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6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6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和南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原语为:“南方曰 粦,凤曰■。”《山海经?大荒南经》则作《南方曰因”。“粦”、“因”音近相通。 “■”即“微”。《尧典》作者录此材料又误将南方神名写成“厥民因”,风名“微” 写成“鸟兽希革”(“希”通“稀”,义与“微”同),注疏家只好牵强释云:“因在 田之丁壮以助农。”即夏天耘田去草之类。又释云:“夏时鸟兽毛羽稀少。”皆甚妄。
〔22〕“和仲”,掌管西方之官,亦称秋官。〔23〕“西土”,指西方太阳下落之处。
〔24〕“昧谷”,《尧典》古文本作“躞谷”,郑玄读作“卯谷”,同音相假为“昧谷”,
《淮南子?天文训》作“蒙谷”,《天问》作“蒙氾”,《尔雅?释地》作“大蒙”。 为神话中太阳落下和止息的地方。〔25〕 “敬道日入”,《尧典》作“寅饯纳日”。
《尧典》既在“寅宾出日”句误失“宾”字原祭名之义,改用引导出日之义,此句遂创 一“饯”字,以示饯送入日之义。但《史记》仍依“寅(通‘夤’)宾”译作“敬道”, 未用饯送义。“纳日”即“入日”。西周金文中“内”、“入”通用,到文籍中“纳”、 “入”同用。“纳日”或“入日”,即今语“落日”。〔26〕“西成”,秋天收成。〔27〕 “夜中”,指秋分,这一天黑夜与白昼的时间相等。〔28〕“星”,中星。“虚”,定 秋分的中星,秋天傍晚出现在南方天空正中,在二十八宿中,为玄武七宿的中间那一宿, 亦即西名宝瓶座β和小马座α两星。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29〕 “中秋”,即仲秋,指秋分。〔30〕“其民夷易,鸟兽毛毨”,《尧典》上句作“厥民 夷”,下句与此同。原义参见本节注〔13〕。西方神名和西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原 语为:“西方曰夷,凤曰彝。”《山海经?大荒西经》作“西方曰石夷,来风曰韦”。
《尧典》作者又将西方神名改成不通的“厥民夷”,西方风名改成不通的“鸟兽毛毨”。 注疏家于是释上句为“夷,平也,老壮在田与夏正也”,《史记》则意译为“夷易”, 近人更有寻“夷”义为“刈”者;下句则释为鸟兽毛更生齐整鲜洁。皆力图为《尧典》 讲通其义。“毨”,音 xi3n,鸟兽毛羽齐整鲜洁貌。此言秋季鸟兽皆更换越冬羽毛。〔31〕 “和叔”,掌管北方之官,亦称冬官。〔32〕“幽”,阴。“都”,聚集。“幽都”, 阴冷所聚之处,即古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33〕“便在伏物”,《尧典》 作“平在朔易”。“平”即“审”古文“釆”之讹。“审”有辨义,“便”、“辨”古 音相通。“在”,通“察”。“伏物”,藏物,指冬日贮藏食物。〔34〕“日短”,指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的一天。〔35〕“星”,中星。“昴”,音 m2o,定 冬至的中星,又称旄头,汉代称留星,后代俗呼为七姐妹星。冬天夜间看到南方天空有 一簇不太明显的密集的星团,肉眼可看到六颗或七颗。在二十八宿中,为白虎七宿的中 间那一宿,即西名金牛座η星。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36〕“中 冬”,仲冬,即冬至。〔37〕“其民燠,鸟兽氄毛”,此二句《尧典》“其”作“厥”, “燠”作“隩”,余同。原义参见本节注〔13〕。北方神名和北方风名,在殷墟甲骨卜 辞中原语为:“北方曰宛,凤曰■。”《山海经?大荒东经》作“北方曰■,来之风曰
■”。《尧典》作者又将北方神名写成不通的“厥民隩”,风名写成不通的“鸟兽氄毛”。
 
注疏家为解通其义,释“隩”为室内,即冬天不外出;释“氄毛”为鸟兽长出细软的毛 以自温。“燠”,音 y),暖。“氄”,音 r%ng,细软绒毛。〔38〕“岁三百六十六日, 以闰月正四时”,此二句是据《尧典》原文“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所作的简化。“岁三百六十六日”是古代一早期所知一年的日数,是四分历出现以前的 认识。周代用圭表测日至,始知一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才创造了四分历。 这是一种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则是进一步以阴阳历并用。由于月亮绕地 球与地球绕日两个周期不能相配,月亮绕地球十二周比地球绕日一周少十一天多,因此 就三年设一闰月来补足,以使阴历与阳历相配,因而叫“以闰月成岁”。 由殷墟甲骨 卜辞知殷代已设闰月。当时置闰尚不能全与年相合,每闰还差三天多,到春秋中叶知道 十九年七闰,就可使阴阳历基本相调(参见钱宝琮《东汉以前月日纪法的研究》、竺可 桢《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可知此所载历法资料是较古的,当在周代以 前。其中纯阳历资料又在阴阳历并用资料以前。至于“以闰月正四时”,与以四中星定 四时不相合。闰月置于无中气之月,并使月与季候相合,为春秋时用四分法以后之事, 可知《尧典》作者反映古代历法知识还较疏阔。〔39〕“信”,通“伸”。“饬”,治 理。〔40〕“众功”,指当时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命脉,农时 掌握的准确与否对原始农业至关重要,因此,测定农时是古代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 面。农业取得了好收成,古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即可繁荣昌盛。根据四仲中星来定季令, 是正式历法产生以前的所谓“观象授时”时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我们先民在长期生 产实践中特出的发明。


尧曰:“谁可顺此事?”〔1〕放齐曰:〔2〕“嗣子丹朱开明。”〔3〕尧 曰:“吁!〔4〕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5〕“共工 旁聚布功,〔6〕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7〕似恭漫天,〔8〕 不可。”尧又曰:“嗟,四岳,〔9〕汤汤洪水滔天,〔10〕浩浩怀山襄陵,〔11〕 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12〕尧曰:“鲧负命毁族,〔13〕不可。” 岳曰:“异哉,〔14〕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注释】〔1〕“顺”,顺应,顺理。此谓顺应时势掌管好庶务。〔2〕“放齐”, 传说为帝尧之臣。〔3〕“嗣子”,嫡子。“丹朱”,帝尧之子,母为散宜氏之女(名 女皇)。“开明”,通达明理。〔4〕“吁”,音 x&,发语辞,有嫌恶之意。〔5〕“讙 兜”,音 hu1n d#u,传说为帝尧之臣,为颛顼后裔。 〔6〕“共工”,音 g#ng g#ng, 传说时代颇为强悍的一个部族。《国语?鲁语》说它(共工氏)曾霸九州。《淮南子?天 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原道训》 说它又曾与高辛相争。《荀子?议兵》和《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西经》等又说 它曾与禹相攻伐。鉴于有关共工部族的传说几乎全都同水患有关,徐旭生推测此烜赫多 时的部族大约居处在今豫东古黄河转折地区(详见徐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从 其与颛顼族(生活在今河南濮阳一带)、禹夏族(生活在今豫西、晋南一带)争斗来看, 徐说大体可信。极可能在黄淮之间。〔7〕“僻”,邪僻。〔8〕“漫”,通“慢”,简 慢,傲慢。“天”,此处兼含上帝与君主。〔9〕“四岳”,四方诸侯之长。 〔10〕“汤 汤”,音 sh1ng  sh1ng,水势浩大湍急的样子。〔11〕“怀山”,吞没山岭。“襄”, 通“攘”,攘除。〔12〕“鲧”,音 g(n,传说为禹父,又称崇伯,传说因治水失败被 舜杀于羽山。崇即今河南嵩山,夏部族生活在嵩山周围地区,因而鲧称崇伯。〔13〕“负”, 违背。“族”族类。〔14〕“异哉”,不是这样啊!此谓四岳认为鲧并不像尧说的那样
 
坏。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1〕汝能庸命,〔2〕践朕位?”〔3〕 岳应曰:“鄙德忝帝位。”〔4〕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5〕众 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6〕曰虞舜。”〔7〕尧曰:“然,朕闻之。其 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8〕母嚚,〔9〕弟傲,〔10〕能和以孝,〔11〕 烝烝治,〔12〕不至奸。”〔13〕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14〕 观其德于二女。〔15〕舜饬下二女于妫汭,〔16〕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 五典,〔17〕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18〕四门穆穆,
〔19〕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 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20〕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 怿。〔21〕正月上日,〔22〕舜受终于文祖。〔23〕文祖者,尧大祖也。〔24〕

【注释】〔1〕“朕”,音 zh8n,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限于皇帝方可用 为自称。〔2〕“汝”,你。“庸”,通“用”。〔3〕“践”,帝王即位称“践位”。
〔4〕“鄙”,自称谦词。“忝”,音 ti3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词。此言我的德行 有辱于帝位,意谓愧不能胜任。〔5〕“悉”,全部。“举”,举荐。〔6〕“矜”,音 gu1n,无妻之人。“有矜”,《尧典》作“有鳏”,“矜”、“鳏”义同。〔7〕“虞 舜”,舜在《天问》神话中是商族的始祖神,与商代甲骨卜辞中高祖夒相当。古今学者 多考定“俊”即“舜”。不过俊始终在神话中,舜则活跃在历史文献中。《国语?鲁语》 中舜仍为商族始祖神,与神话合。《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传说在今山 东菏泽),迁于负夏(又作负瑕,今山东曲阜西),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本篇《正 义》引周处《风土记》云“舜,东夷之人,生姚丘(又称姚墟)”,《括地志》说:“姚 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古舜为东方鸟夷族商人始祖神应是可信的。在儒、墨两家 学说中,尧、舜、禹成了道德勋业最盛的相继禅让的三个圣王。文献中对于舜尤有很多 奇丽的传说,尤其突出他的孝行。《楚辞?天问》、《左传》还说他姓姚,《楚辞?离 骚》、《惜诵》且以重华为其名。而《国语?鲁语》中又说他也是有虞氏的宗神。《尚 书?尧典》遂称他为“虞舜”。大抵舜是东方鸟夷集团中商族的远祖,而鸟夷中的有虞 部族亦特奉他为宗神,历史化的结果,遂为有虞部族的首领,即是有虞氏一位杰出的首 领以宗神的化身出现。有虞氏之地在今河南东部邻接山东的虞城附近,与《墨子》、《孟 子》、《韩非子》等称他的活动地区历山、雷泽、寿丘、负夏等今山东西境诸地相近, 与尧族相邻。两族结成部落联盟。尧、舜两族人相继任联盟的军事首长。在故事流传中, 经过儒、墨的加工,尧、舜遂成了禅让的圣王。〔8〕“顽”,顽固而又愚蠢。传说舜 父极为险恶。〔9〕“嚚”,音 y0n,奸诈,不守忠信。〔10〕“傲”,傲慢无礼,恣意 欺人。〔11〕“和”,和睦,和谐。〔12〕“烝烝”,音 zh5ng zh5ng,淳厚朴实的样 子。“治”,维持。此言舜用恭敬的态度、淳厚的感情对待父母兄弟,使之感化。〔13〕 “奸”,奸恶。“不至奸”,谓不堕入奸恶之道。〔14〕“尧妻之二女”,尧把女儿嫁 给舜的故事流传很广,不少文献均有记戴,这当是尧族与舜族世通婚姻的写照。“二女”, 长曰娥皇,次曰女英。〔15〕“观其德于二女”,谓观察舜对自己女儿的态度,考察其 品德之高下。〔16〕“饬”,饬令,告诫。“下”,此指下放。“妫汭”,音 gu9 ru@, 旧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境,不足据。相传舜住在虞地妫水旁,舜的后代因而姓妫。而虞 地在今河南东部虞城一带,作为舜的后代妫满所封陈国,在虞城西南,则妫水亦当在今 河南东部。“汭”,河水相入处。〔17〕“慎”,慎重。“和”,调和。“五典”,五
 
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8〕“宾”,宾迎,以礼相接。“四门”,四 方之门。〔19〕“穆穆”,恭敬有礼。〔20〕“女”,通“汝”,你。“绩”,成功。 此言你考虑问题进言可以建立功业。〔21〕“让”,谦让,辞让。“怿”,音 y@,快乐。 “不怿”,不安乐。〔22〕“正月”,一年的首月。正,音 zh5ng。“上日”,上旬吉 日。〔23〕“受终”,此指继位受权。“文祖”,先祖,周人习语。此指文祖之庙。古 人凡遇国之大事(如继位、出征等)必于祖庙内举行仪式,以求祖宗神灵准许和保祐。 尧禅位于舜亦需求得先祖的认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