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手记-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那好,我请你们的家长来和我一起帮助你们!”
“李老师,我……”许艳刚说了一句,另外几个女生迅速给她悄悄摆手,于是她便把话吞了进去。
其实,我心里已经明白,“传纸条”与我最初怀疑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敏感问题”并没联系,但现在我却故意以此来狠狠批评她们:“哼!男女同学上课传纸条,还说什么‘千万不要让李老师知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怕我知道?你们这种年纪啊,思想就是容易变坏!”
这一句让她们急了:“不是,不是……”
姜茹嘀咕了一句:“我们真的不是要干坏事!”
“哦!是好事?”我故意装出不相信的样子,“那你们就说出来呀!说出来,也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嘛!”
沉默了一会儿,她们终于吞吞吐吐道出了原委——
来自农村的伍建同学,家里最近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父亲不幸病逝,拖了一大笔债,现在家里除了体弱的母亲,还有一个16岁的姐姐,责任田也缺人种……
前些时候,同学们偶然听说伍建流露出不想读书的念头,他对他的一个好朋友说:“现在,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应该回去种地!”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决定帮伍建一把,为他捐款,希望他留在我们班上继续学习。于是,这几天,大家便暗中想办法,并希望班长马庆来组织这次对伍建的捐助活动……
听了几位女生的诉说,我首先感到的是内疚:以前我只知道伍建学习成绩较差,却不知道到他竟有这么大的困难!
我又问他们:“这的确是件好事啊!为什么怕让我知道呢?”
她们说:“我们想自己做成功一件好事,让您高兴高兴。再说,您太忙了!”
我又给她们开玩笑了:“哼,这么好的事就把李老师给忘了,还说喜欢李老师呢!”
她们天真而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开始商量起来……
伍建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到乡下家里。这个星期六下午的班会课前,我借口伍建回家路途太远(得步行30多里山路),便叫他提前离校了。然后,我和全班学习一起开了主题班会:《让伍建因为有我而感到温暖》
在班会课上,马庆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伍建家的不幸之后,号召同学们向伍建神出援助的手,他在发言中说:“李老师最近刚为我们读完《爱的教育》,大家都很感动。同学们想想,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都知道关心同情别人,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更应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
班会的气氛极为热烈,大家一致决定为伍建下学期的学习费用捐款。很快地,讲台上便堆积了一座钞票的小山。经过清点,学生们和我共捐款37。76元钱!
这笔钱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80年代初,这几十元钱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下学期伍建的学习费用只需8元钱,大家决定把其余的钱拿来为伍建购置生活用品。
韩军同学说:“为伍建买一个闹钟吧!他家里没有钟,有一次星期一早晨他估计着时间从家里出发,走到学校时,大门都还没开,因为天都还没亮。”
张海波同学说:“还应该给他买一个开水瓶。他平时住校经常喝自来水。”
张春银同学说:“还应该为他买些学习用品。我看见他的钢笔都坏了,可他还在用。”
…… ……
我提醒学生们:“除了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伍建还需要什么帮助?”周涛同学说:“伍建的数学比较差,从下周起,我帮助他的数学!”王红川说:“我帮助他的英语!”更多的学生纷纷举手:“我帮助他语文!”“我帮助他物理!”……
在这以后一直到放寒假的两个星期里,伍建的桌子上、抽屉里经常出现一些物品,老实的伍建每次都要拿来交给我:“李老师,不知谁把新钢笔丢在我桌上了。”“李老师,我在我的抽屉里拾到一个新笔记本。”“李老师,这文具盒不是我的,请您帮查一查是谁掉在我座位上了。”……
而我心里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又不好说明,只好含糊地说:“嗯,我在班上问问。你暂时先用着吧,等找到失主,你再还他。”
两周以后,学校放寒假了。在春节前的一个冬日高照的上午,我和马庆、吴蔚、姜茹、龚驰群、何静红、韩军、王红川一起,带着我们为伍建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了半天时间跋涉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刚拐过一个山坳,我们就远远地看见他在地里劳动着。我们悄悄地一直走到他面前时,他仍在弯腰劳作,竟没有觉察到我们。
我们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齐声大喊:“伍、建、你、好!”
他猛然抬起头,惊呆了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
一晃15年过去了,当年的伍建和他的同学们也已长大成人。前不久,我意外地收到伍建的来信。他在信中提起那年春节前夕同学们给他的温暖时,我从字里行间仍可感受到他的激动之情。多少有些令我吃惊和欣慰的是,他在信中自豪地写道:“李老师,现在我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了!”
1990年1月,我发现班上一位叫胡国文的农村同学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一了解,原来他以前就有的肠胃病最近复发了,同时,由于学习紧张,他患上了失眠症。这使本来就性格内向的他更加郁闷了。虽然我找他谈了几次心,安慰他,鼓励他,但他终于没有坚持到期末考试,就回家养病去了。
放假的那一天,我和学生们给胡国文写了一封慰问信,然后,全班每一位同学都给他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满了温馨而真诚的话语。我们希望,班级的温暖不但能使他过个好年,而且能使他乐观起来,振作起来,战胜疾病,回到我们这个可爱的集体。
寒假后开学第一天,见到胡国文来报到了,我还挺高兴,热情地问他:“病好了没有?”他却不说话,低着头,泪水渐渐从脸上滴到地上!在我的一再安慰和追问下,他才向我断断续续地诉说了春节期间他家里遭到不幸——家里失火,房子被烧成一片灰烬!
最后,一向不会言辞的胡国文居然说了一句让我感动的话:“最让我心痛的是,同学们给我寄来的明信片没抢出来,全被烧了……我本来是要终生珍藏的!”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究竟怎样?这个问题还是让胡国文当年写的一篇作文《谢谢您,亲爱的班集体》来“回答” ——
…… ……
第二天下午读报课,我刚走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对。抬头看黑板,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国文兄,我们永远在你身边!”一股暖流闪电般传过全身,泪眼模糊了我的双眼。原来同学们正在李老师的主持下,举行安慰我的主题班会。我真没想到同学们这么快就知道了我的困难,也没有想到他们会用如此庄严隆重的方式来给我以慰藉。不过,这又像是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向来就团结、友爱。黑板上,还有何英同学写的一段话:“一份痛苦,两人分担,便只有半份痛苦;一份欢乐,两人共享,便有双倍的欢乐。你只有1/60的痛苦,却拥有60倍的欢乐。”是的,同学们把欢乐给予了我,却把痛苦给我驱走,我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王英浩同学还深情地朗诵了一首他专门为我写的诗:“哦,国文/不要悲伤/让我们温馨的友情/在你心间,投下一丝金色的阳光/带给你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坚强……”他的诗,像是给我注射了兴奋剂,让我浑身热血沸腾,充满了力量。接着,团支部书记郑洁同学把60张明信片(包括李老师写的)送给我,她说:“大火烧毁了我们以前给你写的明信片,但烧不毁我们的真诚友情。今天,我们每人再给你写一张明信片!”我看到每一张明信片上都写有鼓励我的文字,每一位同学都有一段暖人的话语鼓励我,安慰我,带给我一片真诚,让我本来压抑的心轻松起来,又获得了勇气和希望。我真正感到这友爱的丰厚崇高了。随后,班长周强又把几百元钱送到我手中。这钱是同学们决定这学期不看电影而捐给我的,这真让我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同学们作出这样的牺牲,是在用真诚的心抚慰我,让我重新对一切充满希望。班会结束时,同学们还送来了慰问信、钱、粮票、笔记本、衣物、脸盆……李老师也送来了他捐给我的钱。到最后,我的桌上堆满了东西……昨天回到学校时那种伤感和悲痛,这时已烟消云散了,我的一颗冰冷的心已被同学滚烫的真情融化了!
…… ……
需要补充的是,当时我班任学校学生会主席的杨嵩同学,还在全校师生中发起并成功地组织了为胡国文捐款的活动。
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都不应仅仅止于班级内部,而应该有爱的扩展和升华。这种爱的扩展,是对周围其他人的爱——同学、邻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的升华,是对我们祖国的爱!
这才是爱的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1990年10月,我教高93级一班的时候,了解到学校附近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及儿媳在几年前因车祸双双身亡,现在和她9岁的孙子相依为命。同学们知道后,不但为老太太捐献钱物,还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一些书籍送给那个可怜的孩子。而且,学生们还组织起来,每周都派一个小组去老太太家为她做家务事……
1983年,在未来班的成立大会上,我们收到了一位家长寄来的一笔钱,同学们当即决定,把这笔钱寄往北京圆明圆管理处,用于整修圆明园遗址。捐款寄出20多天后,我们收到了圆明园管理处的回信:“……同学们长大后能到北京读大学或旅游的机会是会有的,到那时请你们一定来圆明园。请同学们放心,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将加倍努力,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不久的将来一处大型古典园林遗址定会在祖国首都——北京出现。……”
1987年5月,大兴安岭火灾的消息传到我们班,还不用我动员,同学们就行动起来了。班长程桦、吴涛代表我们班率先在校园贴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为扑灭大兴安岭火灾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那次活动中,我班采取无记名方式捐款,所捐金额居全校第一。
1996年,我任成都玉林中学初98级5班和6班的班主任,恰逢成都市人民政府开展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我和学生们积极参与,同学们用自己节约的零花钱买来珍贵的银杏树和女贞树的树苗,种在府南河边。而且由此成立了“府南河红领巾志愿者中队”,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都去河边护理我们的小树,一直坚持到现在。
…… ……
在我教过的班级中,类似的活动,学生们究竟参加过多少次,现在已很难准确统计了。有时是我有意组织的,有时是学生自发开展的。这是爱心的教育,也是童心的教育。而最能体现爱心和童心和谐同一的,是那一次我班为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建造烈士群雕的募捐——
从1982年2月刚参加工作起,我便利用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朗读《红岩》。到了第二学期的11月13日,我便读完了《红岩》最后一节,可是学生们还沉浸在渣滓洞、白公馆那悲壮的场面之中。
我对表情庄重的学生们说:“明天是11月14日,星期天,同学们将度过愉快的一天。可是大家是否知道,33年前的11月14日,江姐正含笑走向刑场?再过两周,11月27日,是‘中美合作所’最后大屠杀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些先烈,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正在筹建渣滓洞、白公馆《烈士群雕》的塑像。”
“我们为建造《烈士群雕》捐点款吧!”
“对,向先烈表示一点我们的心意!”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说出了我本来准备提出的建议,我非常高兴,说:“同学们自愿捐款当然很好,可钱从哪儿来呢?回家向爸爸、妈妈要吗?”
“不,我们利用星期天去拾废品卖!”学生提议道。
“好!”我同意了大家的要求,并补充说:“当然,也可以清理家里的废品——如废书、旧报、牙膏皮等等去卖。总之大家要注意:所交的钱必须是卖废品所得,决不能因此向家里要钱。只有通过自己劳动所得来的钱,才最能表达真诚的心意!”
两个星期过去了,全班大多数学生都陆续交来了自己的捐款。我一一清点着由一分、两分、一毛、两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