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博伽梵歌原义 >

第25部分

博伽梵歌原义-第25部分

小说: 博伽梵歌原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寓居于众生心中。真正的瑜伽修习导致在心内会见超灵(paramatma),并听从他的旨令。直接修习奎师那知觉的人,会自动地全然顺从主的旨令。 
  7。征服了心意的人,已到达超灵,因为他已经达到宁静平和。悲喜、冷热、荣辱对这样的人,均无分别。
  要旨:实际上,每个生物都应该遵守以超灵身份寓居于众生心中的人格神的旨令。但当心意被外在的虚幻能量误导时,生物就受到物质活动的束缚。因此,一旦通过任何一种瑜伽系统控制了心意,就达到了目的。生物必须遵从尊长的旨令,一旦心意专注于尊长的本性,生物就能心无旁骛,一意遵从至尊者的旨令。心意必须承认某种尊长旨令并遵从这一旨令。控制心意的结果是,人自动地遵从超灵的旨令。因为奎师那知觉者可以立即达到这种超然境界,所以,主的奉献者不受悲喜、冷热等物质自然的二重性的影响。这境界就是实际的神定——专注于至尊。 
  8。因得到了知识和觉悟而完全满足的人,被认为是处在觉悟中,堪称瑜伽师(或神秘主义者)。这样的人自我控制,安处超然境界,视万物如一——无论是石块,还是金子。
  要旨:对绝对真理毫无认识的书本知识,一无用处。正如以下所云:“谁也无法通过被物质污染了的感官,了解圣奎师那的名字、形体,及其逍遥时光的超然本质。只有当人为主作超然服务而充满灵性时,主超然的名字、形体、属性和逍遥时光才向他显现。”《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1。2。234) 
  《博伽梵歌》这本书是关于奎师那知觉的科学。靠世俗的学术研究,谁也不可能具有奎师那知觉。因奎师那的恩典而获得了觉悟的知识,因为他满足于纯粹的奉献服务。觉悟的知识能使人完美。超然的知识使人坚信自己的信仰;单纯的学术知识则易使人被表面矛盾所述惑而莫衷一是。觉悟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控制者,因为他皈依奎师那。他与世俗的学术研究无关,所以他是超然的。别人把这些世俗学问和心智思辨视若黄金,而在觉悟的灵魂看来,它们并不比石块更珍贵。 
  9。平等看待一切人——诚恳的祝愿者、慈爱的捐助者、中立者、调解者、妒嫉者、朋友和敌人、虔诚者和罪人,这样的人更为进步。
  10。超然主义者应该常将躯体、心意和自我置于与至尊的关联之中;应该独自隐居,随时小心谨慎地控制心意。他应该远离迷恋拥有的欲念。
  要旨:奎师那可通过三种不同的境界来认识:梵、超灵、至尊人格神。简而言之,奎师那知觉就是经常为主作超然的奉爱服务。但那些执迷于非人格的梵,或执迷于区限化超灵的人,也部分地具有奎师那知觉,因为非人格梵是奎师那的灵性光芒,而超灵则是奎师那无所不在的扩展部分。因此,非人格主义者和观想者也间接地具有奎师那知觉。具有直接的奎师那知觉者,是最高的超然主义者,因为这样的奉献者了解梵和超灵的意义。他对绝对真理的认识是完美的,而非人格主义者和冥想瑜伽师则仅有不完美的奎师那知觉。 
  然而,这一段教导上述那些人,各自不断地努力追求下,迟早都会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超然主义者的当务之急是恒将心意专注于奎师那。要常常想着奎师那,不可有片刻遗忘。心意专注于至尊被称为神定(萨玛迪)。为了心意集中专注,人应该居住在清静的地方,避免外在的干扰。他应该非常谨慎地选择有利于自觉的境况,避免不利自觉的境况。而且要下定决心,不去追求不必要的物质事物,免受拥有之念的束缚。 
  当一个人在直接的奎师那知觉中时,所有这些圆满境界全能达到。所有这些要小心预防的,亦能一一避免,因为直接的奎师那知觉意谓着自我否定。这样,哪还有半点拥有物质之念的机会呢。圣茹帕哥斯瓦米这样描述奎师那知觉:  
  “当有人依附于任何事物,但同时又接受与奎师那有关的一切时,便是超越了拥有之念。另一方面,对事物与奎师那的关系一无所知,摒弃一切事物,这种弃绝并不彻底。”《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2。255…256)
  奎师那知觉者深知,万物均属奎师那,因此,他总是杜绝个人的拥有欲。不会为自己追求任何东西。他懂得如何接受有利于奎师那知觉的事物,懂得如何摒弃不利于奎师那知觉的事物。他总是处于超然之中,所以他也总是远离物质事物;他经常独自一人,与不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奎师那知觉者是完美的瑜伽师。
  11…12。要修习瑜伽,须选择一处幽静之地,地上铺上库撒圣草,再铺上鹿皮和软布。垫座须在圣地,不高不低。瑜伽师坐于其上,稳若磐石,修炼瑜伽,控制心意、感宫及活动,并将心意专注于一点,如此而纯化内心。
  要旨:“圣地”是指朝圣的地方。在印度,瑜伽师、超然主义者或奉献者,全部离开家庭,住到帕雅阁、玛图茹阿、温达文、瑞希开释、哈尔朵尔等依傍圣河如雅沐拿(Yamuna)、恒河的圣地去,独自修炼瑜伽。但这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尤其是对于印度以外的人,更是如此。大城市里的所谓“瑜伽师协会”,在赚取物质利益方面或许很成功,但并不适应真正的瑜伽修习。不自我控制,心意受干扰的人,不能修习冥想。因此,《布瑞汗那茹阿迪亚普然那》(Brhah…naradiya 
  Purana,旧译《宇宙古史——彼汗那拉迪亚之部》)说,在咯历年代即目前的年代,人一般短寿,灵性知觉迟钝,且常为种种焦虑困扰,要获得灵性觉悟,最好的方法便是唱颂主的圣名。“在这纷争和虚伪的年代,救赎的唯一方法,就是唱颂主的圣名,唱颂主的圣名,唱颂主的圣名。别无其他途径,别无其他途径,别无其他途径。” 
  13…14。身体、颈、头竖立成一条直线,两眼凝视鼻尖。然后,使心意免于焦虑,柔和驯化,摒除恐慌,完全摆脱性生活,在内心观想我,以我为生命的终极目标。
  要旨: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奎师那。他以四臂维施努的超灵形式寓居于众生心中。修炼瑜伽的目的就是为发现这一区限化的维施努形象,而不是为了其他的任何目的。区限化的维施努形体是寓居于生物心里的奎师那的全权代表。不打算认识这一维施努形体而装模作样地修习瑜伽,只是浪费时间,万般徒劳。奎师那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居于生物心里的维施努形体则是修习瑜伽的目的所在。要觉悟心内的维施努形体,必须彻底戒除性生活。因此,就要离开家庭,独自隐居,如上述之法稳坐。如果一方面每天在家或其他地方过性生活,一方面又去参加所谓的“瑜伽训练班”,如此而想成为瑜伽师,是不可能的。要成为瑜伽师,就必须孜孜苦修,控制感官享乐,特别是性生活。伟大圣者亚给雅瓦尔克亚 
  (Yajnavalkya)在撰写独身规范时说: 
  “发下贞守的誓言,目的是在活动、言语、心意方面,帮助人完全禁绝性欲——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是什么情况。” 
  放纵性欲,谁也不能正确地修行瑜伽。从童年开始,当人还不知性生活是怎么回事时;就要教育他们洁身贞守。儿童5岁便需送交灵性导师处(Guruku1a),导师训练儿童成为严格遵守纪律的布茹阿玛查瑞。不经这样修行,谁也不能在瑜伽方面获得进步,无论是神定(dhyana 
  )、思辨(jnana)、还是奉爱(bhakti)瑜伽。然而,一个人若遵守婚姻生活的规范守则,只与妻子发生性关系(这也是受规范限制的),也可称为布茹阿玛查瑞。这样律制的居士贞守生(或称贞守的居士),可被奉爱宗所接受,但思辨宗和神定宗却不接纳他们。他们要求彻底地不折不扣的禁绝性生活。奉爱宗允许贞守的居士过有节制的性生活,因为奉爱瑜伽的崇拜力量强大,人一旦为主作高等服务,就会自然而然地摆脱性的吸引。 
  《博伽梵歌)(2。29)说:“体困灵魂可能抑制感官享受,尽管对感官对象的品味仍然存在。若以更高品味的体验来终止这些嗜好,便能专定于知觉之中。”其他人被迫限制自己的感官享乐,与此相反,主的奉献者则是体会到高等的品味,自然而然地选择限制。除了奉献者,没有人知道这些高等品味。 
  只有完全在奎师那知觉中,才能毫无恐惧。受条件限制的灵魂之所以有恐惧,是因为记忆迷乱,忘记了与奎师那的永恒关系。《博伽瓦谭》(11。2。37)说:“奎师那知觉是无畏的唯一基础。”因此,只有奎师那知觉者能够进行完美的修行。而且,由于瑜伽修习的终极目的是要看见内在的主,因此,奎师那知觉者已是最好的瑜伽师。这里所论及的瑜伽系统的原则,与时下流行的所谓“瑜伽协会”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15。神秘的超然主义者,不断地训练自己,控制身体、心意和活动,使心意规范化,这样就能够终止物质存在,到达神的国度(奎师那的居所)。
  要旨:修习瑜伽的终极目的现在已解释清楚了。修习瑜伽并非要得到任何物质的方便,而是要终结一切物质的存在。寻求强身健体,或慕求物质的完美者,都不是《博伽梵歌》所说得到瑜伽师。终结物质存在也不包含进入“虚无之境”。“虚无”不过是虚构的神话,在主的创造之内,均无“虚无”。相反,物质存在的终结却助人进入灵性天空,进入主的居所。主的居所,《博伽梵歌》也有清晰的描述,那里无需太阳、月亮或电力。灵性国度的每一星体都是自明的,就象物质天空的太阳一样。神的国度无处不在,但灵性天空和那里的星体,则称为高等居所(param 
  dhama)。 
  在这里,主奎师那亲自说明了,完全了解主奎师那的完美的瑜伽师,可获得真正的平和,而且最终到达他的至高无上的居所奎师那楼卡——名为哥楼卡温达文(Goloka 
  Vrndavana)。《布茹阿玛萨密塔》(5。37)清楚地说,主虽总是住在他的居所哥楼卡(goloka),却凭着他的高等灵性能量,显示为遍存万有的梵和区限化的超灵(para…matma)。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奎师那和他的全权扩展维施努,谁也不能到达外琨塔星宿(vaikuntha),或进入主永恒的居所(goloka 
  vrndavana)。以奎师那知觉进行活动的人才是完美的瑜伽师,因为他的心意总是专注于奎师那活动之中。在《韦达经》中我们也了解到:“只有了解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的人,才能克服生死之途。”换言之,瑜伽系统的完美境界,就是达到远离物质存在,获得自由,而不是用一些魔术戏法或体操绝技,来愚弄善良天真的大众。 
  16。阿尔诸那呀!吃得太多或太少,睡得太多或睡得不够,都不可能成为瑜伽师。
  要旨:这里向瑜伽师推荐了饮食和睡眠的规则。吃得太多,是指吃得超过了维持健康所需。人类实在没有必要吃动物,因为有大量的谷物、蔬菜、水果和牛奶可供应。根据《博伽梵歌》可知,这些简单的食物属于善良形态。动物食品是给那些在愚昧型态中的生物吃的。所以,那些耽于吃肉、饮酒、吸烟和吃未先供奉给奎师那的食物的人,会承受罪恶的业报,因为他们所吃的只是污染了的东西。谁为感官满足而吃,或为自己而烹饪,不把食物供奉给奎师那,所吃下的就只是罪孽。进食罪孽及饮食无度,都不能修行完美的瑜伽。最好只吃供奉过奎师那的食物。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不吃任何未先供奉给奎师那的食物。因此,只有奎师那知觉者方能在瑜伽修习中达到完美。谁人为地禁食,自己制定断食程序,是修不成瑜伽的。奎师那知觉者遵循经典所推荐的程序断食。他不自行断食或吃得大多,因此能修习瑜伽。吃得过多的人睡觉时常做梦,而且睡眠过多。人每天的睡眠不得多于6小时,一天24小时中,睡眠若超过6小时,肯定是受了愚昧形态的影响。在愚昧形态中的人懒惰贪睡。这样的人不能修习瑜伽。 
  17。饮食习惯、睡眠、娱乐和工作有规律的人,修习瑜伽系统,可减轻种种物质痛苦。
  要旨:饮食、睡眠、防卫、交配,这些都是躯体的需要,但若过度,就会妨碍瑜伽修习的进步。一个人只有培育自己,接受祭余(普热萨达玛),才能逐渐做到使饮食有节制,有规律。根据《博伽梵歌》,供奉给主奎师那的是蔬菜、花、水果、谷物、牛奶等食物。这样,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就自然而然地受到训练,不吃不属于人类的食品,即不在善良之列的食物。而在睡眠方面,把时间浪费在不需要的睡眠之中,这在奎师那知觉者看来,实在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