少也可
         断五下分结,得到三果。
(二○六) 心秽经…………………………………………………………………二八五
         《中部》一六〈心荒芜经 Cetokhi1a sutta〉(MN。 I。 p。101)、增一阿含非常
         品第四经(大二.八一七上)。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若不拔除心中五秽(即疑师、疑法、疑僧、疑
         戒、瞋怒同梵行者),不解脱心中五缚(即身缚、欲缚、说缚、聚会缚、升
         进缚),则无法在圣法律中得到增长。成就这十支之后,尚应修习五法,即
         四如意足及勤勇,如此才可能达到无上安隐。
(二○七) 箭毛经(上)…………………………………………………………………二九七
         《中部》七七〈善生优陀夷大经 Mahasaku1udyi sutta〉(MN。 II。 p。1)。
         本经叙述佛陀为异学箭毛说明,他不是以粗衣、粗食、少食、粗住止床座、
         燕坐,而是以增上戒、增上慧、殊胜的智见、解说四圣谛、教说成就六通,
         使弟子恭敬尊重,供养奉事,常随不离。
(二○八) 箭毛经(下)…………………………………………………………………三一五
         《中部》七九〈善生优陀夷小经 Cu1asaku1udayi sutta〉(MN。 II。 p。29)。
         本经叙述佛陀为异学箭毛说明,成就宿命明与天眼明的圣弟子才能与佛陀问
         答关于过去与未来之事,并且举例驳斥异学箭毛尊师的说法,即“若色更无
         有色最上、最妙,为最胜也,彼色最胜,彼色最上。”此外,佛陀也为他说
         明,四禅是一向乐的世界,而初禅、二禅、三禅只是可以体证一向乐之世界
         的合理道迹。最后,佛陀为他说明,佛弟子并非为了追求一向乐的世界,而
         是为了成就究竟的解脱而修习梵行。
(二○九) 鞞摩那修经…………………………………………………………………三四三
         《中部》八○〈鞞摩那修经 Vekhanassa sutta〉(MN。 II。 p。40)、佛说鞞摩
         肃经(大一.九一三下)。
         本经叙述佛陀举例驳斥异学鞞摩那修的说法,即“若色更无有色最上、最
         妙、最胜,彼色最胜,彼色最上。”此外,佛陀也为他说明,五欲之乐以外
         尚有更上之乐,但他误解佛陀的意思,并生起瞋恨心。佛陀便举例告诉他,
         搁置过去与未来,只要有诚实、诚挚、正直的心,依法奉行,必能解脱无明
         的束缚。当下他便成就初果,要求出家,后来成就阿罗汉果。
(二一○) 法乐比丘尼经…………………………………………………………………三五九
         《中部》四四〈有明小经 Cu1aveda11a sutta〉(MN。 I。 p。299)。
         本经叙述毗舍佉优婆塞向法乐比丘尼请教法义,法乐比丘尼为他一一答覆。
         后来,她告诉佛陀整个问答的过程,并得到佛陀的认可。
(二一一) 大拘絺罗经…………………………………………………………………三八五
         《中部》四三〈有明大经 Mahaveda11a sutta〉(MN。 I。 p。292)、杂阿含第三
         四四经(大二.九四中)。
         本经叙述尊者舍梨子向尊者大拘絺罗问种种法,尊者大拘絺罗逐一地为尊者
         舍梨子回答。
(二一二) 一切智经…………………………………………………………………四一一
         《中部》九十〈普棘刺林经 Kannakattha1a sutta〉(MN。 II。 p。125)。
         本经叙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问佛陀种种问题,佛陀逐一回答,令他感到欢
         喜。其中,鞞留罗大将也提出问题,尊者阿难代佛陀回答,亦使拘萨罗国波
         斯匿王感到欢喜。
(二一三) 法庄严经…………………………………………………………………四三九
         《中部》八九〈法庄严经 Dhammacetiya sutta〉(MN。II。p。118)、增一阿含
         力品第十经(大二.七二四中)。
         本经叙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向佛陀诉说,他对佛陀的身体行五体投地之礼,
         并且展现如此友好的原因,即种种的法庄严。
(二一四) 鞞诃提经…………………………………………………………………四五九
         《中部》八八〈鞞诃提经 Bahitika sutta〉(MN。 II。 p。112)。
         本经叙述尊者阿难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解说,为什么佛陀不会造作那种会被
         有智慧之修行人、婆罗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