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潦贩接呒鸵啡衔巧蕉僬畔啬系恼懦恰!�228〕“亚夫”,周亚夫,绛 侯周勃之子,封条侯,事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击吴楚”,汉景帝三年,以吴 王濞为主谋,发动反对汉中央政权的吴楚七国之乱。吴王濞之外,参加这次武装叛乱的 有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卬、胶东王雄渠。景帝派太尉周亚 夫率三十六将军击吴楚,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即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吴王濞被人杀 死,楚王戊兵败自杀。〔229〕“南宫公主”,汉景帝女,王夫人生。王夫人长女号平 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南宫公主,初南宫侯张坐尚之,后来张侯耏申 尚之。〔230〕“故市”,县名,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31〕“河上”,郡名, 秦时为内史,汉二年更名河上,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 年更名左冯翊,地处今陕西中部,为汉京畿地区的一部分。“守”,郡太守。〔232〕 “假相”,代理丞相。此“相”当指某王国之相。〔233〕“柳丘”,今地不详。司马 贞《索隐》云:“县名,属渤海。”渤海郡有柳县,为侯国,并非柳丘。〔234〕“千 户”,《汉书?高惠高后文功巨表》作“八千户”。〔236〕“魏其”,县名,故地在
今山东临沂县东南。〔236〕“破籍东城”,汉五年,楚汉决战垓下,项籍军败走,汉 骑将灌婴追杀项籍东城,斩首八万,略定楚地。魏其侯周定破项籍东城,即指此次战役。 “东城”,县名,故地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237〕“祁”,县名,故地在今山西祁 县东南。〔238〕“子”,汝,你。〔239〕“从射擅罢”,随从皇帝大射而擅自罢去。 大射为古代躬礼之一,其仪可参阅《仪礼?大射》。〔240〕“平”,县名,故地在今 河南孟津县东。〔241〕“洛阳”,县名,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秦三川郡,汉高祖 更名河南郡,洛阳为其郡治。〔242〕“鲁”,县名,故地在今山东曲阜县。封鲁侯者, 本表姓与名皆失载,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知姓名为奚涓。〔243〕“母代侯”, 汉代妇人封侯者寥寥,奚涓母封鲁侯,是汉代妇女封侯先例之一。〔244〕“疵”,《汉 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底”,并载底封地改为重平(今河北吴桥县南)。〔245〕 “故城”,此误,当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城父”,秦时为聚落,汉置以 为县,故地在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父”,音 fǔ。〔246〕“右丞相”,从下文“备 守淮阳功”来看,尹恢为淮阳王右丞相。“淮阳”,王国名,汉高祖十一年置,惠帝时 改为郡,辖有今河南淮阳、扶沟、太康、柘城、鹿邑等县地。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县)。〔247〕“关内侯”,汉代爵位分二十等,第十九级为关内侯,仅次于最高的爵 位彻侯。〔248〕“任”,县名,故地在今河北任县东。〔249〕“东垣”,县名,秦时 称东垣,汉高祖十一年改称真定,故地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250〕“属雍齿”,为 雍齿的部下。雍齿封汁方侯,见本表前。〔251〕“匿死罪”,藏匿犯有死罪的人。这 是汉代法律所不容许的。〔252〕“庶人”,秦汉时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253〕 “棘丘”,今地不详。《水经注》载颍水径上棘城,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县)西,或许 棘丘即上棘,是一乡邑。〔254〕“治粟内史”,秦官,西汉沿置,为主管全国财政经 济的官员,钱谷的收取和财政支出都由治粟内史负责。〔255〕“上郡”,郡名,辖有 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河套以南一带。治所在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县东南。“西 魏地”,谓魏王豹故地。项羽分封诸侯,封魏豹为西魏王,领有河东(郡名,在今山西 西南部黄河以东),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256〕“襄”,为棘丘侯之名, 姓失载。〔257〕“士伍”,无爵的成年男子。〔258〕“阿陵”,县名,故地在今河北 任丘县东南。〔259〕“单父”,音 sh4n fǔ,县名,故地在今山东单县。〔260〕“塞 疏”,当作“塞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塞路”,据裴骃《集解》引徐 广之说,《史记》旧本亦有作“塞路”的。意谓负责堵塞要路。〔261〕“南”,《汉 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皆无南县。《三国志?孔融传》裴松之注引《九州 春秋》载融在徐州,“转至南县”。是南县在徐州境内。《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 记》又载丁原“为南县吏”。〔262〕“昌武”,今地不详。疑在今山东平度县、莱西 县一带。〔263〕“九百八十户”,《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九百户”。〔264〕 “魏其侯”,谓周定,见本表前。〔265〕“弃市”,死刑的一种。把罪犯在街市处死, 暴尸街头。〔266〕“高苑”,即高宛,县名,故地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267〕 “千六百户”,《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千六百五户”。〔268〕“斥丘侯”, 谓唐属,见本表后。〔269〕“出入属车间”,擅自出入于随从皇帝的车马卫队之间。 这不但失礼,而且也是一种违律行为。〔270〕“宣曲”,今地不详。〔271〕“破籍军 荥阳”,汉三年、四年间,楚汉围绕荥阳一带进行了持久的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它关系 到双方的成败。详见本书《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宣曲侯丁义即参加了此役。〔272〕 “固陵”,聚落名,属阳夏县,故地在今河南太康县南。〔273〕“发娄”,今地不详。
〔274〕“绛阳”,《汉书?地理志》无此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列“终陵 齐侯华毋害”,“终陵”疑当作“於陵”,华无害所封即此,故地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
〔275〕“从攻马邑”,汉高祖十年,赵相国陈豨反代地,高祖亲自率军击破陈豨。十
一年,陈豨残余势力尚存。太尉周勃从太原进军,平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降,即进 兵摧破了马邑。华无害“从攻马邑”,当即此役。“马邑”,县名,故地在今山西朔县。 “布”,黥布。〔276〕“勃齐”,《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名勃。勃齐父华无害 谥齐,勃齐不当以“齐”为名。〔277〕“坐出界”,汉律规定,诸侯不许私自越出封 国界域,官员也不得擅离部署,随意逾越自己的管辖区域。因出界触律受到法律制裁的, 颇多其例。〔278〕“东茅”,其地不详。司马贞《索隐》云:“一作‘柔’也。”柔 在琅邪郡,《汉书?地理志》云为侯国,其地在今山东蒙阴、胶南之间。〔279〕“斥 丘”,县名,故地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280〕“东郡”,郡名,辖有今河南延津县、 濮阳县、南乐县以东,山东聊城县、东阿县以南,郓城县、成武县以西,山东定陶县、 河南封丘县以北。治所在濮阳,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281〕“武城”,以此为名者 有三,一在平阳西,一在邺县南,一在战国赵东境,即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此处武城, 疑即后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破籍,侯成武。”与这里的记载不同。
〔282〕“中尉”,秦官,两汉沿置,负责巡察京城,防备盗贼,武帝改名执金吾。〔283〕 “台”,故地在今山东历城县东北。〔284〕“临江”,地域大体相当于南郡,即今襄 樊市以南的湖北地区。〔285〕“贾”,刘贾,汉王元年即为将军,以功封荆王,王淮 东五十二城。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贾为布军所杀。事详见本书《荆燕世家》。
〔286〕“安国”,县名,故地在今河北安国县东南。〔287〕 “南阳”,郡名,辖有 今河南西南部和湖北北部,在秦为大郡,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市。〔288〕“睢水”, 即濉河,自河南杞县流经河南东部、安徽西北部,到江苏宿迁县西,注入泗水,今多淤 断。“睢”,音 su9。〔289〕“雍侯”,封食于雍。“雍”,县名,故地在今陕西凤翔 县南。〔290〕“五千户”,安国侯王陵功状各处记载不同,本书《陈丞相世家》云: “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攻项籍, 陵乃以兵属汉。??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 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王陵“以自聚党定南阳, 汉王还击项籍,以兵属,从定天下,侯,五千户”。〔291〕“乐成”,县名,西汉有 两乐成,一为河间国之王都,故地在今河北献县东南。一在南阳郡,故地在今河南邓县 西南。丁礼所封,当在今邓县地。〔292〕“五利侯”,即栾大,为武帝时有名的方士。 经乐成侯丁义上书推荐,得到武帝信任,拜为五利将军,后因其方不验被诛。事详见本 书《封禅书》。本书《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徐广云:丁义“后与栾大俱诛也”。 丁义,《汉书?郊祀志》作“丁登”。〔293〕“辟阳”,县名,故地在今河北冀县东 南。〔294〕“三岁十月”,审食其与刘邦同为沛人,刘邦初起,审食其侍从吕后、孝 惠在沛二岁十月。此云“三岁”有误。“食其”,音 yìj9。〔295〕“吕后入楚”,汉 王二年,刘邦被项羽大败于彭城西,刘邦父太公、吕后被项羽楚军俘获。审食其又以舍 人侍从吕后一岁。〔296〕“安平”,县名,故地在今河北安平县。〔297〕“淮南王”, 指刘安,本书与《汉书》有传。“陵”,性聪慧有口才,淮南王刘安爱之,多予金钱, 在长安侦察朝廷消息,培植私党。与淮南王刘安后荼、太子迁专擅淮南王国大权,夺民 田宅,囚系民众。〔298〕“蒯成”,当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成”, 乡邑名,故地在今陕西宝鸡市西。“■”,音 péi。〔299〕“池阳”,乡邑名,惠帝四 年置县,故地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300〕“平阴”,县名,故地在今河南孟津县东 北,境内有平阴津,为黄河渡口。〔301〕“襄国”,即秦信都县,项羽分封诸侯,改 名襄国,为常山王张耳国都,故地在今河北邢台市。〔302〕“楚汉约分鸿沟”,汉王 四年,刘邦夺回军事要地成皋(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获得了楚的物资财富, 屯军广武(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楚军乏食。韩信进攻齐地,项羽派大 将龙且率兵二十万救齐,被汉军击败,齐地尽归汉所有。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团结他一
同攻楚。又立黥布为淮南王,使黥布在梁地往来游击,断绝楚军给养。楚军困乏,项羽 乃与刘邦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鸿沟原是战国魏惠 王时开通的运河,故道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县北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县北,至开封市南流, 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由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303〕“郸”,县名,故地 在今安 徽涡阳县东北。〔304〕“中”,读作“仲”。《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仲”。
〔305〕“居坐为太常有罪”,《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元鼎三年,坐为 太常收赤侧钱不收,完为城旦。”赤侧钱是汉武帝元鼎二年令京师所铸,施行二年,民 间盗铸严重,于是下令废止。〔306〕“北平”,县名,故地在今河北满城县北。〔307〕 “阳武”,县名,故地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308〕“为常山守”,公元前二○六年, 项羽分封诸侯,张耳为常山王。明年,陈余袭常山,张耳败走归汉,刘邦乃以张仓(“仓” 字或作“苍”)为常山守。事见本书《张丞相列传》。〔309〕“得陈余,为代相”, 汉王三年,遣韩信、张耳击赵,于井陉(故地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大破赵军,斩陈余, 追杀赵王歇。当时张苍随韩信击赵,得陈余首,以功为代相,防守边境。〔310〕“徙 赵相”,当时张耳为赵王,张苍徙为赵王张耳之相。〔311〕“计相”,中央主管天下 郡国计簿和计吏的长官。张苍在秦时曾为柱下史,熟悉天下图书计籍,又擅长律历计算, 所以用张苍为计相。据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汉高帝六年,张苍为计相,九 年迁为相国。〔312〕“淮南相”,当时淮南王是刘邦少子刘长,张苍为刘长之相。〔313〕 “千三百户”,据本书《张丞相列传》、《汉书?张苍传》《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当 作“千二百户”。〔314〕“其四为丞相,五岁罢”,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一云: “‘四’下缺‘年’字,‘五’上缺‘十’字。孝文四年张苍为丞相,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