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6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 >

第7部分

06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册)-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节曹参战功最多曹参,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为沛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曹参经历的战事甚多,难以详举。
  刘邦初起,曹参将兵击胡陵、方与、薛等地,破秦监平、司马巨及章邯之军,杀三川守李由。曹参晋爵为执帛,号建成君,迁为戚县公。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的第一阶段。
  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曹参随刘邦进兵关中,击成武、杠里、开封等地,破秦东郡尉王离、赵贲、杨熊之军,虏南阳守齮及司马、御史各一人,至咸阳,灭秦。曹参晋爵为执珪,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二阶段。
  刘邦为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至汉中,晋升为将军。曹参随汉王还定三秦,击下辩、故道、雍等地。汉王彭成败后,王武、程处、柱天侯等反汉,曹参一一击破之,然后归荥阳。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三阶段。
  汉三年(公元前204 年),汉王拜曹参为假左丞相,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汉。曹参随韩信渡河击魏,大破魏军,虏魏王豹,尽得魏地。乘胜击代,杀其相国夏说。韩信东击赵,曹参留代地清扫残敌,杀代戚将军于邬城。韩信已破赵,汉王拜韩信为相国,曹参为右丞相,东击齐。齐地已定,韩信将兵诣垓下会战,曹参留齐,击未服者,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四阶段。曹参戎马一生,“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①“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史》、《汉》对曹参的战功记述颇多,但未记任何作战方略,与两书对韩信战事的写法截然不同。这说明曹参虽然战功卓著,但缺乏谋略。刘邦把他的战绩比作“狗功”,话虽粗野,却有一定道理。曹参独自作战很少,随刘邦、韩信一同战斗居多,即战争之谋略多出他人。
  萧规曹随,无为而治楚汉战争结束后,曹参以功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平阳侯。刘邦拜他为齐相国,辅佐刘肥。齐是大国,刘肥“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②。齐国民情“伪诈多变”,加之多年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齐,是大难题。刘邦拜武将曹参为齐相国,是想让他镇服齐。但是曹参未用武力,使齐得到安定。
  曹参至齐,召集长老和儒生,征求“安集百姓”的计策。诸儒至者上百人,所言“人人殊”,均属不着边际的空论。曹参听说胶西盖公善长黄老之术,便使人厚礼请盖公。盖公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盖公一语道破了时代的需要,提供了济世之术。曹参纳其言,用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 年),萧何死。曹参为汉相国,仍以治齐之术治① 曹参事迹见《史记·曹相国世家》,下引不再另注。
  ①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 《史记·高祖本纪》。
  汉,施政办事,一遵萧何约束,无所变更。郡国吏,选用重厚长者,对华而不实、欲务声名者,概不录用。人有小过,曹参加以掩饰,相府相安无事。曹参日夜饮酒,不治事。吏及宾客见此情景,皆想劝他。曹参知其意,凡来者乃以酒堵其嘴。复欲言者,曹参复予之酒,直至大醉而去,终不得言。不久,吏多仿效曹参,日夜饮酒高歌。从官对此很反感,但无可奈何。他们借相舍后园与吏舍挨着的条件,请曹参游后园,让他听到醉吏的狂叫,想乘机请求他惩治那些人。曹参非但不惩治醉吏,反而“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惠帝见曹参整日无所事事,以为是欺负他年轻。曹参的儿子窋为中大夫,惠帝令窋规劝其父。曹窋谏曹参。曹参大怒,笞曹窋二百大板。上朝时,惠帝责问曹参为什么打曹窋?曹参不直接回答,他脱帽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曹参与惠帝的对话,实际是关于汉初统治政策的争论。由于汉一改秦代的“政苛刑惨”、“赋敛重数”,在“无为”思想指导下,推行约法省禁、轻徭薄赋政策,所以收到了“天下俱称其美”的社会效果。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 年),曹参死。百姓歌颂他的功劳:“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百姓歌颂,是因为经济得到恢复,百姓“衣食滋殖”①。曹参作为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代表人物,对于恢复经济,“安集百姓”的贡献,至少不下于他的军功。
  ① 《史记·吕后本纪》。
  第五章张良陈平第一节张良的家世张良,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先是韩国公族,曾为相韩的五世君主。祖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 年),父平死,张良尚幼。韩灭后(公元前230 年),张良决心为韩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公元前218 年,始皇东巡,当行至阳武博浪沙时,张良埋伏下的刺客,以百余斤重的铁椎投向他的车驾,误中了副车。始皇下令搜捕。张良为便于隐藏,更改了姓名。
  张良到了下邳,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甩到桥下,命令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张良把鞋取来了,老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跪下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走了,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张良感到老人非常人,立刻跪下来答应。五日后,天未亮,张良就赶到桥上。可是,老人已在那里等候。老人生气地说:“与老者约会,为什么迟到?回去吧!五日后早点来。”五日后,鸡刚刚叫,张良便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已早到。老人责备张良说:“为什么又晚了?回去吧!五日后再来。”五日后,不到半夜,张良就去桥上等候。不一会,老人来了,高兴地说,应该这样。他把手中的书递给张良,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天亮后,张良才知老人给他的是《太公兵法》。这部书可能转变了他依赖刺客报仇的思想,对他以后的事业有重大的意义。
  张良在下邳,还有一些反秦活动。项伯杀人,张良把他藏匿起来。陈胜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张良聚少年百余人,要去投景驹。路上遇到刘邦,刘邦以他为厩将。张良不断以《太公兵法》说刘邦,得到刘邦的赞许和采用。张良把他的意见同别人讲,别人都听不懂。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他就一直跟随刘邦,不到景驹那里去了。
  项梁击杀景驹,在薛召集各路起义军会议。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楚国后裔孙心为楚怀王,并拜张良为韩司徒。项梁给了他们千余人,令他们西略韩地。张良与韩王攻占数城,但很快又被秦夺去。他们留在颍川一带,继续与秦军周旋。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 年),楚怀王遣刘邦西取关中。四月,刘邦攻占颍阳,略韩地①。张良与韩王引兵配合,连下十余城。刘邦欲速取关中,令韩王守阳翟,张良随其攻关中。至南阳,刘邦大败秦军。秦南阳守齮走宛城,旋不战而降。八月,张良随刘邦进至武关,北至蓝田,一再败秦军。
  汉既灭秦,张良为韩报仇目的已经达到。但韩成虽得封,项羽不令他就国,并把他带到彭城,先是废掉韩成的王号,改称为侯,接着又把韩成杀掉。项羽实际上又成为韩的新仇人。后来张良辅佐刘邦把项羽灭掉了。张良自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此可见张良在① 本节材料见于《史记·留侯世家》者,不另作注。
  ①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政治上的成就与其为韩报仇的思想之密切的联系,而其在汉朝取得的政治地位,也自有其贡献。
  第二节张良为汉划策破秦途中的行军策略刘邦在对楚战争胜利后,与群臣畅论得天下之故,以能用三杰为很重要的一条。三杰,即张良、萧何和韩信,而以张良为三杰之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确实为汉的创业出谋划策,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刘邦西行攻秦的途中,张良就已开始了这样的工作。
  秦二世三年,刘邦攻秦之师已抵南阳。为了快速入关,刘邦拟弃宛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①刘邦纳其言,偃旗息鼓,当晚秘密返回,把宛城层层包围起来。南阳守齮见刘邦兵临城下,估计难以抵挡,不战而降,刘邦封他为殷侯。然后,引兵而西,所至皆降。
  同年八月,刘邦进至武关,欲发兵二万攻秦峣下军。张良谏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喼秦将。”刘邦行其计,秦将果然欲降,说要共击咸阳。刘邦欲接受,张良谏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刘邦纳其言,击秦军,大破之。
  战机和政治效果的重视张良为汉划策,重视战机和政治效果、政治影响。
  汉元年(公元前206 年)十月,刘邦既入咸阳,为秦宫室的豪华和珍宝美女的众多所动心,想在秦宫住下去。樊哙谏,不听。张良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刘邦听了,离开秦宫,返军霸上。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引起人们的重视。项羽的谋士范增就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①刘邦入关后,有人劝说他以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项羽率诸侯军西来,欲入关,见关门闭,大怒。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刘邦兵十万,号二十万。双方兵力悬殊。项羽拟以手中的优势兵力给刘邦以严重打击。曾受过张良救命之恩的项伯,是项羽的长辈,乘夜驰入刘邦军,私见张良,想邀张良离去,躲开这场灾难。张良反引项伯见刘邦,说明当前的情况。刘邦请托项伯代向项羽解说,“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刘邦、张良同百余骑亲到项羽驻地,向项羽解说。项羽在鸿门设宴相待。宴前虽也有些风险,但刘项间的矛盾为之缓解,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的一场战争没有发生。这对于保全汉的实力有很大的好处。
  汉元年(公元前206)四月,刘邦以汉王身份就国。张良送刘邦至褒中,① 《史记·高祖本纪》。
  ① 《史记·项羽本纪》。
  临分手了,张良对刘邦说:“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刘邦因使张良在回去的时候,烧绝所过栈道。张良还致书项羽说:“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同时,张良又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羽。后来,他再致书项羽,说:“齐欲与赵并灭楚。”①张良的这些活动,迷惑了项羽对战局重心的认识,使刘邦有保全实力并有向优势转化的机会。
  汉四年(公元前209)八月,楚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以东者为楚。项羽遂即引兵东归。刘邦也打算西归。张良、陈平认为这是军事上的重要关头,军机不可失。他们说:“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刘邦听了他们的话。后五年十月,刘邦即出兵击项羽。十二月,遂围项羽于垓下,终于破楚②。
  推荐破楚主将汉二年(公元前205 年),张良从刘邦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刘邦下马,而问:“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说:“九江王英布,楚之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这是推荐破楚的主要将领,是战争中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