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的女性-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做社交活动时,只要你不觉得别人做什麽你就非得跟随不可,这样就不会犯戒了。单单和他人相处并不犯戒,还可能由于自己持戒而利益帮助了他们。你的责任就是守戒,而非去批判他人。倘若你不饮酒,就建立起一个好榜样,播下了一颗好种子,你可能引起那些人的好奇心,而带领他们走上学佛之路。只要自己守好戒,就能打开许多人的眼睛。如果你在行事前能想:「我不做任何违背佛法的事,我的一切作为都将依照怫法的原则而行。」这样便会对我们有帮助。每天常常的这样提醒自己,由于心理有了准备,因此,突然遇到困难,也便能加以容忍了。
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人批评你,甚或贬责你。同样我们可延用前述如护眼的方法。因为做为一个修行者,你的责任是在于照料自己的行为,而非指出他人的毛病。试想如果你对这些批评贬抑感到认真,精神就会受刺激,因而生起极大的嗔恨等恼障。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知道,最大的恶业,通常都是因为嗔心大起而来的。了解到这点,我们就会停止批评或贬损他人,这种包容会产生极大的功德。
但这并非意味你不必去澄清批评,或说明误会,那些当然都应做的。但由于佛法是反对情绪上、或身体上的暴力行为,因此做为一个修行者,你便有现任保护自己,不造恶业,平息愤怒,对那些批评或冒犯你的人生起慈悲心。若你学会在遭受攻击时保持容忍,那麽恼乱你的人就会成为你的法友,因为他或她正在助你培养宽容的心,将一切转化为功德的累积。你无法找到比那更好的法友了——当然,只要你还是个菩萨。
在修每个法的开始,你要发心利益一切众生,并舍弃一切烦恼。在修法过程中,你的心可能会散乱,但由于以正确的心态开始,因此小小的散乱并不足以摧毁你的功德。最後,要记得回向,将功德和一切众生分享。这样的修行方法会使你的修行具很大的功德。
在工作时,你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若你是以纯净的心来修行,那麽在工作时保持修行之道,就会变得很简单,不费一点力气。否则,即使花了很多时间修行,若心无法避免恼障,也还是无法追随法道的。这不是修行本身没有效益,而是你将不净的心态混杂一起了。
晚上睡觉前,坐下来稍微想一想是很重要的,即使只有五分钟左右也行。想想你每天所做的事,问你自己是否做了任何违背佛法的事。若做了,应感惭愧,并下决心明天不再重犯,这就是你要如何强化自己决心的方法。如果不能每天检视自己,便对任何自己所为,或对或错的,失去了明察的心。
美国人通常对世界性的痛苦具有慈悲心,问题是他们究竟是否真的了解了众生?即使是好像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痛苦感到关怀,却也往往忽视了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国人对建立夫妻、父母或小孩私人关系的和谐上一点也不经心。而唯有先学会把和谐带给少数人,包括自己及家人,你才有可能把力量伸展,带给全世界和平。
(编按:一九九零年十一月,纽约屋士达噶玛三乘法轮中心开示)
证悟的女性
第一部分
一般来说,器世界可以分为三种层次,即最高、中间和最下一层。属于最高和最低层的众生,非藉由父母,而是自然出生。我们的世界则介於中间层次,此层次的众生依于一男一女,也就是父母而生,因此,在这层次里,我们有男女相的分别。
众生能居於最高层,乃因他们已净除一切罪障,不复有任何烦恼冲突。由于他们这种清明纯净的心,临终後便马上往生更高层次的净土。他们化生於莲花中,身形完美,如同盛开的莲花。这些众生的心灵是如此清净,因此,只要听到一个字的佛法,智慧便都能自然完整的开启,达到彻底圆融的了悟。由于居于高层众生已无任何贪执、烦恼和业障,已具备了圆满的智慧和了悟,因此,不具男女之相,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分别。
众生之所以会生於最下一层,乃由于他们贪执增长,且耽于嗔恨、嫉妒等恼障的结果,因此,积聚了许多恶业。临终时,由于业力的牵引,便马上投生到恶趣,而其形体则依恶业的本质与力量,以及临终时个人所受此种力量的影响而定。但不论其马上受生的身形如何,就我们所知,也并非经由出生的过程而来的。
投生在中间这层的众生,是依于男女的结合而生下来的,此层也是一切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所处的世界。生于此的众生,均有开悟的能力,不论是男是女,都具学习和拓展智慧的能力。由于两者自身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认为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就绝非真实。男女两性一样,具备等值等量的佛性;同样地,两者追求解脱的目标也相同。
假如我们以逻辑来观视现况,便会了解每个人的出生都仰赖男女的结合,而每个生下来的人不为男性,即为女性。基於如此深重的依缘关系,要说孰优孰劣,是非常奇怪的事。会有男性的存在,是因为有女性;而会有女性的存在,也是因为有男性的缘故,缺一便无法成立。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有右半边,是因为有左半边,如果失去了右半,左半也不能独存。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存在。
一个人会生於哪个层次,或在此层次中生为男性或女性,都是依其过去世所累积的业力而定。每一次的投胎转世都是以往所累积的业果的显现,而宇宙的一切就是如此运作的。
不过,就我们的文化背景来看,不论我们是在何种文化中成长,都很清楚地看出男性比女性强,因此待遇也不平等。这倒不是由于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而是因为他们较孔武有力。由于力气大,便以高姿态来对待女性,这已成为传统的行为模式。仿佛女性由于较弱小,便成为劣者;而男性则因力气大,便较优越一样。要了解为何有这种文化传统存在,就要追溯到古代——充满战争、争斗和暴力的时代。在这些早期时候,力量最强的战士便统治了战败者。一个人再野蛮粗鲁、知识浅陋,只要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也能当上国王。
当时的世界,强者就是这样统治支配弱者的。由于男性通常较女性强壮,他们便支配女性,就像国王统治他的人民一样。
如此长久以来,女性不仅被视为弱者,一般来说,也被认为较差、较无智慧,品德也不如男性。在一个家庭里,男孩被高捧在上,女孩便被视为累赘。为了使女孩能出嫁,还要陪上一笔嫁妆;反之,在很多国家,只要男孩负担得起,娶几个女孩都没问题。女性从不接受教育,也很少有学习读书和写字的机会。宗教的修行和仪式也把女性排除在外,认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对她们是有害无益的。
但是,如我之前巳说过的,没有实际的事实可以支持这种传统;而女性被认定较为卑下,也没有合逻辑的原因可述。
由于对真理的无知,让我们在世间经历到如此多的分别;人依习气,而非依思考生活,并且顽固的执於过时的信仰和传统。
世界上再没有比印度这个国家更明显的了。此地早期衍生的种姓和社会阶级分离的严格制度,至今仍存在。这始于统治全国各地的一些国王,他们的势力扩展得很大,以致一家人都被尊为活神,而统治国家的实际重任则落在宰相、大臣、学者、医生、法师和祭司的身上。这些人与其家族形成印度的统治阶级,连同宗教领袖,称为婆罗门。他们在最上,其下是一般的领导者。次下的阶级是劳动者——战士、商人、工匠、僧侣、农夫、酒商……等等。而最低的人被称为石头种姓,意指毫无价值。此阶级的人数最多,由国家中最贫穷和最无力量的人所组成。
婆罗门是国家中受教育最高的一个阶级,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一种洁癖的习惯,并将它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他们不和其它阶级的人来往,不吃最下阶级的人所准备、甚或触到的食物,不碰触低阶级人的手。其它阶级的人也藐视、回避石头种姓阶级的人,这种种姓阶级的分离,延续至今。
而释迦牟尼佛出生於皇族阶级,却放弃他的特权。他放弃在宫中身为王子的生活,去当乞丐,身边只有一个乞食的钵。他打破了种姓制度,并教导大家,人之间并无差异,没有高低的种姓阶级这回事。他教导一切以心灵为最重要,如果心是纯净善良的,便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心是邪恶不净的,便是一位愚劣者。
释迦牟尼佛还启教了平等的观念,并引进民主的原则来协助管理日渐扩大的僧团。他的想法是:「僧团为僧众所有,也由僧众管理。」此即意味著:僧团的一切计划和决定,都须经过僧众们的讨论和意见沟通。
在此我要提醒诸位,虽然众生都具平等的佛性,但每个人在其他方面并不尽然相同。有些人需要特别的关怀,尤其是生病和残障的人;而长者也应特别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年纪较大,人生的阅历也较丰富。佛陀自己常亲自照顾老人和弱者。
世界上每个人都与生俱有等质等量的佛性,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是较其他人优越的。所有的人,不论性别是男是女、阶级是高是低,都要经历疾病和痛苦,忍受艰困和失去,以致最後的死亡,然後再次转生,重新开始。能够超出这个轮回的人,才是真正优秀卓越的众生。
听完今天的开示回家後,大家要深思一下今天所听到的,找出你自己所认为的两性之间的相异处。你一定要经由自己确切的了解,才能更肯定今天的法教,而非人云亦云。这样明晚你再来时,我们才能更深入多谈。
第二部分
在前面的开示里,我们用理性做出结论,认为男女两性证悟佛性的能力是完全相同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其真实性也确实不变,因为佛陀教导男女本具相同之佛性。所以,不论我们由哪个观点来看,从逻辑上或佛法上的,都可认定男女具有了悟佛性的同等能力。
虽然从知性上和佛法上的观点来看,我们也许能了解男女两性的能力是相同的,但是从世俗及历史的观点来看,男性的统治者多过女性,原因在于根深柢固的传统,已在我们心中形成习惯的模式,认为男性较女人有力,也较能成就。这样的观点已被全世界视为真理,结果造成女性很少有机会展现她自己的能力。一旦惯性的模式形成,女性也同样能干的事实就不被承认。由于这个文化上的否定,女性失去了自信,也不再尝试表现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何以很少有女性统治者的原因。
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明白女性也有才能、力量和精神去达成过去男性曾做过的事。例如:我们都对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很熟悉,当她首次当上总理时,记者问她,以女性身分来统理印度人民有何感想?她回答说,当她治理国家时,并不存在自己是女性的想法,只是清楚自己有这分能力来照顾印度人民。她没有想及性别问题,只考虑到自己能力是否胜任,对她而言,这才是能否真正去照顾人民的主要关键。
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想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意志和知识,即使再怎麽有男性气概,也会因缺乏自信而被视为无能的凡夫,无法去利益他人;如果我们明白自身有能力、意志和知识,就算非常女性化,也能常去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能否了悟自身的潜能,进而去利益众生,完全是一种心态的问题。如果我们具有很强的意志、精进和虔诚之心,不论生为男性或女性,便都有达成目的的可能。基於此点,男性便没有道理自认比女性优秀能干而骄做,女性也不必认为男性较强而羡慕他们。由于我们已解释过了,就能力来看,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唯一真正要做的,不是互相骄傲或羡慕,而是不论性别如何,要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简短的说明了一般人对女性所熟悉的观点,现在我们要以佛法的立场来讨论女性的情况。在释迦牟尼佛十五岁到八十二岁之间,共转了三次法轮,给予声闻缘觉乘(小乘)、菩萨乘(大乘)和金刚乘(真言乘)三种的法教。
在声闻缘觉乘的教法里,佛陀提到了外在身戒的重要性,并且给了各种不同戒律的教授:在家居士戒(gedyen)、沙弥戒(getsul)、出家具足戒(gelong)。佛陀的初转法轮,包括了誓戒,是同时为男女二性所共同宣说的。在藏文中,字尾加上「pLa」指的是「父亲」,意即此字是属阳性;而字尾加上「ma」,指的是「母亲」,代表此字是阴性。因此,以这样来看,优婆夷戒(gen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