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

第11部分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11部分

小说: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生活,不知佛法为何物,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学佛修行?我们现在不但能够学佛,
而且还能从佛出家依法修行,不能不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而自庆的说:在这末
法时代,究是“何”种深厚的“福”德,使我“而预出家”僧伦之数,做个如法
修行的出家佛子?依佛法说:出家不是容易的,没有深厚的福德善根,是没有因
缘出家的。出家不但是大丈夫事,更是大功德事。如经中说:“出家之利,高于
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
舍家出家成佛者也”。是以佛法行者,得在佛法中出家,应该深自庆幸的,应为
得到僧伦三宝之数而欢欣的。

    生在末法时代,得预出家之林,虽是值得庆幸的,但佛毕竟已经灭度两千多
年,我们不能亲见如来金色之身,不能不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憾事,不能不说这是
我们的业障所致。佛身称为金色之身,如传灯录说:“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
金色”。所以佛出人间,虽诸示同人法,但佛的色身,不特其形态高大,而且是
纯黄金色,是还有别于一般常人的。若见如来金色之身,不用说,这是有很大福
德的,现在不能亲见如来金色之身,当然是由于我们的罪障深重。然而究竟为了
“何”种罪“障”而使我们“不”能“见”到如来“金”色之“身”?这样的反
躬自问,自亦含有深自谴责的意思在内。所以我们不见金色之身,不要怪佛不慈
悲示现,只怪自己的业深障重。不错,不见如来金色之身,诚然是值得遗憾的,
不过佛虽灭度了两千多年,但佛的舍利仍留存人间,还有机会礼拜佛陀的舍利,
仍是值得庆幸的。因而自庆的说:在佛涅槃后的今天,究是“何”种的“幸”运
“而”使我“躬逢”佛陀的生身“舍利”?舍利,又叫设利罗,或名室利罗,中
国话叫做坚固。谓人的生命肉体,死后经过烈火的燃烧,其所留存下来的,名为
舍利。普通叫做灵骨或骨骸,因烈火不能烧毁,所以称为坚固,不过其中有种“
晶莹光耀的圆状凝固体,彩色间错,灿烂奇观,唯有戒德清净,定慧庄严的大德
高僧,始能烧得出来,非一般人所能有。故学佛人特别珍视之,并以此作为有无
真实修行功德的考验……金光明经舍身品说:‘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
所薰馥’,应即指此”。佛陀的舍利,向来说有两种:一是生身舍利,就是佛灭
后所烧出的无量舍利;二是法身舍利,就是佛所说的大小乘一切经典。这儿说的
躬逢舍利,是指生身舍利说的。因为当时省庵大师在阿育王寺礼拜舍利而说这样
的话。


      【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
        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难喻。】

    依上种种所说,而作“如是思惟”:假定我们在过去生中,一“向”以来“
使”令自己,“不”曾在三宝门中,“种”过各种不同“善根”的话,那我们在
现生中,“何以得”有因缘听“闻佛”陀的正“法”?如果“不”听“闻”到“
佛法”,又“焉知常”时承“受佛”的深“恩”重德?如上说的方便教化,欲代
我苦,令种善根,都是佛陀所给予我们的恩德。而佛的“此恩此德”之高大,以
世间的邱陵山岳来比喻,是难以为喻的,所以说“邱山难喻”。邱是土邱,山是
高山。不论邱陵高山,若与如来所给予众生的恩德比较,真有天壤之别,无法可
以相比。

    如释尊前生投身喂虎:据说,过去有三个王子,一同出外游玩,最小的一个
就是释迦。他们经过一处山林,看见一只老虎,产了七只小虎,已经七天没有东
西吃了。释迦看见了,很不忍心,便摆脱两位哥哥,解开身上的衣服,投身到饿
虎的面前,给它们吃。老虎很是感动,不敢吃他,他又用干竹刺颈,流出鲜血,
饿虎见了血,才把他吃了。这时候,大地震动,天上的花像雨点般散下来。除了
投身喂虎的牺牲精神,其他如舍眼施人,截头施人,割肉救鸽,自愿代雌鹿去供
献国王,无一不是舍己为人,无一不是慈悲流露,无一不对众生有深重恩德。佛
对众生的恩德,真是说不能尽,叹莫能穷。


      【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
        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如来所给我们的深恩重德,假使根本不知道,你不去酬报,那还情有可原,
假使知道佛恩重大,而不去酬报,不特不够资格做佛弟子,就连做个普通人亦不
够资格,因为世人很多能知恩报恩的。所以为佛弟子,应时刻不忘佛的恩德而思
有以酬报。但应怎样报答佛的恩德?这不是供养礼拜称扬赞叹,可报佛恩于万一
的。真正要报佛的恩德,“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不
可。发广大心,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本菩提心去实践实行。凡是菩萨
所应做的,都应切实的去做。而在菩萨道的过程中,最要做的两大任务,无过于
建立佛法与救度众生。没有佛法的地方,要竭力提倡佛法;有佛法的地方,要尽
力护持佛法,是为建立佛法。佛法建立起来,就要救拔度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
乐,了生脱死。假定不发广大心,就不会行菩萨道;不行菩萨道,自不会去建立
佛法;不建立佛法,又怎能去度众生?佛所最希望于我们的,就是怎样将佛在三
大阿僧祗劫的长时间中,辛勤所证得的正法,得在世间不断的流传下去,使在生
死苦海流转的苦恼众生,受到佛法的教化,走上解脱的大道。

    文中的“自非”两字,是反面词,意即假定不是这样,不说我们香花供养,
不能报答佛的深恩,“纵使粉骨碎身”,亦不能报答佛恩于万一,所以说“岂能
酬答”?华严经说:“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大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毕
竟无能报佛恩”。在时间方面,顶戴佛陀是这样的长久,在空间方面,为佛床座
是这样的普遍,就一般说,不能不说是报了佛的深恩,就佛法说,这不是真正的
报佛恩,真正的报佛恩,唯有说法度生。不能宣说如来的正法,不能度化苦恼的
众生,不论你怎样做,总归是不能报佛恩的。因为唯有说法度生,才能契合如来
的悲心与慈意。诸佛子们!你要报佛恩吗?假定是要的话,请从说法度生做起,
不要再做贩卖如来家业的事了!“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⑵念父母恩发菩提心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
        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因缘,就是念父母恩发菩提心。中国向来有句话说: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我国固有文化中,是极受重视的一种德行。可是这一
美德,自从民国以来,已被逐渐忽略。今日,正热烈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工作。
孝道,既为我国固有文化的美德之一,尤应值得积极提倡实行。今日我们如不将
中国固有美德的孝道,予以保存及发扬光大的话,我国光辉灿烂的优美文化,真
有被摧残殆尽的一日,这实是值得国人警惕的。说到这里,我们信佛而又稍知佛
理的人,对于佛法的重视孝道,当然不会有所怀疑。但不信佛或不明佛理的人,
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所谓孝道,只有儒家的学说特别提倡的,佛家哪有
讲孝?至于说到不孝,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可谓是天地间第一不孝,因他违背父
王而潜逃去出家修行。不特一般人有这样的误解,就是不少文人学士,亦有不明
佛理的误会。他们以儒家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
出家人剃度时,剃度须发;受戒时,燃烧香疤,这岂不是有违儒家所说的孝道?
现我可以告诉以为佛家非孝的人士,佛法不但不违背孝道,且是真正彻底讲孝的。
古德说:“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所以严格说来,儒家所讲的孝与佛家所
讲的孝,有着天壤之别,怎么可说佛法不讲孝道?佛法所说的孝道是超然的,非
其他宗教或学说所说的孝道,得以相提并论。然则应“云何”思“念父母”的深
“恩”?省庵大师首引诗经尔雅篇的几句话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
是形容词,形容为人子女的,假定真切思念父母对自己所付予的深恩重德,那在
内心必会不期然的激起阵阵的哀伤之音。念父母恩,为什么会心生悲感?因为我
的受生,完全是由父母,而父母生我的时候,那种辛酸劳瘁的情景,不是一般人
所能想象得到的,所以说:“生我劬劳”。这只要我们仔细的想一想,想想这个
身体是什么人生的,你就知道父母之恩,一时一刻都不可忘了。至这生命出生以
后,我们这个身体是怎样长大的?全亏什么人抚养的?你再仔细的想一想,就知
道父母的恩德,一时一刻亦不可忘了。等到我们稍为长大,能够知道东南西北,
是由什么人的教训指引的?你如仔细的想一想,就知道父母的恩德,一时一刻也
不能忘了。古人把父母的恩德,比同天高地厚,真是一点不错。所以做人应该知
道孝顺父母。人能孝顺父母,就是天地间第一等好人;人能孝顺父母,就是天地
间第一等好事。由此可知孝顺是怎样的重要。

    “十月三年,怀胎乳哺”:这两句文,如拆开对照起来,就是“十月怀胎,
三年乳哺”。这是重在母恩一方面讲的。一个胚胎,在母胎中,逐渐完成一个新
生命体,约须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内,所以能成新生命,是依靠母亲胎
内所供给的滋养料,以维持其生命在胎内成长的。其经过情形,犹如胎儿出胎后,
须以饮食去维持他的生命,是一样的道理。而胎儿在母体内,所受用的饮料,是
母体的血液。不论母体本身的血液是否充足,但她必须以她的血液,分出一部分
来供给胎儿,免使胎儿因缺乏滋养而胎死腹中。正因如此,所以一个怀孕的母亲,
不论在饮食上、行动上,都须小心翼翼的,以免影响胎儿的安全。由此不难想像
一个孕妇的苦况为何如了。

    到了十月怀胎期满,胎儿出现到这世间,做母亲的,又开始第二阶段的辛劳。
在佛法中说到胎、卵、湿、化的四生有情,讲到与母体关系最密切,无过于胎生
有情。而胎生的人类,依赖母体尤为显着。其他胎生有情,如猪马牛羊,离母体
后不久,就能独立生存,不需要完全依母亲的照料。胎生的人类,不但在三年内,
必须母乳的哺养,即使断乳以后,仍不能脱离母亲的照料和养育,直到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长大成人。在三年的乳哺期间,母体所供给婴儿的白色分泌液体——
乳汁,实际是母体中的血液精华。当一个母亲,将她的血液精华,分施给她的婴
儿,婴儿得到充分的滋养,以致身体长得肥胖可爱时,做母亲的看到,内心就感
到无限的喜悦。

    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做母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长得健康活泼,因而,
也就没有一个母亲,对她的儿女会吝惜而不供给乳哺。不但如此,且不论在多么
寒冷的季节,只要听到婴儿的饥饿啼哭,就毫不顾及本身的寒冷,立刻解衣乳哺。
如发现婴儿便溺,立即为婴儿“推”换“干”的而取“去湿”的,不让婴儿感受
潮湿之苦。一旦到婴儿断乳后,必须喂给固体食物时,又必先自尝试辨味,如果
苦味的,就自己咽了下去,如果是甘美的,就喂吐给婴儿。所以说:“咽苦吐甘”。
母爱的流露,到此可谓无微不至。总之,在婴儿的这段期间,做母亲的不知受了
多少艰难劳苦,更不知担了多少忧愁惊怕,请再想一想,父母的深恩重德,岂可
一时或忘?现在不妨再引一段论孝的文在这里:“凡人在初生之时,一刻也离不
得父母;半载周岁,认得人的面目,在父母怀中便喜,若别人抱去便啼;自三四
岁以至十四五岁,饥则向父母要食,寒则向父母要衣”。而做父母的,“若是见
儿嬉笑,心里就有许多喜欢;见儿啼哭,心里就有许多烦恼。自己未曾吃饭,先
怕儿子肚里饥饿;自己未曾穿衣,先怕儿子身上寒冷。时时防儿有病,事事要儿
常安。已得长大成人,就代你延师教训,不惜银钱;定亲婚娶,多费资财。期你
兴家治业,望你立志成人。若是儿子有些疾病,为父母的,不说幼弱难养,反怨
自己调理失错,就日夜焦心,急忙去合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