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14部分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14部分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引发欲乐。由是能依佛所开许狮子卧式眠无增減。三者谓应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诸善法,明日亦应如是勤修,由是,於善欲乐相续,虽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此食睡行,若能无罪,②具义而行,现见能遮众多无义虚耗寿数故。如圣者无著引经,如所決择,而为解说。如是唯除正修时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结中间诸应行者,从此乃至毘缽舍那,所修一切所缘行相,皆如是行,已释中间所应行说。


①慑:音“摄”,又“哲”,害怕。
②具义而行:具大义利而行,即为增上生、決定胜之大义利而修行。


  第二破除於此修轨邪执分别者。心未趣向①圣言及释诸大教典现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时,不应於境数数观察,唯应止修,若以观慧数观择者,是闻思时故。又诸分别,是有相执,於正等觉,为障碍故。此乃未达修行扼要,极大乱说。《庄严经论》云:「②此依先闻,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义境智生。」此说从其思所成慧,如理作意,所闻诸义,修所成慧,真义现观,乃得起故。


①圣言及释诸大教典:“圣言”指佛经,“释”指释经之论典。总指佛经、释论诸大教典。
②此依先闻,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义境智生:初从闻起如理思,成思所成慧。从如理思思所成慧,生修所成慧,依修所成慧,无漏现观智乃得生起。真义境智:淨慧、无漏慧,现观胜义境之智也。
《俱舍論颂疏》卷一:“先因论教,次有生得,从生得后,方有闻慧,从闻慧后,次起思慧,从思慧后,始生修慧,从修慧后,起无漏慧。”
 四种慧:《俱舍論頌疏》卷一:“慧有四种,一者生得慧,生便得故。二者闻慧,闻教成故。三者思慧,因思起故。四者修慧,从定生故。”


  故所应修者,须先从他闻,由他力故而发定解,次乃自以圣教正理,如理思惟所闻诸义,由自力故而得決定。如是若由闻思決定,远离疑惑,数数串习,是名为修。故以数数观察而修,及不观察住止而修,二俱须要。以於闻思所決择义,现见俱有一不观止住,及以二观慧思择修故。是故若许一切修习皆止修者,如持一麦说一切穀,皆唯是此,等同无異。复如闻所成慧,以闻为先,思所成慧以思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应以修为先,以其修慧从修成故。若如是者,则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习思所成慧所決定义,故说修慧从思慧生。以是若有几许多闻,亦有尔多从此成慧,此慧几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从思成慧,亦当不尠。如思慧多,则多修行,修行多故,则有众多灭除过失,①引德道理。故诸经论,皆说於修闻思最要。若谓闻思所決择者,非为修故,唯是广闢诸外知解,若正修时,另修一种②无关余事。如示跑处另向余跑,则前所说悉无係属,亦是善破诸圣言中,诸总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则其乱说「趣无错道,不须多闻」亦成善说。未达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习经典续部,与一从来未习教者,於正修时,二人所修,全无多寡。又彼行者,是执闻法及观择等以为过失,③诸恶轨派令成坚固。是故串习闻思二慧所決定义,虽非修成,④然许是修,有何相违。若相违者,则诸異生未得初禅未到定时,应全无修。以欲地中,除说已得⑤入大地时,由彼因缘,可生修所成慧之外,余於欲地无修所成,⑥《对法论》中数宣说故。故言修者,应当了知,如《波罗蜜多释论·明显文句》中云:「⑦所言修者,谓令其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譬如说云修信修悲,是须令意生为彼彼。以是诸大译师,有译修道,有译串习。如《现观庄严论》云:「见习诸道中。」盖修习二,同一义故。


①引德:引生功德。
②无关:与闻思无关。
③诸恶轨派:损坏佛法,以闻法及观择等执为过失之一些恶劣教派。
④然许是修:广义之修。
⑤入大地:登初地。
⑥《对法论》:《俱舍颂》:“淨慧随行名对法,及能得此诸慧论。”梵名阿毘达磨,此译对法。
《俱舍論頌疏》卷一:“对有二义:一则对向,谓无漏慧,对向涅槃。二则对观,谓无漏慧,对观四谛。前言对向,以因对果,因即淨慧,果即涅槃。后言对观,以心对境,心即淨慧,境即四谛,无漏淨慧,但是其对,是能对故,而非是法,非所对故。言对法者,是法之对故,依主释也。”
⑦所言修者,谓令其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略论释》(二一五页):“又须知由资粮道闻慧,乃能生起加行道思慧,由加行道思慧,乃能生起见道位之修慧。”
《俱舍論頌疏》卷一:“熏修於心,令成功德,无过於定,故独名修。”谓修慧能令心意成彼功德,如说修信,是令心能起信的功德,成为信心。修悲亦然。此中论主意谓凡能令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皆可名修,修慧固然,串习闻思二慧所決定义,亦有令意成彼体之功能,亦可名修。


  又如①至尊慈氏云:「決择分见道,及於修道中,数思惟称量,观察修习道。」此说大乘圣者修道,尚有数数思惟,称量观察。思择此语,则知若说,将护与修二事相违,是可笑处。


①至尊慈氏云:见海公上师译《现观庄严论》(一五页)四加行修道不退转相:“決择生支分,於见修二道,思度复思度,思決彼修道。”


  如是如说修习淨信,修四无量,修菩提心,修无常苦,皆是数数思择将护,说名为修,极多无边。①《入行论》及《集学论》云:「为②自意修我造此。」是二论中所说一切道之次第,皆说为修。《集学论》云:「③以如是故,身受用福,如其所应,当恆修习,捨护淨长,」此说身及受用善根等三,於一一中,皆作捨护淨长四事,说此一切皆名为修。故言修者,不应执其范围太小。


①《入行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②自意修:自己修持。
③以如是故,身受用福,如其所应,当恆修习,舍护淨长:身指身体,受用指财物,福指善根。舍护淨长,谓舍棄、守护、清淨、增长。
        舍…依众生所需,布施身体、财物。
        护…布施消除逆缘,护持顺缘。
     正行… 淨 …逆缘消灭。
     结行…长…作后内心欢喜,随喜自善,功德增长。


        舍…为一切众生义利,善根迴向无上菩提,舍不正因及违缘。
        护…保护善根体性与果报,不令违缘生起。
     正行… 淨 …善根未生令生,生已增长,增广无边。
     结行…长…作后随喜,功德增长。


  又说一切分别是相执故,障碍成佛,棄捨一切观察之修,此为最下邪妄分别,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规。破除此执,於止观时,兹当广说。又此邪执障碍敬重诸大教典,①以彼诸教所有义理,现见多须以观察慧而思择故。②诸思择者,亦见修时无所须故。③又此即是圣教隐没极大因缘,以见诸大经论,非是教授,心不重故。


①以彼诸教:参考《广论》卷一原文(本書三一页)。
②诸思择者,亦见修时无所须故:此种见,宗大师认为是邪见,应断除。
③又此即是……心不重故:指彼诸思择者,所持之见,即是圣教隐没极大因缘,以彼见诸大经论,认为非是教授,因而心不敬重故。


  如是修道有思择修,及不思择止修二种。然如何者思择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谨当解释。如於知识修习淨信,及修暇满,义大难得,死没无常,业果,生死过患,及菩提心,须思择修。谓於此等,须能令心①猛利、②恆常③变改其意。此若无者,则不能灭此之违品,不敬等故。起如是心,唯须依赖数数观察思择修故。如於贪境,若多增益可爱之相,则能生起猛利之贪,及於怨敌,若多思惟不悦意相,则能生起猛利瞋恚,是故修习此诸道者,境相明显不明皆可,然须心力猛利恆常,故应观修。
①猛利:殷重、勇猛具力。
②恆常:无间。
③变改其意:变改凡常之心。


  若心不能住一所缘,於一所缘,为令如欲,堪能住故,修止等时,若数观察,住心不生。故於尔时则须止修。於止观时此当广说。
  又有未解此理者,说凡智者,唯应观修。凡①孤萨黎唯应止修。此说亦非,以此一一皆须二故。虽诸智者,亦须修习奢摩他等。诸孤萨黎,於善知识,亦须修习猛信等故。又此二种修行道理,於诸经藏及续藏中,俱说多种。须由观察而修习者,若无观修或是微少,②则不能生无垢淨慧,道胜命根。慧纵略生,亦不增长,故於修道全无进步。道所修证最究竟者,如③敬母阿闍黎云:「④慧中如徧智,」谓能无杂简择一切如所有性,尽所有性,即是慧故。


①孤萨黎:专修苦行之善士。虔诚修行者(远离一切外事,一心内修之人)。
②则不能生无垢淨慧,道胜命根:淨慧是道之真正命根。谓无观修或是微少,则不能生无垢淨慧,此是道之真正命根也。
③敬母阿闍黎:马鸣菩萨。
④慧中如徧智:一切智慧中,徧智为最究竟。


  是故於道几许修习,返有尔许重大忘念,念力钝劣,简择取捨意渐迟钝,当知即是走入错道正因之相。
  又於三宝等功德差别,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长,若多了知生死过患,故生众多厌患出离。若由多门,能见解脱所有胜利,故亦於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诸行,则於此等诸不退信,欲乐精进,渐能增广。如是一切皆依观慧,观察①经义修习而起,故诸智者应於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转。


①经义:经者,至言。义者,指经中之真理。


  诸於修理见解极狭者,作如是言,若以观慧,极多思择而修习者,则能障碍,专注一缘胜三摩地,故不能成坚固等持。此当宣说,若谓其心於一所缘,如其所欲,堪能安住,此三摩地,先未成办现新修时,若数观择众多所缘,定则不生,乃至其定未成以来,於引定修,唯应止修,亦是我许。若谓引发如是定前,观修众多即许是此定障碍者,是全未解①大车释论宣说引发三摩地轨。谓如黠慧锻师,将诸金银数数火烧,数数水洗,淨除所有一切垢秽,成极柔輭堪能随顺,次作耳环等诸庄严具,如欲而转堪能成办。如是先於②烦恼③随惑及诸恶行,如在修习诸黑业果,生死患等时中所说,应以观慧数数修习彼等过患,令心热恼,或起厌离,以是作意如火烧金,令意背棄诸黑恶品,淨此诸垢。如在修习,知识功德暇满义大三宝功德,白淨业果及菩提心诸胜利等,时中所说,以观察慧数数修习此等功德,令心润泽,或令淨信,以此作意,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诸白淨品,爱乐欢喜,以白善法泽润其心。


①大车:深见、广行二大车。
②烦恼:根本烦恼。
③随惑:即随烦恼。《俱舍》卷二十一:“随烦恼此余,染心所行蕴。”根本烦恼外,余行蕴所摄染心所,如忿、嫉等,名随烦恼,随根本烦恼起故。


  如是成已,随所欲修若止若观,於彼属意无大劬劳,即能成办。如是观修,即是成办无分别定胜方便故。如是亦如圣无著云:「譬如黠慧锻师或彼弟子,若时为欲淨除金银,一切垢秽,於时时中,火烧水洗,柔輭随顺,现前堪能,成办彼彼,妙庄严具。黠慧锻师若彼弟子,随所了知,顺彼工巧以诸工具,随所欲乐妙庄严相,皆能成办。如是诸瑜伽师,若时令心,由不趣向贪等垢秽,而生厌离,即能不趣染污忧恼,若时令心,由於善品,爱乐趣向,即生欢喜。次瑜伽师,为令其心於奢摩他品,或毘缽舍那品,加行修习,即於彼彼极能随顺,极能安住,无动无转,如为成办所思义故,皆能成办。」
  又能令心坚固安住,一所缘境胜三摩地,所有违缘要有二种,谓沉及掉。是中若有①猛利无间,见三宝等功德之心,则其沉没极易断除,以彼对治,即是由见功德门中策举其心,定量诸师,多宣说故。若有无间猛利能见无常苦等过患之心,则其掉举极易断除,以掉举者,是贪分摄散乱之心,能对治彼,诸经论中,讚厌离故。是故从②於知识修信,乃至淨修③行心以来,若有几许众多熏修,即有尔许速易成办,④智者所喜妙三摩地。又非但止修,即诸观修,亦须远离掉沉二过,将护修习。此教授中诸大善巧先觉尊长,随授何等应时所缘,为令於其所缘法类,起定解故。由师教授,引诸经论,⑤应时之义,更以⑥先觉语錄,庄严环绕其心圆满讲说。又如说云:「若⑦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