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菁华节录-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胜我等我劣’是指比较高下的执著意图。学佛者,不当把五蕴当成‘是我’、‘异我’、‘相在’。
十二、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七七)
※五蕴无常,人们不应当想要五蕴,这样变,那样变的。
十三、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1'、慢、无明。
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2'想。
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杂.四七)
'1'掉:(术语)掉举也。令心高举,不安静之烦恼也。
'2'无我:1.无有实我。2.忘却自己。
十四、过去、未来五蕴无常、苦、空、非我,况现在五蕴。
如是观者,不顾过去五蕴,不欣未来五蕴,于现在五蕴厌'1'、离欲、正向灭尽'2'。(杂.八)
'1'五蕴‘厌’:不执著。
'2'正向灭尽:度脱生死烦恼,进入寂静无为的境地。
十五、过去、未来眼无常,况现在眼!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眼,不欣未来眼,于现在眼厌、不乐、离欲、向厌(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杂.二一0)
十六、跋地罗帝偈'1':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将来;
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大苦灾难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云何不念过去?眼知色可喜,意所念,爱色,欲相应,心乐,扪摸'2'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不欲染著,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念过去,如是眼、耳、鼻、舌、身、意。
云何不愿未来?若眼、色、眼识未来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愿,因心不愿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愿未来,如是耳、鼻、舌、身、意。
云何不受现在法?若有眼、色、眼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3'不欲染著'4',因识不欲染著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受现在法,如是耳、鼻、舌、身、意。(中.一六五)(温泉林经)
'1'偈: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偈他’同偈。
'2'扪摸:抚摸。
'3'现在识:当下现前的眼识。
'4'染著:由于贪爱等烦恼,心中有所染污与执著。
※跋地罗帝:译为贤善一夜,即日日夜夜。
参、护心'1'
一、不调御'2'六根'3',不密守护'4'而不修者,必受苦报。(中·一五三须闲经)
'1'护心:为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应修的十种心之一。梵网经、仁王经作‘护心’菩萨璎珞本愿经、楞严经则作‘护法心’,意指防护己心,不起烦恼。
'2'调御:调伏控制。
'3'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详见第24页根门条。
'4'守护:即防护之意。
二、弊魔波旬'1',恒在汝后,求其方便,坏败善根'2':化极妙奇异色、声、香、味、细滑(触)之法,欲迷乱(汝)。(增·四三)
'1'波旬:六欲天魔王的名字,波旬是佛典内,专门和修行者作对的魔王。详见第15页魔条
'2'善根:好的根性。
三、凡夫'1'之人,若眼见色,便起染著之心,不能舍离;彼已见色,极起爱著'2',流转生死,无有解时;六情'3'亦复如是。世尊贤圣弟子,眼见色已,不起染著,无有污心,即能分别此眼是无常之法,苦、空、非身之法;六情亦复如是。(增·三四四)
'1'凡夫: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
'2'极起爱著:产生极大的贪爱染著。
'3'六情:(名数)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
四、宁常眠床,不于觉寤'1'之中思惟乱想;宁以烧铁烙'2'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宁以锥刺坏耳,不以听声兴起乱想;宁以热钳'3'坏鼻,不以闻香兴起乱想;宁以利剑截舌'4',不以恶言粗(粗)语堕三恶趣。
是故,当将护六情,无令漏失。(增·四五九)
'1'觉寤:清醒的状态。寤,睡醒,音物。
'2'烙:烧灼。烙,音劳(四声)。
'3'钳:夹东西的用具。通‘钳’。
'4'截舌:割断舌头。
※不起乱想,不实的想像,自编自导。
五、守诸根,常念闭塞,念欲明达,守护念'1'心,而得成就,恒欲起意:
若眼见色'2',然不受相'3',亦不味色'4',守护眼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5',趣向彼故,守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意。
行住坐卧,眠寤语默'6',皆正知'7'之。(中·一八七说智经)
'1'护念:保护和忆念。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详见第24页色条。
'3'不受相:不受外相的染著。
'4'味色 :品味、咀嚼、滋味、回味。
'5'恶不善法:厌恶排斥各种不好的外境。
'6'眠寤语默:指睡眠、醒觉、说话、沉默不语等各种状态。
'7'正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是佛十号之一。
六、若专念分别六入'1',终不堕恶道'2'。眼观此色,见好则喜,见恶不喜,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犹如狗、狐、猴、鱼、蛇、鸟六种之虫,性行各异,所行不同。设复有人取此六种之虫,系著一处,而不得东、西、南、北。是时,六种之虫虽复转动,亦不离故处。是故,当念专精,意不错乱。是时,弊魔波旬,终不得其便,诸善功德皆悉成就。(增·三四0)
'1'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2'恶道:顺著恶行而趣向的道途,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是。‘恶业’是恶劣的行为或作业。‘恶趣’是种恶因得恶果所趣向之处,与恶道同义。‘恶缘’是引诱人们做坏事的外界事物。
※心念专注分明,意不错乱,好比将狗、狐、猴、鱼、蛇、鸟(比喻六根)等,六种不同习性之动物,同系于安全处,(即:专一不乱的心意),任它们怎么动,也不会走失受伤。
七、郁多罗白佛言:我师波罗奢那说,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名修根。
佛告郁多罗:若如汝波罗奢那说,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见色。
眼、色缘'1',生眼识:可意'2'、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3'、不厌俱离'4',舍心住'5',正念'6'、正智'7'。
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杂·二八一)
'1'缘:1.事物的相涉关系,如因缘。2.攀附的意思,如攀缘。
'2'可意:(杂语)适意也。
'3'厌:是与贪爱之好乐狂喜相反之情绪,用以对峙贪喜的爱乐。‘厌世’是厌恶世间而求出离。‘厌求’是厌苦求乐。
'4'不厌俱离:不起厌恶之低潮,也不起不厌恶之爱喜,两种心情皆远离。
'5'舍心住:舍离种种贪取、攀缘、爱见附著住在心中。
'6'正念:正确的念头,亦即时常忆念正道,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是八正道之一。
'7'正智:又名正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
※舍离执著贪爱,正念正智,方名‘修根’。
八、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触'1',缘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2'者,种贪欲身触、种嗔恚身触、种戒取'3'身触、种我见'4'身触;亦种殖增长诸恶不善法。如是,纯大苦聚,皆从集生。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如上说。(杂·二一五)
'1'和合触:六根、六识、六境因缘聚合就是‘触’。
'2'如实知:如实知是指所知极符合真如实相。参见第30页如实知条。
'3'戒取:同‘戒禁取见’,(术语)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或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4'我见: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对合己意的,警惕于贪爱(修习厌离)。不合己意的,警惕于嗔恚(修习不厌离)。
九、有六触入处: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于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当知去我法、律远,如虚空与地。
于此眼、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脱。是名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1'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杂·二一一)
'1'多罗树:树名。译曰岸树,高竦树。此树干中断,则不再生芽。
十、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闇障'1',世间贪爱(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诸律仪,防护'2'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关闭根门。
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3',不著色'4',不著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闻(间)独住故。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5'故,是名知量而食。(杂·二七四)
'1'闇障:无明的障碍。
'2'防护:守护六根使它不受外境的污染。
'3'放逸: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4'著色:执著于外相。
'5'息苦:止息痛苦。
十一、云何诸根寂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1',无有识念'2',于眼(耳、鼻、舌、身、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眼(耳、鼻、舌、身、意)根。
云何饮食知节?思惟饮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3',得全四大'4'。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脂膏涂疮'5',欲使时愈'6'故;重载之车,所以膏毂者'7',欲致重有所至。
云何不失经行'8'?昼日、初夜、后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9'盖。中夜右胁'10'而卧,思惟系意在明。
若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11'之中,便成二果'12',于现法中得阿那含'13'。(增·一八0)
'1'想著:妄想贪著。
'2'识念:指分别心而言。
'3'趣欲支形:目的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
'4'得全四大:使身体的四大能获得调和与保全。‘四大’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四大种’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因它们周遍于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种。
'5'脂膏涂疮:用膏药涂抹伤口。疮,音窗。
'6'时愈:及时痊愈。愈,病好,音欲。
'7'‘重载之车 所以膏毂者’:载重物的车辆,用膏油来涂抹轮轴。毂,车辆中心点可以穿轴的圆圈,车轮中心的圆木,音股。
'8'经行: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9'阴盖:(术语)谓色声等之有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
'10'胁:胸部两侧,由腋下至肋骨尽处的部位。亦指肋骨。
'11'道品:道法的品类。佛典内常提到‘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12'二果: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13'阿那含: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关闭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