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命的学习-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理二:期待影响我们自己及他人〗
你从我说的「二班」故事中可知;我们的期望影响非常大,在不知不觉中,会影响我们和他人。由于期望有这么大的影响及普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善用它。
也许你知道Placebo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假药丸。截至一八九O年为止,有百分之九十的药丸都是糖作的药丸。病愈严重,药丸就愈大。若你真的病了,而无药方可治,医生就会开一种奇丑无比的大药丸,说:「夜里四小时吃一颗,拨好闹钟,一定要起来吃药,这样才有效。」医生知道Placebo跟病人的康复毫不相干,但若是病人对药效深信不疑,整晚都服用它,就一定会有正面的果效。
我在一次学习者七大定律的研习会上说明这点,有位坐在后排的仁兄突然大笑起来,老实说,他的举动颇引人注目!最后我停下来,问他:「先生,有什么事吗?」
他答:「我是医生,这种事至今仍一样!」
在休息时间时他来见我,告诉我一件刚在他医院发生的事。「Placebo或说期望,力量惊人。除非你亲眼目睹,否则可能一知半解。昨天有位病人病情转趋恶化,所以我们必须叫她住院。她的病只有一种药可制伏得了,所以我问她是否对那种药过敏。」
她回答:「会!我对那种药有强烈反应,会出寻麻疹,心悸、盗汗、昏倒及作呕。」
「我告诉她很抱歉她有那些反应,但那是唯一有效的药。由于病况危急,所以我开了Placebo给她,但却告诉她是那种药。结果不出一小时,医院的扩音器就叫我的名字,我立刻跑到她房间,发现她出现强烈的反应——她的身体一碰就痛,呼吸短促。一会儿有知觉,一会儿无知觉,非常沮丧。」
这名医生笑着继续说道:「我们的期望竟有如此大的作用,着实令人吃惊,但它们的确如此。你就期望的力量所说的一切,在医药(学)界一再得到证实,但我从未想到我的期望竟对主日学有同样的影响。从今天起,我得格外小心了。」
期望不只大大影响人体,也影响生活的每一部分。过去有个著名的实验可进一步说明这点。一九O0年调查局买了一台新机种的打字机给员工。据估计,员工用那部机器每天可打550张卡片。过了几个星期后,员工的情绪非常消沉。调查局长不得不说他不再要求每天打550张卡片。于是员工就开始每天打低于550张卡片的数量。
大约过了一个月,调查局发现必须有更多员工来做所有未完成的工作。但因为缺少办公间,所以新的员工要到另外一栋大楼工作。他们告诉这些员工如何操作机器,却没有说期望他们每天完成的数量。你猜猜那些人每天打多少卡片?平均每人打2100张!他们没有听说一般人每天只打550张,所以他们倾全力以赴——身体既未受强迫,也没有头痛。这就是期望产生的奇妙能力。
〖原理三:期望是基于过去,影响现在及未来〗
我们多半依过去的资讯或误导而立下期望。一有期望,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目前的言行举止,而且会在将来影响我们自己及他人。
假设有些老师在走廊谈论升级主日的事。有人说:「我希望你不会教到汤尼这个捣蛋鬼。」你听过无数关于这个七岁大孩子的可怕故事,也祷告好几个月希望汤尼进到别人的班上。但在升级那天,猜猜谁走进你的班?正是汤尼!那孩子还有机会吗?不可能。因为你早已有的期望会控制你对汤尼的言行举止。你的期望会使汤尼愈来愈坏。
我们的期望是从四种方式而来。第——,由认知而来(有的是对的认知、有的是错的)。假设我看到你从街上走来,就说:「我从你的头发及衣着可知你吸毒。」我是由外表的迹象而形成期望,但这种期望却可能完全错误。
第二,由名声而来。有人在教员大厅说:「巴不得年底快点到,因为到时我就可摆脱强尼了。他总是干扰我上课,明年轮到你教他了,等着瞧,他一定会要你好看!」
第三方面是由记录而来(看学生过去的档案),一位西(海)岸学校的教员有一次拿到一份档案,上头列出所有学生的名字及智商。唯一的问题是出在上面有一项错误。第一张表列出学生的姓名及智商,而第二张表却列出学生的姓名及钥匙号码。没有人发觉那项错误,到了学期末,智商较高的人如你所料,表现比智商低的人要好。但那些钥匙号码较多的人也比钥匙号码较少的人表现出众——只因为老师错把号码当智商了!可见老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行为很大。
第四种形成期望的方式是关系。当我们了解某人时,就期待他有某些行为表现,我们的关系可以适时纠正我们在未了解此人之前所持的错误期望。
我们来看看这些方式如何结合在一起。假设有位老师因名声而对某个特殊学生有期望。上学的第一天,他看着那学生由校园走来教室。老师心想:看那孩子走路的德性,的确很自大,他一定是个精明的家伙。还没上第一堂课,老师就把他列为可疑份子了。
等一开始上课,学生因讲台后面传来的敌意,果然作出意料中的反应。老师从未对学生说过什么话,然而他的态度却传达了对学生怀疑的那种期望,学生由老师的肢体语言、眼神、语调都感受到一些事。学生因与这位新老师关系不佳而灰心,就表现出负面的反应。他开始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表现出一副「我才不在乎你怎么想」的态度。老师心想:啊哈!我想我对这家伙的看法没错,看看他无精打采的样子,果然是个问题人物。
如今老师已经有了他的期望,他过去所做的假设性判断,如今更在他的期望中显明了。第一阶段很微妙,但第二阶段则不然。老师在课前课后都大声明确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对这莫名其妙的敌意很讶异。学生心想:你既然这么对我,我就以牙还牙,让你看看我有多叛逆!
于是学生就开始作出老师意料中的行为,所谓有样学样,一如老师不成熟的特性。他的表现及反应愈来愈像老师想的人。学生从老师冷酷的眼神读到:我料中了,你是个问题学生,我既杷你定了型,你就别想翻身。
学生看没有希望挽回,就放弃了,果然和老师所料的一样。结果,师生都过了不愉快的一学期。老师自问:「我为什么永远搞不过问题学生?」学生也摇头大叹:「我为什么老是碰上这种严厉、不友善的老师?」
这些事可能在暗地里发生。老师也许不知道他所传达的是猜疑及敌意。学生或许也不知道他作出老师意料中的反应。他们双方的学习经验却因此破坏了,有利的关系也留下伤痕,是修复不了的。
现在迅速摆脱那个过程,好让老师对学生有正面的期望。只要朝正面进行,这一步一定可以奏效。
〖原理四:我们的态度言行都会表现出期望〗
期望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内在)及行为(外在)。若你要观察老师和不同学生的关系,只要观察老师的肢体语言、眼神、声调、评语等等,便可知他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
多年来,不同的研究都发现期望会影响教学。以下是几点发现:
老师对班上学生的互动期望低,多半会:
·不让学生有多一点的时间回答问题。
·很少叫学生回答问题。
·一再强调学生答错的答案。
·时机未成熟就告诉学生答案,或改叫别人答。
·不提出有利的线索,也不重复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草率回答。
·学生一犯错就立刻打断他。
老师对学生的成就期望低,多半会:
·时常批评学生的错失。
·很少赞美学生的绩效。
·在学期报告上很少写解答。
·教学的步调很慢、不紧凑。
·在不明确的案例上,不给人有质疑的机会。
·说明的方式很少用最有绩效的方式,而用最耗时的方式。
·指派学生做忙碌的功课而非有意义的课程。
老师与学生的个人关系期望低,多半会:
·对学生公开问的问题不作正面、明确的回应。
·不太注意学生、很少跟学生接触。
·比较是私下而非大庭广众与学生互动。
·很少跟学生作和善的互动。
·很少笑,不鼓励作肢体的接触。
·很少跟学生的眼神接触。
·很少有专心听学生、回答学生的肢体动作,如身体前倾、
赞许的点头及一般善意的肢体语言。
这些动作充分证实老师认为成效低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不够,表现不佳。因为老师没有像对待好学生的方式对待他们。
由于老师提供他们教育的机会较少,很少教他们资料及技巧,才「导致」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
〖原理五:期望会影响到未来不论有否说出〗
期望的奥秘在于我们不管有否说出来,仍会影响别人。
有一次一位牧师来机场接我,他谈了四十五分钟关于他教会会友的优点,后来我发现他也对他的会友花了一些时间,要他们对我有正面的期望。等我一踏入教会,一站上讲台,我就感受到自己不能有半点错!由于期望是那么的正面,所以我们彼此都竭尽所能。当这个牧师说出他的期望时,别忘了你不必说出你的期望,就能大大地影响别人了。
一所大学的心理系决定试验学生的期望是否会影响动物,动物明显不懂语言,所以它们不会受说出的期望所影响。研究人员挑了七十二只老鼠及七十二名学生。他们把一半的学生及老鼠集合在一起,对那些学生说:「几世纪以来,我们精心培育出一些很会走迷宫的聪明老鼠,它们能在很短的时间走完最复杂的迷宫。你们未来一个月的工作,就是查看你们训练的老鼠能多快地走完迷宫。你们不可以和其他三十六名学生说话。好,现在把老鼠放出来吧。」
然后又把另一半的老鼠给另一半的学生,并对学生说:「这些老鼠最不会走迷宫,它们的上一辈连最简单的迷宫也走不完。我们要向你们发出挑战,请你们尽量训练这些笔老鼠能快点走出迷宫。」
两组学生用的是同样的迷宫。一个月结束时,很会走迷宫的聪明老鼠比笨老鼠速度快了两百倍(这些老鼠都是随便挑选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研究人员下了结论:期望不必说出来就会影响行为了,甚至老鼠都会受影响。
期望若不说出来,没有人能详尽说出它的成效;但我所看到的每一实验都证实:不说出来的期望的确会影响别人的行为。我们深知我们会透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期望。若我两手插腰、头往上抬,是什么意思?是生气、不感兴趣。若我两手交叉在胸前,是什么意思?是自我防御,要你证明给我看。既然期望会控制你的肢体语言,所以唯一控制及监视肢体语言的方式,就是要下意识塑造你的期望。
〖原理六:期望定太低或太高,为期过久就会伤害别人〗
若期望不切实际,使人永远也达不到,那人就会自觉是个失败者。同理,若期望太低或太负面,那人很可能会毫无兴趣,永远成不了大事。
想想看,苦学生拿了成绩单回来,其中有五科90分,一科80分。妈妈说:「成绩怎么这么烂,这80分是怎么来的?」这学生的感受会是什么?「我永远也达不到妈妈的期望。」
要是小小的足球选手,父亲对他说:「得分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余都不够看。」他的感受如何?孩子在球场上防御有功,救了整个球队,但回到家,父亲问他得了几分?他说:「没有得分,但我是全队的明星球员!我……」话没讲完,父亲就打断他:「我不想听,你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得分呀?」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会毁了一个孩子。
反之,太负面的期望是自我满足。为人父母要时时留意这点。也许你踏进十三岁女儿的房间,室内凌乱得连床都不见了,你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这房间脏死了!要是卫生所的人有幸走一遭,一定会判罪。你将来一定是个脏鬼!没有人敢住在你家!你将来一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