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10年第11期-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即便是在高位运行,经销商还在〃跑马圈地〃,积极备货。记者在苍山看到,通往大蒜种植区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田间地头到处是蒜薹经销商穿梭的身影。
打算再大赚一笔的李玉猛这些天非常忙碌:〃我有两个25万公斤的冷库,这两天已经将新蒜薹收满了。〃在苍山县永顺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加利的冷库中,记者看到,高达四五米的货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刚收购的蒜薹。〃我已经收购了180万公斤新蒜薹,不过还要收购一段时间,还有将近一半的库容没有收满。〃范加利说。
张广贤告诉记者,苍山县今年新增库洞80多个,新增库容2000万公斤。目前,全县正常使用的蒜薹冷藏库总库容达1。8亿公斤,〃新增库容一般都要收满蒜薹,这么大的需求量自然要推高价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被称为〃中国大蒜之乡〃的济宁市金乡县。〃这两天都在忙着收购,出货的时候价格肯定高。现在能将新蒜薹抢收到自家冷库中,就等于要发财了。〃金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蒜薹经销商告诉记者。 农民只〃多收了三五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哪怕是像去年和今年这样大蒜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相对于动辄获利百万元的经销商而言.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蒜农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在2009年大蒜初上市时,收购价格较低,进入7月份以后成交价格才逐步攀升,而此时蒜农由于没有冷库储存,害怕大蒜发芽变质,早已经将手中的大蒜卖掉。
不过,即便没有赚大钱,蒜农对今年的收入也比较满意。成武县大田集镇苇子园村村民张启锋2008年种了七八亩大蒜,2009年总共收了1万公斤左右,他说:〃去年8月底之前,我的大蒜都卖完了。好的孬的平均起来,差不多3元一公斤,这样也卖了3万多块钱,发了一笔小财。〃苍山县蒜农聂克华告诉记者,今年种一亩大蒜和蒜薹的毛收入能达到l万多元。
业内人士分析,种植面积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是造成大蒜、蒜薹涨价的一个原因,但一些〃炒客〃的疯狂炒作,人为放大了这种客观因素.这才是蒜价猛涨的主因。与〃多收了三五斗〃的蒜农相比,他们才是这场疯狂游戏的最大受益者。
〃民间资本的炒作,首先是在种植环节重金圈地,尽可能控制蒜源。〃鱼台县一名蒜商向记者透露,一些经销商早早挤入种植环节,与蒜农签订承包合同,提前出资圈占部分蒜地。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蒜农只负责浇水,照看蒜苗,收获的蒜薹和大蒜全归蒜商所有。目前,〃包地〃价格已从今年元旦的每亩3000元涨到4000多元。
中间的流通环节,同样是层层〃热炒〃。他介绍,经销环节的蒜商分多个等级,现在跟〃包地〃方订货的多是一级收购商,这些中间商收到大蒜后,会层层加价倒手,蒜价的三级跳由此疯狂上演。
市场投机横行,必然会干扰农民和普通经销商的正常判断,最终受伤的将是抵御风险能力不高的农民和普通小经销商。李玉猛告诉记者,大蒜价格每隔三五年就要大幅波动一回,赶上行情不好的年份,投入多少就能赔多少,〃别看我现在赚不少,但2008年时赔了100多万元,农产品这么暴涨暴跌的,谁都说不准行情〃。
居高不下的价格已经让种植者感到担忧。蒜农聂克道说,我觉得这价就跟人发高烧一样,心里很不踏实。
暴涨暴跌怪圈该打破了
游资炒作是这一轮农产品涨价潮的主要推手。在一些炒作者看来,不断疯涨的农产品价格,犹如击鼓传花游戏一样,只要不是砸在最后一个人手里,游戏就还将继续。
目前高位运行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明显违背价值规律,出现了、〃菜比肉贵〃等不合理的现象,其中蕴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一些专家分析,人为炒作农产品,对整体的通货膨胀会产生助推作用,并且影响到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长期稳定。同时,游资一旦迅速撤走,农产品价格就会跌入低谷,将为新一轮恶性循环埋下伏笔。
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童长凤建议,国家应建立权威发布渠道,将每年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信息向社会发布,稳定市场信心,并严厉打击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囤积居奇等行为,尽量压缩投机的生存空间。同时,提供多元化投资渠道,适当引导资金分流,避免资金过于集中炒作农产品。
〃受农产品暴涨暴跌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往往是农产品涨价时农民收益过少,跌价时则承担绝大部分损失。一旦出现'价贱伤农',必然会导致下一年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减少,又会孕育下一轮暴涨行情,。〃直接与蒜农们打交道的张广贤考虑更多的是生产者的长期利益。
他认为,应从生产角度稳定市场。通过采取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让农民抱团面对市场,增强议价能力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这样做可以使农民在农产品价格高时多获取些利益,价格低时则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也能尽量乎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编辑:古文洪
谈谈〃竞争性选举〃中的五个问题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296字
十一属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选举法让选举更加平等、透明、公正、广泛、规范。新选举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如何保障它的完整实施,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选举文化。
选举文化,是选举理念、选举程序、选举细节等要素的综合反映,而怎样认识和对待竞争性选举,是我们现在要建设的选举文化之核心。
尽管我国的竞争性选举实践了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依然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魏荣汉
问题一:
提名候选人方式比较单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规定:县级代表大会的被选举对象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候选人。而在一些基层选举中,代表候选人主要依靠组织提名,10人以上联名提出候选人的很少见。法律的这一规定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选举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组织法还规定: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
这里,立法的本意非常清楚,一般实行差额,只有在出现〃如果〃的情况下方可等额选举。但据我了解,在一些地方选举中,几乎所有的正职领导人均实行清一色的〃等额〃选举,〃一般〃和〃如果〃主次倒置,规避了〃差额〃方式,弱化了选举的竞争性。
问题二:
差额确定候选人名实难副
按照组织法的规定,副职领导人应当实行差额。而在一些地方选举的具体操作中,副职领导人的差额,也是在有关组织的引导下,有〃计划〃地提出。〃主选〃和〃配选〃分明,作为〃配选〃的差额者不能对组织提名的人构成〃威胁〃。即使有的〃配选〃有竞争实力,也往往通过做工作使其在选举中退让,落选后再用别的方式来补偿。名为〃差额〃选举,实际上成了等额选举。
这样就导致了潜规则在一些地方选举中盛行。有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组织提名,组织又用组织手段保证他们当选。〃提名腐败〃现象十分突出,跑官要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向题三:
介绍正式候选人过于筒单
候选人回答选举人的提问并接受质询,是选举人了解候选人的主要渠道。在一些地方以往的介绍正式候选人过程中,多数是由组织带着候选人,只向选举人介绍候选人的简历,这样不能全面反映候选人的能力、德行。选举人往往只有听的义务,没有问的权利。更有甚者,只是在投票前,由大会工作人员宣读一下候选人简历。选举人对选举对象印象不深,好比是〃布袋里买猫〃,不知道〃猫〃是啥模样。这就失去了选举的意义,把程序当成了走过场。
让候选人回答选举人的提问,使选举人对候选人进行充分了解,选举人对候选人投下真实的一票,是建设选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四:
投票方式存在随意变通现象
在一些地方选举中,把写票方式规定为〃同意的不画任何符号,不同意的画叉,弃权的画圈〃。这就意味着,动笔就是反对!面对主席台上一些领导的〃极力关注〃,面对身旁几十名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如何选择?
有什么样的选举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选举方式。理念左右走向,细节决定成败。显然,通过对投票方式的细节变通,已严重妨碍了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这是对选举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候选人的不信任。投票,如果是简单地在自己没有听到过的名字上面画圈,是成本和效益最低的选择:在与自己有利益关联的人中间做出选择,是最简单的民主。但是,民主后面还有一个更重要、更深刻的价值正义!这个正义,就是先进的选举文化,亟待建立和完善。
问题五:
追求全票的背后
选举,本来就是竞争,竞争,就有输有赢。人类社会之所以选择了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是因为它有选择的空间,它反映了选举人的倾向和期待。因此,当选和落选都是正常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有的过半数当选,就鸣鞭放炮以示庆贺,我们的个别干部,为了追求全票,不惜动用五花八门的超越法律之外的〃控制〃手段。有的〃全票当选〃的基层领导直言不讳:我们这样做,就是为图个面子,假如少上一票,就不正常,就没那么风光了。
产生以上选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制度的不健全,二是选举文化的落后。前者是客观原因,随着选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可以解决,后者是主观原因,是改进的选举制度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
反对是一种压力,反对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是〃压力政治〃最直接的体现,也是选举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的最大作用是警示当选者:你并非十全十美,切莫高枕无忧!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不同意见显得更为珍贵,它能为社会的长久和谐奠定基础。
反思,就是理智;改进,就是文明。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我们不能再走同样的弯路。是否完善和改进原有的选举方式,摒弃陈腐的思维观念,建设良好的选举文化,回归理性,坚守诚信,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是非题了。
可能有人说,竞争性选举会带来混乱,但是,一味地排斥竞争,一味地强调〃国情〃就会成为文明的阻力,文明的政治和成熟的民意就不能真正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定和要求,树立竞争意识,建立先进的选举文化。开前门,堵后门,开大道,堵小道,还选举一个本来面目。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在乡镇工作18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长期关注研究基层选举问题,著有《中国基层选举报告》一书。
编辑:孙爱东
从热词看庄稼地里的转变
《半月谈》 2010011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855字
梁强 朱国亮
循环农业、全膜技术、航天种子、无公害农产品、有机蔬菜,这一个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词汇,早已不再是书本上或者专家学者口中的〃专利〃,而是成了庄稼地里实实在在的收获。
从土生土长的〃黑金子〃
到航空育种的〃油疙瘩〃
在日'肃省会宁县城里很难找到刘生学。这位最熟悉全县农业种植情况的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农艺师,经常上午在这个镇,下午就到了另一个乡。果然,当记者一行如约赶到会宁县北部的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时,最先看到的人却是黄启勇。
黄肩勇,会宁县黑金子土特产购销专业合作社发起人,典型的西北庄稼汉:结实的身板接近一米八,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最有特点的是他的两颗门牙,牙齿边被磨进去两道深深的印痕。能在坚硬的牙齿上磨出那么明显印痕的东西,就是黄启勇和他的合作社伙伴们心中的金子黑瓜子。
老黄引导乡亲们种出的黑瓜子,是货真价实的绿色产品。〃种籽瓜用的化肥、农药,还有铺膜、间苗等田间管理,我们都要做记录。〃黄启勇告诉记者,每年合作社帮助乡亲选购种子、地膜,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最后收购产品,他们的黑瓜子已经获得了国家和什肃省的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
刘生学就是老黄专门请来的。〃我们俩是科技'联姻',现在经常在一起。〃刘生学说。刘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