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精胜进,身心止息,心安极住不忘,常定一心,无量法喜,但逮得第一三昧正受,终不退灭(2)随於眼色。於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所)识法,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学等」∶
复次、於此正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已得意,二、未得意。已得意者,复有二种∶一、已见谛,已得有学心解脱意;二、阿罗汉,已得无学心解脱意。未得意者,谓於三学创修事业有学异生,彼全未得一切二种心解脱意,是故希求异生体後有馀依灭,及自体後无馀依灭涅盘界时,於三学中多修学住。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退失现法乐住;彼虽於此现法乐住或退、不退,然无堪能退失解脱。若有修行不放逸者,一切皆为证得解脱,然已证得解脱无退,修不放逸复何所用!若为证得现法乐住,勤作功用,如造工业,非不放逸。若诸有学,先已证得心解脱意,彼亦决定趣三菩提,於所修道,不由他缘, 'P261' 自然能修无放逸行,於现法中犹未毕竟息放逸故。若有一切未得意者,彼应决定修不放逸。又由三相,办所应作∶一、由诸根所集成故,资粮圆满;二、由习近随顺如法诸卧具故,心得安住;三、由依止亲近善士,闻他法音,如理作意众因缘故,乃至获得二心解脱。又即於此,应不放逸所作转时,由二种相,应知於彼六处寂灭,有增上慢,无增上慢。谓於未灭起邪分别,妄执为灭,由所缘故,及於未得起邪分别,妄执为得。彼虽如是起邪分别,谓灭解脱,而未能令身坏已後寿命永尽,六处永灭,亦不能离诸境界想。又彼由於六处寂灭,若缘、若证邪领受故,有如是事。此二种相,应知说名有增上慢。与此相(3)违,当知说名无增上慢。
注【94…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三四经。
注【94…002】「灭」,宋本作「减」。
注【94…003】「相」,原本作「根」,依宋本改。
九七(1); 二七五( 二一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等演说二法,谛听,善思。何等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若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是非二者,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彼自以意说二法者,但有言说,问(2)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 'P262' 缘触,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於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种贪欲身触,种嗔恚身触,种戒取身触,种我见身触,亦种殖增长诸恶不善法,如是纯大苦聚(3) 皆从集生。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说如上。复次、眼缘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於此诸受集、灭、味、患、离,如实(4)知,如实知已,不种贪欲身触,不种嗔恚身触,不种戒取身触,不种我见身触,不种诸恶不善法。如是诸恶不善法灭,纯大苦聚灭。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著」∶
复次、住内法者,於二种著,应当了知二种过患。谓诸异生,於二缘识及能依受,不能了知无我性故,未离欲者,於利养恭敬增上业缘所起诸受,有第一著;已离欲者,於离诸欲缘所起诸受,有第二著。此著为因,当来生起,说名为生。又诸外道,由取著故,生诸系缚;系缚生故,能生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第一过患。又由此著增上力故,当於正法毗奈耶没,及当来世生等众苦差别而生;於现法中,此增上力为因缘故,不般涅盘,当知是名第二过患。与此相违,应知即是白品差别。
注【95…001】前分,同『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九二经。
注【95…002】「问」,原本作「闻」依宋本改。 'P263'
注【95…003】「聚」,原本作「集」,依元本改。
注【95…004】「实」,原本作「是」,应为「 」之误,今改。
九八(1); 二七六( 二一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眼、色因缘生眼识,彼无常,有为,心缘生。色若眼、识,无常,有为,心缘生;此三法和合触,触已受,受已思,思已想,此等诸法无常,有为,心缘生,所谓触、想、思。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我」∶
复次、由四因缘,於法无我能到究竟。谓一切法皆无我者,除识自性,识诸因缘,识诸助伴,其馀所有不可得故。又识自性是无常故;又此因缘是无常故;又此助伴是无常故。
注【96…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九三经。
九九(1); 二七七( 二一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 'P264' ,当为汝说。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云何灭炽然?云何不待时?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见?云何缘自觉?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2),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富留那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圣道」∶
复次、由八圣支道法故,及此果故,显发正法及毗奈耶。由五种相,当知八圣支道法最胜、无罪。谓於现法烦恼有无善分别故,名为现见。能令烦恼得离系故,名无炽然。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时中皆可修习,易修习故,名为应时。导涅系故,名为引导。不共一切诸外道故,名唯此见。远离信他欣乐行相,周遍寻思,随闻所起见、审察,忍,唯自证故,名内所证。此道果法,亦有五相,当知已如摄异门分分别其相(3)。
注【97…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七0经,但作为优波婆那比丘说。
注【97…002】「色」原本作「已」,依宋本改。
注【97…003】『瑜伽师地论』卷八四(大正三0·七六六下)。
一00(1); 二七八( 二一六)
'P265'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2)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於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昧,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0一──一0二; 二七九──二八0( )
如身、口、意业,如是贪、恚、痴,老、病、死,亦如是说。
一0三──一0五; 二八一──二八三( )
如五根三经,六根三经亦如是说。
一0六(3); 二八四( 二一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海,大小水耳。眼是人大海,彼色为涛波,若能堪忍(4)色涛波者,得度眼大海,竟於涛波、洄(5) 诸水恶虫,罗刹、女鬼。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声、香、味、触、法为涛波,若堪忍彼(声、香,味、触)、法涛波,得度於(耳、鼻、舌、身、)意海,竟於涛波、洄(6) ,恶虫,罗刹、女鬼」。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P266' 「大海巨涛波,恶虫、罗刹怖,难度而能度,集离永无馀。能断一切苦,不复受馀有,永之般涅盘,不复还放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海不同分」∶
复次、海有二种∶一者、水海,二、生死海。由三种相,当知水海与生死海而不同分。何等为三?一者、自性不同分故,二者、沦没不同分故,三者、超渡不同分故。此中自性不同分者,谓水大海,用色一分为自性故,有边有量;生死大海用一切行为自性故,无边无量。此中沦没不同分者,谓若所有沦没,若由此沦没,若如是沦没,皆不同分。谓水大海,或傍生趣、或有人趣於中沦没;生死大海,诸天世间亦常沦没。又水大海,唯由身故於中沦没,不由语故,不由意故,不由贪故,不由嗔故,不由痴故,不由生等众苦法故於中沦没。此中宣说诸业、烦恼、彼果三分,如其次第,应知彼相。生死大海,亦由身故,乃至亦由生等苦故於中沦没。诸出家者,由妄寻思,由妄观察,由自所起诸邪分别,发起种种不正寻思,令心扰乱,於生死海恒常沦没。又馀外道,诸烦恼系所缠系故,於生死海恒常沦没。诸在家者,恒常无间众苦逼切,烦恼烧然而不能厌,故名沦没。其馀依止诸业、烦恼,於诸生处往还无绝,故名沦没。其水大海,唯堕其中,暂时衰损;或傍生趣,由业、烦恼一分势力而生其中,暂时沦没而非究竟,当知是名没不同分。此中超渡不同分者,谓水大海,未离欲贪诸异生类,尚能越渡,何况其馀!生死 'P267' 大海,三分建立;未离欲者,由五可爱境差别故;已离欲者,由意所识可爱诸法境差别故;诸有学者,由内六处有差别故。其未离欲诸异生类,於五可爱境界大海未能超渡。其已离欲诸异生类,於内各别六处大海未能超渡。由彼於此未超渡故,於前二种境界大海,亦未超渡。其有学者,普於六处遍知为苦,即於所缘修习正道,彼由安住如是住故,於未离欲、已离欲地二种境界,所有心意所缘境相明了现前,又由猛利观察作意,於先所见等随忆念,由此因缘,於彼速疾以慧通远,亦能除遣。又彼於其六处大海速能超渡,能超渡故,於前二种境界大海毕竟超渡。及能超渡能发弃舍所学烦恼,能发寻思乱心烦恼,能发耽著世间利养恭敬烦恼,能发一切恶行烦恼。
注【98…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八八经。
注【98…002】「染」,原本误作「深」,依宋本改。
注【98…003】『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八七经。
注【98…004】「忍」,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98…005】「洄」,原本作「回」,依宋本改。
注【98…006】「洄」,原本作「回」,依宋本改。
一0七(1); 二八五( 二一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苦集道迹,苦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苦集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缘 'P268' 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集道迹。云何苦灭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苦灭道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0八(2); 二八六( 二一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涅盘道迹,云何为涅盘道迹?谓观察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