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金手指 >

第187部分

明末金手指-第187部分

小说: 明末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个国家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有着三百艘战舰,而且都是最优秀的指挥官进行指挥的联合舰队。他们的对手,是一个刚刚开始组建远洋船坞,并且在近几年才开始打造远洋船支的东方国家,华夏人民共和国。

    就是那么一个新兴得让人怀疑其势力的国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打造出了一支近百艘战舰的强大舰队。其造船技术,尤其是铁甲船这种前所未见的船型让欧罗巴的联合国们为之惊叹,甚至为之震惊。震惊之余,还感觉到了恐惧。

    他们已经意识到,又有一个国家,要和他们分割大航海的利润了。尤其共和国在这几年,已经把南洋打得没有了脾气,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这三个国家在东南亚的利润几乎被分薄到了极限。若非还有些利润,他们甚至都不想继续呆在这个,时刻要防备敌人上来调戏他们一番的地方。

    东南亚的利润,占据了大航海利润的33%甚至更高,比起荒芜广袤的非洲,或者还在探索阶段的新大陆,已经有了独立文明,而且很容易揉捏的东南亚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这里不仅盛产香料调味料,还盛产黄金白金,每一个航海大国都不希望放弃这里的利润。

    故而,他们受不了共和国对这里的骚扰,本打算以联合军队的威势,迫使张弘斌妥协。

    奈何,张弘斌没有妥协,而是直接和他们打了一仗。直至开战,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情报工作是那么的糟糕,张弘斌麾下哪里只有二三十艘船,根本就有近百艘战舰!该死的,还有不少巨大的,航速惊人且火炮威力巨大的战舰!!

    其实情报员会给出之前的那个情报也是无可厚非,越高级的东西制造起来就越难。情报员已经询问过各自国家的造船工人,若是铁甲船这样的超级船只,他们要把零部件和主体给打造出来,至少也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彻底组装起来没有三年时间只怕根本造不出来。

    其他的船只考虑到木材的炮制问题,以及造船工艺问题,当然还要考虑到共和国船坞多少的问题,最多可以上浮到五十艘战船,多了只怕他们都要担心,上报上去的时候,上面的人会不会相信。

    制造工艺和船坞的多寡,成为了情报人员错误估计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所有的材料根本不需要炮制或者制造,只需要拼装就可以完成一艘战船的制造。一个熟练的施工组,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让一艘蒸汽船下海,更别说传统的木质帆船。

    近百艘战舰,而且还是掺杂了数艘飞剪船和蒸汽船这样的大型舰队,若是在一个比较狭窄的海域打起来,联合舰队的确可以凭借着传统的战术理念,加上跳帮战顺利完成这次会战。奈何他们选择的是孟加拉湾,一个相对宽广,完全可以给双方舰队一个纵深空间的海域,所以他们悲催了。

    更别说,舰首炮这种玩意,完全是超时空的产品……虽然有故障率这种让人抓狂的东西……这玩意的威力,在当时绝对是噩梦级的。主要还是没有雷达,否则射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在对方还没有看到自己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对方来上一炮,绝对让他们被打中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一场大战,感觉本来应该是一场激烈的,而且旷日的大战。但最后却是草草结束,共和国的海军舰队,完全是以碾压的模式,一口气碾压了过去。联合舰队甚至连抵抗一下都没办法,乖乖的被碾压了过去。

    说到底,海军这个玩意,最主要还是看船的先进程度,技术含量程度。然后才是士卒的操纵能力,最后则是军官的指挥能力。通俗的说,一艘现代化的航母,对上一艘宋朝左右的海船,感觉几乎不需要开炮了,直接撞过去,就算来的是十几艘海船,也照样碾压过去,对面打过来的火炮,连挠痒痒的资格都不够。

    这就是技术含量的差距,来自山寨超市系统之中的未来科技的重要作用,足足领先了当前二百年的造船技术!

    可以说,就算没有蒸汽船,就算没有飞剪船,凭借着改良型福船和改良型的马尼拉大帆船,其航速就领先于当代的欧美战船。更别说舰载火炮的口径和威力都远远高于欧美火炮,而且最重要的是,欧洲普遍使用的是实心弹,而共和国的战舰用的是开花弹,一旦打出来,说不得一枚炮弹就可以直接把对方一艘比较小的战舰给撕开一个大口子,进而将其直接给击沉了。

    凭借着航速和火炮,一百艘帝国舰队,完全以碾压的状态,完成了这次的印度洋海战。

    消息传到了欧罗巴各国,参与了这次海战的国家,都直接乖乖闭上了嘴巴,默默的承受着战败带来的副作用。最直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他们现役的战舰大量被毁或者被俘虏,他们要面临没有战舰护卫商船,甚至确保他们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的下场。而其他没有参与进来的国家,则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迅速抢占这些国家在地中海的贸易份额,甚至想尽办法,上门打压他们的航海业。

    参与者之中,唯一值得高兴的,应该就是英国。

    他们派出的其实是两股刚刚被收编的海盗势力,换言之他们的本土海军其实还没有受到多少损失。最重要的是,愿意在英国在注册并接受庇护的海盗太多太多了,需要完全可以继续收编一些。这次其他几个国家既然亏到了这个程度,那么他们自然可以趁机崛起,抢占北欧和地中海的份额,甚至成为新的大海霸主!

    只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那就是共和国的海军战斗力……

    说真的,知道大了一场败仗,欧罗巴大陆的几个大国,也是很担心对方会举兵杀到他们家里报复。就算现在不来,以后还是回来的,而且他们在东南亚甚至在印度的权力,只怕也会被共和国给接收过去。

    值得欣慰的是,在战后,共和国没有进一步西区,而是继续在缅甸附近游弋。

    很多人想到了张弘斌提出分割方案,原本这让所有人都接受不了,但如今却是觉得,这而未必不能够接受……若是把非洲换成美洲那就最好……只可惜,现在可轮不到他们讨价还价,若是惹急了共和国,别人直接开船把非洲也给占了,那他们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最后,经过几个国家联合商议,在赎回他们国家的俘虏的时候,与共和国签订了正式的国书,认可了共和国的海洋霸权。换言之,东南亚、印度、美洲已经划入了共和国的境内。

    当然,美洲名义上属于共和国,但上面的人却没有被撤走。显然,这是诸国留给张弘斌的一个难题。至于那些百姓出现伤亡,也不需要太担心。因为被送去新大陆的,基本上不是犯人就是流氓,属于那种多余的存在。

    张弘斌自然知道这点,他也不介意自己的兄长,可以在美洲多一些文化程度还不错的劳动力的。

    对于印度,张弘斌没有立刻派人去接受,实际上就算是一度占领这里成立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也没有彻底掌控这里。印度如今处于殖民时代,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权,就算有也是殖民者扶植起来,类似伪军一样的政权。张弘斌的确有资格接手这里,但是现阶段的国会商讨的结果,是占领东南亚,而不包括印度。

    若是这个时候对印度出手,其结果是根本没有足够的官员和守军,如此一来还不如不占领。要知道,共和国一旦占领这里,或许允许佛教的存在,但绝对不会允许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故而很显然,到时候会发生很激烈的宗教战争,没有足够的觉悟和把握,共和国是不会对印度出手的。

    确认了海洋霸主地位之后,共和国正式对东南亚出兵。

    原本盘踞在这里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势力,纷纷依照协议撤退,返回他们的故乡。实际上不少总督,对于国家终于让他们回去了,感激得去当地教堂郑重的感谢耶稣了一番。

    看得出来,近几年他们的确是被共和国海军调戏得太厉害了。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厉害,共和国针对东南亚进行了非常血腥而且非常不人道的屠杀……其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曾经作为帮凶,残杀华夏侨民的东南亚土著。

    别看过程很凶残,但士卒们已经都没有眨一下。或许他们一开始也会有恻隐之心,但当他们屠杀完毕后,当地华侨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甚至仰天高呼长啸,仿佛要把多年的委屈全部宣泄出来的模样被他们看在眼里之后,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他们不是来屠杀的,而是来索债的。

    事实告诉了所有人,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本不属于你的,不要拿!

    借助当地华侨的帮助,共和国针对东南亚进行全面的规划,重新建立政权和城市。派遣驻军和官员,甚至适当考核提拔一下地方的华侨势力,进而完全获得了东南亚的统治。这不是殖民,而是直接把东南亚,划入了华夏境内,并建立了东南亚行南北省,成为了华夏固有的,神圣不可分割的国土!

    自此,东南亚易旗!!

第290章 强悍第六层() 
南洋的华侨,可以说被这些欧洲殖民者压迫得太厉害了。

    本来就是在大陆活不下去了,这才南下到南洋冒险一搏的。好不容易几代人勤俭持家创下一片基业,却不想华夏人的勤劳不仅让土著人忌惮,创造出来的财富还让殖民者们觊觎。

    随着共和国的报复结束,已经几乎归化,而且懂得什么叫做服从的土著人被保留了下来。胆敢反抗的基本上不是被杀,就是被带到采矿场进行劳作,没有二十年是不会把他们放出来的。若是死了,那就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好。毕竟,好歹共和国也有供应他们一日三餐,至少让他们饿不死。

    南洋正式成为华夏的领土,甚至连中南半岛,也顺势占了下来。扣除安南宣抚使司名义上还在魏国,南洋已经完全进入了共和国的掌控之中。

    共和国不是殖民者,共和国占领的土地,只会成为永久性的国土,神圣而不可分割。

    故而,新一批公务员考试合格的新晋公务员,在一批眼看在本职工作上不会有什么成就,想要拼一拼的老公务员们,组成了南洋的主要官员团体,随着海船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地方。他们面对的是被殖民者搞得乌烟瘴气的南洋地区,几乎要从零开始的现状。可以想象,他们这几年,生活会很艰辛,工作会很艰苦。但若是能够坚持下来,日后国会议员终究会有他们的一份。

    就如同最早一批前往缅甸担任官员的存在,年纪轻轻的顾炎武和肖遥二人,任期已满顺利转回了长安。一个如今在最高人民法院之中工作,一个则是在财政部任职。当然,部长或者次长级别距离他们还远了一些,但再过三年左右,老一辈若不能够进一步升迁,就要退休了。到时候,共和国的议会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说来也值得讽刺,共和国采用的是二党一帝并存制。其中帝皇允许做到六十岁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张弘斌才三十岁不到的人,自然不会那么快就退休。但是国会对议员和议长有明确的规定,最多可以连任一次,两次任期合计八年。

    这意味着什么?比如李定国十二岁进入议会,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就要退休了。

    是的,国会作为最高级的行政级别,连任完毕只能是退休。年纪大了还占着别人的位置,这本来就不像话。只是奈何张弘斌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起家的那批人年纪都不算大,最重要的是随着国家的慢慢壮大,这些人的职位也不断提高。随着国家的建立,他们很多都在三四十岁就进入了国会,有些甚至在三十几岁,就面临要退休的问题。

    尤其是李定国、王二和何陵这一辈人,再过三年任期就要满,到时候他们就要退休了。

    要知道,到那个时候,李定国也才三十岁不到!

    实际上,随着新一批官员开始获得晋升,任期问题也在国会进行了讨论。很多人觉得,这一代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否可以延迟任期为好。也有人提出:按照正规晋升情况,不考虑到国王的特殊许诺的话,一个公务员从地方一步步提升到国会议员,也需要五十到六十岁左右。连任八年,也差不多七十岁了。若是因为这一代特殊就改,那是是否就会给以后留下一个随便延长任期的借口?故而,大部分人觉得,该退下来的,应该退下来。

    双方也争执过了一段时间,最后确定了一个基调。

    在国会附属机构上,添加一个顾问团,顾问团有建议权和投票权,但没有被选举权。每一名顾问,可以在顾问团里面,一直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