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

第10部分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第10部分

小说: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宁可光着膀子在北京胡同的路灯底下看别人下棋,为别人支招”这样非常有中国式生活化场景的比喻来展现自己的坦诚。

  面对自己钟爱的事业,他说:“凭着我的实力、对工作的热情,干好我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据说男主持人头发银白了特别好看,希望我能干到那个时候。”

  水均益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系英美文学专业,他遵从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做新华社记者的职业。1989年被派往中东任驻外记者。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招聘主持人时,他又一次抓住机遇。

  水均益的话说得很委婉,甚至是一种调侃,但是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感到了沉甸甸的自信和力量。可见他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热爱之深。

  面对自己的亲人,他说:“一个人活着要快乐,要爱自己的父母亲人。”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的是对亲人的挚爱深情。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以上只是一些水均益接受采访的片段,但是仅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他面对那些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人物的自信睿智、滔滔不绝、机敏尖锐;他面对普通观众时的坦诚、平实、真诚、洒脱,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交际家”。

  ■事先的准备是谈话成功的基础

  做任何事情,事先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和人谈话也是一样,有的时候,这样的准备还决定着整个谈话的成败。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不打无把握之仗,就要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可能地将事情掌控在自己手中。

  事先的准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时长期的积累,这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必要途径,需要长期来做;另一种是针对一次谈话的准备,包括谈话对象的生平、喜好、特征、为人处事,以及谈话的背景、交谈的主题、提问的方式、需要得到的结论等。后一种准备对一次谈话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谈话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当年斯诺到延安采访设计了70多个问题;曾经专访过邓小平的美国CBS《60分钟》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之前研读了大量有关邓小平的书面材料,还同一些访问过邓小平的人交谈,最后准备了50个问题。华莱士说:“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至少在准备好30到40个‘扎实’的问题以后才去采访。”

  对记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是每次采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要把各种可能性都设想到,否则的话,采访的成功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渊博的知识、创造性思维和大气沉稳,成为他主持节目的风格。还有一点特别的是,他采访的对象都是有着世界影响的人物,面对这样的人物自身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采访总是显得挥洒自如,自信满满。这其实和他采访前精心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在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各方面的资料,研读了解基辛格各方面的情况。在采访中的一个细节,体现了他的用心。

  水均益了解到采访后再过几天就是基辛格71岁的生日了,另外,他还是中美乒乓外交的发起人。于是,水均益在尖锐的提问之后又表达了他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祝福“生日快乐”的祝愿,使基辛格显得格外的激动。他们一边探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一边竟还在交流打乒乓球的技艺,使紧张的采访变得越来越和缓,以致使开始定死的5分钟采访时间成功地延长到25分钟。在采访结束时,基辛格博士还热情地向中国电视观众讲话,并随即往沙发边上挪了挪身体,使自己尽量和水均益并肩坐过来,然后两人异口同声地对着镜头说道:“Good Bye!”

  很明显,水均益的准备工作得到了最好的回报——采访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了25分钟。

  水均益成功采访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水均益他们只能问3个问题,当前两个问题提出后,他发现普京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简短回答,丝毫没有兴奋的神情。他想,照这样下去,用不了5分钟这次采访就宣告结束了,一旦约定好的第三个问题提出来,普京几句话一回答,就会马上转身走人。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他想起在采访之前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的普京的一些个人爱好和兴趣方面的问题,他决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水均益问普京:“您在竞选的时候,曾发誓要让俄罗斯人过上应有的生活,您也表示国内发展的目标要高于国外的目标,俄罗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您是否认为有必要改善包括华人在内的外国人在俄的投资环境?”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有两个背景,水均益事先了解到:一是普京特别喜欢对人说要让俄罗斯人过上好日子,有人重复这话会使他高兴;二是近来外界都在抱怨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普京显然被水均益的这枚“炮弹”刺激得兴奋起来,说话频率明显加快,一直放在桌子底下的手也拿上来了。利用普京讲话的机会,水均益又想好了一个新问题,等普京话音一落,水均益就问他:“别人说你一脸严肃,是‘黑匣子’,而且还很铁腕,你同意吗?”看见普京越回答越兴奋,水均益决定让总统先生好好地美一下。

  他又问:“听说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在俄罗斯历史上有不少时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彼得大帝时代、叶卡捷琳娜时代、亚历山大时代,当然还有前苏联时代,您个人更倾向于喜欢哪个时代?”他知道,普京最崇拜的就是彼得大帝,据说也最喜欢人们把他看成拯救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采访的局面被彻底打开了。

  很明显,水均益问的是“拍马屁”的问题,其实,在采访中,投其所好,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投其所好,就要先知道对方的“好”,才能有针对性地“投”,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是准备的意义。

  如果说这样的准备都是比较刻意的话,那节目播出前对节目的一些精心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准备。

  在一期《和平使沙漠变绿洲》的节目中,水均益这样开场:(注:当时约旦、以色列两国则签约有史以来第一个和平协定)

  半个世纪以来,约以两国流血冲突不断,一公里长的约旦河谷到处留有血和泪的痕迹。在此昔日硝烟弥漫,如今仍布满地雷的河谷地带,今天再一次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叠画面:庆祝仪式上礼炮轰鸣,宗教领袖祈祷和平,两位小朋友献花)

  水均益告诉观众:这两位儿童的祖父全部在战争中阵亡,此情此景,令前来参加庆典的5000名各国嘉宾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而两位嘉宾,此时也是同样的心情激动,他们一位作为战地记者报道过战争,而另一位曾以士兵的身份同样经历了战争的烽火。

  简短的英语采访后,水均益分别询问两国大使: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和平”一词该如何发音。(这是一处精心设计,水均益作为驻外记者曾到过这一地区)。

  接着,水均益面对镜头作了如下叙述:在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和平”一词的发音极为相似,这表明他们对待和平的一致追求。沙漠民族的祖先都曾经留下这样的预言:战争使绿洲变沙漠,和平使沙漠变绿洲!

  这个开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精心策划:战争——和平,沙漠——绿洲,反差很大的重复对比,形象地渲染了和平的崇高意义。




  这样的准备是节目能够打动观众的前提。水均益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且不说加班熬夜,仅每天为节目撰写短小精悍而又不失深沉尖锐的串场词,他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百般琢磨才定稿的。用他的话说:“《焦点访谈》虽然只有20分钟,但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是它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4小时等你,这是我们《焦点访谈》记者的行为准则。”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

  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口才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美国传播学家查理?威瓦尔的研究表明,人一天中40%的时间是在倾听。社会学家兰金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由此可见,倾听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可能和很多其他的主持人不太一样,水均益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是“名人圈子里的‘交际家’”,就是因为他通常需要做很多的高端访问,访问的对象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人物,这就对他的交流和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记者进行采访,固然要设计采访提纲,但是,对方的回答是不受采访者控制的。采访者可以引导被采访者向着自己设定的思路阐述,但这种引导不是生拉硬拽,更不是要求,而应该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过渡。这样的巧妙过渡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倾听,只有懂得倾听,才能抓住对方谈话中的信息,顺势而为、巧妙嫁接……

  当然,首先,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种尊重,一份理解。愿意听表示愿意客观地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会让说话的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

  其次,鼓励对方先开口可以降低谈话中的竞争意味。倾听可以培养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托辞。

  第三,对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掌握双方意见一致之处。倾听可以使对方更加愿意接纳你的意见,当你再说话的时候,更容易说服对方。

  伊萨克?马克森采访过世界上的许多名人,他说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是因为不注意听别人讲话。“他们太关心自己要讲的下一句话,而不打开他的耳朵……一些大人物告诉我,他们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说者,但是善听的能力,似乎比其他任何的物质还要少见。”

  美国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对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注意“倾听”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凡是亲切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个印象的是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你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见的天赋。”



  有句话叫“沉默是金”,于是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在交流中只要保持沉默就表明自己在倾听。事实上,倾听不是完全不说话,也不是低头枯坐,而是需要通过眼神、动作等保持一种交流,这样的倾听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注意倾听的态度。倾听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加上自己的主观意见,避免只听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这就要求我们倾听时要做到空杯心态,先接受,才能理解。如果一开始就不接受,自然无法理解对方。另一方面,要有同理心去沟通,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2?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

  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的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听话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说话者表达态度。同样的,听话者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鼓励说话者表达,比如: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手不要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等。

  3?尽量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

  也许对方的谈话一开始并没有进入实质,但也不要急着打断对方,多耐心地听听,给对方理清思路、组织语言的时间,这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切忌不等对方说完就打断对方的话做出结论。你应该努力弄懂对方的真实意思,完全把握对方谈话的实质。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乒乓效应”,就是指听人说话的一方要适时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还有一旦听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时候,要在对方的话暂时告一段落时,迅速提出疑问之处。

  4?注意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