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

第24部分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24部分

小说: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一切功德悉皆成就,然后
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
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当知这就是发无上菩
提心,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普令一切众生舍染取净,是以发菩提心为修净土
的行者所绝对不可少的条件。假定不发大菩提心,不特不能修成净业,亦复不得
上品上生。

    这如娑婆秽土有种种不如理想的地方,经中称为秽恶充满的五浊恶世。如欲
转此秽土成为净土,将不理想的环境变为理想的环境,在这世界是无能为力的。
唯有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弥陀教主,从阿弥陀佛学习严土熟生的本领,
学习到了相当的程度,就可挟着严土熟生的本领,怀着大悲的心愿,回到这娑婆
世界来,一方面弘法度生,一方面庄严这娑婆国土。以这样的纯正思想求生净土,
不但不违背大乘的实义,且正是大乘精神的积极表现。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决不
可视为消极厌世,我们修学净土,应让大乘佛法的慈光,照耀在这多苦多难的人
类世界。

    不过应当记住的是,即念佛求生净土,不是为个己的安乐,而是为度化一切
众生,亦即不违安养而入娑婆的。真正能够做到:虽生于净土,而不舍娑婆,虽
处于娑婆,而愿和众生同生极乐。如此发心,是真大乘。

    “云何求生净土”?就是为什么要生净土?当知“在此”秽“土修行”,并
不是不可以,不过于修道过程中,有重重魔障,“其进道也”是很“难”很难的。
如果得于“彼土往生”,不但不会有魔障来阻难,且有种种殊胜环境,给予有力
的帮助,则“其成佛也”自然容“易”。且在秽土修行,由于环境的不理想,不
说不易修成,就是修成也易退失。而往生净土中,由于环境的美满,不但修行易
成,而且不会再行退转。所以如此,因为一生彼极乐国土,那生死的根株,便永
远的断尽,试想这是多么容易?正因“易故”,所以“一生可致”,即一生得以
成办的意思。在这娑婆秽土修行,由于缺少助道之缘,的确是很难的。正因“难
故”,所以即使修行“累劫”,也“未”能够“成”就,即不容易成就自己的道
业。净秽二土,如是比较,何啻天壤?是以佛法行者,应当专修净业,仗佛慈力,
带业往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


      【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
        越于此。】

    净土法门,是佛陀为我们所建立的特别法门,示人以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为宗
旨。自佛开示了这一特别法门,佛世时的文殊、普贤,固然趋向于此,佛灭后的
马鸣、龙树,亦趣于此。中国的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藕益诸大师,
亦同样的以此净土为所趋向的目标,所以说:“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
“诸菩萨大士,在千百年前,早已为我们遍研藏教,特地拣出了这个不断惑业便
预补处的,即此一生便出樊笼的,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的,即浅即深即权即实的,
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的,特殊超越天然妙法了”。不修这样的殊胜法门,还
修什么法门?再说:“千经万论”之中,“处处”皆为“指归”。怎么见得?如
有人说:“诸大乘经所共赞扬,唯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
专明其致,般舟、悲华、宝积等经,说来更切,就是此宗的起源。马鸣菩萨在大
乘起信论中劝生净土,龙树菩萨著十二礼和易行品等,世亲菩萨著往生论等,皆
净土弘传的源流”。特别是华严经,素被尊为诸经之王,而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
导归极乐,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是凡夫,佛菩萨的圣教,足资借镜,过去的
圣贤,都是我们修行归向的好榜样。在这末法时代,谈到如法修行,实在无有超
越这净土法门的,所以说:“末世修行,无越于此”。因净土法门,是方便中的
殊胜方便,捷径中的最妙捷径。只要早晚在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
就可以了。而且念佛一法,不要什么特别坛场,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
饭,一切时,一切处,无不可以念佛。果然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而于念佛
事,用心真切的,在闹静忙闲,苦乐逆顺中,亦同样的不妨念佛。这不是殊胜方
便是什么?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
        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
        过修行历劫。】

    净土法门的殊胜,固然是不错的,可是弥陀经中,曾经这样说道:“不可以
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本此知道:真正要生极乐国土,还须多多修诸善
福,以为求生彼国的助缘,所以说:“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经即指弥
陀经而言,讲到善根福德,当然是很多的,持五戒行十善,固是善根福德,修忍
辱行布施,亦是善根福德,甚至举手之劳的善行,都属于善根福德的范围。然而
任何福德的培植,都不及执持阿弥陀佛的圣号来得殊胜,所以说:“言多福,则
莫若执持名号”。任何善根的栽培,都不及发广大菩提心来得殊胜,所以说:
“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

    当知一句佛号包含万德,而这万德洪名,无德不臻,无福不具。能够一心执
持名号,不但是修了福,且还修了真实的功德,永远不会再堕落了。什么叫做真
实的功德?功德亦可叫做善根,善根是要在佛前种的。如果我们口口声声的念佛,
经常不断的拜佛,是即真实的大功德。“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至至诚诚,恳恳
切切,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的罪苦。十万叫做一亿,
八十亿劫,就是八百万劫。一心一意的念佛,就可以把八百万劫所造的罪业,一
齐都消去了。罪业既然消去了,自然不再受那生死轮回的种种苦恼了。这样的功
德还不算大么?况且还靠着阿弥陀佛的大愿心的力量,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所以执持名号,就是广修福德。

    至于说到发心,不外于离苦得乐,如果只为自己离苦得乐而发心,只为自己
舍秽取净而发心,这是二乘人所发的厌离心,其心量狭小,不足以言多善,言多
善必须发无上大菩提心。如本文前说:“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只此一念大菩
提心,就可以统摄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无不围着大菩提心而转。当初阿弥陀佛发
愿创造极乐净土,就是由于一念菩提心动。现在我们要生到极乐世界去,唯有发
广大菩提心,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是以净土行者,如能一方面执持弥陀
圣号,另方面发真实恳切的广大心,则往生彼国,乃决定无疑。

    多福既以执持弥陀圣号为上,“是以”净土行者,即使“暂执圣号”,其所
得的福德,“胜于布施百年”。布施是有福德的,这是谁都知道的,可是于百年
中,布施所得福德,较之短暂念佛所得的福德,真如经中所说:百分不及一,千
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因为布施所得的福德,如不能了
解其三轮体空,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根本谈不上了生死得解脱,可是至心念阿
弥陀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二者如何能比?多善既以发广大菩提心为
最,是以净土行者,即使“一发大心”,其所得的善根,“超过修行历劫”。不
论修什么佛法的行门,都可种下善根的。但发大心所种的善根,超过历劫修行所
有的善根。印顺导师说:“往生西方净土,是大乘法门;大乘法,建立于发菩提
心;离了发菩提心,即不成其为大乘了。所以世亲菩萨的净土论说:“二乘种不
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乘净土;生到极乐世界的,都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可见发菩提心的重要。


      【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
        不生,则虽发易退。】

    为什么念佛?“念佛”的目的,“本”是“期”望自己将来“作佛”,既然
期望自己作佛,那必须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佛。因为十方一切诸佛,
未有一佛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而成佛的。因此,现在净土行者,如果“大心不发”,
那你念佛又是为什么?所以说“则虽念奚为”?念佛就可往生极乐,生到极乐世
界去,就决定可以成佛。如阿弥陀佛没有成佛前,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假使将
来我成了佛,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如能称念我的名号,那怕是只念十声,设不
生到我的国土里来,我就决定不愿成佛。阿弥陀佛有了这样的大愿心,所以才得
成佛。所以念弥陀圣号的人,自然会生到极乐世界去的,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再
不断的精进修持,当可达到成佛目的。

    为什么要发大心?“发”大“心”的目的,“原”来是“为修行”,假使修
行不能生于净土,纵你现在发了广大菩提心,那还是容易退失的。所以说:“净
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以上曾经说过,在这娑婆世界修行,障道的恶缘太多了,
一般初发心的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稍受到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而退失道心。
舍利弗在过去发了大心,后来因舍眼的逆缘,退大向小,是个最好的明证。净土
不但没有丝毫障缘,相反的,更有许多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事的善缘,从此可
以一步一步的修上去,绝对没有再退的可能。所以弥陀经说:“众生生者皆是阿
裨跋致”。阿裨跋致,是即不退转的意思。因此,发大心的行者,必须求生净土,
唯有到达净土,才能维持大心不退。


      【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
        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发心往生既有这样的重要,“是则”欲在佛法中得到胜利的,应该趁早播
“下菩提”的“种”子。什么是菩提种?即发大乘菩提心,以此作为成菩提道的
种子,所以名为菩提种。菩提种子一旦散播在我们的心田中,紧接着应该“耕以
念佛之犁”,换句话说:就是心心念念的念佛求生净土。如是精勤不懈的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无上菩提的“道果,自然”也就一天天的“增长”广大起来,到
最后是就圆成道果。在这里,必须加以说明的:发菩提心与念佛往生,是相顺而
不相背的。有人以为既发了菩提心,就照着去行菩萨道,向菩提大道前进就是,
何必还要念佛?这是错误的想法,绝对要不得的。当知佛法行者,即使发了大菩
提心,播下菩提种子,仍须老老实实的念佛,如不恳切至诚的念佛,道果是难以
茁壮增长起来的。道果不能继续不断的增长,要想达到成佛的目的,那必然是很
渺茫的。因此,我热切的希望每个发了菩提心的行者,更要精进勇猛的念佛,千
万不要以为这与发菩提心无关。念佛既以往生净土为本愿,是则应“乘大愿船”,
航行于净土大海中,才能稳稳当当的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说:“入于净土之海,
西方决定往生”。大愿船:以阿弥陀佛说,是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大愿船;以
行者自己说,是乘自己愿生净土的大愿船。乘这两大愿船,驶入西方净土的领海,
乘风破浪的鼓勇前进,最后终必到达西方彼国。可见众生的心愿与弥陀的大愿,
是相摄相成的。所以有这样的话:“须知阿弥陀佛以大愿成佛,如果我所发的愿,
还合佛摄生的愿,何难往生?佛在无量劫前,普为世界受苦众生发四十八大愿,
依愿久经长劫,修菩萨行……要晓得阿弥陀佛大愿大力,譬如一只大船,不论何
物,但得上船,即到彼岸,不忧沉溺,却是顺水顺风,是上船以后的事。假如你
不肯上船,将如之何?所以总要自己发愿为先”。乘大愿船,既得往生,就可横
超生死,疾趣无上菩提。“是为发菩提心”的“第九因缘也”。


⑽令正法久住发菩提心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
        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十种因缘,亦即令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如来在菩提树下成
等正觉,不是正觉到别的什么,而是正觉到缘起正法,亦即正觉到永恒性、普遍
性、必然性的究竟真理。且佛所创觉的这一缘起正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