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印度引向世界一流国家方向的。[21]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本国的发展,曾对爱尔兰人和印地安人(Indian)进行了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的屠杀──从这个角度看,仅就哥仑布误将中美洲一些岛屿认为是印度,将当地人认为是印度人这一历史性的错误言,今天的印度人是极幸运的,而英国人在印度独立之前却给它设计了一个导致印巴分离的“蒙巴顿方案”。英国人和美国人从19世纪本国工人大规模的罢工浪潮以及他们后来用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及由殖民地返回的大量财富来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和政治矛盾的经验中很明白,只是在国家经济已进入市场成熟期,海外有在强大海军保护下的利润回流、及由此在国内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的情况下,彻底的议会制民主对国家发展才是有保障和有利的,而对一个刚刚独立的贫穷国家是不利的。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非市场经济国家,不会有可持续的现代议会民主制度;贫穷的市场经济初期的国家,不宜于建立成熟和完全的议会制民主;最后没有海权,从而不能将战争远远地推向海外并将世界资源和利润源源不断地送回国内的国家,则不能坚持和发展议会制民主。法国大革命就是为民主而发生的,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至今仍令西方人恐怖?quot;断头台“。俄国人是为”民主“才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推上台并接受了苏联解体的事实,但正是叶利钦和俄国人民发现自己”许多梦想“却没有因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成为事实时,[22]他们又推出强力人物普京为新世纪的领袖,这正如19世纪初的法国人在大革命狂热之后推出拿破仑为自己新世纪领袖一样。英国在印度独立之初就促使其过早地享用”议会民主“这种富人用品,并在美国鼓动下﹐[23]印度知识精英界自我陶醉于这种空虚感之中。其结果只能是使印度永远不能将国内力量集中形成可以出击的拳头,使印度的政治精英被这?quot;民主”体制耗拖得精疲力竭,最后使印度在险恶的国际竞争中不能高速发展。而没有发展速度,在当今世界就没有国家的生存;尤其是在美国已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时候,发展速度就对印度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就如美苏冷战时期,发展速度对中国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一样。 与太平洋地区不同,对美国来说,由于印度洋所据有的对西方世界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地缘政治地位,美国(还有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当然不希望印度洋中心地带(具体说就是印度)出现与之可以抗争的大国,尤其是核大国。如果不是这样,印度洋地区就不可能出现象塞舌尔、马尔代夫及斯里兰卡那样的小国;如果不是这样,厄里特里亚就不能从俄塞俄比亚这样的大国中独立出去;美国也不会为一个小小科威特而兴师动众。从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角度看,巴尔干和南亚次大陆是从西东两侧支撑和护卫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即中东中亚控制权的两个战略支点。上世纪末。美国在俄国衰弱之际,促成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并通过科索沃战争将北约军事力量楔入巴尔干南部地区,从而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在巴尔干的传统影响;那么,在新世纪,中国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如果中国真的垮了下去,那它只能是印度。我们假设,如果印度地处南极洲或格陵兰岛一带,不管它怎样发展,它必是美国最“成熟的”伙伴,但谁让它处在世界海权的心脏地带呢,谁叫它侧卧于波斯湾而又据有核打击力量呢,谁又叫它近几年海军发展得那么张扬呢?仅凭这些,海上霸主美国与印度就不可能是“最牢固和最成熟的伙伴关系”,从本质上说,二者在地缘战略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美国和英国绝不可能把彼得大帝和勃列日涅夫没有得到的,而它们又为此苦守几百年的印度洋转让到印度人手里。
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英美国家能够允许印度这样一个大国存在于这一地区,为什么美国人在科索沃之后,没有将其战略重点立即转入印度洋而是转入西太平洋呢?在这点上,印度确实应感谢英国的占领和印度本身的贫穷。由于印度曾为英国人长期占领,这在客观上使印度的大国版图得以保留甚至扩展;印度独立后,世界立即进入冷战时期。其间,由于苏联的咄咄攻势使美英国家根本无暇顾及贫穷的印度;苏联垮台后,中国又紧接着崛起,美国又将目标转向中国。如果没有其他大国(比如俄国)再次迅猛崛起,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给印度创造的和美国人给印度留下的历史上最后一次发展机会。美国肯定因其特有的“民主体制”使印度不可能有能力在短期内抓住这次机会。我们也完全可以假设,如果今天印度具有今天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及成就,而中国反处于印度目前的发展阶段,美国一定会象今天联盟印度一样再次联盟中国,并毫不犹豫将其战略重点指向印度。
如果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和美国对华政策,就会发现,正是为了制衡印度、日本与俄罗斯的需要,它们才没有,可以肯定将来──如果中国真的不幸步了苏联后尘──也不会彻底肢解中国陆地版图,它们只会用促使中国一些地区“高度自治”的方式瘫痪中国的陆地主权,这是军事上的“瘫痪战”的政治运用。而根据上世纪英国对印政策的经验,从宗教和地理上分裂印度将是本世纪世界霸主美国的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说当年英国人肢解的是印度西北部的话,那么,将来美国人则最有可能从印度南部下手。从美国的地缘战略需求看,对美国最有利的是将印度的版图限制在北纬15度以北即泰米尔纳德邦以北地区,将印度的有效国力限制在北纬20度以北即孟买以北,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仅限于用它阻止中国力量进入印度洋及从西南方向拖住中国向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发展。在这样的定位中,如果印度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中真的立了“大功”,也就是说,中国真的垮了下去的话,届时印度──如果它还没有迅速崛起为可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国家的话──参加“分赃”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以放弃北纬15度以南地区,换回美国对其向北部地区和西藏南部地区扩张的认可,当然这时也就顾不上“征求”达赖集团的意见了。而目前受印度南部泰米尔人同情的斯里兰卡北部的泰米尔人的独立运动,将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为美国人启用,届时第二个“科索沃”将会在印度南部地区重演。除此之外,如果它仍坚持与中国作对而不与中国俄国合作的话,那么,21世纪的印度的确不可能有其他前景。
至于这种厄运降落到印度头上的时间,取决于印度将来外交政策做出何种选择:如果印度不参加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中国的发展就可为印度分担并减轻来自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压力,印度就可获得较长的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印度洋上发展自己实力的时间;如果印度与俄国及中国形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印度就会获得更长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更多的机遇,并在印度洋地区获得中国和俄国的有力支持──这正如中国目前在南中国海和台湾问题上获得俄国支持一样;如果印度参与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列,那么,21世纪“未来的岁月”,就不会是阿德瓦尼所预言的“属于我们印度”,而是象本文所预言的那样,印度将不得不接受美国在印度洋──这也是印度地缘政治利益的“心脏”── 上的生死挑战,就象昨天的南斯拉夫曾被迫接受美国的生死挑战一样。届时,印度人就会对尼赫鲁所说?quot;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句话及尼赫鲁时期的对华政策有新的和更深的理解。
结论:印度将是西方多米诺牌局中最后倒下的一张
二战后的美国史是美国全球战略从幼稚到相对成熟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象一夜之间发了财却没有花钱经验的爆发户。那时的美国似乎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它在朝鲜半岛投入大量兵力,结果却败在中国人的手中(在中美实力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美国被迫讲和就是中国的胜利),接着美国又开始拉筑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菲律宾继而到中东地区的意在防?quot;共产主义”的链条,其结果又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及1973年越美在巴黎草签和平的协定中,烟飞灰灭。20世纪50和7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痛苦惨败反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变得成熟起来。从反共右派尼克松开始,美国将自己的对手按多米诺规则排为一起,并着手向中国示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美国迫使苏联从阿富汗及越南从柬埔寨撤兵。此后,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开始好转,美国则利用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幼稚病”,迅速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并利用阿富汗以北的五个独联体国家将俄国力量进一步向北挤压。苏联解体前后,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抓住历史机遇,使中国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迅速崛起。发展使中国对海外利益和海权利益的需求增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日益加紧。小布什上台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将克林顿时期中美之间确定?quot;战略伙伴关系“调整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太平洋,矛头直指中国,并加快与日、台、菲、印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的战略合作。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1架军用侦察机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与中方1架飞机相碰,致使中方飞机坠毁。事件发生后双方立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布什政府在中国放回美机组人员后,立即将遏制中国的政策从原来的经济文化层面直截了当地上升到政治军事层面。4月7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印度外交部长兼国防部长贾斯旺特·辛格在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会晤后对外界称:印美两国已达成国防合作协议。印度媒体报道称,印美国防合作协议将包括两国国防部长定期对话、两国军方领导人互访等内容。当问到是否与美方讨论联合进行军事演习时,辛格称:”答案非常肯定,而且正在进行。“ 24日 布什在接受美国广播电台(ABC)”早安美国“节目专访之前,首度突破美国传統上模糊回应战略,以明确的口吻表示:”一旦中国攻击台湾,美国有义务、并且將不计一切代价协助台灣 。“4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政府执意向台湾出售基德级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P-3反潜巡逻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一事向美国提出警告。26日,新当选为日本执政的自民党领袖的小泉纯一郎表示赞成日本修宪建军并建议考虑允许日本自卫队扩大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合作。同日,台湾陈水扁接受香港信報专访时称,台湾的未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只有台湾二千三百万人才拥有最后的选择权、決定权。“27日美国国防部已派1700名军人赴菲律宾参加军事演习,美国驻菲代办迈克尔·马里诺斯基在菲律宾三军总部举行的演习开场仪式上说:”这同美中关系和美台关系的最新事态发展毫无关联。这只是参加演习的美菲两国之间的事务。“5月1日,布什发表部署NMD的演讲,2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布什的讲话,同日,印度又在印巴边界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舆论无不注意到,此前印度政府一直在NMD问题上持批评立场,但就是美国在欧亚的盟国都对布什讲话普遍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印度的立场却发生了突变。这三个似不关联在时间上却前后相随的信息,无疑在对俄国、中国和美国分别传送着含义深远的信息。
从20世纪亚太地区的历史看,中美关系最终将是朋友关系。但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就是打不败的对手。为取得先发制人式的战略主动,美国已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公开向中国步步进逼并将快速出手。与19世纪末美国不得不接受并赢得英国和西班牙在东太平洋上的挑战一样,中国现已处在不直面接受并誓死赢得美国挑战就没有退路的关口。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打赢朝鲜战争后获得国际社会尊重的道理一样,拥有光明前景的中国外交,在今天也不得不更多地依托于军事实力来实现。
现在,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这场较量及其结果,并以此决定它们未来的对华政策。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赢得这场挑战,印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目前这种受到多种力量”追求“的外交环境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