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34部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34部分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愚痴!世间人常讲‘舍财消灾’,他财是舍了,灾没有消掉,不但没消灾,还增长了灾祸,愚痴到这个样子,你说多可怜!

    所以我们才知道,佛在经上反覆叮咛,不但我们要解义,还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行,要解得深,然后才懂得怎样修福,怎样积功累德,怎样消除业障,怎样入佛境界;关键都在深解义趣这一句,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办这桩事情。世尊给我们树立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众深解义趣。到后代才有出家人放弃讲经,领众薰修,这都是大慈悲的表现,他能不能讲?能讲,他不是不能讲。为什么放弃讲经,去领众修行?目的是一样,帮助大众在一生当中快速成就,道理在此地。在今天这两者要并重,才能够收到效果,单单靠讲经,不提倡修行,人只有闻慧,只有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纵然修福,这个福也是人天福报,或者说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只能够救一时之苦,不能够解脱,所以一定要提倡行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收到效果。否则的话,有行无解,行功夫用久了,如果得不到效果,他就生疑心,他就疑惑,他就会退转,因为他不明理。现在道场,讲堂跟念佛堂结合在一起,这好!这是我们所提倡,我们尽心尽力来推广,认真去做,经典里面所说的果报我们一定会得到。再看末后这段: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所以说依教奉行有这两种不同的果报,一个是寿命没有尽,消业障延福寿;一种是业报尽,业报尽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必定堕三恶道,能够在临终之前,闻佛菩萨名号,见佛菩萨形像,生真实忏悔之心;瞻礼,前面说过,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真正发心改过自新。如果这样的心生不起来,瞻礼效果就很微薄,那还是堕三恶道,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善因种子而已,它不能起现行。如果在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他就能够在现行里面就转业,这个种子立刻就起现行,他就能够脱离三恶道苦,决定得人天福报。怎样决定他生天道或者生人道?都在那一念忏悔的力量不一样,真心恳切忏悔,力量就很大,就能从三恶道报生到天道;如果有惭愧心、忏悔心,力量不是很强,他就生到人道。人、天两道受生,果报差别很大,都在一念心的转变。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闻到净土法门,一心恳切愿生西方净土,福报是无比的殊胜。所以净土法门,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菩萨宣扬,劝勉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道理的,这个法门才能令一切罪苦众生究竟解脱。但是关键还是一句话,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烦恼习气,也只能跟净土结一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凡是往生净土的人,《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

    什么样的人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第一个条件得人身,第二个条件闻佛法,闻到净土的经论,这是证明你多善根。什么是多福德?接触净土,听到这个法门就生欢喜心,能信能愿,能依教奉行,多福德。我们听,听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够理解,理解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不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这都叫少福德;善根虽然有,缘有你遇到,你的福报很薄,还是欠缺这一点,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再等来世。来世不是等来一生,不见得,下一个机会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所以遇到机会,聪明人这一生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来生,下一次;下一次不晓得什么时候再等到,绝对不是来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亿万年,你才会再遇到,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

    怎样才在这一生当中把机会抓住?没有别的,放下,真正能放得下。放不下怎么办?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他老人家说把‘死’字贴在额头,念念想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东西能带走?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你再看看周边这些死人,哪一样东西他带走?所以印祖教人常常想著死,我就要死了,这个方法非常好。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自己小念佛堂,自己的关房,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世间人念佛,为什么还不能往生?没有放下,依旧有留恋。

    这个地方放下,诸位也不能误会,不是叫你在事一切都放下、都不干,一心到念佛堂去,那也得有很大的福报。我们现在出家,谚语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说明我们本分的事情,我们活一天做一天,虽然做,绝不执著,那就放下,决定不留恋,保持心地清净,这个重要,一丝毫不染著。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统统做到,明天做不做,不要去想它,念念想阿弥陀佛来接引,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明天还没走,明天再干一天,我们也不是希求阿弥陀佛赶快来接我们,一切随顺,顺其自然,一切都让阿弥陀佛安排;阿弥陀佛还没有来,意思就是说要我们多干几天,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念念跟阿弥陀佛都相应。寿命还没有尽的时候多帮助一些人,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我们今天干的就是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与我们毫不相干,这个作法就对了。这个作法就是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不是说死字贴在额头,就什么事情都不干,那你完全错解祖师的意思。这个字贴在额头就是万缘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再看下面一段经文,这是第三个段落,‘示先亡生界’,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这种情形在世间有,往年常有,现在人少有;现在人能够还想到父母、兄弟姊妹,真的不多,这是人心愈来愈薄。人心愈来愈薄就是亲情愈来愈薄,道义愈来愈薄,反过来,现在烦恼愈来愈重,造恶愈来愈严重,只顾自利,不顾别人,甚至于家亲眷属都不照顾。李居士常常跟我们说,有一些作儿女的,父母老了把父母送到老人院,第一个月还缴一点钱,老人院收养老人,譬如一个月费用五百块钱,他头一个月缴;第二个月大概拖很长的时间才送来,第三个月没有了,以后人就不见,不来了,父母不要了。实在说现在这样的人很多,连畜生都不如,畜生还知道照顾父母,你想这个世间多么悲惨,老人多么可怜!老了,工作能力没有,体力衰退,自己所积蓄一点钱,都被儿女想尽方法夺去,晚年的生活有一些靠政府补助,有一些靠社会救济,多么悲哀!这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得见。

    这些没有人养活的老人,靠社会慈心人士来救济、来帮助;做这种慈善事业,也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那当然是积功累德,果报殊胜。但是有假的,假的是假借这些事业,图自己的名利,以这个为号召,慈善救济来号召,到处募捐劝化,拿了这些钱一半自己享受,另外一半才照顾老人。古人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慈善家,慈善起家’,后面这句话就说,他慈善家,他怎么发达?靠外头募捐,干这个事情起家。这种现前他是得到一些享受,果报都在三途,他没有尽到做慈善的责任。真正做慈善事业,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很大,养人、用的人也不少,当然有必须要的开销,除必须要的开销之外,所有这些财物都要供养这些老人,那才正确。

    我们在澳洲,参观澳洲的退休村,这个退休村是私人建立,专门照顾老人,他收费。我们去考察,他收费收得很合理,费用里面有服务费,服务费是什么?是他们里面这些员工薪水,收多少?百分之五。老人住在里面要缴费,一个星期一百七十块钱,他的生活费,包括在里面环境整理所有一切费用在内,一百七十块。一百七十块里面扣百分之五,做为里面员工的工资,这个合理。所以我对他们很尊敬,他们做的是真正慈善事业,是拿到一点很少的待遇,自己生活能够过得去,把自己精神、自己能力统统贡献在这个退休村,全心全力照顾这些退休的老人;不能说照顾,自己没有生活,那不可以,你总得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他是得到合理的报酬,这是如法。像这种方式的慈善事业,我们值得赞叹,值得介绍来推广。它不是慈善机构完全收容老人,自己到外面化缘募捐,那个很容易造罪业。

    今天社会非常复杂,里面有佛菩萨在利益众生,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假借这些慈善的名义,图自己的名利,损害众生,都有,我们要认识清楚,要有能力辨别,所以现在这个世间非常悲惨。还有道义的,心地还有厚道,不是没有,少,愈来愈少,这些知恩报恩的人,这个经上是讲这些人。经文里面特别是指“未来世”,他没有讲现在,说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乳哺时”,这时候就更小,还在吃奶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或者兄弟有过世的,这么小的时候,就遭遇到这个不幸。或者是“三岁、五岁、十岁以下”,大概亲人过去,长大之后都记不清楚,记忆都模糊,这在从前。现在比较方便,现在有照片,彩色的,还有录像,所以虽然很小父母过世,如果家人把他这些资料保存下来,他年岁大了还能看到亡人的容貌,还能看到;如果把他讲话录音下来,音容宛在,比过去方便多了。我们读到这些经文,我们就要晓得,家庭里面生活的录音、录影,尤其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关爱关怀,录下录像带,好!到他年老的时候忘记父母,放给他看看:你看你父母小时候对你怎么关照?提醒他的孝道,你今天用什么态度来对你的父母?

    我们读这个经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懂得这个作法,叫他自己细细去思惟,就能够知道家亲眷属死了以后的状况,他要有智慧,多去想想也能够了解。父母在世一生的生活行持,善因决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今天科技发达非常方便,每一个家庭自己都可以做生活的录像。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的时候,这个人年岁长了,想念他的父母、想念他的家亲眷属,不知道家亲眷属示现在哪一道?在哪一个世间?或者生到哪一个天中?有这一些想法,大概都是学佛的人,都是很热心信仰宗教的宗教徒,他们才会想这些。不信宗教的人,他就不会想到家亲眷属会到哪一道投生?会到哪一个天上?他不会有这个念头。能够有宗教信仰的,会有这些思想。在外国对于宗教信仰一般相当重视,我在美国住的时间很久,美国的小学就重视宗教信仰,老师会劝学生选择一个宗教,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宗教信仰,老师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是个问题学生。他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教,老师都会非常欢喜,尊重你、爱护你、帮助你。外国对宗教信仰非常重视,宗教是维持一个人的品德,他能够敬神,他能够读经,他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有一些约束,不敢为非作歹,所以他们把这个当作道德的教育,反而近代的东方人对这点疏忽了。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这是世尊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你要想求知道自己家亲眷属,过世之后生到哪一道、哪一界,也能满你的愿望,佛教给你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最重要一句话,就是“莫退初心”这四个字。修学方法有好几种,“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这是一种,“闻名瞻礼”也是一种;换句话说,法门很多,列举一二。关键在“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这再重复一句。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书里面记载很多,中国人重视孝道,提倡孝敬的教育,所以中国的教育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