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1〕“修”,长。〔2〕“斋”,庄敬。“庄”,恭敬,端庄。〔3〕“追 首”,追溯事物的开端。〔4〕“倍”,通“悖”,违谬。〔5〕“间使”,从事间谍的 使者。 〔6〕“辟”,邪僻。“方”,通“放”,放纵。〔7〕“通”,通晓,洞察。
〔8〕“饰”,音 ch@,通“饬”,整饬,整治。“省”,通“眚”,过错。〔9〕“倍”, 通“背”,背弃。 〔10〕“絜”,与“洁”字同。〔11〕“豭”,音 ji1,公猪。“寄 豭”,把自己的公猪寄放到别人家母猪处,使母猪受孕,谓之“寄豭”。这里指主动乱
搞男女关系的男人。〔12〕“舆舟不倾”,车和船不会倾覆。譬喻政治平稳,局势安定。
〔13〕“铭”,记载。
还过吴,〔1〕从江乘渡。〔2〕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 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
〔3〕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4〕始皇梦与海神战, 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5〕今上祷祠 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6〕 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7〕弗见。至之罘,见巨鱼,
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注释】〔1〕“吴”,秦县,为会稽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市。 〔2〕“江乘”, 秦县,在今江苏句容县北。 〔3〕“鲛鱼”,即鲨鱼。“鲛”,音 ji1o。〔4〕“见”, 与“现”字通。出现。“连弩”,装有机栝,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 〔5〕“候”, 预示迹象,显示征兆。 〔6〕 “赍”,音 j9,携带,带着。 〔7〕“荣成山”,即成 山,已见前。
至平原津而病。〔1〕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 书赐公子扶苏曰:〔2〕“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 玺事所,〔3〕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4〕丞相斯为上崩 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5〕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6〕故 幸宦者参乘,〔7〕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 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 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 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 恬,数以罪,其赐死。〔8〕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 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9〕以乱其臭。
【注释】〔1〕“平原津”,黄河津渡名,在秦平原县境内。秦平原县在今山东平 原县西南。〔2〕“玺书”,盖有皇帝印信的诏书。〔3〕“中车府令”,官名,掌管皇 帝舆车,为太仆属官。“行”,代理,摄理。“符玺事”,符玺郎掌管的事务。当时中 车府令赵高代理符玺郎掌管皇帝的符节印童。〔4〕“沙丘”,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 其地有沙丘宫。“平台”,台名,在沙丘宫内。〔5〕“诸公子”,指胡亥以外的秦始 皇的儿子们。〔6〕“辒凉车”,又作“辒辌车”,一种闭之则温,开之则凉的可以息 卧的轿车。秦始皇棺载辒凉车中,后世因名丧车为“辒凉车”。“辒”,音 w5n。〔7〕 “参乘”,也作“骖乘”,陪乘。古人乘车之制,左为主座,驭者居中,右为陪乘,起 警卫作用。〔8〕“其赐死”,从上下文义看,“其”字衍文。《太平御览》卷八六引 无此字。有的版本“其”作“共”。〔9〕“鲍鱼”,盐渍的鱼,其味腥臭。“鲍”, 音 b4o。
行从直道至咸阳,〔1〕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 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 泉,〔2〕下铜而致椁,〔3〕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4〕令匠作机弩矢,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5〕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 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6〕度不灭者久之。〔7〕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 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 知之,〔8〕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9〕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 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注释】〔1〕“直道”,即始皇三十五年开辟的道路。北起九原,南抵云阳。〔2〕 “三泉”,地下三重泉水,这当是地下根深的地方。〔3〕“下铜”,用铜来锢洞穴, 这样既坚固,又可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 〔4〕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都是随葬品。 “宫观”和“百官”,一般采用陶或金属仿制。“奇器”和“珍怪”指各种供日常使用 或观赏的奢侈品。“臧”,与“藏”字同。〔5〕“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据考古 勘探,秦始皇陵地宫内确有水银分布,面积达一万二千平方米,构成规则的几何图案。
〔6〕“人鱼”,即儒艮,皮肤灰白色,有稀少的毛。前肢呈鳍状,后肢退化。栖息河 口或浅海湾内。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状。也有人认为 “人鱼”即鲸鱼。〔7〕“度”,音 du,揣测,估计。〔8〕“臧”,音 z1ng,奴隶。 下文“已臧”之“臧”,音 c2ng,通“藏”。〔9〕“羡”,音 y2n,与“埏”字通。 墓中神道,有内、中、外三道门。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1〕任用事。二世下诏,增 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2〕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 “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3〕虽万世世不轶毁。〔4〕今始皇为极 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5〕 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6〕所置凡七庙。 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7〕
【注释】〔1〕“郎中令”,秦官名,负责守护宫殿门户,主管诸郎在宫殿上侍卫。
〔2〕“牺牲”,古代为宗庙祭祀而宰杀的牲畜。毛色纯一的为“牺”,肢体完整的为 “牲”。〔3〕“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据《礼记?王制》所说,天子有七庙,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有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有三庙, 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有一庙。〔4〕“轶”,音 di6,更迭。“轶毁”,更迭 废除。有人把“轶毁”解释为“增减”,义亦通。这样解释时,“轶”音 y@。〔5〕“西 雍”,即春秋时期的雍邑,秦德公建都于此,至秦献公徒都栎阳。后来在此地置县。故 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6〕“襄公”,秦庄公之子,公元前七七七年至前七六六年在 位。在位的第八年,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开始立国。死后葬西垂(今甘肃天水市西南)。 “已”,与“以”字同。〔7〕“皇帝复自称‘朕’”,始皇三十五年,皇帝自称由“朕” 改为“真人”,至此群臣建议二世仍自称为“朕”。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 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1〕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 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 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2〕
【注释】〔1〕“晏然”,平静的样子。 〔2〕“章”,通“彰”,彰明。
皇帝曰:〔1〕“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
臣德昧死言:〔2〕“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遂至辽东而还。
【注释】〔1〕“皇帝曰”,此句至下文“制曰:‘可’”,是二世在秦始皇石刻 旁刻写的文字。〔2〕“德”,史书未载其姓,全书只此一见。
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 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 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 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1〕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 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 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2〕明主收举 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3〕无得立者,〔4〕而六公 子戮死于杜。〔5〕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6〕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 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7〕 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8〕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 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 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注释】〔1〕“鞅鞅”,与“怏怏”同,因不满而郁郁不乐的佯子。 〔2〕“即”, 则。〔3〕“少”,小。“少近官”,近侍小臣。“三郎”,秦郎中令属官有五官中郎 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凡三署。署中有郎中、侍郎,无固定员额,多至千人,负责 守卫宫殿,皇帝出行,则充车骑。因分隶三署,故称“三郎”。有人认为“三郎”指中 郎、外郎、散郎。也有人认为指中郎、郎中、外郎。〔4〕“立”,与“位”字通。有 的版本作“脱”,于文义较顺。〔5〕“杜”,秦县,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6〕“公 子将闾”,秦始皇之子,事迹只见载于本篇。〔7〕“阙”,宫殿、祠庙、陵墓前的高 大建筑物,一般左右各一,筑成高台,其上修建楼观。两阙之间空缺有道,故名“阙”。 “阙廷”,犹言“宫廷”。〔8〕“廊庙”,犹言“庙堂”,指朝廷。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 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1〕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 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征其材士五 万人为屯卫咸阳,〔2〕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 菽粟刍藁,〔3〕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
【注释】〔1〕“复”,与“覆”字同。〔2〕“材士”,健武有力的士卒。〔3〕 “菽”,豆类。“粟”,谷子。“菽粟”,泛指粮食。“刍”,饲草。”藁”,禾秆。 “刍藁”,指喂牲口的草料。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1〕为张楚。〔2〕胜自立为楚王,居陈,〔3〕
遣诸将徇地。〔4〕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5〕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 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6〕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7〕 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 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8〕魏咎为魏王,〔9〕 田儋为齐王。〔10〕沛公起沛。〔11〕项梁举兵会稽郡。〔12〕
【注释】〔1〕“陈胜”,字涉,阳城(旧说认为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人,曾为 人佣耕。二世元年,被征发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七月在蕲县大泽乡(今安 徽宿县东南刘村集)率同行戍卒起义,不久即建立张楚政权。次年军败,被他的御车人 庄贾杀害。事详本书《陈涉世家》。〔2〕“张楚”,陈胜政权称号,义为张大楚国。
〔3〕“陈”,秦县,在今河南淮阳县。〔4〕“徇”,音 x)n。“徇地”,略地。〔5〕 “山东”,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与关东所指地域大体相同。〔6〕“乡”,通 “向”。〔7〕“谒者”,郎中令的属官,为皇帝掌管宾赞和传达之事,有时也奉命出 使各地。〔8〕“武臣”,陈涉部将。陈涉在秦二世元年建立张楚政权后,即遣武臣等 人北略赵地。武臣渡过黄河,连下赵地数十城,至邯郸自立为赵王。后被部将李良所杀。 事详本书《陈涉世家》、《张耳陈余列传》。 〔9〕“魏咎”,魏豹之兄,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