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

第36部分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В湟揽苛趵沃从忠岳沃诺诘臀⒍崾又蚴沽趵沃罨吃购蕖A趵沃毂撑淹豕В陡皆浴M豕П鼙环徒ǹ嫡妒住
  杨佺期、桓玄的兵到建康城外,殷仲堪至芜湖。刘牢之帅北府兵入京师,军于新亭。道子接受桓冲之子桓脩的建议,用计拆散桓、杨、殷的联合。未经战斗,桓、杨、殷便撤军回荆州。三人之间名义上还维持同盟关系,内心已是互相猜疑。
  荆州兵退后,元显便谋篡道子之权。道子有病,又每日酣饮,无日不醉。元显使朗廷免除道子司徒、扬州刺史的职务,自为扬州刺史。道子酒醒后才知道,但已无可奈何。
  元显性苛刻,生杀任意,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他想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但兵源不足,于是就“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晋书·简文三王,会稽王道子传》)。按晋朝制度,“客皆注家籍”,是主人的依附民。奴免为客,身份地位有提高,但仍属于主人,不能离开主人。发奴免为客者号曰乐属,乃是把私家的依附民收归朝廷,却还美其名是“乐属”,说他们乐于从属官府。客的主人失掉了客,不满意。客都已成家立业,令要移置京师,当然也不满意。元显此举,损害了以客为主要劳动力的地主们的利益,也失掉了客这一阶层的支持。上游荆、江等州已非元显所有,今又失掉扬州东土的人心。元显的这一措施,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成为孙恩起义的导火线。
  孙恩起义孙恩,琅邪人,世奉五斗米道。其叔父孙泰,师事钱塘杜子恭。子恭死,孙泰传其术,借传教组织群众。“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煽集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晋书·孙恩传》)。道子诱斩了孙泰及其六个儿子。泰兄子孙恩逃亡海外。
  安帝隆安三年(399)十月,元显征发免奴为客者兵役,引起了三吴的骚乱。孙恩乘机自海上回来,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会稽谢鍼、吴郡陆环、吴兴丘■、义兴许允之、临海周胄、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等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慧,黄门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愔等,皆被杀。吴国内史桓谦、义兴太守魏隐、临海太守新蔡王司马崇等,纷纷弃城出奔。三吴地区,是门阀地主集中的地区。此次那些被杀和逃亡的地方官,大多是谢、顾、张、孔等族的人。
  孙恩占有会稽后,自称征东将军。东晋朝廷以元显领中车将军,以徐州刺史谢琰兼督吴兴、义兴军事,领兵镇压孙恩起义。刘牢之也领兵协助谢琰作战。
  隆安三年十二月(400 年初),谢琰攻杀义兴许允之,破吴兴丘尪。谢琰屯兵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派司马高素领兵协助刘牢之向浙江(今钱塘江)推进。孙恩战败,率男女二十多万人退入海岛。刘牢之的军队到处掳掠,弄得“郡县城中无复人迹”(《资治通鉴》卷——一,晋安帝隆安三年)。隆安四年(400)五月,孙恩再次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入余姚,破上虞。战争互有胜败。后孙恩攻克邢浦,乘胜径进,至会稽。会稽太守谢琰骄傲轻敌,孙恩兵到,他还未吃饭,便夸口说“当灭此贼而后食”。双方一交战,谢琰及二子均被斩杀。
  冬十一月,东晋派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兵击孙恩。孙恩败,撤回海岛。
  隆安五年(401)二月,孙恩出浃口,攻句章,为刘牢之所败,复走入海。三月,孙恩北趣海盐,为刘裕所败,转趣沪渎(今上海)。五月,取沪渎,杀吴国内史袁山松。六月,孙恩浮海溯江至丹徒(今江苏镇江东南)。这时,孙恩有战士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京师建康大震。东晋朝廷赶忙调集各地军队入卫京师。孙恩知建康有备,遂北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遣别将攻入广陵。孙恩军为刘裕所败,死伤甚多,军力大减。至沪渎,又为刘裕所败,遂又退入海岛。
  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进攻临海。几年战争,起义军损失惨重,这次进攻,已是强弩之末了。孙恩进攻临海失败,知大势已去,便与部下一起投水而死。
  桓玄的篡位在孙恩农民起义期间,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异常激烈,这主要是围绕着桓玄的夺权、篡位活动而展开的。
  公元398 年,桓玄、殷仲堪、杨佺期以讨司马尚之为名,进兵建业。后因王恭被杀,退回荆州。后来,桓玄火并了殷仲堪和杨佺期。东晋朝廷命他都督荆、江、司、雍、秦、梁、益、宁八州和扬、豫八郡诸军事,兼任荆、江两州刺史。桓玄又以兄桓伟为雍州刺史,从子振为淮南太守,朝廷也只好依他。这样一来,桓玄所控制的地区,以荆州为基础,西起梁(今陕西省南部),益(四川),宁(云南),东抵建业近郊。
  但桓玄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想作皇帝。他写信给元显,指责朝政日坏,在朝君子不敢说话,致酿成孙恩之祸。元显看了信,非常害怕。谋士对他说,桓玄刚占据荆州,人情未附,应乘此时机,进军讨伐。元显决定发兵征桓玄,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自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
  桓玄听得元显发兵,一面发檄文数说元显罪状,一面挥师东下,直指建康。历阳一战,俘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司马休之败逃。
  元显所依靠的是北府将领刘牢之,但刘牢之率军投降了桓玄。元显不战而溃,被俘。桓玄入建业,杀元显。公元403 年,桓玄废晋帝,自为皇帝,国号楚。
  桓玄对于东晋腐败政治是想加整顿的。据《宋书·武帝纪》记载,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桓玄作皇帝没有几个月,就失败了。
  北府兵是一支较强的军事力量,桓玄代晋后,对北府兵一直心存疑虑。
  当时北府兵最高的将领是刘牢之。刘牢之先是背叛王恭投降元显,后又背叛元显投降桓玄,桓玄对刘牢之不信任,对北府兵也存有戒心。桓玄开始有计划地消灭北府兵中有影响的人物。他先借故杀了刘牢之,后又杀北府诸将。《晋书·桓玄传》记载:“玄又害吴兴太守高素、辅国将军竺谦之、谦之从兄高平相朗之、辅国将军刘袭、袭弟彭城内史季武、冠军将军孙无终等,皆刘牢之之党,北府旧将也。”
  桓玄对北府兵的疑惧并非是无端的猜测,北府兵确实足以构成对桓玄的威胁,日后,桓玄果然败于北府兵将领刘裕之手。刘裕在镇压孙恩起义中有勇有谋,已日露头角。桓玄对刘裕的军事才能是很赏识的,评价很高。但,因之也颇有疑忌。桓玄篡位前,他的从兄卫将军桓谦与刘裕密谈,探听刘裕的口气。刘裕说:“楚王(桓玄),宣武(桓温)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宋书·武帝纪》)桓谦高兴地说:“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桓玄篡位后,刘裕随徐、兖州刺史桓脩入朝。桓玄对王谧说:“刘裕风骨不桓,盖人杰也。”桓玄的皇后刘氏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终不为人下,不如早除之。”桓玄说:“我方平荡中原,非裕莫可用者;俟关河平定,然后别议之耳。”(《资治通鉴》卷一一三晋安帝元兴三年。参看《宋书·武帝纪》)这些都反映桓玄对刘裕又疑忌又赞赏的情绪。刘裕以劝进的手段和伪装的忠心取得桓玄的信任,但同时他却在京口和北府旧人刘道规、刘毅、孟昹、何无忌、诸葛长民等密谋推翻桓玄了。
  安帝元兴三年(404)二月,刘裕在京口,刘毅在广陵,同日起兵。刘裕杀徐、兖二州刺史桓脩。刘毅杀青州刺史桓弘,领兵渡江至京口与刘裕军会合。众人共推刘裕为盟主,统众向建康进发。
  桓玄听得刘裕等起兵,甚为震惊。如何对付,可以有两条战略安排。一是出兵东下迎战,一是在建康待敌。桓谦等主张前者,桓玄主张后者。桓玄说:“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百我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复舟山(今南京市东北)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按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策之上也。”(《宋书·武帝纪上》)桓玄虽这样决策,但因桓谦力争,遂一面以侍中、后将军卞范之屯复舟山西,桓谦屯复舟山东北,一面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率兵东向迎敌。
  刘裕和吴甫之、皇甫敷的军队在江乘(今江苏龙潭)相遇。刘裕手执长刀,大呼冲阵,众皆披靡、裕手起刀落,斩吴甫之于军前。刘裕军进至罗落桥,又大败皇甫敷军,斩皇甫敷。吴、皇甫,皆桓玄之骁将。两将死,桓玄大惧。
  刘裕军进至复舟山东。桓谦的兵,多北府旧兵,素畏刘裕,闻刘裕到,没有斗志,刘裕与刘毅分兵为数队,进突桓谦阵。刘裕身先士卒,将士皆殊死战,呼声动天地,无不以一当百。桓谦军大溃。
  桓玄知桓谦等大军败绩,遂仓惶离开建康逃回荆州,收集战士,得二万多人,楼船、器械甚盛,遂又帅军东下,与刘裕大战于峥嵘洲(今湖北黄冈附近)。此战桓玄败北,被杀。桓家在上游荆州等地是有基础的,桓玄虽死,桓谦和桓玄从子桓振等在荆州继续抗击刘裕,有一年左右,才最后被消灭,桓玄退回荆州时,是带着东晋安帝一起走的。安帝是个白痴,又被刘裕迎回去,复了皇位。东晋军政大权,遂落入刘裕之手。
  刘裕的专权和东晋的灭亡义熙五年(409),刘裕因南燕对边境的不断骚扰,率军北伐。四月,刘裕自建康出发,率舟师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留下船舰辎重,自陆路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所过之处,皆筑城,留兵守之,以防南燕人断其后路。
  刘裕率大军过了大岘山天险,见燕兵没有防备,大喜过望,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敌虏已入吾掌中”(《资治通鉴》卷一一五安帝义熙六年)。刘裕进军与南燕军战于临朐南,这一战役,是两军的主力决战。南燕几乎全军覆没,南燕主慕容超只身逃回广固。次年二月,刘裕攻破广固城,生擒慕容超,斩于建康。南燕王公以下被杀者三千人,家口投入者万余。南燕亡。
  正当刘裕进兵南燕、围困广固的时候,孙恩的余部卢循、徐道覆想乘机袭取建康。徐道覆是卢循的姐夫。在孙恩失败后,卢循为了保存实力,接受了东晋任命的广州刺史官职,在广州住了五年零四个月。
  410 年二月,卢循与徐道覆分两路出兵。卢循自始兴(今广东韶关市西)攻长沙,走现今湖南一线,这是西线。徐道覆出南康、庐陵、豫章,走今江西一线,这是东线。
  东晋江州刺史何无忌自浔阳迎击徐道覆。两军战于豫章。何无忌大败,战死。刘裕闻讯,慌忙班师南归,自己只带几十个人,于四月间赶回建康。卢、徐合兵,沿江顺流而下,与刘毅的军队遇于桑洛洲(今江西九江东北)。毅军大败,辎重所弃,堆积如山。建康人心惶惶,有人主张过江暂避。卢、徐顿兵建康城下两个月,师老兵疲,给养困难,只好南撤,退守寻阳。此后,卢循、徐道覆与刘裕屡战不利,决计退军先取荆州,又为刘裕所败,遂退回广州。徐道覆退保始兴,因险自守。411 年二月,晋军攻破始兴,徐道覆被杀。三月,卢循率部到广州,广州城已为刘裕从海路登陆的军队所攻取。卢循转战奔交州,兵败投水而死。自399 年孙恩起义至411 年四月卢循的失败,这次农民战争前后持续了十一年零五个月。
  灭了南燕,又灭了卢循、徐道覆,刘裕开始整顿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东晋的政治社会问题,主要是门阀和豪强的土地兼并和对于劳动力的强占,致使广大人民流离失散不得温饱。刘裕的整顿,矛头也必然指向门阀和豪强。《宋书·武帝纪》记载:“公既作棘,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诛虞亮,是在义熙七年(411)。虞亮是门阀大族中以身试法之第一人。就在这一年,刘裕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仕进之途。“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宋书·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