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天台观心诵经法 >

第1部分

天台观心诵经法-第1部分

小说: 天台观心诵经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台观心诵经法
Sutra…chanting method in the Tiantai school③
心皓

 一般来讲,诵经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解佛教义理作为自己的修行指南,或者是为弘经说教而读经及参阅古德注疏等,详研经义。二是以诵经作为修行,这是大乘佛教的传统,佛教史传中就有许多关于诵经可增长福慧功德乃至开悟的记载。印光大师曾特别说到这一方法,他在《文钞》中说:“不敢荫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这是以读诵佛经作为一种修行的法门,因为其便利易行,所以受到中国佛教徒的大力欢迎和广泛实践。然而诵经之法在佛经中仅是零星地阐述,具体说明诵经观修的法门著作唯有天台创始人智者大师的《观心诵经法》一书。
  天台宗一向重视诵经这一法门的修习,智者大师有诵经方面的许多独特体验。他从小读诵《法华经·普门品》,至大贤山受教于慧思禅师时又读诵《法华》、《无量义经》、《普贤观经》等三部大经,后至大苏山读诵《法华》得以悟证法华三昧。据《天台四祖智者大师》记载,智者在大苏山修习法华三昧,经二七日,诵《法华》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因而阐发了以忏法理观为助缘来念诵经典,进入三昧的方法。
  智者大师曾创建了一系列的忏仪制度,这些忏法中几乎都有诵经一项的要求,如《金光明忏》立有十科仪轨中,前九法为午前所行,余时则专唱诵《金光明经》。宋代遵式所写的《金光明补助仪》,则更详细说明了唱诵《金光明经》的要求,指出诵经时除了读诵经文外,还指出应当正念思惟经义,要求行者诵经时,使文句分明,更了知音声性空,无所取著,此即忏法之理观。若能如是诵经,则是通于天台止观双运之法。大师所制定的各部忏法虽然没有一一明确说明诵经时的观心之法,其实己于实相正观一项说明。为了更明确此一观法,他特意讲述了《观心诵经法》,说明空假中一心三观之法,作为单行本流通。唐代湛然为此述有《观心诵经记》。笔者试对智者《观心诵经法》作一简单解析,原文十分简短,兹录如下:
  夫欲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次观能说之人所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者为当心念是口念。是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念者。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后想生。四众非有。推寻毕竟无有我。能念者是名空观。虽无所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念。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心口不出心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于一念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虽无施者而有法施。虽无受者四众宛然。虽无法座登座宣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专心执持无诸遮碍。名为持戒。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惭愧。名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味。名之为禅。分别无谬序正流通无不谛了。字句分明。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自行此法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若从生至老一生已办。以此成功德。于无始心名为正因种子。若有心观名为了因。高座四众说授因缘名为因缘。三因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二位亦名性修。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名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是名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信者可施无问莫说。第三流通者。若自调自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严法界所念经竟。出观之后以此道观功德已登正觉之者。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成等正觉也。
  观心诵经法主要包括身威仪和心作观两方面的要求。在身威仪方面,要求“盥漱整威仪”,诵经法与天台忏法有相通之处在于,诵经和行忏同样是入道场作佛事,因此正式运作之前,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天台忏法对行者净身方面的要求是这样的:为了维护道场的庄严清净,行者在正入忏堂前,宜洗浴清净,换洁净衣出入。连拜忏用的毡褥荐席皆须新净,如此方能使道场清净,无污秽气,佛菩萨才能感降。如“若不先严净身心,卒入道场,则道心不发,行不如法,无所感降。”4“若不如是护净,则不如法,徒行无益,乃更招罪,是故行者努力护之,日三时浴者不可胭也。”’因此四部忏法都有洗浴方面的要求,并且日日洗浴,有的甚至要求一日三时洗浴,着新净衣,如入厕须更衣方可,并脱故衣及革展远置于道场之外,不令净触混杂。这些是对行忏者入庄严道场的严格要求,诵经行者虽无特意布置的庄严道场,作为方便行法的个人诵经修持,其身口意的基本行仪亦应同于忏法,如盥漱整威仪等当是最起码的要求。
  之后,为了正心摄念,须“别座跏趺而坐”,此为诵经身体姿势之要求。文中提到的“座”,是讲经或礼诵时,法师之座,一般称为高座。《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说:“上高座读经。”b《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说:“敷百高座请百法师,讲读般若波罗蜜多经。”7高座有显示佛法尊贵之义。经是佛陀金口所宣,宣讲之处,人非人等皆来听受,个人诵经时,虽无人道众生来听,但为利益非人故,必须“入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以此座象征佛陀的法座,j1 t!经即是代佛说法,故“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以期它们亦得佛法受用。这些必要的观想实际就是菩提心的发起,发大心才能修大行‘,方具资格修习下面大乘圆教的观法。
  运心作观由次第三观修习,其法如文所说,诵经时必须运心做空假中三观。其观法次第是:首先观想自己为法师能代佛传教,十方世界众生皆来听讲受持,这是假有可见的一面,称为假观;其次,观能说之人、所念之经、听者四众皆不可得,如文说:“次观能说之人所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者为当心念?是口念?是为龈秃隙觯课形疑恚课尬疑恚克悄钫撸抗鄞怂闹冢鞘涤校课笙肷克闹诜怯校蒲氨暇刮抻形遥苣钫呤敲展邸薄U馐枪鄄焖钪泳恚俏侥俏曛嵬魄蟛豢傻茫煌魄竽苣钪宋蘼坌哪睢⒖谀睢Ⅵ庚|和合、有我身、无我身皆不可得;最后推求听者四众是实有或后想生亦不可得,这种推寻无所有的结果,称为空观;最后,见非空非有,非能所而有能所,“虽无所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念,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心口不出心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这是不可思议中道正观。
  这三种次第观法必须时常观练,至熟悉后则可进一步上升至“于一念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这即是一心三观的境地了。此时亦是六波罗蜜三轮体空具足之时,文中将诵经观心之法与三轮体空的菩萨之行六波罗蜜结合起来。三轮体空一般是能体达能、所、物三者皆悉本空,摧破执着之相,以布施而言,即指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智者所撰的《法界次第初门》说:“若布施时,施人、受人及财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实相正观。”’诵经这一法门看似简单,实际上具足六波罗蜜之行。如诵经之时,即是法布施;诵经时的专心致志,身相威仪即是持戒;诵经时去除凡夫的恶觉族不为名闻财利所恼,即是忍辱;一心专注诵经,勇猛进修善法,是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味,正念相续,即为禅定;由诵经时文字般若转为观照、实相般若,即是六度中末度般若波罗蜜。行此六波罗蜜之时,若能达至三轮体空,念念与实相相应,则具无上功德。
  此外,观心诵经法的自行化他修法还具足其他权实、三因佛性、性修、种智、大涅槃、第一义空平等大慧等功德。具足此类功德,是名“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可见修习此法功德之大,其原理是建立在实相观心的基础上,故有如此微妙功德产生。
  《观心诵经法》的流通分指出,诵经完毕,还须运用与乐为慈,拔苦为悲的大心回向“已登正觉之者,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成等正觉也。”从最初的三业清净,中间的念念正观,到末后的慈悲回向,一场庄严微妙的诵经佛事至此方告圆满结束。
  《观心诵经法》就整个基调看来,和智者大师另一部结合日常行仪与天台止观修习的著作《观心食法》”十分类似,皆是配合空、假、中三观,以趋入第一义空为旨趣,这对日以读诵大乘经典为常课的天台僧众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道修行的助缘。惜后世佛子读经仅是藉经来摄心或持定而己,于此高妙易行的天台法门不知不闻,殊为可叹,故略述于此,祈与诸位同修共勉!佛法春秋1《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土书五》。2梵字的伊(…)由三点构成,比喻三德的相即不离,
缺其一便不能成就涅梁的实义。3收于《祀续藏》第九十九册。4《法华三昧忏仪》,大正藏46; 949c;5《国清百录》(方等杆法》,大正藏46; 798ba6大正藏24; 9l/a。7大正藏8; 840b。8《止观》有五略十广之架构,其中五略之首即要求“发大心”,其次“修大行”,然后才能“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9大正藏46; P6866o10指恶劣的思想。一切凡夫具三恶觉:一欲觉,贪欲之知觉也。二慎觉,嗅患之知觉也。三害觉,侵害他之知觉使慎觉增长者。I1天台观心食法教导学人以观法受食,使日常之食成为般若食,从而达到念念正观,念念中道的修行目的。《观心食法》与《观心诵经法》可谓是智者结合日常行仪和天台止观修习之法的姊妹篇。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