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81部分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81部分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众多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舍卫乞食时,闻彼弥萨罗梵志梵摩以偈问佛事,
      彼便命终。世尊!彼至何处?为生何许?后世云何?”
      佛陀为梵摩婆罗门说法之后,从座起身离去。在弥萨罗城游行数日之后,便收摄卧
      具,执持衣钵,从弥萨罗城出发,前往舍卫城,到达舍卫城后,住在胜林给孤独园之
      中。于是,众多比丘在舍卫城乞食时,听到城内传说:梵摩婆罗门以偈向佛陀问法
      之后便命终。比丘们听到这样的传说,在乞食后,收摄衣钵,清洗手足,将垫布置于
      肩上,前往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后,站在一旁,说:“佛陀!我们在夜过天亮后,
      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听到城内传说:梵摩婆罗门以偈向佛陀问法之后便命终。
      佛陀!梵摩婆罗门会趣向何处?再生至何处?后世的情形如何呢?”
  56。 世尊答曰:“比丘!梵志梵摩极有大利,最后知法,为法故不烦劳我(1507)。比丘!梵志
      梵摩五下分结(47)尽,生彼得般涅槃(48) ,得不退法(49) ,不还此世。”
      佛陀回答说:“诸比丘!梵摩婆罗门已经得到大利益,因为他依照法的真理而生活,
      不会再有关于法的问题来麻烦我。诸比丘!梵摩婆罗门已经永断五种较粗的,会导
      致生死轮迥的束缚,即贪欲、瞋恚、身见、戒取见、疑,证得三果,并且在〔色界
      或无色界〕天上得到解脱,不再受生于人间。”
  57。 尔时,世尊记说梵摩得阿那含。
      于是,佛陀授记梵摩婆罗门证得三果。
  58。 佛说如是,梵志梵摩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梵摩婆罗门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六六 梵志品第十二(161)梵摩经第二十

      分别六界.处.观法.温泉林,
      释中禅室尊.阿难说.意行,
      拘楼瘦无诤.鹦鹉.分别业。

      (一六二)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界经第一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摩竭陀国(110),往诣王舍城宿。于是,世尊往至陶家(1508) ,语曰:
      “陶师!我今欲寄陶屋一宿,汝见听耶?”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游行到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于是,佛陀前往
      跋伽婆陶师的住处,说:“陶师!我想在你制陶的工作室借住一晚,不知是否方便?
      ”
   2。 陶师答曰:“我无所违,然有一比丘先已住中,若彼听者,欲住随意。”
      陶师回答说:“对我而言,这是没有问题,但是已经有一位比丘住在那里了,如果他

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六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同意,你就可以住下来。”
   3。 尔时,尊者(77)弗迦逻娑利(1509)先已在彼,住陶屋中。于是,世尊出陶师家入彼陶屋,语
      尊者弗迦逻娑利曰:“比丘!我今欲寄陶屋一宿,汝见听耶?”
      此时,尊者弗迦逻娑利已经先住在陶师的工作室。于是,佛陀从陶师的家中出来,
      来到陶师的工作室,问尊者弗迦逻娑利说:“比丘!我想在此工作室借住一晚,不知
      是否方便?”
   4。 尊者弗迦逻娑利答曰:“君(1510)!我无所违,且此陶屋草座已敷,君欲住者,自可随意
      。”
      尊者弗迦逻娑利回答说:“朋友!对我而言,这是没有问题,这里有已经铺好的草座
      ,你可以住下来。”
   5。 尔时,世尊从彼陶屋出外洗足讫,还入内,于草座上敷尼师檀(50),结跏趺坐(51),竟夜
      默然,⊕静坐定意,尊者弗迦逻娑利亦竟夜默然,静坐定意。彼时,世尊而作是念:
      此比丘住止寂静,甚奇!甚特!我今宁可问彼比丘:汝师是谁?依谁出家学道受法
      ?
      于是,佛陀便从工作室出来,在户外洗脚之后,再进入工作室,在草座铺上垫布,
      盘腿而坐。佛陀整晚安静默然,专心禅座,尊者弗迦逻娑利整晚也安静默然,专心
      禅座。佛陀心里想:“这位比丘能够如此安静默然,专心禅座,这是很难得的。我何
      不问他:你的尊师是谁?你是依止哪一位尊师出家修行呢?”
   6。 世尊念已,问曰:“比丘!汝师是谁?依谁出家学道受法?”
      佛陀心里想过之后,便问:“比丘!你的尊师是谁?你是依止那一位尊师出家修行呢
      ?”
   7。 尊者弗迦逻娑利答曰:“贤者(120) !有沙门瞿昙(122)释种子,舍释宗族,剃除须发,着袈
      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觉无上正尽觉,彼是我师,依彼出家学道受法。”
      尊者弗迦逻娑利回答说:“贤者!释迦族的太子舍弃释迦族,剃除须发,身着袈裟,
      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他就
      是我的尊师,我是依止他出家修行。”
   8。 世尊即复问曰:“比丘!曾见师耶?”
      佛陀又问:“比丘!你曾经见过你的尊师吗?”

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七○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9。 尊者弗迦逻裟利答曰:“不见。”
      尊者弗迦逻娑利回答说:“我没有见过。”
  10。 世尊问曰∶ “若见师者,为识不耶?”
      佛陀又问:“如果你见到你的尊师,你认得他吗?”
  11。 尊者弗迦逻裟利答曰:“不识。然,贤者!我闻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
      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109),彼是我师,依彼
      出家学道受法。”
      尊者弗迦逻娑利回答说:“不认得。不过,贤者!我听说佛陀是如来、无所著、等正
      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就是我的
      尊师,我是依止他出家修行。”
  12。 彼时,世尊复作是念:此族姓子依我出家学道受法,我今宁可为说法耶?
      于是,佛陀心里想:“这位良家子弟是依止我出家修行,我来为他说法吧!”
  13。 世尊念已,语尊者弗迦逻裟利曰:“比丘!我为汝说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
      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25),谓分别六界(185)。汝当谛听!善思念之。”
      佛陀心里想过之后,便说:“比丘!我现在要为你解说在文义上彻底清净,会导致尽
      苦之法,即关于六界之法。你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14。 尊者弗迦逻裟利答曰:“唯然。”
      尊者弗迦逻娑利回答说:“是的。”
  15。 佛告彼曰∶ “比丘!人有六界聚、六触处(1511)、十八意行(1512)、四住处(1513)。若有住彼,不闻
      忧戚事,不闻忧戚事已,意便不憎、不忧、不劳,亦不恐怖。如是有教,不放逸慧
      ,守护真谛,长养惠施。比丘!当学最上,当学至寂,分别六界(1514)。”
      佛陀说:“比丘!人有六界、六触处、十八意行、四住处。如果他能够安住在这些法
      ,便不会有生、老、〔死〕、动摇〔即不安〕、欲求。比丘!不应忽略智慧,应守
      护真谛,应修习舍断,应学习寂静,这就是六界分别的略说。”
  16。 “如是,比丘!人有六界聚。此说何因?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比丘!人有六界聚者,因此故说。”
      “比丘!人有六界。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
      识界。比丘!就是根据这个而说:‘人有六界。’”

七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七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

  17。 “比丘!人有六触处。此说何因?谓比丘眼触见色,耳触闻声,鼻触嗅香,舌触尝
      味,身触觉触,意触知法(1515)。比丘!人有六触处者,因此故说。”
      “比丘!人有六触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眼触处、耳触处、鼻触处、舌触
      处、身触处、意触处。比丘!就是根据这个而说:‘人有六触处。’”
  18。 “比丘!人有十八意行。此说何因?谓比丘眼见色,观色喜住,观色忧住,观色舍
      住(1516)。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观法喜住,观法忧住,观法舍住。比丘!此六
      喜观、六忧观、六舍观,合已十八行。比丘!人有十八意行者,因此故说。”
      “比丘!人有十八意行。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他伺察〔
      令心〕喜悦的物质、伺察〔令心〕忧愁的物质、伺察〔令心〕平衡的物质。同理,
      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味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也是一样,
      当他的意念认知到概念时,他伺察〔令心〕喜悦的概念、伺察〔令心〕忧愁的概念
      、伺察〔令心〕平衡的概念。比丘!这六种〔令心〕喜悦的伺察、六种〔令心〕忧
      愁的伺察、六种〔令心〕平衡的伺察,合起来就是十八意行。比丘!就是根据这个
      而说:‘人有干八意行。’”
  19。 “比丘!人有四住处。此说何因?谓真谛住处、慧住处、施住处、息住处。比丘!
      人有四住处者,因此故说。”
      “比丘!人有四住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真谛住处、智慧住处、舍断住处
      、寂静住处。比丘!就是根据这个而说:‘人有四住处。’”
  20。 “云何比丘不放逸慧?若有比丘分别身界:今我此身有内地界而受于生。此为云何
      ?谓发、毛、爪、齿、粗细⊕皮肤⊙、肉、骨、筋、肾、心、肝、肺、脾、大肠、⊕胃
      、粪,如斯之比,此身中余在内,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于生所受(407) ,是谓比丘内地
      界也。比丘!若有内地界及外地界者,彼一切总说地界,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
      ,亦非神也(1517)。如是慧观,知其如真,心不染着于此地界,是谓比丘不放逸慧。”
      “什么是不忽略智慧呢?如果比丘能观察身体:我的这个身体是由内地界所组成的
      。什么是内地界呢?凡是在内的,属于个人的,硬的、固体的衍生物,即头发、体
      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骨、筋、肾脏、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肠子、
      胄、粪便等,及其他在身体内,属于个人的,硬的、固体的衍生物,这些就是内地
      界。比丘!内地界与外地界,合称为地界。此地界应以正慧如实观之:这不是我的

七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七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我。如此,以正慧如实观之后,心不染着于地界,比丘!
      这就是不忽略智慧。”
  21。 “复次,比丘不放逸慧,若有比丘分别身界:今我此身有内水界而受于生。此为云
      何?谓脑⊕髓、眼泪、汗、涕、唾、脓、血、肪、糙、涎(424)、⊕痰、小便,如斯之比,
      此身中余在内,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于生所受(423),是谓比丘内水界也。比丘!若有
      内水界及外水界(422)者,彼一切总说水界,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神也。如是
      慧观,知其如真,心不染着于此水界,是谓比丘不放逸慧。”
      “什么是不忽略智慧呢?如果比丘能观察身体:我的这个身体是由内水界所组成的
      。什么是内水界呢?凡是在内的,属于个人的水,湿性的衍生物,即脑髓、眼泪、
      汗水、鼻涕、唾液、脓、血水、脂肪、骨髓、关节滑液、痰、小便等,及其他在身
      体内,属于个人的水,湿性的衍生物,这些就是内水界。比丘!内水界与外水界,
      合称为水界。此水界应以正慧如实观之: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我。
      如此,以正慧如实观之后,心不染着于水界,比丘!这就是不忽略智慧。”
  22。 “复次,比丘不放逸慧,若有比丘分别此身界:今我此身有内火界而受于生。此为
      云何?谓热身、暖身、烦闷身、温⊕壮身,谓消饮食(427),如斯之比,此身中余在内,
      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于生所受(426),是谓比丘内火界也。比丘1 若有内火界及外火界
      (425)者,彼一切总说火界,彼一切非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