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那时以前,《指挥战地陆海军联合规定》曾强调说:
在决定哪一军种拥有指挥职权和指挥责任时,应服从“最高利益”的原则。
稍后,艾森豪威尔拜访了罗斯福总统和正在白宫作客的丘吉尔首相。这
次谈话虽然没有军事上的意义,但却是他第一次和他们两位的个别交谈。当
时非洲沙漠地带的托卜鲁克刚刚沦入德军之手,忧郁笼罩着盟国世界。然而
这两位领导人却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表现。令人鼓舞的是,他们正在考虑的
是进攻和胜利,而不是防守和失败。罗斯福要求欧洲战区在日后反攻方面,
特别向希特勒巢穴进军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为了使欧洲战区司令部迅速展开工作,艾森豪威尔要求把经验丰富、做
事审慎的马克·克拉克将军带到伦敦去,马歇尔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当艾森
豪威尔还是个优秀的参谋人员的时候,他知道伦敦使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由谁来主持他的参谋部工作。他看上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秘书沃尔
特·史密斯将军,马歇尔也同意了,并任命史密斯作为欧洲战区的参谋长。
艾森豪威尔还邀请早些时候同他一起工作的陆军部的李少校和海军军官哈
里,巴瑟同他前往伦敦。所有这些人无论从工作,还是从私交来说,都是他
十分熟悉的。他完全可以指望他们协助他来完成总统或统帅部交给他的新的
重大任务。
正当艾森豪威尔准备起程前往伦敦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他49 岁的弟弟罗
伊碎然去世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因公不能前去参加葬礼。与此同时,19 岁的
约翰从西点军校来到华盛顿与父亲告别。儿子探亲的时间并不长。军纪和不
愿有损父亲的威望,都不允许约翰在首都久留。第二天,他亲吻了母亲,与
父亲握手话别后就返回军校了。
德怀特在家门口与妻子告别。他不让玛咪去机场送行。“但是,我想在
旗杆旁看到你。”他说。在约定的时间里,当飞机在华盛顿近郊,迈尔堡要
塞的艾森豪威尔家上空掠过时,在旗杆的底座旁,德怀特看见了小小的人影,
飞机向西飞去。
6 月24 日,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在机场上没有乐队欢迎他,他没有发
表演说,没举行任何仪式。在他的一生中,这差不多是他最后一次不声不响
地到达一个地方。艾克在抵达英国首都的第二天,为英美记者举行了第一次
记者招待会。从那时起,他的生活起了巨大变化,他突然变成了世界性的重
要人物。第二天,他的名字,他的任命,成了伦敦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消息。
在记者招待会上,艾克的举止谈吐质朴自然,对记者的友好态度,和颜
悦色的微笑,给与会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是他们对他讲话的内容感到相
当失望。正如《纽约时报》记者报道的,艾森豪威尔“出色地表现了有声有
色的谈吐艺术,但是有关日后的军事行动,他什么也没有透露”。
当时驻在英国本上的美军还很少,只有55000 多人。为准备美国参加进
攻欧洲大陆而开辟欧洲美国战区,是英美两国政府一致同意的击溃德国的主
要战略行动。“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任务将是在欧洲战区准备和实施军事行
动,以反对轴心国及其同盟。”美国政府关于建立欧洲战区的指令进一步说,
“欧洲战区的指挥将领,将指挥现在和以后派往欧洲战区的所有美国陆军,
包括被派遣去与陆军协同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在内。”
指令说:“在海军部和陆军部的同意下,指挥将领将对指定在这个地区
参加战斗的所有海军实行计划指挥和作战指挥。”
指令最后强调:“欧洲战区的指挥将领在英伦三岛应服从防止损害英国
主权所必需的一些限制,担负起战区司令官在战术、战略、地区防卫和行政
管理等方面的职务。”
艾森豪威尔的欧洲战区,面临着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他要把美国人、
英国人、加拿大人组成一支能够完成重大战斗任务的武装力量。德国占领的
一系列国家新编反法西斯部队的代表人物,应该在未来登陆部队中发挥相当
的作用。民族的特点和传统,代表各国的将军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更不用
说军队进行战斗训练的方法、装备和语言的不同,所有这一切都对艾森豪威
尔提出了严重的问题。他在回忆录里提到了他对于在英国将要遭遇的困难是
完全清楚的。
他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加强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团结,不
允许激起强烈的民族感情。而这种危险却是完全存在的。艾森豪威尔在到达
伦敦后不久,就在美国军人中间进行教育工作。他甚至不惜采取这样坚决的
措施,将那些有伤害英国人民族感情行为的美国军官送回美国去。有一个美
国上校同英国军官发生争执后,艾森豪威尔对他说:“我同意你的证据,承
认在争论中你是对的,甚至对于你骂他是坏蛋,也可以不予追究。但是,你
骂他是英国坏蛋,为此,我要把你送回家去。”
许多人认为,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这个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职务的人
选,从业务角度来看也是合适的。他在未来的登陆战役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实现这个复杂的军事行动,要求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艾森豪威尔这位参
谋人员的多年经验和他的组织能力。在面临的战斗中,空军的作用非常大。
艾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于与空军有关的问题是熟悉的。装甲部
队应该成为进攻的联合部队的主要支持力量,而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坦克部队
最早的组织者和创建者之一。但是,无论从业务还是声望上来说,他还面临
着许多困难。他不仅在英国军队中,而且连在美国军队中,也鲜为人知。战
前,他只是个中校,而且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在战时甚至从来没有指挥过一
个连。最后,艾森豪威尔不久前才临时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德怀特来到伦敦
时,由他管辖的有366 名将军,他们的军阶都比他高。
当艾森豪威尔布置他那设在英国的参谋部的工作时,他显然想起了麦克
阿瑟的官僚主义作风,于是他对部下说:“我们将在最大限度地不搞形式主
义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不是为了向上级写工作报告,而是为了获得战争胜利。
我始终将竭力做一个对你们有用的人,但是我要求你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
题,不要依赖我。”
通过他的勤快和朴实的办事作风,他逐渐与英国同僚们建立起了联系。
但是还有不少难处。这首先是与英国军事长官蒙哥马利的关系。艾森豪威尔
初到伦敦时,就与蒙哥马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德怀特被邀去听他的讲演。
在这位英国将军开始讲话不久,嗜烟的艾森豪威尔烟瘾上来就抽了两口。报
告人立即用愤怒的声调大声问道:“谁在抽烟?!”艾森豪威尔回答说:“我。”
蒙哥马利严厉地申斥道:“不准在我的会议室里抽烟!”德怀特默不作声地
把烟掐灭了。这件小小的、不愉快的事情没有使艾森豪威尔对待蒙哥马利的
态度产生不良的影响,并没有因此动摇他对这位英国将军的看法。他说蒙哥
马利是“性格坚毅、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的人。”但是在1944—
1945 年的欧洲战斗中,固执的蒙哥马利未按统一布置行动,另行其事,把艾
森豪威尔气得够呛。
来伦敦后,艾森豪威尔到礼仪讲究的俱乐部去过几次。他了解到,许多
俱乐部禁止吸烟,对光顾者的举止有极严格的详细规定。有一次艾森豪威尔
白白浪费了整个下午时间。他认为拒绝与挪威国王共进午餐是种失礼。但是,
却发现谁也无权先于国王离席而去。国王显然兴致很高,怎么也不想离去。
而参谋部有急事等他去处理。7 月4 日,美国的独立日,艾森豪威尔由于职
务关系去美国大使馆。这天他握手2600 次。这大多了,以后他就有意回避这
类礼节。对于任何礼宾会见的邀请,他喜欢这样作答:“我不能去,我们在
柏林见!”
但是,艾森豪威尔和新闻界却有着良好的密切关系。他经常举行记者招
待会。艾克在51 岁那年第一次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以后20 年中,举行了500
多次记者招待会,取得很大成功,他很快证明,他不仅在与记者打交道的方
法方面,而且在谈话内容方面,都是一个天才。
艾森豪威尔善于处理公共关系,而且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对他的
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他随便和不拘礼节的风度,像他的绰号“艾克”一样,
很有感染力。当他坦率地谈到前面的困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
以及生动热情的话语,同样感染着听众。他的传记作者安布罗斯说,艾森豪
威尔习惯使用立刻表明他是普通人的身分的措词。他会谈到谁“晓得来龙去
脉”,谁是老滑头,或者他会说“我告诉他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他称
他的上级是“大亨”,是“老板”。他无数次提到“我的老家,阿比伦”,
并把他自己说成是“头脑简单的乡下佬”,对问题叹息着和皱起眉头回答说:
“对一个像我这样笨手笨脚的家伙来说,简直是太复杂了。”
公众听到关于文森豪威尔的事情越多,也就越喜欢他,报纸上关于他的
报道也就越多。关于他喜欢简朴的故事广为流传。当他到达伦敦时,在当时
伦敦最豪华的克拉里奇斯宾馆为他留出一套房间,最大的方便之处是离伦敦
美国区心脏地带格罗夫纳广场20 号他的办公室只有三个街区。格罗夫纳广场
是美国使馆所在地,广场周围大部分的办公楼,或者由美国国务院占用,或
者由陆军或海军人员占用。因广场上的美国人多,英国人称该广场为“艾森
豪威尔广场”。艾克初来到这座豪华的贵族宾馆很不习惯,坐卧不安,感到
住在这里是活受罪。一个星期后,他搬到一家比较朴素的多彻斯特宾馆。在
这里用不着走多远就可以到他的办公室。办公室迁到海德公园街对面。当时
海德公园到处布满高射武器。在多彻斯特,他有三个房间,一个为多用途的
起居室,两间简朴的卧室,艾森豪威尔住一间,他的联络副官布彻住一间。
德怀特勤奋工作为部下作出了榜样。这位将军早晨6 点一刻起床。他每天工
作不少于12 个小时。他常常过了午夜才就寝。通常在睡前喜爱看描写19 世
纪下半叶美国西部生活的小说,玛咪定期从美国将这种最新小说给他寄来。
艾克认为这是最好的读物,因为看牛仔史“不用思考”。
艾森豪威尔的家庭出身引起了记者们的广泛兴趣。记者们聚集阿比伦,
访问艾达和艾克童年时代的朋友。他们对自己所找到的东西感到高兴,读者
也是一样。这是一个穷孩子成名的美国传统主题。如果艾森豪威尔不是出生
在一间木屋,得克萨斯州丹尼森的那间棚屋根本无人知晓;如果他的家不是
那样贫寒,他的家也就不会出名。玛咪也受到记者的包围。她寻求并遵从米
尔顿的劝告。米尔顿说,美国人民有权了解带领他们的孩子上战场的人。玛
咪有责任与记者合作。玛咪力图将她所同意的采访限于她丈夫的问题上,但
是关于她的情况也不少。她被拍摄不少照片,成了知名人物。
艾森豪威尔的公共关系意识,远远超越他自身范围。他利用报界来宣传
盟国团结的思想,他认为美英友谊是最后胜利的绝对必要的条件,并尽力使
之成为真正的和持久的友谊。1942 年夏天,他的主要努力是处理好英国公众
与来到英伦三岛的美国士兵、飞行员和水手之间的关系。人数不断增长,最
后有200 多万美国年轻人来到英国。在一个只比科罗拉多州稍大的岛上,这
些人的住、吃、训练和装备问题,都要在已经住得很挤、营养不良的本地居
民中间解决。
除此之外,美国士兵把自己看成是前来解救英国的勇士,而英国人则把
自己看成是曾坚守住堡垒的人。美国兵的军饷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他们大部
分没有结婚,他们毫不在乎地花钱。英国人看到这些年轻人任意挥霍,而他
们的女孩子极力追求一些年轻人,大为恼火。伦敦人普遍认为,美国兵钱多,
吃得好,并对他们的浪费感到震惊。
艾森豪威尔着手改善这种形象。他命令他的指挥官们,发起一场整顿纪
律的运动,说服士兵们把一部分钱购买战争公债,以减少乱花钱。他要美国
士兵知道英国人民过去和现在所作出的牺牲。他制定了以英国风俗习惯来教
育部队的计划,他命令组织参观伦敦,重点放在被炸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