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全集-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关于相反者的潜能,那么研究它们的科学也是同一的。但
在这些例证中,结论即使没有一个基本的同意,亦被承认。
因为错误是显然的,例如,如果认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可被测
量。那么奇数就会等于偶数。
其他许多结论也是通过假设达到的。它们需要进一步的
研究和清楚的说明。它们的差异是什么,一个假设性的结论
是通过多少方式产生的,我们将在后面论述。现在让我们
认定,不可能把这些三段论转化成格。我们已经解释过为什
么会这样。
【45】对于可以用许多个格证明的命题来说,如果结
论是从这个格中得出的,那就能把三段论还原为另一个格;
例如,第一格中的否定三段论可还原为第二格。中间格的三
段论(当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某些)可以还原为第一格。
我们通过下列例子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原理。如果A不属于
任何B,B属于所有C,则A不属于任何C。这是第一
格。但只要将否定判断换位,我们就能得到中间格;因为B
不属于任何A,但属于所有C。如果三段论不是全称的,而
是特称的,情况亦相同。例如,如果A不属于任何B,B
属于有些C,将否定前提换位,我们就会得到中间格。
第二格中的三段论,全称的可还原为第一格,但在两个
特称三段论中,只有一个可作如此还原。设定A不属于任
何B,但属于所有C。那么,通过否定命题的转换,就变成
了第一格;因为B不会属于任何A,但A可属于所有C。
但如果B处于肯定论述中,C处于否定论述中,则必须设
定C为大词;因为C不属于任何A,而A属于所有B。因
此C不属于任何B,而B也不属于任何C。因为否定命题
是能转换的。但是,如果三段论是特称的,当否定论述与大
词相关时,三段论就可还原为第一格。例如,如果A不属
于任何B,但属于有些C;通过否定命题的转换就可变成第
一格。因为B不属于任何A,A属于某个C。但如果肯定
论述与大词相关,则三段论不能转换。例如,如果A属于
所有B,但不属于所有C。因为命题AB是不能转换的。即
使通过转换,也得不到三段论。
再者,第三格的三段论不能全部转换成第一格,尽管第
一格的三段论可全部转换成第三格。让A属于所有B,B
属于某个C。那么,把特称肯定命题换位时,C也属于某个
B。但已经设定A属于所有B,所以我们便得到了第三格。
如果三段论是否定的,情况也相同;因为特称肯定判断可以
转换,所以A不属于任何B,而C却属于某个B。
最后格中的三段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能转换成第一
格,即当否定前提不是全称的时。但所有其他形式都能作如
此转换,让A和B都表述C,则C与它们每一个都换位成
特称关系。因而它属于有些B。这样,我们就获得了第一
格。如果A属于所有C,C属于有些B;如果A属于所有
C,B属于有些C,则道理也一样。因为B和C可以转换,
如果B属于所有C,A属于有些C,则必须设定B是大
词;因为B属于所有C,C属于有些A,所以B属于有些
A;因为特称论述是可以转换的,A也属于有些B。
如果三段论是否定的,要是两个前提都是全称的,则要
按同样方式处理。让B属于所有C,A不属于任何C。那
么C会属于有些B,A不属于任何C,所以C是中词。如
果否定前提是全称的,肯定前提是特称的,则情况亦相同;
因为A不属于任何C,C将属于有些B。但是,如果设定
否定前提是特称的,那三段论就不能转换。例如,如果B
属于所有C,A不属于有些C;因为通过前提BC的转换,
这两个前提都会是特称的。
很显然,为了使格与格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小前提在两
个格中必须转换;因为正是通过这个前提的替换,才使得这
个格变成另一个格。
中间格的三段论,一个可以转换为第三格,另一个则不
行。当全称前提为否定时,还原是可能的;如果A不属于
任何B,但属于有些C,那么这两个前提都同样可将A转
换;所以,B不属于任何A,C属于有些A,A是中词。如
果A属于所有B,但不属于有些C,则转换不可能。因为
转换后,没有一个前提是全称的。
当否定前提为全称时,第三格的三段论也能转换成中间
格。例如,如果A不属于任何C,B属于有些或所有C;
因为这样一来,C不属于任何A,但属于某个B。但是,如
果否定命题是特称的,则转换不可能,因为特称否定判断不
能转换。
因此,很显然,这类三段论在这些格中不能转换,正如
它们不能转换成第一格一样;当三段论被还原为第一格时,
只有它们才是通过归谬法被证实的。
三段论怎样才能还原,格与格之间怎样才能互相转换,
这些,我们通过上面的论述就清楚了。
【46】在证实或反驳一个命题时,我们认为,“X不
是Y”与“X是非Y”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还是一样的
这会造成很大的差别。例如,“不是白”是否与“是非白”的意
义相同。因为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对“是白”的否定并不是
“是非白”,而是“不是白”。理由如下。
“他能行走”与“他能不走”、“它是白的”与“它是非白
的”、“他知道善”与“他知道非善”,这些表述之间的联系都是
一样的。因为“他知道善”与“他在认识善”没有差别;“他能够
行走”与“他有能力行走”也没有差别。因此,与此相反的命
题,“他不能够行走”与“他没有能力行走”也是相等同的。然
而如果“他没有能力行走”的意思与“他有能力不行走”相同,
那么这些属性也同时属于同一主体(因为同一个人既能行
走,又能不行走,既知道善又知道非善)。但一个断定及其
相反的形式却不能同时属于同一主体。因此,正如“不懂得
善”与“懂得非善”不同一样,“是不善”与“不是善”也是不相同
的。在一个可类推的系列中,如果一个对应项不同,则另一
个对应项也不同。“是不相等”与“不是相等”也不相同。因为
“是不相等”有一个特定的主体,即不相等的东西,但后者则
没有。因此,并非每个事物都要么是相等,要么是不等,但
每个事物都要么是相等,要么是非相等。
再者,“木头不是白的”与“它不是白木头”这两个命题不
能属于同一主体;因为如果木头不是白的,它们是木头,但
不是白木头的东西却不必然是木头。因此,很显然,“它是非
善”并不是对“它是善”的否定。对每个事物,要么对它的肯
定是真实的,要么对它的否定是真实的。如果否定不是真实
的,那么肯定必定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但每个肯定都有
一个否定;所以,对所讨论的肯定的否定是“它不是不善”。
这些词项相互间的联系是这样的。让A表示“是善
的”,B表示“不是善的”,C表示“是不善的”(它归属于
田,D表示“不是不善的”(这归属于A),则要么A要么B
会属于一切事物,但它们永远不可能都属于同一个主体;要
么C要么D会属于一切事物,但它们永远不可能属于同一
个主体。B也必定属于C所属于的一切事物。因为如果说
“它是非白的”是真实的,那么说,“它不是白的”也是真的;
但一个事物不可能同时是白又是非白。木头不可能同时是非
白又是白。所以如果肯定不属于,则否定就属于。C并不总
是属于B,根本不是木头的东西也不可能是白木头。反过来
说,D也属于一切A所属于的事物;要么是C要么是D必
定属于;但它不可能同时是非白和白,所以D属于;因为
说白的事物不是不白的,这是真实的。但A不可能述说所
有D。因为说不是木头的东西是A,即它是白木头,这是
不真实的。因而D是真实的。但A,即它是白木头,是不
真实的。很显然,A、C也不能属于同一主体,而B和D
则可以同时属于同一对象。
在这个排列中,缺失与肯定的联系是相同的。A表示
“相等”,B表示“非相等”,C表示“不等”,D表示“非不
等”。
在同一属性寓于其中某些部分但不属于另一些部分的复
多主体中,否定亦能以同样的真实性断言于它们。并不是所
有事物都是白的,或者并不是每个事物都是白的;但说每个
事物是非白的或者一切事物都是非白的,那就是虚假的。同
样,对“每个动物是白的”的否定不是“每个动物是非白”(因
为两个命题都是假的),而是“并不是每个动物都是白的”。
“它是非白的”与“它不是白的”这两句话在意义上显然是有差
别的。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很显然,证明的
方法在两种情况中是不相同的。例如,要证明“每个动物不
是白的”或“可能不是白的”,以及“说它是非白的”是真实
的;这就是“是非白”的意义所在。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式证
明“说它是白的或非白的”是真实的。这两种情况都是根据第
一格而证实的,因为“它是真的”与“它是”是相同层次的;对
“说它是白是真的”的否定不是“说它是非白是真的”,而是
“说它是非白是不真的”,如果说任何人要么是有文化的,要
么是没有文化的,这是真实的,那就要设定任何动物要么是
有文化的,要么是没有文化的,证明就完成了。“任何人都没
有文化”通过已经描绘过的三个格而得到否证。
一般而言,当A和B如此联系时,它们不可能同时属
于同一主体,但其中有一个必定属于每个事物;当C和D
具有同样的联系,A伴随C而出现,并且不能转换时,那
么,D伴随B 而出现并且这种联系也不是可转换的。A和
D 可能属于同一主体,但B和C不能。
首先,D伴随B出现,这从下面的证明中可以清楚地
看到。因为在C和D中有一个必然属于每一个事物,C不
可能属于B所属于的事物,因为C包含着A,A和B不能
同时都属于同一主体。所以,很显然,D将伴随B出现。
再者,C与A的联系不能转换,要么C要么D属于一切事
物。所以A和D可以属于同一对象。但是B和C则不可
能,因为A为C所包含,由此便产生了一个不可能的结
果。B与D的联系显然也是不能转换的,因为D和A可能
同时属于同一主体。
有时,在这样的词项排列中,我们也会发生错误,因为
我们没有正确地选择某一个必定属于每个事物的相反者。例
如,如果A和B不能同时属于同一主体;但一个不属于,
另一个则必然属于。再者,C和D具有相同的联系;A属
于C所属于的一切事物。因此可以推出,D属于日所必然
属于的事物。但这是假的。设定下是A和B的否定,G是
C和D的否定。则要么A要么F必定属于每一事物。因为
肯定和否定也必定这样属于。再者,C或G必定如此属
于,因为它们是肯定和否定。根据假设,A属于C所属于
的一切,因而G属于F所属于的一切事物。再者,F和B
中有一个属于一切事物,G和D也是如此,由于G伴随F
而出现,所以B也伴随D而出现。我们已经知道这一
点。所以,如果A伴随C而出现,则B也是D的一个结
果。但这是虚假的,因为在如此构成的词项中,可获得相反
的结果联系。原因在于,A或F属于一切事物可能不是必
然的。F或B也不必然如此,因为F不是A的否定。善的
否定是非善;非善既不与善等同,也不与非善等同。同样的
论断也适用于C和D。在这两种情况下,两种否定已被确
定。
The CHM file was converted to HTM by Trial version of ChmD epiler 。 Download ChmDec ompiler at: zipghost
北极星书库…yl…gjl…qfx…2
前分析篇
第二卷
【1】 我们已经解释清楚,三段论有多少个格,它所由产生的前提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决定它的条件;再者,当一个人要反驳或确立一个命题时必须考虑什么样的属性,怎么样用每种给定的探讨方法开始研究所给予的任务;还有,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适合于每种情况的本原。
有些三段论是全称的,有些三段论是特称的。全称三段论总可以得出多个推论;肯定的特称三段论可以得出多个推论,但否定的特称三段论则仅能得出一个结论。其他所有前提都可以换位,而特称否定判断则不行;结论就是陈述某个主项的属性。因此,所有其他三段论都可以推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