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任以撒-系统神学(唐崇荣推荐) >

第30部分

任以撒-系统神学(唐崇荣推荐)-第30部分

小说: 任以撒-系统神学(唐崇荣推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她听保罗讲道时,主开启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罗所证之道,相信耶稣(徒十六: 14-15)。 

B、重生的性质
    ①根本之改变。 重生是表明一个新生命之开始。神的灵进入他的心中,更换他的心思意念,改变他对神的态度和生活的目标。「心」在圣经中普通是指人的整个意向,他的生命之方针(箴四: 23; 路六: 45)。
    ②刹那间之改变。重生不是指一个人因常听福音而渐渐改变他的心意,及对神的态度。在外表上看来,许多人确是经过一段过程,逐渐倾向于对福音之爱慕,然后决志信主。但其实这是重生果效之发展和显明。 
    重生也不是指信主的人渐渐脱离旧行为,反在圣洁上之进步,那是信徒成圣的过程(弗四: 23-24; 西三: 9-10)。早期神学虽有时将成圣的过程包括在重生的教义中讨论,但后期神学大多将这两点分开讨论。 
    在狭义上而言,重生是圣灵在刹那间改换人心的行动; 产生一个新生命。好似肉体的生命,在刹那之间开始,然后渐渐成形长大(约三: 8; 彼前一: 23; 二: 2)。 
    ③被动之改变。 如同风随着意思吹,重生的改变也不是出于人的意志和决定,甚至人往往不自觉得,直到听见风的响声。如同一个小孩子的生命,在他具有自我意识之前,已经存在,但他却俟一段时期后,才有自我意识之感觉,知道他有独立的人格。
    在属灵的生命上,信心是人内心的行动。 但在这行动产生之前,圣灵已经重生了他,虽然他是在过一段时期之后,才渐渐发觉他对福音和属灵之事之兴趣,直到有一天清楚知道他是一个信主的人。 



──────────────────────────────
第三章   悔改与信心
──────────────────────────────

    皈依神是人本身发出的举动; 它包括悔改和信心两方面; 因为真诚的信心必须出自一颗为罪懊悔的心。 圣经有时把悔改和信心连在一起提论; 有时虽仅提其中之一; 但内容能使读者意念到另一半的要素。 
    耶稣在加利利讲道时,他的主题是: 「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 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 15; 参徒三: 19)。保罗在亚基帕王前为自己辩护时指出,他的异象和责任是劝勉各地的人「应当悔改,归向神」(徒廿六: 20; 参徒廿: 21: 十九: 1-5。 徒二: 36; 38; 十: 43; 十七: 30,34)。 

一、悔改
A、悔改之要素
    ①认识罪。 悔改的第一要素是认识罪的本质及其在各方面的表显。人必须先识罪,然后才会认罪。 神的律法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罪的性质,使人知道甚么是罪(罗三: 18-20; 参罗二: 14-15; 七: 7)。故此,福音的宣讲应当提陈罪的性质和表显,及其可怕的后果,以激励罪人悔改(太三: 2; 6-8; 徒三: 17-18; 罗一: 18; 二: 23)。 
    ②知己罪。 单是知道神的律法和关于罪恶的教训,仍不足以使人自知己罪。世上充满着认识罪之存在的人。他们以道学家自居,悲叹「世道日衰」; 指责社会上各种罪恶的流行,但他们却自承清高; 不知己罪(箴廿一: 2; 卅: 12)。 
    法利赛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他们经常批评别人的过错,不与「罪人和税吏」交往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如同粉刷的坟墓; 只是外表美观而已(路十八: 11; 五: 31-32; 约九: 40-41; 太廿三: 25-28」 。
    所以悔改的第二个要素是知罪,即自知己罪,并认清自己没有能力更改,然后才会发出恳求神赦罪的呼声(路十八: 13; 十五: 12-18;  林后七: 9-11) 。
    ③痛恨罪。悔改第三要素是痛恨罪恶,决志不再犯罪,放弃罪恶的生活,改变生活之方针,恳求神的赦免及帮助(诗五十一,2; 9-10,结卅三:  l4-16,罗六,12-13)。悔和改是不可分开的。 真心为罪懊悔,必须同时决志改道而行。新约原文常用的「悔改」 或「 皈依」字语,都包含转回或改过的之意(太三: 8; 徒廿六: 20)。
    悔而不改不是真诚的为罪懊伤,因为真心为罪的懊伤必定同时痛恨罪恶; 厌弃罪恶(弗四:  17-32,林后七: 1l,帖前一: 9)。 约翰所记的,从神生的人「必不犯罪」和「不能犯罪」 ; 即含有信徒不再慕恋罪恶之意(约壹五: 18,三,9)。

B、悔改之对立
    ①神是主要的对象。 在圣经的教训上,无论是原罪或是本罪,在基本上乃是得罪神(罗三,23,诗十四,1)。或是敌视神,或是镇压宗教,或是讥笑神的存在,或是行动放肆,不以神为念。 
    甚至当人得罪另一个人时,他也是得罪神,因为人是按照神之形像造的,属于神(创九: 6; 雅四: 11; 诗五十一: 4)。当浪子自知己罪,悔罪回家时,他对父亲说: 「我得罪了天; 又得罪了你」(路十五: 18-19; 参罗六,17-22)。
    ②人是次要的对象。我们在思想中,或在言语和行为上,也常常得罪别人,损害他人的名誉或利益。 所以,真心的悔改,不但应向神认罪,也须求人的宽怒。税吏撒该在接待耶稣时,当众对主允承,他若曾讹诈了谁,愿以四倍偿还(路十九,8-10)。 
    使徒在他们的书信中,曾反覆劝勉信徒要存宽恕之心,因为这是悔改的一个果实,善待弟兄,不以恶报恶,显出全面的改变(弗四: 32,西三,13; 彼前三:  9-11)。

C、悔改之动力
    悔改是出于人的内心,是人有意识的行动。这一点可从证道者的劝勉上,得到明证(徒二; 38,十七,30,耶十八: 11;  结十八: 23)。神不能且代替罪人悔改,耶稣也不能代替他悔改; 悔改必须出自罪人本身的意念和决志。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可忘记,悔改的原动力乃是神。圣灵重生之恩,藉着圣道的宣讲,打开了罪人的心门。 保罗指示提摩太,要劝戒那些敌挡真道之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提后二: 25,参罗二: 4,徒十一: 18)。 
    在神奥秘的计划中,悔改的原动力是来自神,而其主动力则是出于人(腓二: 13,约六: 37)。整个救恩完全是在乎神,叫人无可自夸,倒应将一切荣耀,归于天父(林前一: 30-31)。 

二、信心
A、信心之性质
    本段所论的信心,是指真实的,得救的信心。信心是指全心的相信,包括理智方面的知识,情感方面的认同,并心意方面的依托。
    ①知识。基督教的信仰不是盲目的信仰,叫人信从一位玄妙不得而知的神。圣经启示之目的,就是叫人认识神。约翰书写福音书之目的,是要叫人认识耶稣,并相信他(约廿: 31)。可见知识对信心的重要。保罗也说: 「信道是从听道而来,听道是从基督的话而来」 (罗十: 17)。我们当然承认,神是一位深奥无比的神,而且人的智慧有限,无人能完全认识神的本性或了解他的言行。但是若对基督教的基本教训模糊不知,虽或在特殊情形下盲从基督,实际上却是信了一个「未识之神」(徒十七: 23)。所以,对基督教基本真道之认识,乃是信心上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 信主的人不应以知道基本教义为足,倒要继续追求,以求信心之坚立(弗四:  11-13,来六: 1)。彼得劝勉信徒,要常作准备,致能回答非信徒「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彼前三: 15)。 
    ②认同。但单是理智上的知识,并不能证明信心的存在。宗教知识,如同其它科学的知识,可以靠头脑的学习和研究而得的,但与信心无关。 旧约的以色列人,自幼即经年受到宗教的教导,熟知圣经内容,但并不都有信心。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具有信心的(王上十九: l0,18; 罗九: 6-8,29-32)。 基督教会中也有许多只具知识缺少信心的会员,他们虽懂得教义,却没有真心接受。信徒不但在道理的知识上有学习; 也在心中认同这真道是对他个人有益(帖前二: 13)。
    ③依托。 信心的第三个要素是把个人的命运交托在神手里,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善,完全依赖基督的能力,藉着他的救恩,从罪恶里得到救拔,并引导自己走上新生命的道路(罗十: 10-11; 来十: 22; 彼前一: 5)。这样的信心,必会产生生命上的安全感,诚心信托,将万事都交在爱他的主手中,坚信一切的遭遇,都是于他有益(诗卅七: 5; 罗八: 28) 。

B、信心之对立
    信心之对象是耶稣基督,及他所显明的三一真神。藉着信,罪人与神重新建立正常的关系,与基督连属,成为他肢体之一部分(约三: 16; 十四: 1; 徒十: 43; 十六: 3l; 约十五: 5; 7-8; 弗五: 30)。 
    有人也以圣经为信心之对象。但严格而言,圣经并不是信心之对象,因为圣经只是见证基督,启示神旨意之媒介(约五: 39)。因此,圣经是领导我们认识基督的工具,但其本身并不是我们的信心之对象(提后三: 15)。福音派神学有时被批评为将圣经常作偶像崇拜,好似圣经本身能赐给我们救恩,好似文字的本身具有幻能。然而,基督是惟一的救主,除他之外,并无救法。 
    天主教把教会抬举作信心的一种对象。 教会被称为「母亲」; 教皇被称作基督的代表,并且封立许多所谓圣人,作为帮助信徒之居间人,当作信徒求告之对象。 
    基督确然在地上建立了他的教会,藉着教会从各处召聚他的百姓,并喂养信徒的灵命。 但教会也只是实施基督救赎之工的媒介和工具,而不是信心的对象。 

C、虚伪之信心
    除了真实得救的信心之外,尚有数种模仿而虚伪的信心。它们在外表上,不易与真信识别,但没有扎根。我们在此要提出三种模仿性的信心。 
    ①暂时的信心。这种信心,在未经试炼前,看似与真实的信心无异。这类教友在决定参加教会时,或许是带着诚意,并非出于伪装,但他们往往是「顺风信徒」; 把教会或基督当作生活的保障,在顺利的环境时,随从别人一起信主。但当患难临头时,就抛弃他们的信仰,脱离基督和他的教会了。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把它拟作撒在石头上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太十三: 20-21。参提前一: 19;  来六: 4; 8; 约壹二: 19)。 
    ②传统的信心。这种信心特别是在从基督徒家庭中生长的人身上发生。 他们自幼即受到宗教的熏陶,养成参加教会崇拜的习惯,但内心却没有真正接受基督。尤其在欧美的国家内,有许多这一类的教友。 他们或仍经常参加聚会,或在实际上已经与教会只具藕断丝连的关系,但却自承是基督徒,在婚丧喜事时采用宗教仪式。若有人称他们为非信徒,他们会大感不悦,但事实上没有与基督连属的生命(赛廿九: 13; 太三: 9; 约八: 39)。 
    ③投机的信心。这种信心;自始即是以虚伪和欺骗为目的。这种人在口头承认基督为救主,加入教会,而内心则在谋策如何获取利益,或是为钱财,或是为职位,或是为婚姻,或是为名誉; 总之,他们是存着不正当的目的加入基督之教会的。 
    新约中有两个显著的实例,即犹大和西门。犹大为着钱财的利益,加入耶稣门徒的队伍,但始终是以获利为念(约十二: 5-6; 可十四: 10)。西门本是在撒玛利亚城中,靠行邪术度日的。后来他听了腓利的证道而信了主,并且受洗。但他的目的是想靠使徒的能力获利。 因此,当他看到使徒为人按手,求得圣灵降临时,就想用银钱购买这权柄,从中取利(徒八: 18- 23)。 

D、信心的价值
    ①救恩的媒介。 救恩不是依靠行为,而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是显而易见的(罗三,24,十一: 6,提后一,9)。另一方面,救恩的领受是藉着信心的媒介。如保罗所言: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二: 8)。
    这样说来,信心是否是获得救恩的一个因素呢?人之得救,是否是靠托基督的救恩加上他自己的行为(信心行动)呢?他的信心是否是一种功劳呢?保罗为要避免这种谬见,因此立刻接下去说: 「这(信心)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 8- 9)。这里的「这」字显然是指信心,而不是指行为,否则保罗不必重复声明; 不是出于行为了。 
    信心的功用,乃是在于领受神的恩典,确认神的恩典(约三: 36; 太八: l3; 参太八: 10-1l; 十五: 2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