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

第22部分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22部分

小说: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理由,是都不能予以原谅。因为我们本有解脱之分,本来具有佛性,能本尊
重己灵的方针做去,终有超脱的一天。


      【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

    这是譬喻:众生本具的清净“心性”,“譬如”那“无价宝珠”,众生现有
的烦恼活动,譬如那污秽的淤泥。无价宝珠埋“没在淤泥”中,把它“视同瓦砾”
一般,根本“不”知“加”以“爱”惜珍“重”,你说错误不错误?一般人只知
这是错误,而不知自己本具的心性,被埋在烦恼淤泥之中,甘作生死凡夫,终日
妄想分别,不加尊重己灵,不努力的去求解脱,不精进的悟证佛性,是个更大的
错误。


      【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
        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
        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总括以上所说,既是人人具有佛性,“是故”现在做人,而又遇到佛法,
“宜应以无量”的“善法”去“对治”一切的“烦恼”。发心修学佛法,首先唯
一课题,就是对治烦恼。因众生所以在生死中流转,是由于业力的牵引,而成业
力的魁首,则是不断捣乱的烦恼,如能消灭烦恼的捣乱,就可不再造作有漏业,
没有有漏业的推动,自然就不会去感受生死之苦。无量善法,广言之,就是八万
四千法门。以此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简言之:就是菩萨所修的六
波罗密。将这修到完满的程度,就可将一切烦恼对治无余。

    “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是明性修二德的关系。性德,是指佛性中本具
功德,亦即所谓天然性德。许多真常大乘经典都曾说到,众生具有如来藏性,而
如来藏性中又具有恒沙功德,是以众生的本性中,天然的具有一切功德,唯这本
具的天然性德,从无始来不曾显现,其所以未能显现,原因在于我们未做修德的
工夫。修德,就是由修一切善法而成就的功德。性德与修德的不同,前者是本有
的,后者是熏集的。如不努力于后天性的修德使其有功,则那先天性的性德就不
能显现。关于性德与修德的两个名词,在真常系的经论中,是常常用到的。

    再举喻说:“如”被弃没在淤泥中的无价宝“珠”,经人从淤泥中取出,用
水加以洗濯,一旦洗濯干净,将这已“被”洗“濯”干净的无价宝珠,去“悬”
挂“在”一个“高幢”上面,然后从这皎洁的宝珠上,射出无限的光辉,遍照一
切的地方,使之不但洞达明丽,且能映夺及掩蔽其他一切的光明,使一切光明在
这宝珠的光耀下,相形见拙。所以说:“洞达光明,映蔽一切”。譬如无价宝珠
的本有性德,经过无量善法的修德加以洗濯磨练,于是本具性德就被开显,而发
出洞达朗彻的光明。其光不但可以照破无明黑暗,而且可以照破世间一切黑暗,
普照无量无边的世界。同时更可以说:从性德中所放出的光辉,为世间任何光明
之所不及的。身为佛子的我们,知道自己本有的性灵,原来是光辉皎洁而具有天
然性德,则现在如能在尊重己灵方面,做一番切实的修德工夫,那就真正“可谓
不孤”负“佛”陀倒驾慈航的示现人间,以苦口婆心的来教“化”我们。因为佛
出人间宣说教法,就是为了化度我们的。现在照着佛陀所说的去做,当然不会辜
负佛陀化世的一番慈意。同时你能真正依教修行,使自己的性灵开显,不再埋没
于淤泥中,不但不辜负佛化,亦复“不负”自“己”本有性“灵”。无始以来,
我们颠倒迷惑,造业受苦,固有负于诸佛教化,实则还是有负己灵。自己性灵中
的本有家珍不知受用,反而沦落为贫穷的乞者,此诚我佛所说的可怜愍者。现明
己灵珍贵,以成佛为目的,“是为发菩提心”的“第七因缘也”。


⑻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
        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八种因缘,亦即忏悔业障发菩提心。凡是佛教徒,对业障
两字,想来都是很熟稔的。业有善、恶、无记的三业差别,但忏悔业障所要忏除
的业,是侧重于罪恶的恶业说。人一旦造作了恶业,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
种种的障碍,使你修行没法上路。这在上面标立十种发菩提心的因缘中,曾经简
略的讲过。

    我们有了罪业做为障碍时,应当怎么办?依佛法说:唯有运用忏悔的方法去
忏悔它,使我们的心地恢复清净,才是最适当的办法。如要通过一条道路,而在
道路的中心,有一块大石障碍了去路,自然须先搬移这块大石,始能顺利无阻的
通过。当知这阻碍道路的大石,就如吾人所有的业障。佛法行者有了罪恶的业障,
不论你去走人天的道路,或者是走解脱的道路,甚至去走无上菩提的大道,都会
给予你各种不同形式的障碍,使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感到有不能顺利通过的困难。

    业障,是人人都有的,谁也不能否认,只可说有轻重不同而已。既然人人都
有业障,当你要走上菩提大道时,如不加以忏悔怎么行?所以在佛陀的法门中,
有这忏悔一门。法苑珠林说:在一类愚痴的人,常常作这样的想:我只要不作恶,
就等于行善了,还有什么须忏悔的?世人作这样想法的,实在不在少数。又常听
有人说:只要心好就是,何须信佛念佛?甚至还有人说:心好强如吃斋。这种说
法都是错误的,不但害了自己,亦复害及其他是非邪正分不清的人。像这样的人,
不知他(她)的心里有什么在作祟,不但见人信佛持素,其心不生欢喜,不扬他
人之善,而且毫无惭愧,且以这话文过饰非。

    经中佛对这样的人加以呵斥说:如说未作恶即等于行善,然则未行善是否即
等于作恶?若未行善即等于作恶的理论得以成立,那未作恶即等于行善的理由自
亦可以成立;设不承认未行善即等于作恶,当亦不能承认未作恶即等于行善的言
说。由佛陀所启示的这一义理,可知未作恶即等于行善之说,是绝对错误而不成
为理由的。对这,佛再举喻显示说:如未作恶即等于行善,则世间猪马牛羊等的
畜类,并未去做杀害、偷盗以及其他凡是人类所常犯的罪恶,是否它们即已等于
行善?假定是否定的,则一般的错误观念,应该予以根绝而不稍留余地,不然的
话,大家都作这样不正确的想法,善法还有什么人去修?

    业障既是人人都具有的,当然须要加以忏悔。“云何忏悔业障”?关于这个
问题,先来说个故事:佛在世时,有个在俗的女子,名叫提韦,家贫且寡。既乏
丈夫的慰藉,又受生活的煎迫,使她了无人生乐趣,深感自己罪业深重,以致想
要走上自我毁灭之途,以为将此生命结束,一切罪障就可化为乌有,而得身心的
完全解脱。

    正当她在生死边缘踌躇不决时,一个比丘来到她的面前,知道她的用意后,
就为她开示说:当一头老牛拖着车辆向前行走时,感到车的沉重困苦,乃故意想
将所拖负的车子予以蹴毁,以为车被蹴毁,就可免去荷负,身心不再受苦。哪里
知道,这一车子虽被蹴毁,另一新车又驾上它的项颈,且这新车上的载重,比原
有的更为沉重,使其苦上加苦,始知蹴毁前车并不是解脱的办法。

    比丘所说的老牛是喻人,所拖的车是喻人的身体。世间一般愚痴的人,觉得
这生命的痛苦,就想将自己的身体,予以不正当的毁灭,以为一死百了,什么都
成过去。殊不知这是绝对错误的。当知,这一生命结束后,由于业感的因缘,另
一个新生命,立刻接续而来。而这来的新生命,是否会较过去的生命好,既没有
谁可以担保,亦没有谁有这把握。如此,又何必牺牲这一宝贵的生命?

    比丘为提韦说了这譬喻,接着又开示她说:如天上的月亮,本来是光明的,
由于乌云的遮蔽,光明就被掩蔽了。吾人的心月,本亦光辉的,因于过去生中造
业的时候,心光为不净的罪业遮蔽,是以感受苦痛的生命。要想不受苦果,先得
除去苦因,除去苦因的罪业,唯一无二的办法,无过于至心忏悔。能够忏悔就如
炬消暗,一切的罪障黑暗,在大火炬的照耀下,自然归于乌有。

    由这比丘的启示,我们可明确知道:在这世间做人,不怕承认有业障,只怕
不忏除业障。不在这上面用工夫,而怕承认有诸业障,才是真正不可救药的。修
学佛法的人,应承认自己业障重,进而本着佛教的忏悔方法,恳切至诚的真实忏
悔。

    现在先来解释忏悔这个名称:一、忏是首意,悔是伏意。如世间的人得罪于
王,乖乖的顺伏不敢违逆。不逆就是伏,顺从就是首。修学佛法的人亦是这样,
俯伏在三宝足下,正顺于诸法道理,从此不敢再为非作歹,名为忏悔。二、忏名
修来,悔名改往。谓昔日所作的恶不善法,现在开始知道它是不对的,于是对它
加以鄙恶,所以名悔。至过去所弃的一切善法,现在知道是应该做的,于是愿从
今以后,精进勇猛的修习,所以名忏。合而言之弃往求来,名为忏悔。三、所有
的众失,将之披陈出来,所有的过咎,将之发露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敢以隐讳,
是名为忏;从此断除相续为恶的心,舍离一切行恶的念头,是名为悔。如是能作
的心所作的恶,悉皆舍弃,名为忏悔。

    忏悔,不是随便可得的,要有适当的处所,而最理想的忏悔处,则莫过于依
法性处,这是最妙最上的忏悔处,是高出一切的忏悔处。忏悔业障的行人,假定
真了解这意思,先当求觅法性道理为忏悔处。觅得此处又当怎样?普贤观说:
“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我心自空,罪福无主,是名大忏悔,
是名庄严忏悔,是名无相忏悔”。依法性处行实相忏,则你所观的罪恶,就不复
成为罪恶,罪恶当下就是实相,而所观的福德,亦不复成为福德,福德当下就是
实相。观诸罪福纯是实相,离实相外更无罪福,是名真实忏悔。通常说的“罪从
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亦是这一
忏悔精神的表现。

    “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讲到罪恶,不用说,是
有轻重之分的:最重的罪是四波罗夷罪,最轻的罪是突吉罗罪,亦即文中说的吉
罗。突吉罗是印度话,中国译为恶作恶说。恶作,是指身所犯的罪,恶说,是指
口所犯的罪,不论身犯口犯,只要是属吉罗之罪,都是极轻微的。以比丘言:当
披衣时,应小心的披上身去,如将衣缠在颈项上,或将衣覆在头面上,是即犯突
吉罗罪。又如行路不留意自己的威仪而显得轻浮时,是亦犯突吉罗罪。虽说行路
不致影响他人,但以比丘身份来说,是不能不顾及的。还有比丘坐的姿态不端庄,
同样是犯突吉罗罪。以上所说的,都属于身犯。至于口犯,例如比丘言谈,不可
轻浮戏笑,当进食时,不可含食而言,或以不如法的言语与人谈笑等,都犯突吉
罗罪。

    犯了突吉罗罪,是容易忏悔的,只要在犯后不久,立刻向人发露,表示忏悔
一下,其罪就可消除;如果犯了而不忏悔,即以所犯吉罗小罪,将于死后堕泥犁
地狱中。一旦堕入泥犁,时间是漫长的,不是短时期,出离得了的。前曾讲过,
四天王天的天人寿命,与人间的人寿相比较,真是难以计算。四天王天的一昼夜,
等于人间的五十年。照三十日为一月计算,四天王天的一月,等于人间一千五百
年。复以十二月为一年计算,四天王天的一年,等于人间一万八千年。四天王天
的寿命是五百岁,如是这样加上去,五百年即等于人间九百万年。诸位请想一想:
犯一突吉罗罪,要受这么长久的苦果,可不可怕?

    突吉罗罪是属轻罪,亦是平时容易忽略的,犯一“吉罗小罪,尚获”如此苦
“报”,“何况”是犯“重罪”?“其”所得的苦“报”,自是更加“难言”。

    讲到这里,有一问题,不妨提出讨论一下:犯了吉罗小罪可以忏悔,犯了波
罗重罪,是否亦可忏悔?关于这一问题,部派说法不同:有的部派认为犯了重罪
不可忏悔,因为犯了重罪已失戒体,失去戒体的比丘,已失比丘的资格。有的部
派认为虽犯重罪,亦可依法忏悔清净,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