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抽象元间本身也是物质和元间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所不同的是,其元间成分相对于作为载体的物质成分来说,
尽管抽象元间不可能最终摆脱物质载体,但是元间成分占了
绝对的优势,特别是相对于主要以物质方式实现自我目标的
物质自我来说,可以被认为是比较“纯”的元间“单体”,
是近似的“纯元间”实体。
抽象元间之所以产生于生命高度进化的阶段,并不是物
质载体趋向于简单和消失,而是因为元间本身的积累达到了
与承载这些元间的物质载体相比而占据绝对优势的程度,这
种相对增大的差异映衬了元间的突出地位。
10。8。4 元间实体
对于DNA这类实体来说,仅仅就它们自己才是物质实体,
而相对于物质自我,就显得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质实体了。
因为,相对于物质自我,元间自我存在的意义是记忆自
我,是自我的目的性,是方法和程序,是“软件”。实现这
种记忆的物质要素都已经退居到工具和手段的次要地位,一
个元间用什么物质载体来实现和表达并不影响这个元间本
身,变化和发展中的决定因素是元间自己的内容和性质,而
不是物质载体的内容和性质。这就使元间相对于物质载体实
现了抽象,元间本身已经有资格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成为
一个元间的团粒,成为了新的存在者。
抽象元间产生的革命意义在于:世界自己发展到了接近
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极限的边缘附近,世界实现了在这个接
近极限的畛域里的展开。
接近和到达对立统一的极限,意味着物质实体与元间实
体可能相对分离和有条件地独立存在。这导致了更多种类抽
象元间实体生成的可能。
世界也生成了产生关于自己本身抽象形式的条件与可
能。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从此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第十一章 感觉与记忆
11。1感觉的进化
11。1。1 一般感觉
所有的存在者都处于相互作用之中,使得它们都互相天
然地“知道”其他作用者的存在,其中任意一个作用者发生
一个事件时,相互作用就会把这个事件传播到每一个其他作
用者,作用者接受和响应这种传播作用的过程就是最广义的
和最一般的“感觉”,或称为“泛感觉”
相互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使得作用者天然地“知道”
任何一个其他作用者行为和状况的“权利”变成了一种“承
诺”,只要时间足够长,作用者终究会得到这些信息;又由
于相互作用传播的间接性和作用者分布的不均匀性,一个事
件作为一种势态或实体,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异,还可能
会被灭失,这样,作用者的“知情权”实际上已经变得很不
可靠了,已经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可能性。
感觉的实现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感觉者和被感觉者都事先具有自己“本底”的元间
结构和物质要素;
2、感觉者和被感觉者双方必须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相
互成为对象;
3、作用会导致双方的改变,特别是感觉者必然发生改
变。只有这种改变才意味着元间转移的实现,感觉者才“知
道”了被感觉者的元间。也就是说,当被感觉者的状况对感
觉者的本底状态发生影响,使得感觉者的本底状态被变化成
另一种新状态,感觉者通过比较这两种状态,就能发现这两
者之间的差别及其形式,就能“知道”被感觉者转移给自己
的元间。
因此,最广义的感觉与被感觉就是相互作用本身及其结
果。
11。1。2 元间输出者与接受者
元间转移是相互作用中双方势态比较和较量所产生的
双方元间和素材的改变。改变的结局中拥有对方元间内容的
程度就是元间转移的程度。在对称的相互作用中,双方是对
方的元间输出者,同时也是对方的元间接受者。只有在不对
称的相互作用中,才可能出现一方主要作为元间输出者,另
一方主要作为元间接受者的情形。在极端不对称的条件下才
可能出现接近纯粹的元间输出者和接近纯粹的元间接受者
的情形。
如果我们相信:
我们这个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极端均匀和对称状态
向极端不均匀、不对称方向演变,而后又回到极端均匀状态
的过程;我们处于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位置,而且是总体均
匀形势中特别不均匀的一个局部区域;已经经历了均匀程度
不断降低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这种演变的成果。
那么,
元间输出者和元间接受者之间的分化就是一个进化过
程,是感觉者和感觉对象的分化过程。“感觉”这个概念所
涵盖的内容也因此而变化着,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物种的作用
过程来说,感觉环节有不同的含义,表示的作用阶段和意义
都有所不同。
11。1。3 感觉过程
感觉的实质是感觉者与被感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
与结果,是因此而发生的元间转移,所以也是结构体之间的
“接触 —— 比较与判断 —— 改变”的过程。
在最初始的相互作用中,这三个环节蜷缩在一起,是难
以分辨的同一个过程。随着物质层次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感
觉作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逐步地被分辨出来,逐
步发展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对于高度积累和发达的生
命物质来说,这三个环节各自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环节,每
个环节本身又是以“接触 —— 比较与判断 —— 改变”的
过程来实现,形成了复杂的嵌套关系。
一个个体在与势态的相互作用中,被势态以强制的方式
所塑造,被迫形成了与势态互补的元间形式;这个个体再与
其他实体相遇时,可能由于相互之间存在契合的环节而相互
连接,形成共同的、新的、更大的实体;也可能由于双方结
构的冲突导致分裂或形式转化;也可能出现一方的元间更多
地复制在另一方情形……。总之,最初的、积累程度较低的
普通物质之间的“感觉”就是相互作用过程本身。
因为这个阶段的物质各自保持自己元间稳定的能力仅
仅在于自己素材之间关系的确定性程度。自己还不能记忆自
己的元间,还不成其为“自我”,还没有条件“知道”自己
的改变。所以,作用着的物质自己没有条件区别元间的输出
者和接受者,无法区别感觉者和被感觉者。也就不存在通常
意义上的感觉。
11。1。4 有目的的感觉
进化到生命阶段的物质开始有能力记忆自己,并且有能
力根据这种记忆来复制自己,这种物质所进行的作用是有目
的作用。
最初的生命物质直接用其自我本身作为参与相互作用
的基础和身份,用自我元间的物质形式,用DNA、RNA之类
的物质片段本身的结构特征在与之发生作用的对象中挑选
出与自己契合的、互补的物质要素,这些物质片段本身的元
间结构作为自我的构件和素材的同时还作为自我对于对象
接触、比较和判断的依据,作为自我的感觉手段和途径。
自我这时仅仅在对象中寻找和挑选与自己元间结构相
互补的对象,只做出“是”和“不是”这样两种判断和反应。
11。1。5 判断超前
比如,即便是RNA这样很短的物质片段,因为是链状物,
比较也必定是一个依照一定次序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时间序
列。因此,自我做出“是”和“不是”的判断只能在比较过
程完成之后,不能在比较正在进行或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这
对于较短的物质链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较长的物质链条
来说就会产生很多麻烦。这就需要有“片头”和“名称”这
样的题目性标志,要有一个代表这段元间的“名称”与“符
号”,不需等到整个链条全部展开并比较完毕,只要比较段
落起始位置的特征就能大体知道这个段落的内容,比较的效
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在比较刚开
始的时间段里,判断被提前了。
另外,对于一个破坏性的对象,如果在与这个对象发生
全面、直接的遭遇之前,就从与对象已经先期到达的间接作
用中获得了对象的部分元间,从对象的部分元间中发现了对
象的主要性质,根据这种发现提前做出了反应,生存的机会
就能大大增加。
实体分布是不均匀的,它的核心区域与它的边缘区域即
它产生主要影响的区域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与这
个实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从边缘开始逐步趋向于核心区
域的过程,可以把与边缘的作用作为间接作用,把与核心区
域的作用作为直接作用。相对来说,间接作用以元间作用为
主,核心区域的作用以物质作用为主。这就为生命物质参与
相互作用提供了选择的机会。生命物质从自己与对象进行的
间接作用中获得了对象的部分元间,把这些元间作为将要开
始的作用过程的“片头”、“标题”、“特征”,首先对这些元
间进行判断,根据这个判断决定自己是否继续把与这个对象
的作用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完整的相互作用是从间接作用开始直到直接作用
结束的一个全过程,那么,仅仅参与这个过程的前一个阶段,
在实质作用发生之前就预先知道了可能的结局,无疑有利于
生命的生存,这种利益来自判断超前。
11。1。6 两种目的的分化
生命物质的元间判断并不是要逃避所有的直接作用,而
是为了选择适当的物质作用,寻找相契合的物质素材和环境。
具有判断超前性的生物能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使得这种判
断超前性成为生命进化的选择方向。
同一个作用过程被分成了两个段落,间接阶段和直接阶
段。间接阶段以元间获取和元间比较为主;直接阶段则以物
质作用为主。这两种作用形成了自我的双重目标,造成了自
我的丰富和分化,生成了专门用于间接作用的部分和专门用
于直接作用的部分,生成了以元间作用为主的器官和以物质
作用为主的器官。
在元间作用为主的这部分器官中,主要用来和对象发生
间接作用并获取对象信息的部分被称为感觉器官。
11。2 感觉的限度
11。2。1 感觉过程的物质性
一个实体对于周围其他物质和势态产生了调制作用,迫
使周边势态与之互补,使得周边势态被它的元间所影响,这
些被影响的势态和物质上被“沾染”了这个实体的部分元间。
要想得到这个实体的这部分元间,只需与其发生间接作用就
可能实现。
这个间接过程有两个实现途径:
1、从对象实体所影响的其他实体中得到对象实体的效
应,得到了对象实体与第三者作用的部分元间;
2、在与对象实体本身最边缘的部分的作用中得到它的
部分元间。
在实质性相互作用之初或之前就尽早了解对象的元间
成为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成为各种生命自我的内容,感
觉器官是生命体这部分内容和功能的物质体现。
既然感觉器官被专门用来参与间接作用,它就应具备高
度灵敏和足够宽泛的感觉范围,尽可能更远、更宽广、更早
地分辨和发现对象,尽可能准确捕捉到对象的蛛丝马迹。
与所有的元间转移过程一样,只有通过物质的相互比较
才可能实现元间转移,感觉过程也是双方比较和产生改变的
过程。
设:
参与比较的甲方是对象实体在势态中造成的间接影响,
或者是对象实体最边缘和最突出的部位;参与比较的乙方是
感觉器官的本底元间和本底结构。
那么
甲方的作用到达乙方,和乙方的本底结构相互比较,当
甲方的作用强度超过乙方保持自己本底元间稳定的能力时,
乙方的本底元间发生改变,被甲方的元间形式所调制,乙方
的本底元间变成了甲方的元间形式,元间转移就实现了。
总之,感觉过程说到底还是一个物质过程,但这是间接
意义上的物质过程。和实体之间的直接作用相比,感觉过程
主要是元间转移过程,是具有较低限度物质性的元间转移过
程。
11。2。2 感觉的局限
生命体是与势态相互补的实体,但是生命个体的物质外
延与元间内容都远远小于环境势态,生命对于势态的互补只
能是局部的,不可能对环境中所有的元间实现互补,也就不
可能对环境中所有的元间进行转移。一种生命只需要势态中
很少一部分环境作为自己生存的条件,只与这一少部分势态
契合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时,生命对元间的需
求是有限的,仅仅以维持生命的延续为限。由此形成的感觉
器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