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金手指 >

第134部分

明末金手指-第134部分

小说: 明末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个问题,他甚至进入了超市里面,奈何所有的书籍,所以的区域都没有关于船支的资料。至少,关于什么船支更好,又怎么建造出来,需要什么原料和手艺什么的,完全没有记载。

    莫非,需要更高级才有可能出现?

    说真的,当时张弘斌也有一瞬间那么怀疑过,但觉得这种没有任何蒸汽动力的远洋船在这个时期游荡于世界各地,科技含量似乎并不高的东西,没理由没有才对。

    “属下明白了……”顾炎武也不是傻子,只能告退。

    “要不要问问导购员呢?”张弘斌在顾炎武离开之后,用手指敲打了一下桌面思考了一番后,再次进入超市。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服务的吗?”导购员微笑着说到。

    好吧,若非知道她是全息投影,否则张弘斌还真的很乐意她‘服务’一下。未来的投影技术就是牛,把一个黄金比例的美女直接制造了出来。偏偏能看不能吃,徒呼奈何。

    “我想问问,超市里面为什么没有航海方面的商品?”张弘斌焦急的问到。

    “条件不足,无法回答。”导购员似乎处于某种查询状态了一阵子,随即非常肯定的回答道。

    “那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够回答?”没有完全否定,那就证明还有希望。

    “具备购买航海商品的基本条件。”导购员没有直接回答,但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也就是,至少要有一个出海口,而且有码头?”张弘斌继续询问。

    “无法回答,请客户自助摸索。”导购员歪了歪脑袋,说出了一句让人喷血的话。

    到了这一步,已经没什么意思了,最关键的,还是赶紧建设出海港口的问题。于是张弘斌第二天再次在国会上强调,将建设资金的50%,投入到对缅甸的路面建设和港口建设之中。

    “陛下,看得出来您非常关心出海港口的事情,但我们这里并没有远洋海船的技艺,此刻那么快建设码头,是不是太急了?”何陵跟着张弘斌最久,最懂得他的想法。

    “时不我待,有些事情你们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别人已经占尽了便宜。华夏的崛起,在当代应该从海洋开始,然后再到天空,最后是整个宇宙。至于陆地,不否认很重要,但我要说明的是,现阶段我们着重点在华夏这片陆地上的话,那么我们会最终会只能得到华夏这片陆地。但若是发展远洋航行的话,世界都有可能被我们掌握。”张弘斌高呼。

    坤舆万国图不是没人看过,但相不相信是一回事。

    实际上如今国会的人,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东西,所以对张弘斌的话那是感到非常的迷茫。

    张弘斌无语,只能拿出自己珍藏的世界地图,本来这玩意还不打算那么快给他们看的,省得好高骛远。但如今既然已经打下了出海口,那就拿出来好了。

    “知道这是什么吗?”张弘斌指着地图问到。

    “坤舆万国图……但似乎和臣看过的不太一样!”教育部副部长徐守,身为徐光启的二子自然是看过地图的。

    “这是支持我们的神秘势力,提供的真正的世界地图。这是他们花费了百年时间,确认出来的真正世界地图。”张弘斌感慨的抚摸着地图说道。

    大家都知道张弘斌背后,有一支神秘的势力帮助他,能够那么快称王称帝,就是依靠这支势力提供的各种支援。只是这支部队到底来自哪里,怎么和张弘斌联系的,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谁也不知道。实际上过了那么久,大家还是很担心的,担心他们是不是打算扶植张弘斌作为傀儡,进而吞并共和国。

    也正因为张弘斌一直独立独行的表现,才让大家安心一些,但一天不知道这个势力的本体,大家还是很纠结。

    “告诉你们也罢……记住不要外传!支持我的势力叫做崖山社,乃是当年宋朝跳入大海却没有失去的幸存者们,联合起来组成的秘密组织。他们游遍了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目的地就是要寻找出一条可以让帝国永远强盛,让蛮夷永远不能够欺负我们华夏子民的救国之路。他们多年来苦苦经营,苦苦研究,苦苦的探索,目的就是我华夏的强大。

    我告诉你们好了,我在起以前,就加入了这个崖山社,而我也直接成为他们选定的代理人。我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谁也没办法欺负的华夏国度,甚至要把应该属于我们华夏的利益,都给占了!

    看看这里(指了指美洲),这里有着比华夏本土还要广袤的土地,有金银矿,有各种我们没有的物资。这里(指了指澳洲)同样是蛮荒之地,等待着强者的占领。前者已经被欧罗巴(指了指欧洲)的海洋大国给发现,并开始在那里发展,我们华夏却还窝在家里打内战,看看这片土地,你们难道不动心?

    那再看看这里(指了指南洋),金银铜这里丰富得很,甚至比华夏的总储藏量还要大,在倭国甚至有足够的银矿和金矿,同样等着我们去征服,去开采。我问问你们,你们是打算守着华夏的一亩三分地,吃着越来越少的资源过日子,还是到处去把资源掠夺回华夏,然后等世界资源枯竭的时候,坐在一大堆储藏在地里的资源嘲笑别人?”张弘斌拍了拍地图,极其激动的说道。

    听到崖山社的介绍,很多人就想起了那些宁可为大宋殉葬,也不愿意当蒙元子民的烈士。没想到他们还没有死绝,而且还发展了一个神秘社团出来。若是他们,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也的确有这本事可以造出那么多的好东西……

    大家认可了崖山社的这个设定,若非知道这个组织只怕没那么容易加入,只怕不少人宁可退党也要加入这个社团。

    同时,他们也被张弘斌描述的世界,以及那些地方蕴含的宝藏给吸引住了。共和国讲究务实,什么掠夺不道德的说法至少在这里没什么市场。在大家的眼里,有钱不赚那是傻子,放着那么多的宝藏给别人挖了自己却干瞪眼,那是绝对不可容忍的事情。

    “陛下,需要我们做什么,您尽管说就是了!”何陵作为代表,向张弘斌表态到。

    “照我之前的说法,给我好好发展港口,好好建设好道路,海船的问题我会想办法……在远洋航海技术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了欧罗巴的那些国家,我们要追赶起来可不容易,还好崖山社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还是有能力奋起直追,说不定可以追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对了,崖山社的存在,你们知道就好,谁敢给我说出去,我可不会轻饶了!”张弘斌慷慨激昂的说道,最后不忘警告了一句。

    所有人自然没什么反对的意思,纷纷表示不会说出去的。

    或许是全力建设的关系,到了1637年的年末,仰光通往云南的主干道就修建完毕,甚至出海港口也初步完成。

    这个时候,导购员终于说出了一个让张弘斌高兴的消息:“第四层到第五层出现新商品区域,是否开启?”

第206章 巨大吞金兽() 
果然,从第四层开始,就有涉及航海科技的区域,只是张弘斌没有出海口,所以没有出现。

    现在他储蓄起来的消费额,完全足够开启这两个区域,故而他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启了两个未知区域。

    随着一阵震动,张弘斌知道,新的区域已经打开。

    迫不及待的来到四楼,奈何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船支在这里出现。倒是看到一大堆似乎涉及船支的零件和图纸,甚至还有相关的一些图书资料什么的。

    “导购员,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区域没有船支的?”张弘斌提问到。

    “船支太大,除非你要的是那种小艇级别的存在,否则你觉得远洋船只会整个出现在超市里面?再则,经过商会的考虑,完整的远洋船只不会出现在商品列表里面,唯一可以出售的就是这些素材和技术。反正只要你有足够的材料和图纸,凭着你手头上的工匠,要拼装起来应该不难吧?”导购员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不直接给完整的?”张弘斌暂时还没有想明白。

    “因为故障率的关系,我们这个系统传输商品需要受到时空位面法则的影响,越高级的东西出现故障率的可能性就越高。四层和五层,甚至更高级别的科技下制造出来的船支,会有一定的故障率,而且越来越高。这些故障率有些并不明显,似乎是没问题的,但航行了百余海里之后说不定整艘船就直接散架了。这样的船支,你是否会放心购买,若是买了出了问题,你不会抱怨我们商会?考虑到商会名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方面,所以商会经过讨论,不直接出售整个的船支。但同时,所有的原材料、图纸和资料都会标价得非常高。”导购给出了答案,让张弘斌不得不服气的答案。

    的确,他也不希望自己重金买了一艘远洋船,结果开到一半直接毁了,到时候不仅材料费赚不回来,上面的乘客和物资同样是没办法回收了。

    和这个相比,材料费和技术费的提升,至少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

    选择了妥协,张弘斌自然要查看一下,四层和五层到底提供了怎么样的船支给他。

    四层,在这里只有两种图纸,一种是大明的福船改良版,不仅使用了西方远洋船常用的梭形船体,而且船帆和桅杆也增加了许多。同时,两侧的炮洞也有进行专门的改造,使其的战斗力同样获得了很高的提升;第二种则是西班牙人在马尼拉雇佣中国工匠制造的马尼拉大帆船,而且同样是改良版本。按照设计图的说明,新的马尼拉大帆船可以航行得更加的平稳,而且整体的稳固性也更高,对风暴的的抗性有明显的提高。

    张弘斌是一个地道的船盲,自然是看不出这两个设计图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他只知道图纸上写着‘改良版’三个字,这就意味着这比原版要更强悍。

    好吧,图纸什么的,留给匠人们去查看就好。他如今更加关注的是,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到底要花多少钱。原因很简单,他发现这些图纸都是局部图纸,足足三十多张才能够组成一份完整的船只结构图。每一张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换言之仅仅是一艘船图纸的费用就超过了一万五两银子,两份就是三万两银子。

    图纸如此,材料和资料更加便宜不了。资料非常的薄,还分成了上下册,就这样每一本都需要五百两银子。这些资料都是关于如何在海上航行、如何观测星象进而辨别方位……反正都是最基本的远洋航海要点。而这个,是张弘斌最稀缺的,甚至只怕郑芝龙他们,也没有那么系统的知识。

    也是,训练一支海军没有数年哪里能行,就算有高级的船支给他们,玩不转也是白瞎。船员更多的不是依靠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经验。但不否认的是,没了理论知识,在初期想要迅速累积经验可没辙。有这些资料,好歹可以提升船员培训的速度,减少他们适应远洋航行所需要的时间。

    全部算上又是五万两银子……难怪都说海军是一只吞金兽……话说,这样累积消费额也不错,但现实的银子只怕真的不够这样消耗下去的。

    最后是材料,还好没有变化太厉害,只是稍稍计算了一下成本,张弘斌赫然发现一艘改良后的福船,最少需要七万两白银的造价,这还是材料费没有涨得太厉害,而且自己还有折扣的情况下才行;一艘马尼拉大帆船的造价,也达到了五万两,只因为它的战斗力还比上改良后的福船。

    一支船队,多则五十多艘船,少也不能够低于二十艘。换言之,最高可以高达三百五十万两白银,低则高达一百万两白银。当然,这还不算工人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费用,毕竟这些材料被带出去,还需要找人组装起来的,中途若是加工发生了失误,又是一笔银子。

    都说奢侈品贵,张弘斌算是知道了,其实什么都没有海军贵。造出来的价钱姑且不说,本身还需要日常的养护,故而若没有庞大的贸易商路支持足够的费用,只怕一般的小国家还真玩不起大型的远洋船队。

    说真的,看完了第四层之后,张弘斌甚至没有胆量去看第五层的情况了。

    哪怕第四层出售的东西,他依靠现阶段的财政收入和领地税收情况,还能够基本筹齐一支三十艘船的远洋舰队。

    但真的,他真的很好奇第五层会出现什么样的船支。哪怕是看看也好,他也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惊喜。所以,他还是慢慢来到了第五层,进入了航海的区域。

    图纸两份,价钱远远超越了第四层,加起来超过十万两银子。但也算是物有所值,毕竟第一艘船是巨型飞剪船的设计图纸,这种巨大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