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忆录》、《一二九运动资料》、《西安事变资料》、《百团大战史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等问世。该丛刊对所列专题,均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可以使人们对该专题的概貌有所了解。在这套书出版之后,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与之相类似的丛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该丛书也按专题整理,如《共产主义小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苏南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南京局》等。这两套资料可以互为补充。《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 册。它所选辑的文件,凡能找到原件的,均与原件核对过,史料比较准确可靠。该资料按照历史进程,对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选录了一二篇代表性资料或代表人物的文章,有助于读者了解基本的历史事实。但该书不足处,是取材于报刊资料较多,新的档案材料甚少。八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彭明主编的《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919 至1949),共6 册,可以与上述资料集互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曾在1979 年编辑了一套《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先出11 册,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又续编7 册(改名《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该书除民主革命时期总计18 册外,另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若干册)。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学科研影响甚大。惜为内部交流使用,未公开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1955 年开始主编这套大型资料丛刊,它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史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先后出版的有:陈真、姚洛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李文治与章有义编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徐义生编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千家驹编的《旧中国公债史资料》、彭泽益主编的《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及《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等。该丛刊取材广泛,有报刊、专书、档案、企业账册和调查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它为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至今仍是经济史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
《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五十年代开始,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有《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中国最早的一家棉纺织厂》、《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从一个民族企业看中国机器制造业》、《荣家企业史料》、《刘鸿生企业史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与改造》等。这些典型的企业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历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诸种“文革”后,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是大力开展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为此也编辑出版了许多资料汇编。如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等。这些史料的出版,为深入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各方面史料。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诸种“文革”后,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另一个新方向是学者们较多地对革命根据地财经史的研究。他们深入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获取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其他各种文献材料,为拓展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作出了新贡献。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出版了一批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史料集。如《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长编》(人民出版社出版)、《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湘赣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出版)、《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出版)等。
中外关系史史料中外关系史,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成为热门学科,这些年来也出版了许多史料。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辑录了中外关系中的许多重要文件,以及当事人的笔记和回忆录等,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基本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中美关系资料汇编》,其内容包括双方政府的文件,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等,直接涉及双边关系的材料较为齐全,是研究中美关系的必备参考书。在中日关系方面,先后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满铁史资料》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此外,还出版了《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德外交密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均有一定学术价值。
工、青、妇运动史料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也出版了一些史料。如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会历史文献》,档案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这些史料集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选编,其内容包括中共中央自1921 年至1949 年间关于工人运动的决议、指示、通告、函件以及全总发布的决议、宣言、通电、告工人书,第一次至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重要文件等。这些文件都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材料。共青团中央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还与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内容包括1921 年至1949 年间中共对青年运动的基本方针、政策及中央领导人对青年运动的讲话等。妇女运动方面,有全国妇联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妇女运动重要文献》,它汇集了1943 年以后中共对妇女运动的指导文件及一部分关于保护妇幼权益的政策、法令等。
现代思想史书目现代思想史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其史料是丰富多采的。蔡尚思主编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5 卷),收录了自1919 年至1949 年间我国180 多位代表人物的论著520 多篇,是研究思想史的基本史料。钟离蒙主编的《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和《补编》,共49 册,约2000 余万字,材料更为丰富。
现代军事史料现代军事史方面的资料,规模最大的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丛书为多卷本,每卷分别由综述、历史文献、回忆史料、大事记、表册、图片、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已出版《八路军》、《新四军》、《后勤工作》、《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战争》、《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战略防御》、《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等10 多卷,80 多册,6000 多万字。编者计划编纂43 卷、225 册、2 亿字左右。
第三节报纸近代以来,我国到底有多少家报纸,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更没有一份完整的报纸目录。现仅就一些在各方面影响较大的著名报纸作些介绍和评述。
《申报》《申报》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 年(清同治十一年)创办于上海,至1949 年5 月在上海停刊,历时78 年。
《申报》初由英商美查(Ernest Major)创办,后转售中国商人经营,1913 年才由史量才接办。
《申报》在初期实际上是列强在中国的喉舌。后来,随着报社所有权的转移,《申报》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著名报纸。《申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政治局势不断动荡的情况下,《申报》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不断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另方面也表现了他们政治上的不坚定性。它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近百年来奋斗、前进的艰难曲折历程。
《申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它不仅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也记载大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的触角触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因而它被称作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宝库,不可多得的历史百科全书”。它的商业新闻和《经济专刊》,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新闻报》《新闻报》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创刊于上海,初由英商主办,1899年转由美国人福开森(John C。 Ferguson)接办。福开森是著名的“中国通”。他着力经营《新闻报》,使之日渐发达,成为上海著名的四大报纸之一。这四大报纸是《申报》、《新闻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二十年代末,福开森又将股权售于中国商人,后大部分股权落入史量才手中。抗战开始后,《新闻报》没有内迁,继续在沦陷的上海出版。1949 年在上海停刊,并改组为《新闻日报》。
《新闻报》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报纸,不但报道一些政治性消息,体现了他们对各种政治事件、政治形势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而且还长期大量报道各地经济新闻和商业贸易的消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脉搏,它为研究中国工商经济和财政金融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大公报》《大公报》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1949 年在上海改组新生,改变报道方针。
《大公报》与《申报》、《新闻报》等大报相比较,它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二十年代以后,《大公报》主要由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经营,而主要由吴鼎昌投资。《大公报》曾标榜“超党派”、“为新闻而新闻”,以民间报纸的姿态出现,事实上《大公报》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对南京政府“小骂大帮忙”,客观上支持南京政府,故人们常以“大公报大不公”讥讽《大公报》。《大公报》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评”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
《晨报》《晨报》创办于1916 年,在北京出版。是以梁启超等为首的进步党的机关报,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晨报》最初称《晨钟报》,李大钊曾受聘担任总编辑,后《晨钟报》被皖系政府查封,1918 年更名《晨报》,维持至1928 年停刊。
《晨报》每天以大量篇幅报道国内外政治新闻,特别较多地反映北京政府的政治活动和人事变迁,因而它为我们研究北京政府、北洋军阀,提供许多系统史料和线索。
《晨报》的另一特色是较多地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晨报副刊》曾刊登过许多传播十月革命影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刊登过许多属于新文学的诗歌和小说。《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被誉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
《民国日报》1912 年民国建立后,政权逐渐落入袁世凯集团手中,他们争权夺利,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并于1916 年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作为斗争的阵地。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该报成为改组后的国民党机关报。
《民国日报》一方面揭露北京政府的腐败政治,另一方面继续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主张,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的一面旗帜。孙中山发表的讨袁护法文告、函电、谈话、演说等,不少登载于《民国日报》。五四运动前后,《民国日报》曾创办《觉悟》副刊,刊登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革命和劳工运动的文章。这一时期,《民国日报》也发表一些其他政治观点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章。1925 年《民国日报》右转后,发表了戴季陶的《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等。《民国日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