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文明大起源 >

第25部分

文明大起源-第25部分

小说: 文明大起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人类的三大品质属性(5)
人类的这一切文明成果是怎么取得的呢?无疑就是靠创造。创造是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法则;创造给人类留下了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创造还会像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继续为人类更加辉煌的明天创造更高层次的财富,更加辉煌的文明。
综上所述,人类的世俗性品质远不止这几个方面,它还包括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神生活的角角落落,包括人与地球环境,与地球的相对空间之间的密切联系。人类的世俗性品质实际也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它是人类在地球生活的主体、主旋律、主渠道;地球文明的繁荣昌盛靠的是人类的世俗性品质,地球文明向宇宙空间的延伸也是靠人类的世俗性品质。可以说,世俗性品质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高低的一个仪器盘,它有最低层次的衡量标准,那就是地球生物生存的水准;但它没有最高发展水平的限制,它向高空的发展是没有任何限制和标准的,因而人类世俗性品质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没有穷尽的。
三、人类同时拥有令人刮目的本性品质
所谓“本性”者,就是人类固有的品质,或者说就是人类固有的属性和特性。假如人类的世俗性品质是人类聪明才智在地球文明中的充分发挥,那么人类所具有的这种本性品质是天生就有的,从娘胎里带来的。虽然它在人类世俗性品质面前有所克制,有所收敛,但毕竟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也需要不时地显露它的真身,渲泻它的能量,以示它的客观存在。
人类对于本性的认识,早就有过,只是和我所说的“本性”的内涵有别。在历史上,人类对于“本性”的认识是从伦理观念出发的。最早的观念认为人性是“善”的,人性就像一张白纸那样纯洁无瑕;随着社会生活的介入,在“善”这张白纸上描绘上了一些图画,涂上了一些华丽的颜色,从而使人性才有了预料不到的变化,有成为名画的,有成为名著的,也有涂满了污浊之色、不堪入目的。总之,人性开始是“善”的,是纯洁无瑕,人性变坏或变恶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后天的社会生活造成。这是关于人性“善”的说法,比如在中国的“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教。
在中国古代,“性本善”说教的最早创建者是孟子,他提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性善论”模式。比如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也就是说,发挥人的思虑能力则可以体现自我的先验善性,而领悟到这种道德本性是天然具备的,是人性的自然之道,孟子的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儒学的影响很大,“简单概括他的人性论思想,即道德起源于人的先天本性,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属性;人生价值首先在于保持这种人之为人的类本质而避免沦于禽兽,现实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则是对先天的道德禀赋善加存养,使之成为后天现实的道德品质而见于道德实践。”⑥
战国后期的儒学集大成者荀子,以孟子“性善论”为批判对象进一步提出了“性恶论”学说。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生而好利”、“有疾(嫉妒)恶”,“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骨体肌理好愉快(安逸)”,好逸恶劳,不讲“辞让”(《荀子?性恶》)。这些非道德的本性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不是后天影响的结果。实际上这也就是人的世俗性品质的具体表现。他批判孟子的“性善论”的肤浅就在于将人“性之伪”当作了“性善”,被伪装了的“性伪”所蒙骗。其实,人性本来就是恶的,因为“性恶”才有了道德伦理,以此来纠正和修养人类“性恶”的本性。荀子的“性恶论”学说,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上的一大“亮点”,它的深刻性就在于他并没有把他的学说停留在一片对人性的赞美声中,而是深入到人性的本源和本质之中,将“人性恶”作为人类固有的基本品质和先天的造化来研究,这就深入到了人类的内在素质和自然属性的层面。
第六章:人类的三大品质属性(6)
与荀子的“人性恶”思想接近的还有西方的《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中记载:“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的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忧。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灭除,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⑦于是,耶和华安排人间唯一的一位“义人”挪亚,造一艘方舟逃生,他就发动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他们创造的文明都一水冲毁,不留一点文明的痕迹。
《创世记》的这段话暗含着两层意思:第一,人与地的关系。耶和华说:“人在地上学坏了,罪恶很大。”说明人类原也不是生活在地上的,人类是来自地之外的某个文明星球,到地上生活后,“地上满了强暴。”神看不惯人在“地”上的这种本性的泄露,就发誓要将人类从“地”上灭除掉。包括“地”上的其他生物。《创世记》中暗含 的这个古人类信息多么了不起!虽然神以为人是神创造的,但神又看不惯“人在地上”的行为,这就表明人类并非源自地球,人类是从外星球迁徙来的。
第二,人的本性是恶。神造了人类,神又后悔造了人类。为什么?就因为人类“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那么,神灭了作恶多端的人,人类从此就不恶了吗?神留住了挪亚和他的一家人,因为挪亚是个“义人”,“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那么,以挪亚为源头的现代人类又如何呢?是不是“在地上”的行为就检点了很多,变得善良了起来?并没有。以挪亚为原头的现代人类阴谋、杀戮照旧;即使神已灭除了“恶”的人,但挪亚这个“义人”的后代们照旧“恶”到底,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按照《创世记》的说法,“人在地上的罪恶很大”。那么,“人在地上”罪恶为什么很大?还是《创世记》回答了这个问题。《创世记》记载当挪亚躲过大洪水的灭顶之灾之后,从“方舟”中走出来,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拿各种净洁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诅咒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地还留在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⑧这里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挪亚借助神的力躲过灾难后,给神筑建了一座祭坛,献上净洁的祭物。直到这时神才饶恕了地,同时也饶恕了人。虽然“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从《创世记》中可以看出,神对人是从来没有什么好感的,因为神知道“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这个“小时”我可以理解为人“生来”就“怀着恶念”,而且这种“恶念”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或说是天生的。人有这样根深蒂固的恶念,所以神对人才是不信任的,虽然神发誓以后“我不再因人的缘故诅咒地。”
《创世记》的这段话里还有更深刻、更隐蔽的一层意思:“地还留存的时候”、“我不再……”说明神其实很清楚,“地”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可能会消失掉,所以“地还留存的时候”、“我不再诅咒地了。”我诅咒“地”的理由是因为人,而“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这是人的本性,无法改变。这里神不仅把人的无法改变的本性透露了出来,而且把“人”与“地”的存在关系和消失的远景也暗暗表达了出来。
第六章:人类的三大品质属性(7)
从人类历史的古代典籍中我们找到了很多有关“人性恶”品质的理论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如何呢?我们就拿跟人类最亲近的地球普通动物作以简单比较:地球动物很自然地形成一种“食物链”,在这个“链条”的顶端是一些大型的肉食动物,比如狼、老虎、狮子、豹子,包括猎狗、鳄鱼等,它们都是人人共知的凶残的杀手,它们在地球动物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动,可以任意地猎取一些弱小动物,而且它们狩猎的手段是多么的残忍,只要咬住对方的脖子,即使比它们大的动物也会立刻毙命,然后利齿撕裂了吞食。够凶残吧?但是,地球动物中的这些凶残的杀手比之人类的“恶”来还相差甚远。地球动物们的凶残完全是为了生存,从这类动物的本性来说,杀生也不是它们的有意所为,没什么罪过。它们就靠杀生来生存,杀生也是它们唯一的谋生技能。所以,这类动物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只要它们填饱肚子,不再饥饿,它们就会“目中无猎物”似的在各类动物中安睡,它们决不会因为有杀生的技能而滥杀无故。这使那些被猎食的对象们也有片刻的安慰。然而人类就不同了。人类捕杀地球动物,并不一定是为了饥饿和生存,很多时候都暴露出“恶”的贪婪本性,可以捕杀无数的地球动物。比如那些只是为图得一对象牙而捕杀大量大象的杀手们,比如开着越野车,端着机关枪射杀羚羊的杀手们,是否都是因为饥饿和为了生存呢?绝对不是。他们是为了谋得更多的利益而大量杀生的 。甭说捕杀这类珍贵动物,就是面对老鼠这种小动物,人类的凶残本性也要比猫科动物超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猫们捕食老鼠是它们处在“食物链”中“食”与“被食”的链条上,猫饿了捕食一只老鼠后就会停止继续捕猎,等再饿才去捕食其他老鼠。但是人呢就不一样,人为了一只老鼠尾巴五角钱的低廉价格,可以捕杀无数的老鼠,他们只要老鼠尾巴,而把老鼠的尸体扔了。我曾见过有人背了一麻袋老鼠尾巴去卖钱的骇人场面,你可以想一想,一麻袋老鼠尾巴是多少个老鼠的生命呢?你能说捕杀这么多小生命的人类的成员仅仅是因为饥饿或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吗?你能这样评价人的本性吗?!
“有意思的是体型越大的动物,在人类面前越显得不堪一击。”“如今只有老鼠、蟑螂之类的小辈算是还能跟人类打成平手。”“不过情况很快就会改观,我们将造出善打地道战的机器蛇,钻入鼠洞把它们一网打尽,我们也能造出避孕药剂的机器蟑螂让落入温柔陷阱的蟑螂情侣断子绝孙。”又“据史家估计,现在全球濒危物种大约占到全球物种的10%,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的标签。所以有人说,地球上第六次物种大绝灭已经开始,所不同的是前五次物种大绝灭缘于天灾,而这次大灭绝始于人祸。”⑨
怎么样,听到以上的人类声音,我们有何感受?假如不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他会使蟑螂们“断子绝孙”吗?能将老鼠们“一网打尽”吗?而且第六次地球生物大绝灭会“始于人祸”吗?人啊人,人在骨子里就是“恶”的,人的本性是天生的,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的本性品质是从“小时”就“心怀恶念”,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它作为人类的世俗性品质的对立面,是对人类世俗性品质的一种抵消和反动,只要人类的世俗性品质在起作用,人类的本性品质也不会改变和绝灭,它一直会伴随地球人类的生活始终。
第六章:人类的三大品质属性(8)
那么,人类的本性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嗜杀:这是最直观的人类“恶”本性品质。比如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身不由己杀生,用脚踩揉地上的蚂蚁、打鸟、抓蜂、砸青蛙等等,都是“恶”的表现行为。因为小孩的这种“恶”不是家长教育的结果,而是一种自生的不自觉的品质。长大成人后,杀生就不是什么稀奇了,是人类正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亚马逊河流域,每年有2400万头动物被猎杀;西非的科鲁普每年有275吨野生动物肉从自然保护区运出。”⑩ 2005年以来,全球性禽流感中不知杀死了多少飞禽,一个地区动则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只,全世界在一天内会有多少飞禽被人类杀死。杀生,是人类本性品质中最自然的事。不仅杀动物,即是人类自己对自己,也是“杀字当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死去多少无故的人。死就死,也无所谓,反正人类的繁殖能力非常强。19世纪初,全世界共有10亿人,到了21世纪初,全世界的人口已增加到了60亿,据估算,人类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本世纪末的世界人口可能超过150亿。人类的繁殖如此之快,杀几个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不是经常说:死吧,死掉一大批人,让我们宽宽松松生活吧!我始终弄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诅咒别人死,自己总希望活下来呢?这不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品质是什么?
前面已经作了比较,地球上的猎杀性动物,只是为了生存才杀生,而人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