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
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
谓无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
念、邪定者,即使他们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不发愿,行
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
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
、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为了得到酥,用容器装水,不断地搅拌
,他们必定得不到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容器装水,不断地搅拌,不是一个可
以得到酥的适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
、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者,即使他们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
结果;即使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
,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
得到任何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15。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
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犹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无愿、愿无愿、非有
愿非无愿人欲得酥,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所以者何?以正求酥,谓抨
酥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
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
谓有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念、正定者,他们发愿,行梵行,会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
二六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二六四 心品第十四(17 的浮弥经第二
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
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为了得
到酥,用容器装酪,不断地搅拌,他们必定可以得到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容
器装酪,不断地搅拌,是一个可以得到酥的适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
、婆罗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者,他们发愿
,行梵行,会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
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16。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
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犹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1641)盛沙,以冷水渍而取压之,必不得油;无愿、愿
无愿、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渍而取压之,必不得油。所以
者何?以邪求油,谓压沙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
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
念、邪定者,即使他们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不发愿,行
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
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
、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为了得到油,用木桶装沙,把水洒在上
面,再用力压榨,他们必定得不到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木桶装沙,把水洒在
上面,再用力压榨,不是一个可以得到油的适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
、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者,即使他们
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
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
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
二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二六六 心品第十四(17 刃浮弥经第二
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17。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
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犹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麻子,以暖汤渍而取压之,彼必得油;无愿、愿无愿
、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以笮具盛麻子,以暖汤渍而取压之,彼必得油。所以者
何?以正求油,谓压麻子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
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念、正定者,他们发愿,行梵行,会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
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
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领,为了得
到油,用木桶装麻子,把水洒在上面,再用力压榨,他们必定可以得到油。为什么
呢?因为他们用木桶装麻子,把水洒在上面,再用力压榨,是一个可以得到油的适
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
、正精进、正念、正定者,他们发愿,行梵行,会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
,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
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
果的适当方法。”
18。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无愿、
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者,以湿木作火母,以湿钻钻,必不得火!无愿、愿无愿、
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以湿木作火母,以湿钻钻,必不得火。所以者何?以邪求
火,谓钻湿木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邪见、邪见定,彼作愿行,行邪梵
行,必不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邪梵行,必不得果。所以者何?
以邪求果,谓无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
二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二六八 心品第十四(173)浮弥经第二
念、邪定者,即使他们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不发愿,行
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
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
、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颇,为了得到火,用湿的木钻钻湿木,他们
必定得不到火。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湿的木钻钻湿木,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火的适
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
、邪精进、邪念、邪定者,即使他们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
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
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即使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不会得到任何结果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19。 “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无愿、
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者,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钻钻,彼必得火!无愿、愿无愿、
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钻钻,彼必得火。所以者何?以正求
火,谓钻燥木也。如是,浮弥!若有沙门、梵志正见、正见定,彼作愿行,行正梵
行,彼必得果:无愿、愿无愿、非有愿非无愿,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所以者何?
以正求果,谓有道也。”
“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念、正定者,他们发愿,行梵行,会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
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
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浮弥!譬如有人发愿、不发愿、既发愿又不发愿、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为了得
到火,用干的木钻钻干木,他们必定可以得到火。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用干的木钻
钻干木,是一个可以得到火的适当方法。同理,浮弥!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是正
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者,他们发愿,行梵行,会
得到结果;他们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发愿又不发愿,行梵行,
也会得到结果;他们既非发愿又非不发愿,行梵行,也会得到结果。为什么呢?因
二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二七○ 心品第十四(173)浮弥经第二
为他们的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结果的适当方法。”
20。 “浮弥!若汝为王童子说此四喻者,王童子闻已必大欢喜,供养于汝,尽其形寿,
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56)及余种种诸生活具。”
“浮弥!如果你为王童子说这四种譬喻,王童子听了之后,一定会非常欢喜,并且
终身供养你衣服、食物、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
21。 尊者浮弥白曰:“世尊!我本未曾闻此四喻,何由得说?唯今始从世尊闻之。”
尊者浮弥回答说:“佛陀!我从来没有听过这四种譬喻,我怎么会说呢?今天是我第
一次听佛陀说这四种譬喻。”
22。 佛说如是,尊者浮弥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浮弥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七四)中阿含心品受法经(上)第三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