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传奇-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与他朝夕相处、莫逆之交的朋友。他们都知道俞敏洪深藏不露的优势,如同潜伏在平静海面下的旋涡,一旦运作起来,有雷霆万钧之力,骇人心魄。
必须承认,农家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俞敏洪,正如心理学家所揭示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教育决定一个人的终生走向,给人的影响大得难以估量。
江苏淮阴,地处江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风留韵的地方,景色宜人,气候温润。俞敏洪生在农家,直到读大学时才知道家乡出了这么多的文化名人,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教育家、作曲家刘半农等。根据人类学的研究,同样地域的民众情结作为集体无意识蕴积在当地人们的心灵深处。自南宋以来,尊崇文化、知识就是江南地区的突出气息,它或隐或显,时起时落,但生生不息,无意识地感染一代代的少年学子们刻苦求学,立志进取。也正是这种隐约的“无意识”,才让这片土地诞生了高考考三次、舍弃北大教席、白手起家兴办出国内最成功的民营辅导学校的俞敏洪。
正是家乡温润的环境,再加上父母的教导,培育出俞敏洪谦逊温和的性情。这种亲和近人、不喜张扬的性格换作是给人打工或在单位上班,可能是不利因素,领导会因其默默无闻而忽略,日复一日地做着一名普通员工,但是对于一个特殊类型的企业来说,却具有独到的价值。传统企业需要领导人雷厉风行、作风硬朗、有威信;可是新东方学校情况却有所不同,这里的员工主体是教师,他们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才,且大多自命不凡。他们看重的是知识分子的尊严与身份,如果以西方的管理风格制约、要求他们,很多人可能会难以忍受,即使高薪也难留住这些脾气大的“牛人”,但以俞敏洪的性格,他与这些人相处起来却如鱼得水,恰到好处。
俞敏洪许可甚至鼓励教师们以自己为调侃对象在课堂上“开涮”,这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们的无意识心理需求:给人打工、为钱工作是很多知识分子心理上的一道障碍,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羡慕那种拿总裁、领导开玩笑的精神自由和言论无忌。在新东方,他们得到一种言谈上的满足与安慰,满足了中国知识分子笑傲权贵、粪土王侯的狂放传统与骄傲的内心。
用这一招,俞敏洪可谓是一举三得。其一,教师们得到了心理满足。其二,学生在压力巨大的苦学中听到尊贵校长的一系列糗事,不但身心放松,也对校长的好感增加。如此的胸怀宽广,如此的亲和平易,谁不喜欢?其三,也给自己喝了一罐“减压剂”。如果“愚笨”的俞敏洪也要学某些企业家那样做一个英明神武的领导者,面对这些或清高敏感或才高八斗或口若悬河的人才,再加上多年交情,镇住这些人,驯服这些人,那还不累得身心俱疲?俞敏洪此举,无意中也暗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我既无大才也无大能,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只是尊重、理解学生,爱惜、重视教师,靠朋友、同事扶持,这样的“好人”谁还忍心去责怪他?
在用人策略上,俞敏洪也是与众不同。选拔教师时,新东方主张“不拘一格”,即不惟学历名校论,也不惟经验资历论,而是以学生为主,让事实说话。
最广为人知的例子莫过于宋昊和罗永浩。这二人如今已经是威震天下的名师,但当年的宋昊只是中科院的一个普通研究生,为了兼职挣钱,他冒昧登门新东方,最终以口舌凌厉、超级能侃打动了俞敏洪,这是因为宋昊的优势正与俞敏洪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这场原本冒昧的会晤造就了新东方今天的明星教师。
罗永浩,在今天的大学生群体里最有人气的英语教师,网上流传已久的《老罗语录》被广泛下载,有的学生甚至能倒背如流,四处传播。当初的罗永浩连高中学历都没有,但是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非凡的口才,他得到了俞敏洪的首肯,获得了新东方的教席。有了平台,大展喉舌,于是一“说”成名天下知。与此相对的,是许多来自诸如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教授因得不到学生的肯定,而无法在新东方留驻。这样的择人方式让许多人开始对俞敏洪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笨人”还真有一手。
究其源头,俞敏洪将自己的管理经验归因于农村生活的历练。农村繁重、琐碎的活计使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厚重;土地的踏实与博大教会他怎样面对困难和不平,褪去了很多人难免的急功近利,不像一般人在失败时沮丧、在得志时张扬,他依靠着如水的坚忍与执著,如水的灵活与通达,不管是个人遇到凶险还是新东方的发展遭遇波折时,都能逢凶化吉,屡屡转危为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最青春、最诗意的声音吟唱着华美的诗篇。在诗歌一样的文章里,他常常想像一些遥远的地方,因为遥远,就培植美丽;因为遥远,才产生莫名的忧愁。
距离产生美,年轻的俞敏洪也同常人一样畅想远方。因为陌生,有了探求的欲望;因为欲望,有了探求的勇气;因为勇气,远方不再是到不了的地方。
彼岸有春光无限,彼岸有歌舞升平,用博大之心做舟,以高远之志为蒿。彼岸,不再遥远……
古老的乡村,走来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俞敏洪在乡间开着拖拉机的时候,在地里收割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一天他会站在祖国的中心——北京,接受众人的欢呼,在纽约的交易所作为贵宾出席?那时的他是想不到这些的,周围的乡亲们恐怕也想不到这个普通的老乡有朝一日会如此风光。
那时的俞敏洪是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操作这种机器对他这个高中生来说不算困难。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对他那个时代的农家子弟来说并非不能接受。
后来,在俞敏洪母亲的努力下,他进了一所农村学校做民办教师。与繁重的田间劳作相比,教学对这个高中生来说,无疑轻松愉快许多。对那一段民办教师的生活,俞敏洪也是欣然接受,因为在那里他结交了一些新朋友,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生活总是复杂多变,总是在平静中潜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可能不经意的一个想法便会改变一生的命运。生命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人们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是一种选择,放到小处,是吃米还是吃面;放到大处,是上学还是务工。每个选择的结果都将必然地影响以后的命运。偶然中有必然,看上去很偶然的事件,背后也是由人们以往无数的经验和体会叠加而成。
那时候,俞敏洪面对着的是一个选择,一个偶然。失败的高考经历他已经不愿提起,可是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并未死心,对这个惟一的儿子,她寄予很高的期望。坎坷的经历,艰辛的生活磨炼出她自强、坚强的人生态度,她决心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儿子,让俞敏洪读大学成了她的心愿。
百善孝为先,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俞敏洪收拾“旧山河”,重上高三班,努力一年后,出人意料地顺利考进中国名校——北京大学。由一个偏僻小村跨进中国最好的大学,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
北大毕业留校任教后,因为在外办学,俞敏洪面对被处分的羞辱,坚忍与顽强、灵活与通达的性格促使他毅然辞职,独立办学,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新东方学校。虽然早年步步维艰,但是他勇敢面对,坚持下来,一步步地扩大规模,成就了后来业界的第一品牌,在高校学子中享有盛誉。从高校教师变身私立校长,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转向。
新东方日益壮大,2006年在纽约上市,一个小时内,俞敏洪的资产净增6亿,成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话。而这次上市被很多专家分析认为是当年纽约上市最成功的案例。伴随着新东方成功上市和个人财富激增,俞敏洪完成的是人生的第三次冲锋。
俞敏洪,这个江苏农民出身的中国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镁光灯下,接受大众的欢呼和致敬。于是,从中国一个民营教育机构的总裁跳跃到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带,俞敏洪作了个华丽的转身。
当所有的资源和条件都可以支持去实现梦想时,态度越积极,决心就越大,所能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
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因此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
毫无疑问,俞敏洪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的那一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不知激励了多少立志成功、渴望辉煌的新东方学子发奋苦读、留学海外;而俞敏洪一手创立的新东方王朝,更是他永不言弃、执著追求精神的最好回报和印证。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感慨道:“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途中,即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生活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敏洪是极其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幸福是人类最久远、最永恒的追求,每个人由生到死,在尘世里奔走,都只为了人生的幸福。
每个成功人士都幸福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即使他们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但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一定会给他们新的不宁、烦恼。幸福感的高低和个人主观心理紧密相关,面对同样的人生遭遇,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会比忧郁悲观的人快乐很多。
俞敏洪当然是一位成功人士,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许多人的眼中,俞敏洪是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这从他那招牌式的微笑里可以看出来。如果问他快乐生活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可能会令你失望,因为他会把新东方精神讲一通。如果我们从他的经历来分析,究其言、察其行,或许别有所获。
除了俞敏洪天生的性格气质因素外,他的价值观念、人生信条是左右其生活态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新东方的成功上市,俞敏洪身价倍增,但他并非如外人所想像的那般兴奋。据俞敏洪自己讲,新东方的上市给自己带来的只有压力与责任,没有兴奋与欣喜。因为作为最大的股东,他不可以把股票全部卖掉、变现资金,因为那样会给新东方带来巨大的震荡,会使新东方的股价下跌。所以,俞敏洪的巨额资产实际上只是一个数字。在纽约上市之后,面对投资者获利的迫切需求,新东方以后的策略、规划和走向都将受到董事们的制约与影响,会更多地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新东方成功上市后,俞敏洪反而显得更加疲惫和心事重重。
但是,俞敏洪的微笑还是常常挂在脸上,“微笑老总”的风格未变。因为他依然心系教育,以一个教师自居,多少能够摆脱金钱的羁绊;因为他依然热心慈善,以知识分子自许,知识分子,社会的良心,“敢于向权力说不的人”,这样也使得他保留些许清高与超然,在现代社会、都市生活里追寻人文气息。人文气息赋予他的,不仅是个人魅力,而且给予他内心的平静,面对重压,举重若轻。有了这样的心态,前程就是一条平坦的大路,他会以轻松的步伐坚定地走下去。
自古以来,多少农家子弟为了美好的前程,夜以继日地苦读经书,矢志不渝地求取功名,于是,在民间诞生了一个个励志故事,如凿壁借光,如车胤囊萤,如孙康映雪,人们以此为榜样来鼓舞一代代少年子弟奋发进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伊始,百废俱兴,中国浮现一片希望的曙光,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无数有志青年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今天许多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士都是那时考场上的胜利者和幸运者,俞敏洪也是其中的一员。
狗脸岁月:与青春作伴的日子第二章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但是,俞敏洪的这条道路却如同玄奘西天取经之旅,路途多磨。
名落孙山:两次高考落榜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古人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不知是多少读书人的理想人生规划。对于俞敏洪来说,也是如此。
俞敏洪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曲折和不可知的变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因为当地教育资源奇缺,一家只允许一个孩子读到高中。俞敏洪姐弟俩都到了考学的年龄,由于姐姐在初中成绩非常出色,老师在众多的孩子中选中了姐姐去读高中。
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女孩子上学的权利仿佛是一种格外珍贵的恩惠。姐姐能上到初中,已经大大好过了那些读了几年书、略微识得几个字之后便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