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近思录 >

第11部分

近思录-第11部分

小说: 近思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教,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余地无全牛矣。人之才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才。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

20、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祥恭敬。

21、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子之非。〃非惟君心,至于朋游学者之际,彼虽议论异同,未欲深较。惟整理其心,使归之正,岂小补哉?
近思录/卷12
本条最后修订:2008…08…03 10:53:39
{{header
|title=。。/
|section=…{卷}…十二 警戒
|override_author=作者:朱熹|朱熹、作者:吕祖谦|吕祖谦
|previous=。。/卷11|…{A|卷}…十一 教学
|next=。。/卷13|…{A|卷}…十三 异端
|notes=
}}

1、濂溪先生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2、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逾于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丧败者。

3、人之于豫乐,心说之故迟迟,遂至于耽恋不能已也。豫之六二,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其去之速,不俟终日,故贞正而吉也。处豫不可安而久也,久则溺矣。如二,可谓见几而作者也。盖中正,故其守坚,而能辨之早,去之速也。

4、大君致危亡之道非一,而以豫为多。

5、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

6、复之六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7、睽极则弗戾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睽之上九,有六三之正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人虽有亲党,而多自猜疑,妄生乖离,虽处骨肉亲党之间,而常孤独也。

8、解之六三曰:〃负且乘,致寇至,贞吝。〃传曰:小人而窃盛位,虽勉为正事,而气质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终可吝也。若能大正,则如何?曰:大正非阴柔所能为也。若能之,则是化为君子矣。

9、益之上九曰:〃莫益之,或击之。〃传曰: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欲。苟公其心,不失其正理,则与众同利。无侵于人,人亦欲与之。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损于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

10、艮之九三曰:〃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传曰:夫止道贵乎得宜。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其坚强如此,则处世乖戾,与物睽绝,其危甚矣。人之固止一隅,而举世莫与宜者,则艰蹇忿畏,焚扰其中,岂有安裕之理?〃厉薰心〃,谓不安之势,薰烁其中也。

11、大率以说而动,安有不失正者?

12、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理,此常理也。若徇情肆欲,唯说是动,男牵欲而失其刚,妇狃说而忘其顺,则凶而无所利矣。

13、虽舜之圣,且畏巧言令色。说之惑人易入而可惧也如此。

14、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舍己从人,尽天下之议,则不能成其功,岂方命圯族者所能乎?鲧虽九年而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叙,故其自任益强,弗戾圯类益甚。公议隔而人心离矣。是其恶益显,而功卒不可成也。

15、君子〃敬以直内〃。微生高所枉虽小,而害则大。

16、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17、〃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伤于忍。

18、明道先生曰: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19、人以料事为明,便侵侵入逆诈亿不信去也。

20、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面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却已先不好了。

21、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着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言却最是。

22、伊川先生曰:阅机事之久,机心必生。盖方其阅时,心必喜。既喜则如种下种子。

23、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24、较事大小,其弊为枉尺直寻之病。

25、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26、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

27、做官夺人志。

28、骄是气盈,吝是气歉。人若吝时,于财上亦不足,于事上亦不足。凡百事皆不足,必有歉歉之色也。

29、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时,无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有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

30、刑恕云:〃一日三检点。〃明道先生曰:可哀也哉!其余时理会甚事?盖仿三省之说错了,可见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说一般话。明道责之,刑曰:〃无可说。〃明道曰:无可说,便不得不说。

31、横渠先生曰: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32、郑卫之音悲哀,令人意思留连,又生怠惰之意,从而致骄淫之心。虽珍玩奇货,其始感人也,亦不如是切,从而生无限嗜好。故孔子曰:〃必放之。〃亦是圣人经历过,但圣人能不为物所移耳。

33、孟子言反经,特于乡原之后者。以乡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无主,惟是左右看,顺人情,不欲违。一生如此。
近思录/卷13
本条最后修订:2008…08…03 10:53:17
{{header
|title=。。/
|section=…{卷}…十三 异端
|override_author=作者:朱熹|朱熹、作者:吕祖谦|吕祖谦
|previous=。。/卷12|…{A|卷}…十二 警戒
|next=。。/卷14|…{A|卷}…十四 圣贤
|notes=
}}

1、明道先生曰: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老之害,甚于杨墨。杨氏为我,疑于义。墨氏兼爱,疑于仁。申韩则浅陋易见,故孟子只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其言近理,又非杨墨之比,此所以为害尤甚。杨墨之害,亦经孟子辟之,所以廓如也。

2、伊川先生曰: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微,其终则不可救。如〃师也过,商也不及〃,于圣人中道,师只是过于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则渐至于兼爱,不及则便至于为我。其过不及同出于儒者,其末遂至杨墨。至如杨墨,亦未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推之便至于此,盖其查必至于是也。

3、明道先生曰: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然则毁人伦,去四大者,其外于道也远矣。故〃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若有适有莫,则于道为有间,非天地之全也。彼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故滞固者入于枯槁,疏通者归于恣肆。此佛之教所以为隘也。吾道则不然,率性而已。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

4、释氏本怖死生,为利岂是公道?唯务上达而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但有间断,非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谓识心见性是也。若存心养性一段事,则无矣。彼固曰出家独善,便于道体自不足。或曰:〃释氏地狱之类,皆是为下根之人设此怖,令为善。〃先生曰:至诚贯天地。人尚有不化,岂有立伪教而人可化?

5、学者于释氏之说,直须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其中矣。颜渊问为邦,孔子既告之以二帝三王之事,而复戒以放郑声,远佞人,曰:〃郑声淫,佞人殆。〃彼佞人者,是他一边佞耳,然而于己则危。只是能使人移,故危也。至于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言畏,只是须着如此戒慎,犹恐不免。释氏之学,更不消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后,便不能乱得。

6、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人只为自私,将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他底。放这身来,都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释氏以不知此,去他身上起意思。奈何那身不得,故却厌恶。要得去尽根尘,为心源不定。故要得如枯木死灰。然没此理。要有此理,除是死也。释氏其实是爱身,放不得,故说许多。譬如负版之虫,已载不起,犹自更取物在身。又如抱石投河,以其重愈沈,终不道放下石头,惟嫌重也。

7、人有语导气者,问先生曰:〃君亦有术乎?〃曰:吾尝〃夏葛而冬裘,饥食而渴饮〃,〃节嗜欲,定心气〃,如斯而已矣。

8、佛氏不识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

9、释氏之说,若欲穷其说而去取之,则其说未能穷,固已化而为佛矣。只且于迹上考之。其设教如是,则其心果如何?固难为取其心,不取其迹。有是心则有是迹。王通言心迹之判,便是乱说。故不若且于迹上断定不与圣人合。其言有合处,则吾道固已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如是立定,却省易。

10、问:神仙之说有诸?曰:若说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言居山林间,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譬如一炉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有此理也。

又问:〃扬子言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能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

11、谢显道历举佛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先生曰:凭地同处虽多,只是本领不是,一齐差却。

12、横渠先生曰: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缘天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为幻妄。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虚空之大。此所以语大语小,流遁失中。其过于大也,尘芥六合。其蔽于小也,梦幻人世。谓之穷理可乎?不知穷理而谓之尽性可乎?谓之无不知可乎?尘芥六合,谓天地为有穷也。梦幻人世,明不能究其所从也。

13、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14、浮图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回圈。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可谓知人乎?天人一物,辄生取舍,可谓知天乎?孔孟所谓天,彼所谓道。惑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大学当先知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今浮图极论要归,必谓死生流转,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乃其俗达之天下,致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着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崇尚之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求其迹。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其蔽。自古诐淫邪遁之辞,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者,千五百年。向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计得失哉!
近思录/卷14
本条最后修订:2008…08…03 10:52:56
{{header
|title=。。/
|section=…{卷}…十四 圣贤
|override_author=作者:朱熹|朱熹、作者:吕祖谦|吕祖谦
|previous=。。/卷13|…{A|卷}…十三 异端
|next=。。/后序·提要|后序·提要
|notes=
}}

1、明道先生曰:尧与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也。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

2、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视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材,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