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禅说庄子(一) >

第7部分

禅说庄子(一)-第7部分

小说: 禅说庄子(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那样的,或者赞叹,或者是批评,或者是离题万里,说一些不相干的话与我周旋,这样就不能达到交流的效果了。

    庄子已经说了,〃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通常书上的白话解释多不到位。到底这些语言你能够分辩清楚吗?你还是辩不清楚。

    所以回过头来,看赵州老和尚那句〃老僧不在明白里〃,真正是高明!越是头脑清醒的人,其实越糊涂,活得好累啊!我们身边的这样事那样事,你都想把它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累啊。所以郑板桥那句〃难得糊涂〃,一写出来就大行其道。难得糊涂,好舒服,好亲切!特别是那些身心交瘁的人,看到这句话,那真是如饮醍醐,如醍醐灌顶,那个感觉很舒服。所以,〃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值得我们去辩吗?不值得去辩吗?能够去辩吗?辩得清楚吗?

第三部分 5。真伪是非的由来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你说道是隐藏着的吗?日月星辰、生老病死,明明摆在这儿的嘛!它并没有回避我们啊!它就像一个祼体模特一样让我们一览无余。但是每个人又都看不见道。我们的生命明明就现现成成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却下不了手,无从下手啊!我的真如就在我身上,我的菩提就在我身上,但是我们就是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躲在什么地方了呢?它是怎么躲起来使我们看不见的呢?它明明在,我又看不见。我们明明都知道菩提、大道就在这里,但是我们就是无法进入。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大道它并没有躲藏起来啊,但是为什么一经人们去表述,就有了真伪之别呢?我们常会看到很多事相,这个是真的吗?那个是假的吗?这个是吗?那个不是吗?所以在学道的过程中,在认识道的过程之中,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的东西太多了,你摸得清楚、弄得明白吗?

    〃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你说出来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的很清楚啊,为什么人们听了以后,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会有是非对错之分呢?而且你说话的时候,把你的话表达清楚了没有?有没有隐藏啊?

    以前说要老老实实向党交心,但是当年向党交心,向毛主席交心,有几人在真正交心呢?那时说话还是绕着圈子在说。我们应该使自己的语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必了境,也就是说让语言都符合逻辑,让语言的使用都准确无误。但是我们又不是专门的语言学家,也不是逻辑学家,更不是数学家,我们也不是语言机器人,平常又没有专门的思维锻炼和语言锻炼,要让我们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滴水不漏,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语言表达的东西,思维表达的东西,到底什么是〃是〃,什么是〃不是〃?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没有标准。正是因为这个标准谁也无法确立,于是乎才产生了人的是非。东方的〃是非〃,西方的〃是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是非〃,佛教、道教,自然科学、马列主义,谁能统一标准?谁能代表大道?

    所以〃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人类社会自从产生以后,就永远都有是非,谁也没有真正获得真理。所以老佛爷说:〃世间与我争,我不与世间争。〃为什么呢?一争就完蛋,不争就是了不得。

    如果一个人像机器人似的说话,都像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那样说话,那就成了《新闻联播》的语言了,那生活起来也没有味道。一天到晚像个道学先生一样过日子,那过起来也没有味道。一天到晚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个日子过起来也不舒服,因为大自然不是这么回事,道也不是这么回事。道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如果你把假恶丑从自然中取掉了,自然中全部都是真善美,可能真善美就没有意思了。就像大家都想钱,现在整个地球都变成黄金,那么黄金就变得狗屎不如了。我们看到的山山水水,全部变成了黄金、钻石,那真是没意思了。

    我听说极乐世界,全是黄金铺地,真是那样的话,那个地方就简直去不得。为什么?哪里比得上九寨沟舒服,青城山安逸呢?到了天人境界、极乐世界,连男女的分别都没有了,连美女都看不到了,这也不舒服。绝对的清一色的东西不是道嘛,道是无所不包,美美丑丑,善善恶恶,它体现为丰富性、多样性,生机和活力在其中运行。

    但是〃言恶乎隐而有是非〃,我们就要留意,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太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贵寿考,你天天陷在是非之中,本事又不大,遇到是非,神经病来了,要上吊了,要吃耗子药了,要吃安眠药了,那样就麻烦了。我们要如何面对是非?这里的〃是非〃不是吵架,是一种判断。用哲学上的话来说,庄子这里谈的〃是〃是肯定,〃非〃是否定,是一种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你说一个道理,我给你否定了,就叫非;我肯定了,就叫是。并不是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功名利禄之间那种是非。那种是非很低级,这里庄子谈的是最高级的是非,是对真理认识产生的差别。

第三部分 6。真理到底存不存在

    〃道恶乎往而不存?〃大道到底通向什么地方?我们坐在车上或者到山里边走路,那条路到底通向什么地方?我们人生的旅途到底走向什么地方?我们求道的路径在什么地方?目标在什么地方?这个道到底有没有?大道怎样运行的?

    大道是在运行的,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一个是时间的无限,一个是空间的无限,都是一个运动性。离开了运动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用列宁当年的话来说,没有离开时空的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时空。时空就是运动的一个坐标,运动必须在时空的坐标上才能表现出它的运动。说起时空,时间就离不开空间,离开空间到哪里去找时间呢?它都是在这中间表现。

    既然是道在运动状态当中,那么我们找得到一个运动状态中的道吗?找不到。那它又存在于什么地方呢?佛教中说〃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学佛的人都想抓住这个不动,但是又有什么是不动的?一个念头来,一个念头去,一件事来,一件事去,都是在运动生灭之中。老佛爷天天在说无常,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无常你怎样能抓得住?〃大道恶乎往〃,是说大道总在运动迁流之中。为什么又说它〃不存〃?到底这个道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啊?说不存在,那我们还修什么道?成什么道业?说它存在,又存在于哪里呢?到底这个道,该怎么去理解呢?

    庄子在这里只是不断提问,自己不作结论。他通过这些问题去打开别人的思路,让各人在自己的思维感觉中去把握。道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都需要自己用心去琢磨。

    〃言恶乎存而不可?〃前面的问题还摆在那里,这里又是一个问号,又在给我们提问了。你要去找答案呢,实际上答案就藏在问题里边,就像禅宗的机锋转语一样。我们的语言留得住吗?常言道〃覆水难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的语言要想得到别人认可不容易,除非在权力之下,顶头上司说的就是真的,不然的话,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人家甩你两个袖头子,也就给你抹了。

    现在让你说真理在什么地方,说不清道不明啊。真理到底存不存在?我们的语言、言论、思想到底怎么样才达到标准?怎样才使我们不犯错误?我们经常都处于被别人批判的状态。用禅宗的话说,就是有言就错,出口就错!那么怎样才是不错呢?

第三部分 7。逃不出庄子贴的标签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大道往往隐遁乃至消失在那些有小成就的人身上,言语的真义往往会被浮华的辞藻所遮蔽,所以这才有儒家与墨家的是非之争,互相攻击对方的观点。

    〃道隐于小成〃,我们看有些人打坐,说自己突然发光了,能够入定了,自己辩才无碍了,写了好多书了,名声在外了,有好多人供养了,但往往就是在这些小成就面前,你就裹足不前了。在一点点荣誉、一点点成绩面前就不行了。

    〃言隐于荣华〃,这里的〃荣华〃,既可以指华丽的辞藻,也可以指说话人拥有的荣华富贵。成都有句俗话:〃当官不带长,打屁都不响。〃因为他荣华了,他说话就响亮了,但是真话、实话,恰恰就在这荣华富贵之中隐遁了。用这里的话说,唐宋八大家、苏东坡、司马迁等的文章写得漂亮,但美中有没有道?它藏在里边你怎样把它找出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表象看到本体,我们怎么通过表象看到里面的本体?

    我们经常看这个歌星、那个影星在电视里回答问题,你问他珠穆朗玛峰在哪里,回答说在美国,就给你开这些黄腔。遇到这些人,你没有办法。我们也知道有些领导同志开黄腔,我们都没法过问。为什么呢?〃言隐于荣华〃嘛。

    但是在〃荣华〃中的语言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真理?谁去管那么多呢?特别是单位里领导说话、老总说话,你还敢说他不对?他说一句要顶一万句,肯定永远是对的!领导说话就是对的。你说不对,就是你不对,你的饭碗就没有了。这在社会生活中是个真理。除非像刘邦那样的领导,有虚怀若谷的心胸,善于改正错误,愿意听不同意见,为了打天下,为了最大的利益,把自己的成见放下,这样面对他的语言才不〃隐〃。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我们要反复咀嚼这其中的味,因为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讲《庄子》中的话,很多还是不容易说清楚的。本身就说〃言隐于荣华〃嘛!所以还是那句话:〃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我们说话也逃不出庄子贴的这个标签。

    正是因为这样,〃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儒家和墨家的是是非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就是你认为错误的东西,我要说成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东西,我偏要说成是错误的。你要说我错了,我可没错,你才错了。就跟斗鸡眼似的,不管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先骂回去再说。我们自己的东西肯定都是对的,错误也都是对的。〃文过饰非〃这个成语,就是世间实相,众生的实相。我有错误,都要找一万条理由证明是对的,找种种客观原因,找种种理由来证明我是对的。你要说你的是对的,你的东西我可以找一万条理由证明是错的,而且是头头是道。所以我们看这一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从古到今,俯拾皆是。

第三部分 8。镜子里的玄机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如果要想肯定别人所否定的,或者要想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你就要有一个标准。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莫若以明〃,就是最好以空明的心灵对待万物。

    明,就是智慧。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一尘不染,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明〃。善恶两端都没了,是非自然就没了。我们怎样对待这个是非?就像一面镜子,是,让它给照住;非,也让它给照住。所有的都给照住。对于镜子来说,照住了是,它不欢喜;照住了非,它不憎恨;照到了狮子,它不恐惧;照到了孔雀,它也不欢喜。镜子是不是这样的?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怎样认识这个〃是非〃?到底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你自己知道吗?自己能不能给自己立一个是非的评判标准?是者,真理也;非者,不是真理也。从道上来说,我这个是道,你那个不是道,对吗?怎样把人类文化形态上的是非对错搞个清楚?就是用这个〃莫若以明〃,就是以空明的心镜去反映事物的原样。但这样说呢,还是没有赵州老和尚那句话高明,〃老僧不在明白里。〃你不在明白里就没有是非了。你说是,我不知道;你说非,我还是不知道。你问不知道后面有什么玄机啊?自己去慢慢品味。品到了,就知道这里面的玄机重重。

    所以我们看庄子这些语言,尽管两千多年了,谁又认真对待过?包括这些著书的和搞翻译的,是否真的进入到庄子的精神内涵里去了?到底写这些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到底有什么警世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去感觉。特别是修道的人,修道也要依据经典,这些经典是由文字表达的。怎样在文字间去料理这些事情?怎样使自己有正知正见?可你这头经典还没背上几页,正知正见还没立起来,听见禅宗又来了个不立文字!把文字扫荡了,超然事外,超然相外,不在文字相之中了!那又怎样去理解这些事情?所以要抓住根本,那就是〃莫若以明〃。

    空空如也是〃莫若以明〃;北宗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