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改易内心清淨,堪忍观察,心意安泰,边际善妙。」
①颠倒:谓入地狱。
②咒本初为戒…七支能调罪:七支者,⑴戒,⑵精进,⑶忍辱,⑷信佛,⑸菩提心,⑹密咒,⑺无懈怠。咒本:密宗根本。信:淨心信佛。密咒:密咒成就。调罪:调伏罪业。
③胜成就:成佛。
④中悉地:证空性。
⑤下成就:八种共成就。
⑥一切事情皆至粮麦:谓一切事情皆注向於粮食,粮食为最要事也。至:注向於。
⑦总有祸福皆依於法……边际善妙:《略论》译作:“总之生何善恶,皆依於法,於佛法中,若依戒律所说而依止行之,则无须犹豫。内心既淨,则常喜乐,后亦善妙也。”
《略论释》(五九七页):“最初即依律而行,便无中途改变之事。否则初学虽高,及至中途不通,仍须改转,回头学戒。住持律仪者,外慎威仪,人见恭敬(信任),内怀清淨,自生喜乐。生於善趣,最后成佛,尤为妙善。此乃夏惹瓦从经验中得来之语。”
善知识敦巴云:「有一类人依律毁咒,依咒轻律,除我①尊长教授无余能②使调伏为咒助伴,及③令密咒为调伏伴。」觉亦云:「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④忽然事,集诸受持三藏法师,问三藏中不曾⑤遮耶,既決择已,⑥於此安住。我⑦毘迦
玛拉希拉诸师,则於其上,更须问云:菩萨行中不曾遮耶,不违彼耶,⑧安欲根本随持律转。」
①尊长:阿底峡尊者。
②使调伏为咒助伴:使戒为咒基础、根本。
③令密咒为调伏伴:密咒令戒圆满。
④忽然事:突然、意外之事。
⑤遮:违背。
⑥於此安住:依此而行。
⑦毘迦:迦湿弥罗。玛拉希拉:《略论》作“莲花戒寺”。玛拉希拉诸师:莲花戒等诸师。
⑧安欲根本随持律转:《略论》译作“凡有一事,皆以律师(文)为依据而处理焉”。安欲:总希望。
如是戒淨,又如内邬苏巴云:「现在於①内与烦恼斗,唯此为要,不斗烦恼戒不能淨,②若尔不生伏、断烦恼定学、慧学,当须毕竟漂流生死。」又如前说认识烦恼,思彼过患离彼胜利,以念正知而为防慎。烦恼稍出,即应用矛数数击刺,此复自心随何烦恼生已无间,视如怨敌与之斗战。若不尔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资养成无可敌,唯随彼行。如是励力纵未能遮,亦当速断莫令相续。应如画水莫如画石,如③《亲友书》云:「当了知自心,④如画水土石,烦恼初为上,乐法应如后。」若於法品,与上相违。⑤《入行论》亦云:「⑥我应记恨此,与此共战爭,如是相烦恼,除能坏烦恼。我宁被烧杀,或被断我头,然於烦恼敌,终不应屈敬。」善知识朴穷瓦亦云:「我虽忽被烦恼壓伏,后我从下而为切齿。」博朵瓦闻之曰:「若能如是,当下即退。」世庸怨敌,一次摈逐遂居他方,待得力时仍来报怨,烦恼不同。烦恼於身,若能一次拔出根本,无往他方亦无报复,然由我等,不能精勤破坏烦恼之所致耳。⑦《入行论》云:「摈庸敌出国,摄受住他方,养力仍返报,烦恼敌不尔。⑧烦恼为惑慧眼断,遣离我⑨意能何往,岂能住余返报我,唯我志弱无精进。」女绒巴云:「烦恼起时不应懈怠,当下应以对治遮除,若不能遮,应即起立设曼陀罗及诸供具,供养祈祷尊长本尊,次缘烦恼,忿怒念诵,即能折伏。」朗日塘巴亦云:「⑩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爭。」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昼夜唯应观察自心,岂有余事。」依此而行乃能生起。又传说大觉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问:「生善心否。」
①内:自内心。
②若尔不生伏、断烦恼定学、慧学:若戒不能淨,则不生伏烦恼之定学及断烦恼之慧学。
③《亲友书》云:《亲友书·忍辱波罗蜜多品》。
④如画水土石:众生心态有三种,⑴不稳重,如画水;⑵较稳重,如画土;⑶极稳重(稳定不变也),如画石。
⑤《入行论》亦云:《入行論·不放逸品》卷四。
⑥我應記恨此,與此共戰爭,如是相煩惱,除能壞煩惱:又译作“我於此事應貪著,懷恨不捨而遣除,雖如是具煩惱相,能斷煩惱非所斷”。於煩惱對治品應當貪著,於煩惱應執惡不捨,鬥爭摧伏。現如是相之相似煩惱,是能摧煩惱之對治品,非所斷類。
⑦《入行论》云:《入行論·不放逸品》卷四。
⑧烦恼为惑慧眼断:烦恼以识烦恼之慧眼断。
⑨意:心。
⑩彼:指女绒巴。
观察自心:防护自心。
此诸烦恼如何断者。谓癡罪重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善巧生死流转还灭。若能修此,则五见等一切恶见悉不得生。瞋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①如《入行论》云:「②无罪能如瞋。」故一切种莫令生起,③励修忍辱,若不生瞋,则於现法,亦极安乐。④如《入行》云:「若能励摧瞋,此现后安乐。」贪爱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业,渐增势力能生生死,又欲界者,从受用境,触缘生受,味著生爱,应多修习内外不淨及贪欲尘所有过患,而正遮除。世亲大阿闍黎云:「⑤鹿象蛾鱼蝇,五类被五害,一害況恆常,近五何不害。」又易生难离,谓爱四事,利誉称乐及於此⑥等四相违品,意不欢喜当修对治。此复总修生死过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慢於现法最能障碍当生之道,及是当来奴贱等因,故应断除。断除道理,如⑦《亲友书》云:「⑧当数思惟老病死,亲爱别离及诸业,终不能越自受果,由对治门莫憍慢。」若於四谛三宝业果获得定解,则不复生疑惑随眠。
①如《入行论》云:见《入行论·忍辱品》卷六。
②无罪能如瞋:瞋,障道、断善根故。
③励修忍辱:能忍辱是摧烦恼热恼之难行。
④如《入行》云:见《入行论·忍辱品》卷六。
⑤鹿象蛾鱼蝇:鹿愛聽音樂,被笛聲誘惑,而爲獵人斷命。象耽著搔癢而被人所捕。蛾貪燈光而被燒。魚著味而引上鈎。蠅嗜蜂蜜之香味而死。
⑥等:衰、毁、讥、苦。
⑦《亲友书》:见《亲友书·般若波罗蜜品》。
⑧当数思惟老病死,亲受别离及诸业,终不能越自受果,由对治门莫憍慢:唐译作“病苦死爱别,斯皆自业为,未度可勤修,对品忘娇恣”。自己还未从恶业与苦果中度脱,应依世间诸苦来修对治,息灭憍慢。老病死亲爱别离:谓苦果。诸业:谓能感苦果之恶业。
又睡眠昏沉掉举懈怠放逸无惭无愧忘念不正知等,诸随烦恼最易生起,障修善品,当知过患修习对治,率尔率尔令渐微劣。其过患者,如①《亲友书》云:「掉悔,瞋恚,及昏沉睡眠,贪欲,並疑惑,应知如是五种盖,劫善法财诸盜贼。」《劝发增上
①《亲友书》:《亲友书·禅定波罗蜜品》。
②诸界极扰乱:四大不调。
③失法欲:失善法欲。
④黑闇:恶趣。
⑤无诸法:无诸善法。
⑥舍惭为天王,意违於正法,宁瓦缽蔽衣,观敌家盛事:纵使为了获得帝释天王的安乐,亦不能无惭愧心,违於正法,作非法事。宁可出家,手持瓦缽,身著褴褛法衣,哪怕到怨敌家行乞,心修忍辱,而決不作违背正法之事。
⑦《亲友书》云:《亲友书·般若波罗蜜多品》。
⑧大王应知念身住,善逝说为唯一道:唐译作“於身住身念,兹路善修常。”观照身口意生起出离心的坦途,应该善於修持,恆常观照使正念不失。
⑨《入行论》:《入行论·守护正知品》卷五。
⑩无正知:昧於取舍。
犯染:罪堕。
不能如是断诸烦恼及随烦恼,然当不顺烦恼,不执彼品,视如怨敌,是为现在必不容少,故应励力摄对治品,破除烦恼,清淨自内所受尸罗。大觉弟子吉祥阿兰若师谓内邬苏巴云:「智然,后有人问汝弟子众,以何而为教授中心,则定答为已发神通或见本尊,然实应说於业因果渐渐決定,於所受戒清淨护持。」故修之成就,当知亦是无明等惑,渐趣轻微。①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谓②与他斗爭,然於尔时一切众苦,舍命强忍,其伤疤等返自显示,谓此即彼时所伤,若断烦恼发精进时,忍耐苦行,极为应理。③《入行论》云:「无义被敌所毁伤,若尚爱为身庄严,为④大义故正精进,小苦於我岂为损。」若能如是战胜烦恼,乃名勇士。战余怨敌如割死屍,虽不杀害自亦当死。⑤《入行论》云:「⑥轻蔑一切苦,摧伏瞋等敌,胜⑦此名勇士,⑧余者如斩屍。」⑨故又如论云:「住烦恼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围狮,烦恼不能侵。」⑩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当胜彼。已说共中士道次第。
①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无明等惑能感现后二世纯大罪苦。
②与他斗爭:指世间发与敌人斗爭时。
③《入行论》云:見《入行論·不放逸品》卷四。
《入行论广解》:“世人为无义小事,身为敌所创伤,常指以示人曰,此某时所负伤也,如身庄严而炫耀自得。今为成圆满正觉之大义,发正精进之时,我纵受难行之苦,何足为害,唯是利益应当依止也。”
④大义:成佛。
⑤《入行论》云:见《入行论·忍辱品》卷六。
⑥轻蔑一切苦:虽受身心众苦所伤,仍能勇敢。
⑦此:瞋等诸烦恼。
⑧余者:世怨敌,谓杀其余不杀自死之世间怨敌,如杀死屍,不应称为勇士也。
⑨“故又如论云”一颂:见《入行论·精进品》卷七。
《译裕А罚骸叭绻恍⌒南萑胩安_等烦恼窝的时候,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忍耐对治,就像狮子处在狐狸等群兽(围攻)中一般,平靜镇定而不被烦恼所扰乱(侵犯)。”安住:忍耐、对治。
⑩道所治品:谓烦恼。
莫令侵害:莫令受彼侵害。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裕Ь砥咧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裕Ь戆
敬礼至尊①成就大悲诸善士足。
①成就大悲诸善士:菩萨大乘僧。
①如是恆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②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③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④非如善趣,⑤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圆满,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后佛劝发⑥当趣大乘。故具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利,⑦毕竟棄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⑧应趣佛乘由悲说。」又云:「知乐非乐等如梦,见癡过逼诸众生,舍棄利他殊胜业,此於自利何精勤。」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诸有成就佛种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应正理。即前论云:「盲闭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间有佛种,何人不起悲愍心,谁不精勤⑨除其愚。」当知此中,⑩士夫安乐,士夫威德,士夫胜力,谓能担荷利他重担,唯缘自利共旁生故。故诸大士本性,谓专一趣注行他利乐。《弟子书》云:「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日势乘马照世撸В说夭辉竦8菏兰洌笫课匏叫砸嗳唬晃独种钍兰洹!谷缡羌钪谏诳啾颇眨识S忙,是名士夫亦名聪叡。即前书云:‘见世无明煙云覆,众生迷堕苦火中,如救头然意勤忙,是名士夫亦聪叡。」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能除一切衰恼妙药,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希哉,我今所得诚为善得,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此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淨慧引发最胜乘,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种种门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大恭敬,而当趣入。
①如是恆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脱离生死:谓修习生死过患,得如理如量之定解。希求解脱,学三学道,能得解脱生死。
②一切有:三有。
③解脱:涅槃。
④非如善趣:非如下士增上生,虽生善趣,而有退失。
⑤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略论释》(六O九页):“即证阿罗汉亦仅有断德之一分,不能证得法身,及未能断所知障。”
⑥当趣大乘:当趣入大乘究竟圆满之道。
⑦毕竟棄舍此二乘:故毕竟棄舍此二乘之心量,非舍二乘解脱之道。
⑧应趣佛乘由悲说:《略论》中译作“能仁所示大悲乘”。大悲为入大乘之门。
⑨除其愚:除世间一切愚。
⑩士夫安乐:士夫内心安乐。“士夫”即下文“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怱忙,是名士夫”。
利乐:《略论释》(六一O页):“利即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