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耶?若有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 至得第四禅成就
游(23),此乐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
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也。决定于齐,决定知已,所有内乐当求彼者,因此故说
”
“什么样的乐是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觉悟之乐,我说:这种乐应追求
应发展、应多作、不应怖畏呢?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
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因为觉观的息灭
一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一八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9)拘楼瘦无诤经第八
,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因为
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卫,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
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因为乐灭、苦灭、
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所
生起之念的清净。这种乐是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觉悟之乐,我说:这
种乐应追求、应发展、应多作、不应怖畏。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乐的定义,
知道乐的定义之后,应追求内在的乐。’”
17。 “莫相道说,亦莫面前称誉者,此何因说?有相道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1605),有
相道说真实、不虚妄、无义相应,有相道说真实、不虚妄、与义相应。于中,若有
道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者,此终不可说;于中,若有道说真实、不虚妄、无
义相应者,彼亦当学不说是也;于中,若有道说真实、不虚妄、义相应者,彼为知
时,正智正念(22),令成就彼(1606)。如是面前称誉,莫相道说,亦莫面前称誉者,因此故
说。”
“‘不应说秘密语,也不应说当面使人苦恼的说。’这是根据什么而说呢?有秘密语
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利,有秘密语是真实、如实、无义利,有秘密语是真实、
如实、有义利。如果知道秘密语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利,则绝对不可以说;如
果知道秘密语是真实、如实、无义利,则应该学习不说;如果知道秘密语是真实、
如实、有义利,则应该知道适时地说出来。如果知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不真实、
不如实、无义利,则绝对不可以说;如果知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真实、如实、无
义利,则应该学习不说;如果知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真实、如实、有义利,则应
该知道适时地说出来。就是根据这个而说:‘不应说秘密语,也不应说当面使人苦恼
的话。’”
18。 “齐限说,莫不齐限者,此何因说?不齐限说者,烦身,念喜忘,心疲极,声坏,
向智者不自在也(1607)。齐限说者,不烦身,念不喜忘,心不疲极,声不坏,向智者得自
在也。齐限说,莫不齐限者,因此故说。”
“‘应徐缓而说,不应急忙而说。’这是根据什么而说呢?当一个人急忙而说时,〔
他的〕身体会疲劳,心会混乱,声音会受到损害,喉咙会受到影响,急忙而说的话
是不清楚,又不明了。当一个人徐缓而说时,〔他的〕身体不会疲劳,心不会混乱
一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一九○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9)拘楼瘦无诤经第八
,声音不会受到损害,喉咙不会受到影响,徐缓而说的话是清楚,又明了。就是根
据这个而说:‘应徐缓而说,不应急忙而说。’”
19。 “随国俗法,莫是莫非者,此何因说?云何随国俗法,是及非耶(1608)?彼彼方、彼彼人
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杅,或说碗,或说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间、
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杅,或说碗,或说器,彼彼事随其力,一向说此是
真谛,余者虚妄(1609)。如是随国俗法,是及非也。云何随国俗法,不是不非耶?彼彼方
、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杅,或说碗,或说器。如彼彼方、彼
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杅,或说碗,或说器,彼彼事不随其力,不
一向说此是真谛,余者虚妄(1610)。如是随国俗法,不是不非也。随国俗法,莫是莫非者
,因此故说。”
“‘不应坚持地方的语词,不应拒绝一般的通称。’这是根据什么而说呢?什么是坚
持地方的语词,拒绝一般的通称?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称呼〔同样的东西〕不同的
名字,例如盘、碗、容器、小碟、平锅、瓶、杯、盆。对于在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
称呼,有人顽固地坚持、执着〔特定的称呼〕,说:‘只有这个称呼是正确的,其他
的称呼是错误的。’这就是坚持地方的语词,拒绝一般的通称。什么是不坚持地方
的语词,不拒绝一般的通称?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称呼〔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名字
,例如盘、碗、容器、小碟、平锅、瓶、杯、盆。对于在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称呼
,有人不坚持〔特定的称呼〕,说:‘这些尊者确实在说关于这个东西的称呼。’这
就是不坚持地方的语词,不拒绝一般的通称。就是根据这个而说:‘不应坚持地方的
语词,不应拒绝一般的通称。’”
20。 “有诤法、无诤法(1611)。云何有诤法?云何无诤法?若欲相应与喜乐俱,极下贱业,为
凡夫行,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是
故此法则有诤也。若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
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
“有诤论法与无诤论法。什么是有诤论法?什么是无诤论法?任何与欲望相关之低
下的、卑贱的、凡夫的、非圣人的、没有义利的乐,享受的追求,都是一种带有痛
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任何远离与欲望
相关之低下的、卑贱的、凡夫的、非圣人的、没有义利的乐,享受的追求,都是一
一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九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9)拘楼瘦无诤经第八
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任何追
求痛苦的、非圣人的、没有义利的自我禁欲,都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
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任何远离痛苦的、非圣人的、没有义
利的自我禁欲,都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
就是无诤论法。”
21。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此法无诤。
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由如来所证悟的中道远离此二极端,是眼所作、智所作,会导致寂静、智慧、觉
悟、涅槃。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
无诤论法。”
22。 “有结不尽,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
,是故此法则有诤也。有结灭尽,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
、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有称誉、有讥嫌,不只是说法。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
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不称誉、不讥嫌,只是说法。这是一种没有痛苦
、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当他说:‘所有尚未
断除存在的束缚者,他们都是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人,是邪恶的行为者。
’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
。当他说:‘所有追求内在之乐者,他们都是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人,是
正确的行为者。’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
这就是有诤论法。当他说:‘当存在的束缚尚未断除时,存在也尚未断除。’这是一
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当他说
:‘当存在的束缚已经断除时,存在也已经断除。’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
、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
23。 “不求内乐,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
,是故此法则有诤也。求于内乐,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
、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当他说:‘所有不追求内在之乐者,他们都是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人,是
一九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一九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9)拘楼瘦无诤经第八
邪恶的行为者。’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
这就是有诤论法。当他说:‘所有追求内在之乐者,他们都是没有痛苦、恼害、忧愁
、烦热的人,是正确的行为者。’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
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当他说:‘不追求内在之乐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
、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
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当他说:‘追求内在之乐是一种没有痛苦、
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
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
24。 “于中,若有乐,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
、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则不可修,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
苦、有烦、有热、有忧感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乐,是圣乐、无欲
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
也,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
法则无诤也。”
“有乐是欲乐、秽乐、凡夫之乐、非圣者之乐。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
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有乐是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
之乐、觉悟之乐。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
这就是无诤论法。”
25。 “于中,若有道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
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道说真实、不虚
妄、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
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道说真实、不虚妄、与义相应,此法无诤。以
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戚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如果秘密语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利,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
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如果秘密语是真实、如实、无义利,则
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有诤论法。如
果秘密语是真实、如实、有义利,则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
是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无诤论法。如果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
一九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一九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9)拘楼瘦无诤经第八
利,则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