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100部分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00部分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够知道这个就是莲花。

当这个眼门心路过程灭去之后就落入了有分;若干个、无数次有分灭去之后紧接着生起一个意门心路过程,这个意门心路过程就称为随彼起的意门心路过程(tadanuvattikà manodvàravã;thi)。tada就是刚才所说的那一个眼门心路过程; anuvattikà就是紧跟着转起的、生起的,manodvàra是意门,vã;thi是心路过程。

这个心路过程再次缘取眼门心路过程刚刚识知的所缘。虽然颜色所缘已经灭去了,但是现在这个意门心路过程还是取刚才眼门心路过程所取到的颜色所缘。然后这个心路过程就有一个意门转向心加上七个速行、两个彼所缘、彼所缘之后落入有分。这种心路过程由于它并没有涉及到眼识、没有涉及到根识,它是属于意门心路过程。而这个意门心路过程紧紧跟着五门生起所以称为随彼起,它也只是继续取眼门心路过程刚刚识知的所缘。

当这一个心路过程灭去之后紧接着又生起另外一个心路过程,整体的识知该所缘,就是颜色的所缘,组合所缘的信息,将所缘的片段感觉组成一体(samudàyagàhikà manodvàravã;thi),就是这一个。samudàya是集、收集,生起或集;gàhikà的意思就是把它收集在一起,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组合的意思。这一个心路过程是紧跟着在五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的第二个意门心路过程。这个意门心路过程整体地识知已重复被前面两个心路过程识知的对象,这个过程执行组合的作用,它把刚才前面两个心路过程所收集到的这些颜色的信息,把它组合成一个整体。就好像我们点了一个火把,然后快速地一转,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火把是怎么样?是一个光圈。同样的这一个心路过程就是把刚才收集到的颜色所缘整合起来。

当这个心路过程灭去之后又落入有分,落入有分之后在很多的有分灭去之后,又生起了另外一个心路过程,这个心路过程就识知所缘的颜色(vaõ;õ;asallakkhaõ;à),他就知道:‘哦,这是红色。’这个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灭去之后又落入有分,在许多的有分生灭之后,紧接着又生起另外一个意门心路过程,领会所缘的形状(vatthugàhikà)。

当这一个意门心路过程灭去之后,紧接着又生起了另外一个意门心路过程识知这个对象的形体。刚才是领受,现在这个是识知。

当这个心路过程完结之后又落入有分,紧接着之后又生起另外一个心路过程领会这个对象的名称(namàgàhikà),他就知道:‘哦,这是莲花。’

等这个心路过程灭去之后又生起另外一个意门心路过程,识知所缘的名称(nàmasallakkhaõ;à),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翻译为辨识对象的名称,他就知道:‘哦,这是莲花。’

当我们在看到一个对象的时候,真正眼门心路过程或者眼识,它纯粹只是起到能够识知对象的颜色信息,然后再经过意门心路过程的重复不断地加工、加工,然后我们就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例如:我们看到了颜色,当我们看到了这些颜色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是蓝色。然后当我们知道它形体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是它的形状,它有这样的样貌。当他识知名称的时候,我们就把我们之前的回忆给它一个,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什么。例如:看到一个人来,那我们就知道这个是谁来了。

其实在这里讲到的随起意门心路过程还是很粗浅的。由于心生灭的太快了,我们根本就不能说在一个眼门心路过程灭去之后一定生起什么。其实有很多意门心路过程还是在生起,重复刚才所看到的那个颜色。比如:有些人可以看书看得很快,一目十行。执行看的是什么心路过程,是眼门心路过程,当他看之后他还必须要知道这是什么字,然后还要从他以前所认知的记忆里面知道这些表达的什么意思,然后再把这些字串起来,它又是什么意思。即使他是看的很快,我们说看只是能收集这些我们叫做白纸黑字的,是属于眼门心路过程。当收集起来之后,紧接着的意门心路过程就不断给它加工;加工之后接着又产生一个眼门心路过程,然后又有无数个意门心路过程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又有一个眼门心路过程,又有无数个意门心路过程给它加工。由于心的生灭是那么的快,所以在一弹指,或者一眨眼里面已经有几十亿个心路过程生灭过去了。同样的即使我们看的再快、我们的反应再快,但是心路过程,它已经有无数个心路过程在那边生灭过了。所以即使一个人看书看的再快,还是一个眼门心路过程和无数个意门心路过程,再一个眼门心路过程和无数个意门心路过程,就这样形成了看一下东西,好像一目十行,他都能够理解所看到的是什么,我们说到的看就是这样来的。

当我们了解了这种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的发生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平时我们说到的好像很多现象是同时发生的,就是这样来的。例如:当你们(在家人)在家里开着空调,嘴里又吃着东西,又看着家庭影院,家庭影院又有很精彩的节目、很好的音响。你的眼睛看的是什么?看的是屏幕里精彩的表演。你的耳朵听的是什么?听的是那些音响。你的嘴里吃的是什么?吃的是零食。你的身体靠在沙发上、又享受着空调。我们坐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感觉好像这些全部都是同时发生的,是不是?会看到屏幕里面所表演的又一起在动,又有声音,身体又感觉会很舒服,又一边品尝味道。

但如果我们现在知道心路过程它的很快生灭之后,其实它们并不是在我们的心里面同时认知的,因为一个心只能缘取一个目标。或者更加恰当地说一个心路过程只能认知一个目标,不可能认知很多的目标。由于心路过程生灭的太快了,我们所说的感受到一种好像又有声、又有色、又有触、又有味,这些其实是不同的五门心路过程和无数的意门心路过程交替发生,使我们感觉到好像这些是同时发生而我们的心能够同时认知的。

哪怕只是在一秒当中,我们的眼门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都可以识知无数多次的颜色所缘,而同时我们的耳朵在一秒钟当中能够识知无数次的声音所缘,紧接着无数次的意门心路过程也可以识知无数次的这些声音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由于这样,在一秒当中这些不同的心路过程在交替着发生,交替着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所以我们说这些东西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其实由于心路过程生灭得太快,使我们并不能觉察到它们不是同时发生的,由我们的心路过程去认知的。

先不要说心路过程发生的那么快,我们就用以前看电影来说吧。看电影在一秒钟有多少幅电影的胶片过去?二十四幅是不是?但是我们看电影会不会感觉到好像跳来跳去呢?还是感觉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们都是不断地发生的。但是由于在一秒种它只是分为24份,或者我们看到的是二十四分之一,在一秒当中重复了24个影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是连续发生的,更何况心路过程它们发生的那么快。又有如我们看到的雨滴,它并不是一个小雨滴,而总是呈现一条线,是不是?就是由于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意门它会取同样的一个所缘,然后会残留一些印象,然后这些印象就给我们的意门心路过程提供了认知、收集、加工,再给它一些名称、给它一些概念这样一种机会。这个就是随五门起的意门心路过程。

接着我们再讲一下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是指这一种意门心路过程纯粹只是我们说到的想、我们在思考、在想,而并不是在我们看到之后发生的那一连串的思维,或者听到之后发生的思维。哪怕是我们闭上眼睛,或者好像眼光发呆,但内心还是一直在思维,这一类的意门心路过程我们称为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心路过程并不是发生在五门心路过程之后。

可能有的人就会问:“为什么意门心路过程可以不用依靠五门心路过程就直接能够呈现在意门里面的呢?”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有多少种情况可以作为所缘而呈现的,也就是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独立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可以分为几类。

根据《法集论》Dhammasangaõ;ã; 的《义注》的Añ;ñ;hasàlinã;里面讲到了有三种可以使意门心路过程发生的情况。

第一叫做diñ;ñ;ha,diñ;ñ;ha的意思是曾经体验过的,也就是由五门所体验过的,这一种就是我们平时说到的记忆或者经验。例如:我们曾经看过的一样东西,我们可以很久都可以回忆起来。这种能够回忆起来自己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对象称为diñ;ñ;ha(体验过的)。例如:在小时候或年轻时候听过的一首歌,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听到,但我们仍然还是对它很熟悉,这就是由于曾经体验过的,被五门体验过的所缘。当我们的心在取这种曾经体验过的所缘为现在意门心路过程所缘的时候,这是一种。

第二种,称为suta,suta的意思就是听说。当五门体验过之后,然后又听他人说,听说之后,他会对曾经体验过的东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的体验,但是他会有一定的经验。假如今天早上是端午节,那么我们说今天是端午节,将会有粽子吃。这个时候听到粽子,虽然你还没有看到粽子,或者你现在并不是正在吃粽子,但是由于过去你曾经吃过粽子,所以现在你一听到:“哦,今天有粽子吃。”你就联想到粽子在你的前面,然后体验它的味道如何。这些是由于听说了之后,你把过去的经验和现在所听来的信息重合在一起,于是你就知道现在是怎么怎么样,或者这种感觉、这种感受是怎么样,这是属于听说。

还有另外就是两者一起,你既体验过又透过听说,然后你听说的是你曾经体验过的东西,那么这称为两者,叫作ubhaya sabbathà。

或者更严格来说,听说。也许你并没有见过一个人,但是你经常听说,然后你就会对他充满了想象,这个时候你听说他将会来,那你将会想象他怎么样怎么样。而对于两者呢,你曾经见过这个人,现在你听说他要来了,那么你又会去想象他会怎么样怎么样,或者他来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的相状,这个称为两者,就是对于听说来的信息又有过去的经验,这是在Añ;ñ;hasàlinã;里面所讲到的三种。

而在Dhammasangaõ;ã;的må;lañ;ã;kà里面,就是在《复注》里面又提到了有另外几种。一是saddhà,saddhà是信仰或者信心。由于有了信仰也可以使一个人取到一个所缘。例如: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佛陀,但是一旦提到佛陀,你能够把佛陀的形象想出来吗?可以吗?可以。或者有些基督徒,由于他们对上帝或者对耶稣有信心,他们在祈祷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感受到上帝的爱,或者上帝就在关爱着他。或者有一些神教徒,他们相信某类的神,他们会感觉好像神在保佑着他,等等这些是由信心而来的。虽然这种体验不一定真实,例如:我们在梦中见到佛陀或什么,这些也许不是真的体验,但是由于你有了这种信心,他仍然能够成为你意门的所缘。乃至到你坐在那里闭着眼睛想着佛陀,难道你想的佛陀真的是你见过的吗?不是。这是由于信心而产生,使对象(所缘)能够成为我们意门心路过程认知的目标。

还有另外一类是喜欢(ruci)。由于喜欢一个所缘,然后我们经常会取这样一个意门所缘。例如:你喜欢做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会经常想着它,即使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由于你很喜欢,你仍然可以把这个对象当成你意门的所缘。例如:你喜欢幻想,由于你喜欢那个对象,所以他可以成为你意门的所缘。

另外一个是diñ;ñ;hinijjhànakkhanti,就是接受的观念。diñ;ñ;hi是指观念、想法,nijjhàna的意思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或者我们所理解的,然后再加kkhanti就是认可的、所接受的。如果你接受了某一个观念、某一种想法、看法、或某一类知识,你对这类知识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观念、理论。例如:你是学艺术的,那么你对艺术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理论学说或者一些表达方式。如果你是学电子的或者是学哲学的,那你对哲学又会有一套观点,或者个人的理论。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观念,然后这些观念或者这些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